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而立浦东 | 这十个地标“承载过去,剧透未来”

2020-11-12 09:57:34

来源:中国新闻社微信公众号

  作者:张亨伟 李秋莹

  浦东的开发开放是上海的一次“创业”,30年间,这里从无到有、从有到尖,从一片阡陌农田化身现代化新城,也诞生了一个又一个地标,这些地标隐藏着我们的时光记忆,也是浦东的时代见证。

  141,浦东开发“一是一”

  1990年4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宣布浦东开发开放后,上海紧锣密鼓地开始了筹备工作。

  半个月后,浦东开发办公室正式在141号成立。

  那年,浦东最高的楼不过几十米,陆家嘴还到处是烂泥路。

  有趣的是,141号最早不叫“141”。

  当年门牌号的定名,也是大家讨论的结果,有人提议“8”、“6”、“9”等寓意美好的数字。但现场一位同志经过认真思索后说:“浦东开发一是一、二是二,一步一个脚印,要实事求是,何不就用‘一是一’的谐音,定为浦东大道141号?”对这一提议,大家一致赞同。

  时至今日,“141号”已经成为浦东开发的历史图腾和精神信仰,激发着一代代浦东人民前赴后继、开拓创新的勇气和力量。

  南浦大桥,7分钟跨过上海母亲河

  1991年12月1日南浦大桥正式通车运营。采用当时最先进的叠合梁斜拉桥技术,主桥一跨过江,423米的跨度是当年的世界第三斜拉桥。

  自此,从浦东到浦西,坐车过桥只需要7分钟。这“7分钟”的越江速度,为加快浦东开发建设创造了条件,也拉开了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上海经济社会和城市建设高速发展的序幕。

  “南浦大桥”四个红色大字是由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90年初,邓小平视察上海时表示,“上海是我们的王牌,把上海搞起来是一条捷径。”

  浦东要开发首先就要从基础设施入手,“第一仗”就架起越江大桥。此后,十多座大桥和十几条隧道穿江而过,2号线、9号线、13号线等多条轨道交通线路越江运营……平均不到3公里就有一处越江设施,桥梁、隧道、地铁、轮渡将黄浦江两岸紧紧连接在一起。

  东方明珠,刷新城市天际线

  468米的高度,它既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之前上海有史以来的最高建筑,也是浦东最早名列“世界之高”的一大奇景;作为画出上海天际线的第一笔,“东方明珠”犹如一串从天而降的宝石,浑身闪耀着炫目的光芒……

  此后,浦东的摩天高楼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420.5米的金茂大厦、492米的上海环球金融中心、632米的上海中心大厦,不断刷新的记录,赋予了“陆家嘴”作为城市代言人的标识性功能。

  目前,陆家嘴金融城区域已成为全球楼宇经济密度最高的区域之一,建成各类商办楼宇260多幢,税收亿元楼突破100幢。

  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迈入冲刺期的关键时刻,众多外资投资机构的掌门人认为,疫情并未影响中国金融改革开放的步伐,他们都希望能在陆家嘴找到更多合作机会。

  东方神牛,科创板鸣锣开市

  1997年上海证券交易迁入上海证券大厦,自此与这片土地的开发开放紧紧联系在一起。门前摆放的“东方神牛”牛角朝上,寓意股票市场蒸蒸日上。

  紧接着,上海期货交易所、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等大批金融业伙伴们也齐聚浦东。乘着金融大潮,浦东一路高歌猛进。

  如今,浦东已成为全球金融要素市场最丰富、金融机构最集聚、金融交易最活跃地区之一。

  上海期货交易所的商品期货和期权成交量全球第一、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市场总市值和IPO融资额均排名全球第四,上海能源交易所的原油期货日均交易量位列全球第三,“上海金”、“上海银”等国际定价权和影响力不断提升……

  2019年6月,科创板鸣锣开市,宣告了一场全新征程的开始。它肩负着引领经济创新驱动转型的使命,承载着资本市场基础制度改革的初心。至2019年底,就有70家企业在科创板成功上市。

  很快,上海证券交易所就将再一次搬入“新家”,三座塔楼以“品”字形组成,在空中构成“金融之门”,而新家门口还“牵”来了一头新“牛”,牛头朝上,气宇轩昂……

  上海光源,国之重器

  2009年4月,中国最大的科学工程之一的“上海光源”正式对外开放,乍看这似乎是一个与照明有关的工程,但这里的光线并非用来制造我们肉眼可见的光,而是发出从远红外到硬X射线不同波长的电磁波。

  作为“国之重器",上海光源在生命科学、材料科学、化学、能源与环境科学等多个学科前沿基础研究和高新技术研发领域产生了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研究成果。

  多年来,上海光源每年开机约7000小时,其中实验供光约为5500小时。

  世界十大制药公司中,诺华、罗氏、葛兰素史克、辉瑞等均利用上海光源获得的大量结构数据进行了新药研发,聚集在上海张江地区的生物医药公司大多已成为上海光源的用户,初步形成了制药企业科技服务的产业集群。

  目前,上海光源已有15条光束线站投入日常运行,正在建造的16条先进光束线站将于2021年全部建成,届时上海光源将成为具有重要国际影响的同步辐射实验室。

  无人码头,上海航运发展的缩影

  2017年12月,全球最大单体自动化智能码头和全球综合自动化程度最高的码头——洋山港四期码头正式开港。

  2350米岸线,高耸的岸桥,整齐的AGV导引车,加上后方的全自动轨道吊,世界最大的“无人码头”蔚为壮观。

  洋山四期自动化码头的“战绩”是整个上海航运发展的缩影,截至今年10月,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首次实现单月突破400万TEU(国际标准箱单位)。

  这座曾经不过是仅有3000多人的不知名小岛,如今却蜕变成了全球最大的自动化集装箱码头,筑就上海成为国际航运中心的“硬核”实力。

  一轴四馆 ,“世界会客厅”

  从老旧工业区、知名棚户区,变身为生机勃勃的“世界会客厅”,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举办让整个片区“脱胎换骨”。

  世博会后,“一轴四馆”被永久保留,开发成世博源、中华艺术宫、世博展览馆、世博中心和梅赛德斯—奔驰文化中心。此后,世博文化公园、上海大歌剧院等重要项目的开工,也呼应了世博片区新的功能定位。

  围绕“世界会客厅”建设主线,世博文化公园即将在明年与市民、游人见面。这里将成为上海中心城核心区最大的沿江公园,结合已建成的后滩湿地公园、世博会部分保留场馆,以及大歌剧院、温室花园、国际马术中心等,路上面积相当于8个延安中心绿地。

  此外,世博片区还将吸引各类首发、首演、首赛等高水准活动举办,成为上海国际文化大都市核心功能承载区、上海标志性文化主要展示区、上海公共文化消费高地。

  国产大飞机基地,中国的蓝天梦

  沿着迎宾高速开车过浦东机场2号航站楼,再从两港公路拐入上飞路919号,一排排气势恢宏的厂房映入眼帘,这里是中国商飞公司总装制造中心浦东基地。

  2015年11月2日,中国自主研制的C919大型客机首架机在上海浦东基地厂房正式下线。

  两年后的5月5日,随着发动机的轰鸣,第一架C919大型客机从浦东国际机场腾空而起、冲上云霄,79分钟后圆满完成飞行任务着陆。

  在经历9年科研攻关、无数次试验与技术调试后,蓝天上又一次有了中国国产大飞机的影子,这标志着中国进入少数几个拥有研制大型客机能力的国家行列。

  2018年5月,上海市政府与中国商飞公司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确定共同推进“一谷一园”,围绕大飞机总装基地建设航空产业园,加速上下游总装配套企业集聚,形成便利和绿色供应链,打造世界级航空产业集群。

  浦东足球场,“白瓷碗”上的决战

  近300万人摇号抽取6300张入场门票, 2020年10月31日晚,S10英雄联盟全球总决赛在“白瓷碗”上海浦东足球场迎来决赛。

  疫情之下,S10成功落“沪”,源自上海对电竞全产业链的前瞻性布局。王牌战队云集、重要奖杯争夺,对于浦东而言,承办的不只是一场比赛。

  早在2017年“文创50条”上海就首提“打造全球电竞之都”目标。紧接着,伴随着网络游戏、电子竞技产业繁荣发展,浦东在探索游戏文创产业中“先行先试”,引进DOTA2国际邀请赛、王者荣耀冬季冠军赛等国际级别的电竞“世界杯”赛事、召开首届全球电竞大会、中国游戏产业研究院落地张江……

  浦东,正成为电竞、游戏产业蓬勃发展的沃土。

  临港,“未来之城”

  在上海,要问开放的下一个增长极在哪?答案一定是临港。

  2019年8月20日,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揭牌成立。这不是简单的面积扩大,而是根本的制度创新,是深化改革开放的再升级,不仅有利于推动国内经济高质量发展,也将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信心和活力。

  一年来临港已累计签约项目358个,总投资额超过2700亿元,国产大飞机、特斯拉,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越来越多的“超级”项目在临港这片热土上茁壮成长。

  这样的速度在上海不是“唯一”,但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堪称“奇迹”。新片区内企业早早复工复产,中国产的特斯拉Model 3已出口欧洲市场,重大工程接连开工建设……种种迹象表明,临港新片区早已恢复发展节奏,逆势而上跑出改革创新加速度。

  背靠长江水,面向太平洋,一座“未来之城”正在崛地而起,新的探索,在这里拉开序幕。

  • 相关阅读
  • 为什么冬季雾霾天多?中国雾霾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冬天污染排放相对稳定 雾霾天为何反而更多   本报记者 付丽丽   刚刚过去的几天,生活在北京及我国中东部的民众被雾霾笼罩。每到冬季,雾霾就会不期而至,让人不胜其烦。   为何一到冬天,雾霾...

    时间:11-13
  • 新华社评论员:努力成为更高水平改革开放开路先锋

      新华社评论员:努力成为更高水平改革开放开路先锋——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重要讲话  新华社北京11月12日电 题:努力成为更高水平改革开放开路先锋——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

    时间:11-13
  • 冠脉支架从均价1.3万元降至700元 监督确保降价不降质

      集采推动冠脉支架从均价1.3万元降至700元 监督确保降价不降质   国家级团购破解看病贵   步入11月,采购规模达数百亿元的第三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迎来全面落地阶段。与此同时,针对高值医用耗...

    时间:11-13
  • 湖南深化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蹲点推动基层减负

      “省自然资源厅抽调12名业务骨干组建重点办,全面承担用地审批事务性工作,单个项目审批时限由39个工作日压减至10个工作日”“省教育厅将55个行政和公共服务事项入驻省政务服务大厅,承诺办结时限平均缩...

    时间:11-13
  • 时评:明确时事新闻著作权,向“新闻搬运工”说不

      明确时事新闻著作权,向“新闻搬运工”说不  ■ 社论  新闻报道是一种创造性智力活动,新闻机构有权享有著作权。  “时事新闻”的著作权得到明确了。  据人民日报报道,11月1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

    时间:11-13
  • 天通一号02星发射成功 将为中国及周边等地区提供移动通信服务

      中新网北京11月13日电(郭超凯)北京时间11月12日23时59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将天通一号02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获得圆满成功。   天通一号02星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所属中国...

    时间:11-13
  • 世界城地组织2020年广州世界理事会线上会议召开

      新华社北京11月12日电 世界城地组织2020年广州世界理事会线上会议12日召开。全国政协副主席刘奇葆、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向大会发来视频贺词。世界城地组织主席邦德拉、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会长林松添、...

    时间:11-13
  • 今冬疫情“内外夹击”,关键环节怎样更精准地“防”?

      新华社北京11月12日电 题:今冬疫情“内外夹击”,关键环节怎样更精准地“防”?  新华社记者王琳琳、赵文君、伍岳  “‘内外夹击’,这个冬天的确是不好过!”外交部副部长罗照辉12日在国新办新闻发...

    时间:11-13
  • 王毅在中非合作论坛成立20周年纪念招待会上发表讲话

      新华社北京11月12日电(记者成欣)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12日在中非合作论坛成立20周年纪念招待会上发表题为《波澜壮阔二十年 奋楫破浪创新篇》的讲话。  王毅说,20年前,中国和非洲国家领导人相聚北京,召...

    时间:11-13
  • 李克强在第23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上的讲话(全文)

      新华社北京11月12日电 在第23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上的讲话 (2020年11月12日,北京)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 李克强 尊敬的阮春福总理, 各位同事:   很高兴再次同大家见面。感谢越南政府...

    时间:11-13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