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为澜湄地区发展注入“源头活水”

2020-11-29 08:58:43

来源:人民日报

  为澜湄地区发展注入“源头活水”

  老挝南湃水电站是中老水资源合作项目,于2017年5月实现并网发电。截至2020年11月底,累计发电量13亿千瓦时。图为南湃水电站一景。

  北方国际合作股份有限公司供图

  澜湄合作机制因水而生,水资源合作始终是澜湄合作的优先领域之一。2020年,中国与湄公河五国陆续启动实施应对气候变化、大坝安全、饮水安全、洪旱灾害管理等方面20个务实合作项目;11月1日起中国正式向湄公河五国及湄公河委员会秘书处提供澜沧江全年水文信息。2019年首届澜湄水资源合作部长级会议发布的95个项目建议清单也在谋划和落实之中。中国和湄公河国家秉持团结互助精神,通过合作修建水利基础设施、共享水资源信息、设置相关专业机构等多种方式,提高了澜湄流域水资源调配与管理水平,为地区发展和沿岸百姓民生注入“源头活水”。

  多点发力 改善民生

  “每到雨季,湄公河及其支流水位上涨,可能造成洪涝、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以前,工作人员必须拿着测量工具冒雨去河里测量水位。现在,有了中国援建的水资源信息数据中心,通过水文站的电子设备就可以实时监测水位。”老挝国家水资源信息数据中心主任湄颇对本报记者说。该中心是中国政府援助的示范建设项目,也是澜湄合作早期收获项目成果之一。中心的建立让老挝初步具备了水文信息数据自动采集传输、信息处理、预警预报等能力,实现了水资源网络互联互通,极大提升了老挝水文监测预报预警能力和水平,为老挝防洪抗旱减灾、水资源综合利用提供了决策支持与技术保障。

  “这两年,不少人家里都添置了家电,日子越过越好。”家住洞里萨河岸边的柬埔寨农民通奇,拥有约1公顷农田。以前,洞里萨河流量随季节变化巨大,沿岸农田经常在雨季被淹没,在旱季又被闲置。通奇家的农田一年只能产出2吨稻米。中企承建的阿江水利灌溉开发工程让一切发生了改变。2017年8月工程交工,成为柬埔寨重点民生项目,主要作用是灌溉兼顾生态供水。项目控制灌溉面积达1.03万公顷,集中于洞里萨河上游沿岸农田地区。有了阿江灌溉工程后,通奇家水稻种植从一季增加至两季,稻米产量翻了倍。通奇说,水稻产量上去了,当地农民的生活也富裕了。

  澜湄水资源合作多点发力,造福整个地区。随着持续推进水利建设项目一个个落实,澜湄国家共同预防和应对旱涝灾害、有效利用水资源的能力日益提升。

  共享资源 照顾彼此

  中国一贯强调要充分尊重各国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的正当权益,照顾彼此利益和关切,有事大家商量着办。

  2015年底,受强厄尔尼诺现象影响,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各国均遭受不同程度旱灾,湄公河水位降至近90年最低。为照顾流域国家的关切,中国政府克服自身困难,于2016年3月通过中方境内景洪水电站对下游实施应急补水。3月15日8时,景洪水电站下泄流量加大至2190立方米每秒,标志着由中方实施的澜沧江梯级水电站水量应急调度正式启动。

  数据显示,这次应急调度惠及老挝、缅甸、泰国、柬埔寨、越南五国。放水3天后,泰国北部清盛地区的湄公河水位从2.3—2.5米上涨至3.29米。“家门口的小河终于又有水了,小木船一点点浮起来,我们全家看到了希望。”越南安江省渔民黄文庆说。老挝自然资源与环境部部长宋玛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由衷地表示:“远亲不如近邻,中国是负责任的合作伙伴,我们不会忘记中国对湄公河国家的帮助。”

  提升合作 共促发展

  在老挝国家水资源信息数据中心附近,中企承建的老挝水资源研究大楼正在加紧修建,预计将于2021年6月完工,该项目是湄公河水资源综合管理项目框架下的子项目,建成后将为湄公河水资源研究提供更好条件。

  水资源研究一直是澜湄合作的一个重点。澜湄水资源合作联合工作组运转顺利,定期举办水资源合作部长级会议和水资源合作论坛,落实《澜湄水资源合作五年行动计划(2018—2022)》,实施大坝安全、洪水预警等合作项目,提升流域综合治理和水资源管理能力,不断将水资源合作推向新高度。

  六国合作建成澜湄水资源合作中心、环境合作中心和全球湄公河研究中心,分享水文信息。中方从今年开始与湄公河国家分享澜沧江全年水文信息,这是为深化澜湄水资源合作提供的又一公共产品,也是为本地区更好应对气候变化和洪旱灾害作出的新贡献。

  澜沧江—湄公河,跨越近5000公里奔腾不息,地区各国人民因水结缘、命运与共。随着《澜湄环境合作战略》的加快实施,改善空气质量、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合作正在逐步展开。这一系列措施,能够对各国科学合理利用水资源、保护好这一跨国水系的生态环境发挥重要作用。“澜湄合作已成为本地区最具活力、最富成果的合作机制之一。澜湄合作将凝聚各领域合力,为次区域和本地区发展繁荣注入更多活力。”泰国国家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苏拉西·塔纳唐所言正是地区人民的心声。

  (本报曼谷、河内11月28日电)

  • 相关阅读
  • 生态环境部:年底前实现固体废物零进口目标胜利在望

      中新网11月30日电 在11月30日召开的生态环境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固体废物与化学品司司长邱启文介绍,自2017年国务院印发《禁止洋垃圾入境推进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制度改革实施方案》以来,生态环境部会同...

    时间:11-30
  • 12年半!中国书法家协会原副主席赵长青受贿案一审宣判

      中新网11月30日电 据“山东高法”微信公众号消息,11月30日上午9时30分,山东省德州市中级人民法院通过远程视频系统,一审公开宣判中国书法家协会原副主席赵长青受贿一案,以受贿罪判处其有期徒刑十二年...

    时间:11-30
  • 巴基斯坦驻华大使:在东博会寻找与中国和东盟各方合作的机会

      【东博会专访】巴基斯坦驻华大使莫因·哈克:在东博会寻找与中国和东盟各方合作的机会   国际在线广西频道消息:11月28日,在第十七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以下简称“东博会”)和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

    时间:11-30
  • 生态环境部:今年秋冬季“2+26”城重污染次数同比减50%

      中新网11月30日电 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刘友宾30日表示,今年进入秋冬季以来,截至11月26日,京津冀及周边“2+26”城市共发生6次区域性污染过程,只有2次是重污染过程,重污染过程次数比去年同期减少了...

    时间:11-30
  • 重庆綦江创新“首席代表制”、深化“放管服”改革

      “部门”入“窗口” “后门”变“后台”——重庆綦江创新“首席代表制”、深化“放管服”改革  新华社重庆11月30日电(记者陈青冰)在重庆市綦江区政务服务中心的一个综合窗口后面,有22个不容易被注意到...

    时间:11-30
  • 水利部:2025年年底前完成现有病险水库除险加固

      11月30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例行吹风会。水利部副部长叶建春在会上介绍,我国现有水库9.8万多座,小型水库9.4万多座、约占95%。“十四五”期间水库除险加固共需投资近1000亿元,目标任务是:到...

    时间:11-30
  • 山西立法保障县域医疗卫生一体化改革

      山西立法保障县域医疗卫生一体化改革  新华社太原11月30日电(记者马晓媛)记者从山西省卫健委获悉,《山西省保障和促进县域医疗卫生一体化办法》近日经山西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

    时间:11-30
  • 山西摸排疑似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50余万个

      新华社太原11月30日电(记者魏飚)记者从山西省自然资源厅获悉,截至11月24日,山西省共摸排疑似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52.65万个。经排查,属于2013年1月1日以来的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26.34万个。  据了...

    时间:11-30
  • 北京东城“红通人员”案件已经清零

      东城“红通人员”案件已经清零   本报讯(记者 李泽伟)北京市纪委监委昨天发布,今年9月回国投案的“红通人员”程宣涉嫌职务违法犯罪案,已调查结束并移送审理。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2017年至今,...

    时间:11-30
  • 教材循环使用,1年能省200多个亿!为何叫好不叫座?

      教材循环使用,1年能省200多个亿!只是为何叫好不叫座?怎么破?   早在十多年前,就有媒体和学者探讨并推动我国教材实现循环使用,但记者经过调查发现,目前能够得到循环使用的教材占比很小,绝大多...

    时间:11-30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