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解答世界困惑,中国靠什么?

2020-11-15 16:45:52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如果问11月初的世界,哪里最瞩目,答案想必是中国上海。

  就在12日,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举行。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说了这么一句话,“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上海是一座光荣的城市,是一个不断见证奇迹的地方。

  上海的开放前沿——浦东新区,以全国1/8000的面积,创造了全国1/80的GDP。

  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排头兵,浦东的飞跃就是中国创新发展的缩影,中国何尝不是在不断创造经济社会发展的奇迹?

  中国靠什么创造奇迹?或许可以从10月末举行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找到答案。

  这次全会上,“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建议稿出炉。当全世界都在寻找确定性,中国如期规划未来,节奏如常。

  规划二字的背后,我们或许能看到中国力量。

  今年,美国知名政治学者约瑟夫·奈出了本新书,名字叫《道德重要么?》

  2020年,天灾袭扰。而一些国家漠视疫情、自行其是造成的人祸,用上面那本书名概括再合适不过。

  疫情冲击之下,不少国家通过强刺激手段维持经济。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约瑟夫·斯蒂格利兹,最近也出了本《美国真相》,探讨的正是:注重短期利益还是长期利益?

  面对全球困局,中国的答案是什么?

  如期举行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回答的正是这样一个命题。

  全会通过的规划建议,事关未来5年到15年。2万余字,回应的,是所有人的关切。

  首先要读懂的是题眼。建议稿中有这么一句话:

  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

  五年之前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被正式提出。

  看清这条线索,也就看清了中国发展的大战略和大方向,也就读懂了这次建议稿12个大部分的排列顺序,也就理解了把“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放在首位的考量。

  有意思的是,最近几天谭主在钓鱼台参加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不少知名跨国企业演讲的主题词,大多都是科技创新和开放合作。

  这样看来,新发展理念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它构建的,是今年新闻里最热门的词汇,新发展格局。

  新发展格局的前半句,是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扩大内需,意味着“共享”是新发展格局的前提。

  这也就有了建议稿里非常抓人的四句话:

  扎实推动共同富裕

  提高人民收入水平

  分配结构明显改善

  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蛋糕,要分配得更公平。蛋糕,也要做得更大。怎么做?

  置于首位的“创新”,对应着“卡脖子”的技术难题,决定着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

  这也是为什么建议稿里特别提到:

  要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

  强,不是自己跟自己玩,也不是各个省市自己循环,而是要更好地链接世界。

  这正是新发展理念当中,“开放”二字的深意。

  国内大循环要牵动的,是国内国际双循环。开放,正在让中国成为全世界新的引力场。

  联合国不久前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下降49% ,而中国仅下降了4%。

  谋划未来,中国看到的不止是5年。

  这次的建议稿,把15年远景目标,放在了5年规划前面。

  这很罕见。

  先谋长远,再去落实。步子更大,迈得更稳。

  除了这些,曾经参与过四次五年规划编制的董煜还跟谭主说了一个有趣的比喻:

  不要觉得规划文本是枯燥的东西,它好像写一本科幻小说,而且是一种硬科幻,写了以后,将来它是会变为现实的。

  中国“硬核科幻”,是如何变成现实的?

  答案或许可以从五年前,制定“十三五”规划的时候说起。

  现在,很多人觉得环境很严峻,面临的挑战很多。其实,2015年,也不好过。

  搜索当年的报道,扑面而来的关键词,是“下降”。

  那一年,中国经济增速创下24年新低,不止如此,财政收入在下降、企业利润在下降、工业品价格也在下降。

  与此同时,股市震荡,金融风险上升。唱衰中国经济的报道,到处都是。

  除了看得见的钱袋子,还有闻得着的空气质量。

  那个时候,大街上很多人也都戴着口罩。当时,因为钢铁产能过剩等原因,社会的焦虑点聚焦在北方城市的严重雾霾。

  说个数据,2013年,全国空气质量达标的城市只有3个。

  面对这样的重重困难,中国该怎么编制五年规划?

  现在回看“十三五”规划的25个指标会发现,最多的一类指标,是关于环境保护的,有十个。在当时,不少人都很困惑:为什么是环境?

  中国选择用行动给出答案。

  就在“十三五”规划制定后不久,中央举行了一次重要会议,跟过往讨论大战略不太一样,这次会议,讨论了6件“小事”:

  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

  垃圾分类

  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化

  养老院服务质量

  住房租赁市场和房地产泡沫

  食品安全监管

  而这些事在总书记眼里都是大事。其中的第一个,就是关于雾霾。

  这件事,下了决心。

  北方不少地区烧煤取暖,产生大量污染物。这次会议之后,国家能源局牵头,多个部门联合发力,调整价格,城市试点……

  第二年,京津冀及周边城市完成“煤改气”“煤改电”394万户,削减散煤1000余万吨。

  根据清洁取暖污染物减排贡献量化分析发现,清洁取暖对烟(粉)尘减排贡献非常显著,能达到19. 23%。

  成绩,是可见的——首批12个清洁取暖试点城市重污染天数同比减少57%。

  决心,是逐步加码的。

  到2016年,全国空气质量达标的城市从2013年的3个变成了84个。

  2017年,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在全国范围停止,100多年来向森林过度索取的历史宣告终结。

  到2019年,甘肃祁连山144宗矿业权全部关停退出。五年内,全国化解钢铁产能约2亿吨。

  偏蓝的色号愈发定格在中国的天空。

  不仅天蓝了,北京的晚上也能看到星星了。

  有一位星空摄影师,也亲自做了一个北京星空测评。

  她以故宫为起始点,用夜空质量检测仪,分别测量不同地点的夜空质量。结果是:北京不仅能用肉眼看到星空,还能找到很好的观测地点。

  环境,不只是能看到星星的生态环境,也是决定中国未来的发展环境。

  过去五年,绿色这两个字,成就了迄今为止中国生态改善最好的五年,也凝聚起了新的发展的共识,并且全面解释了新发展理念之下,GDP的真正内涵——绿色也是GDP。

  绿色的新发展理念,让五年前的约定一一达成。

  现在再回看过去五年,有痛感,有风险,甚至遇上了百年未遇的疫情。

  中国,都稳住了。

  正像董煜所说的那样:

  不管国际形势多复杂,甚至是说形势越复杂,我们越需要规划。

  规划,其实就是争取每个人最大的发展空间。中国的发展力还有多大?

  在“十四五”规划建议全文里,有一个关键词——人,被提了132次 。

  人,是最大的潜力。

  但是关于人,谭主注意到这样一组数据:2019年,最终消费支出对中国GDP增长的贡献率为57.8%,而发达国家超过了70%。

  差距就是潜力。

  建议稿里提到的分配要改善,增长要同步,关注的就是大家能赚多少。当然,更重要的是大家赚了之后能花多少。

  再看一个数据,2013年,中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占可支配收入的比例是72.2%。2019年,这个数变成了65.2%,挣得多了,消费率却少了。

  所以说,不只是增加收入,减轻高房价高房贷的压力,大家才更敢买买买,也因此有了远景目标里提到的要让中等收入群体显著扩大。

  这也是建议稿中特别强调的一个关键词,共同富裕。

  不过,以北纬31度为分界线的南北两头 ,正在发生着很多年轻人都感知得到的变化 。

  如果你正在面临选择就业城市,你会发现,北纬31度以南,你可以选择一线城市上海、广州、深圳。也可以选择网红新晋一线城市苏州、杭州、成都、武汉。

  但当你把目光投向北纬31度以北,选择圈会迅速收缩。南方还是北方?

  在公报中有这样八个字:优化国土空间布局。

  看起来很宏大,但真正读懂它,你可能会对未来的选择作出不一样的判断。

  先来看看今年关于城市的一件大事,在五中全会召开之前,今年习近平总书记一共调研11地、12次。你可能没发现,北方有6次,南方也是6次。

  背后的深意,正是新发展理念中的“协调”。

  再来看看今年被格外关注的武汉。早在两年前,一份从中央发出的意见,登上各大媒体的头条,其中就有武汉。

  被赋予引领长江中下游城市群发展使命的武汉,今年一季度为了守卫生命,武汉经济增速下跌40% 。到三季度,武汉快速重启,重新进入全国城市GDP前10。

  另一个中部城市——长沙,也在总书记今年10月份考察之后,被列入新一批自贸区 。

  中部,正在崛起。与此同时,西部也在进行格局重塑。

  就在本届五中全会召开前10天,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了一份重要文件,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开始上升为国家战略。

  东西南北中,全国一盘棋。

  如果说协调是“优化国土空间布局”的第一重深意,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就是“优化国土空间布局”第二重深意。

  当前我国的城镇化率约为60%,但如果按户籍人口的城镇化率核算,这一数据则变为不足45%。那些没有城市户口的人,并没有真正的城镇化。

  董煜告诉谭主:

  要健康的城市发展 ,要健康的人口结构,就不能说唯学历论去搞城镇化。因为城镇化也有不同的产业结构工业结构 ,它需要不同学历层次的人才。

  现在,还有很多人漂在城市当中。

  就说我们最熟悉的一群人。2019年在美团平台就业的外卖骑手,有398.7万人。

  当疫情让城市慢下来,不少人才意识到,城市已经离不开他们。城市离不开的还有很多人。

  预计在不久的将来,很多城市都会深切感受到全面缺人的烦恼 。1亿人落户,是“十三五”规划确定的重要目标。“十四五”规划建议稿里,也特别提到要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

  新发展理念提到的“共享”,说的就是每个人的被需要和幸福感。

  发展规划从来不只是国家规划,而是我们共同的机会和目标。

  14亿人加起来,就是我们的发展力,就是中国的未来。

  来源:玉渊谭天

  • 相关阅读
  • 张文宏:“快速反应、精准防控、动态清零”三个能力决定是否出现新一波疫情

      中新社北京11月16日电 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在北京接受中新社“中国焦点面对面”专访时说,快速反应、精准防控、动态清零三个能力的完善与否,将是影响中国会否出现“第二波疫情”...

    时间:11-16
  • 法治强国 渐行渐近

      新华社北京11月15日电 题:法治强国 渐行渐近   新华社记者陈菲、罗沙、白阳   河北石家庄,铁路运输法院法官赵毅正通过网络开展诉前调解。“为当事人提供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化解矛盾,...

    时间:11-16
  • 张文宏:不可能彻底杜绝输入性疫情 关注口岸、物流做好防护

      中新社北京11月16日电 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指出,中国是世界经济活动的中心之一,彻底杜绝输入性疫情是不可能的。随着物流越来越多,这种可能性会越来越大。为此,在口岸和物流等...

    时间:11-16
  • 小细节大内涵,习近平江苏之行蕴含深意

      新华网 金佳绪   【学习进行时】11月12日至13日,习近平总书记赴江苏考察调研。这是十九届五中全会后总书记的首次地方考察,也是他今年以来第13次国内考察。考察行程中,有许多细节耐人寻味,蕴含总...

    时间:11-16
  • 张文宏:疫苗研发速度加快 科技发展增强控制疫情信心

      中新社北京11月16日电 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指出,当前疫苗研发速度很快,说明人类的科技力量不断在发展,因此,他对最终控制新冠疫情有很强的信心。他同时亦提醒,对新冠病毒还要...

    时间:11-16
  • 中国焦点面对面:今冬如何“跑”赢新冠病毒?张文宏给出权威解答

      (中国焦点面对面)今冬如何“跑”赢新冠病毒?张文宏给出权威解答   中新社北京11月16日电 题:今冬如何“跑”赢新冠病毒?张文宏给出权威解答   中新社记者 钱炜   眼下,全球新冠疫情仍在蔓延...

    时间:11-16
  • 国家统计局:10月份国民经济运行延续稳定恢复态势

      中新网11月16日电 据国家统计局网站消息,国家统计局表示,10月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积极成效持续显现,生产稳中有升,需求企稳回暖,就业继续改善,物价总体平稳,市场预期向好,国民经济运...

    时间:11-16
  • 教材浪费惊人:全国教材循环使用1年,可节约200多亿

      全国教材循环使用1年,可节约200多亿元   ➤“卖了一麻袋书,最后只能买得起一个麻袋。”“定价1000多元的书,10多元就卖给了废品站。”   ➤如果全国当年零售的中小学课本及教学用书...

    时间:11-16
  • 美方禁止美投资者投资部分中国企业 商务部回应

      中新网11月16日电 据商务部网站消息,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今日就美方禁止美国投资者对部分中国企业进行投资答记者问。发言人表示,美方罔顾事实,认定中国有关企业为军方控制企业,既缺乏依据,也不符合法...

    时间:11-16
  • 财经类院校新文科怎么建:构建大学科视野、教师是关键

      财经类院校新文科怎么建   日前,由教育部新文科建设工作组主办的新文科建设工作会议在山东召开,会上正式发布了《新文科建设宣言》,对新文科建设作出全面部署。在教育部、科技部、工信部等13个部门...

    时间:11-16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