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第一现场丨万里长江万里情

2020-11-15 12:23:26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11月12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后,习近平总书记首次到地方考察,来到长江入海前“最后一站”——江苏南通五山地区滨江片区,沿江边步行察看滨江生态环境保护情况。

  “我在1978年来过五山地区,对壮阔的长江印象特别深刻。”习近平和在场的干部群众亲切交谈,忆过往,谈变化,“现在我再来看看,确实是沧桑巨变。”

  6300多公里的长江奔流入海,数千年来泽被南北大地,一条腹地辽阔的长江经济带也由此而生。这条覆盖11省市的黄金经济带,占21.4%的国土面积,人口、经济总量均超过全国40%。

  长江,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习近平一直牵挂于心。到长江沿岸城市,登大坝、乘江船、进企业、访农家……几年来,习近平多次实地考察调研长江生态环境修复工作,两次主持召开座谈会,为长江经济带发展把脉定向。

  走在南通市长江岸边,习近平感慨地说,“过去脏乱差的地方已经变成现在公园的绿化带,确实是沧桑巨变啊!”

  南通,一片被长江和黄海紧紧拥抱的土地。数千年以来,沧海化为桑田,长江入海口慢慢东移,一块块沙洲次第浮出海面,逐渐连在一起,形成如今的南通。

  近几年,南通取消两个沿江化工园区定位,关停化工企业396家,沿江生态岸线占比大幅提升至60.6%。216公里的南通长江岸线披上绿色丝带,成为一条水清岸绿、滩净景美的沿江绿色走廊。

  长江入海前“最后一站”的南通,着力打造长江口绿色生态门户,奋力跑好长江大保护“最后一棒”。

  习近平多次指出,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从中华民族长远利益考虑,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使绿水青山产生巨大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使母亲河永葆生机活力。

  2018年4月,长江中游。

  万物勃发的时节里,习近平深入湖北宜昌市和荆州市、湖南岳阳市以及三峡坝区等地,实地了解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实施情况。

  冒着丝丝春雨,习近平站在甲板上,详细询问:“船上生活用水还是直排吗?”“非法码头取缔,有奖惩措施吗?”“老旧航船拆解以后回收吗?”“环保堤岸成本多少?”

  在随后召开的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强调,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前提是坚持生态优先,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逐步解决长江生态环境透支问题。

  宜昌对沿江一公里范围内的化工企业,实行关改搬转。以此为转型契机,宜昌高标准建设宜都、枝江两个专业化工园区,设立专项资金,引导支持化工企业向绿色化、集聚化、循环化、精细化、高端化转型。

  曾经“化工围江”的宜昌市,如今江边垂柳依依。

  曾经“非法捕捞”屡禁不止的岳阳市,如今芦苇铺绿,江豚腾跃。很多渔民“歇业”后,流转水田开展稻虾轮作。过了一辈子“水上漂”的渔民,现在“脚踏实地”过上了新生活。

  2016年的第一个工作日,习近平赴重庆调研,行程重点就是推动长江经济带建设。

  地处长江上游和三峡库区腹心地带,重庆在国家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中肩负着重大使命。

  在果园港码头,习近平步行前往码头前沿平台,视察长江航运和港口装卸作业。

  绿色应是长江经济带的底色。然而,曾几何时,长江生态系统警钟不时敲响:长江水质不断恶化,沿线水污染事件多发,威胁用水安全……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在重庆召开时,正是沿岸一些地方快马加鞭上项目之际。

  “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习近平总书记的铿锵话语,从会场传遍大江南北,激荡广袤大地。

  “病了”的长江如何重新焕发生机?习近平开出了“药方”:要把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作为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项目的优先选项,实施好长江防护林体系建设、水土流失及岩溶地区石漠化治理、退耕还林还草、水土保持、河湖和湿地生态保护修复等工程,增强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等生态功能。

  四年后的今天,沿着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道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已然发生影响深远的巨变。长江流域的332个自然保护区和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全面禁止生产性捕捞。长江流域各地的重点水域也将相继进入为期10年的常年禁捕时期。

  习近平总书记深入长江沿线考察调研,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把脉定向,为中华民族长远利益深谋远虑。

  如今,水清岸绿成为滨江公园,工厂排污得到有效治理,候鸟组团归来蹁跹飞舞……这样人与自然和谐之美的场景在长江两岸越来越多。走上绿色、生态发展之路的长江经济带,必将永葆生机活力。

  • 相关阅读
  • 张文宏:“快速反应、精准防控、动态清零”三个能力决定是否出现新一波疫情

      中新社北京11月16日电 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在北京接受中新社“中国焦点面对面”专访时说,快速反应、精准防控、动态清零三个能力的完善与否,将是影响中国会否出现“第二波疫情”...

    时间:11-16
  • 法治强国 渐行渐近

      新华社北京11月15日电 题:法治强国 渐行渐近   新华社记者陈菲、罗沙、白阳   河北石家庄,铁路运输法院法官赵毅正通过网络开展诉前调解。“为当事人提供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化解矛盾,...

    时间:11-16
  • 张文宏:不可能彻底杜绝输入性疫情 关注口岸、物流做好防护

      中新社北京11月16日电 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指出,中国是世界经济活动的中心之一,彻底杜绝输入性疫情是不可能的。随着物流越来越多,这种可能性会越来越大。为此,在口岸和物流等...

    时间:11-16
  • 小细节大内涵,习近平江苏之行蕴含深意

      新华网 金佳绪   【学习进行时】11月12日至13日,习近平总书记赴江苏考察调研。这是十九届五中全会后总书记的首次地方考察,也是他今年以来第13次国内考察。考察行程中,有许多细节耐人寻味,蕴含总...

    时间:11-16
  • 张文宏:疫苗研发速度加快 科技发展增强控制疫情信心

      中新社北京11月16日电 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指出,当前疫苗研发速度很快,说明人类的科技力量不断在发展,因此,他对最终控制新冠疫情有很强的信心。他同时亦提醒,对新冠病毒还要...

    时间:11-16
  • 中国焦点面对面:今冬如何“跑”赢新冠病毒?张文宏给出权威解答

      (中国焦点面对面)今冬如何“跑”赢新冠病毒?张文宏给出权威解答   中新社北京11月16日电 题:今冬如何“跑”赢新冠病毒?张文宏给出权威解答   中新社记者 钱炜   眼下,全球新冠疫情仍在蔓延...

    时间:11-16
  • 国家统计局:10月份国民经济运行延续稳定恢复态势

      中新网11月16日电 据国家统计局网站消息,国家统计局表示,10月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积极成效持续显现,生产稳中有升,需求企稳回暖,就业继续改善,物价总体平稳,市场预期向好,国民经济运...

    时间:11-16
  • 教材浪费惊人:全国教材循环使用1年,可节约200多亿

      全国教材循环使用1年,可节约200多亿元   ➤“卖了一麻袋书,最后只能买得起一个麻袋。”“定价1000多元的书,10多元就卖给了废品站。”   ➤如果全国当年零售的中小学课本及教学用书...

    时间:11-16
  • 美方禁止美投资者投资部分中国企业 商务部回应

      中新网11月16日电 据商务部网站消息,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今日就美方禁止美国投资者对部分中国企业进行投资答记者问。发言人表示,美方罔顾事实,认定中国有关企业为军方控制企业,既缺乏依据,也不符合法...

    时间:11-16
  • 财经类院校新文科怎么建:构建大学科视野、教师是关键

      财经类院校新文科怎么建   日前,由教育部新文科建设工作组主办的新文科建设工作会议在山东召开,会上正式发布了《新文科建设宣言》,对新文科建设作出全面部署。在教育部、科技部、工信部等13个部门...

    时间:11-16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