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嫦娥五号何以稳稳落月(科技自立自强·逐梦深空)

2020-12-02 05:43:21

来源:人民日报

  嫦娥五号何以稳稳落月(科技自立自强·逐梦深空)

  在经历了一周的地月转移、近月制动、环月飞行后,嫦娥五号探测器于12月1日23时11分降落在月面预选着陆区。与嫦娥三号、四号相比,嫦娥五号的落月过程有何不同?用到了哪些“神器”?

  制导导航与控制系统

  确保“选址正确,落得准确”

  嫦娥五号的落月过程经历了主动减速、快速调整、接近、悬停避障、缓速下降和自由下落段,看似轻松的平稳降落背后,蕴藏着众多科研人员的智慧和积淀。

  嫦娥五号探测器抓总研制单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有关负责人介绍,嫦娥五号落月的过程也是为后续上升器月面起飞选择“发射场”的过程。相较于嫦娥三号、四号,嫦娥五号对于着陆点的位置精度和平整度的要求是空前的,需要着陆区域内既没有太高的凸起,也没有太深的凹坑,坡度要符合任务要求。可以说,落月的过程就是边飞行边找寻落点。

  为了实现“选址正确,落得准确”,专家介绍,嫦娥五号采用了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502所已在嫦娥三号和四号上应用的“粗精接力避障”的方式,即在制导导航与控制(GNC)系统的指挥下,着陆器和上升器组合体先大推力反向制动快速减速,然后快速调整姿态并对预定落区地形进行拍照识别,避开大障碍,实现“粗避障”。之后,组合体在飞到距离月面100米时悬停,并再次对选定区域精确拍照,实现“精避障”,再斜向下飘向选定的着陆点,在移动到着陆点正上方后开始竖直下降,到距离月面较近时关闭发动机,利用着陆腿的缓冲实现软着陆。

  着陆缓冲机构

  保证探测器不翻倒、不陷落

  落月的关键在于平稳。嫦娥五号着陆上升组合体在落月时,撞击月面会形成较大的冲击载荷,必须设计相应的着陆缓冲机构,保证探测器不翻倒、不陷落,这是落月的技术难题之一。

  专家介绍,着陆缓冲机构,通俗地说就是嫦娥五号的“腿”。

  这4条缓冲、支撑一体化的“腿”可不一般。着陆缓冲机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偏置收拢、自我压紧”式方案,保证了收拢简单、展开可靠,解决了着陆缓冲、着陆稳定性等多方面的问题。

  与嫦娥三号的着陆缓冲设计方案相比,由于任务难度增加,嫦娥五号任务的着陆缓冲能力要求提高了30%,但机构重量指标却减少了5%。研制团队反复研究,每次修改完设计后,一旦发现新的减重突破口,又毫不犹豫地推翻重来,最终成功满足了设计指标,确保了嫦娥五号稳定可靠地完成与月球的亲密拥抱。

  搭载“外脑”“外眼”

  既节约成本又减轻重量

  在嫦娥五号的落月过程中,还有两个精妙的设计。一是虽然表面上看是着陆器“背着”上升器软着陆到了月面上,但实际上,整个落月过程中,着陆器都借助了“外脑”和“外眼”——分别是上升器月面起飞时要用的“最强大脑”中央控制计算机和通过“看星星”确定自己姿态的星敏感器,这是设计人员根据“上升器全程陪同着陆器”的实际想出的妙招,既节约成本又减轻重量。

  二是由于距离月面较近时主发动机激起的月尘会污染星敏感器,影响上升器月面起飞,科研人员专门设计了盖子,在距离月面一定的高度时把星敏感器的镜头盖起来,待落月之后月尘散去再通知星敏感器把盖子打开,这一睁一闭之间,着陆器和上升器组合体已经顺利着陆在月亮之上了。

  定向天线

  实时传送遥测数据

  着陆过程中,38万公里外的嫦娥五号正经历着什么样的考验?所有的讯息,都要通过着陆上升组合体的一口“小锅”实时传送遥测数据。这个“小锅”就是定向天线——把探测器上的数据传输到地面的发射转换装置。

  专家介绍,从月球把数据发送回地球,通信的距离相比地面手机通信远了几万倍,需要采取特殊的对地定向天线发送数据。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总体设计部设计的定向天线包含了反射面天线辐射器和双轴驱动机构。双轴驱动机构就像人的肩关节、肘关节,驱动反射天线辐射器灵活转动,确保“小锅”始终对准地面。此外,这款反射面天线采用了极致轻量化设计,相比同类天线减重40%以上,可以说是既轻便又可靠。

本报记者 冯 华 余建斌 喻思南

  • 相关阅读
  •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为创新驱动发展保驾护航

      【地评线】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为创新驱动发展保驾护航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加强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举行第二十五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从...

    时间:12-02
  • 国内速度等级最高跨座式单轨列车成功试跑 正式下线

      中新网青岛12月2日电 (记者 胡耀杰)中车四方股份公司2日发布消息称,日前,由该公司研制的新一代跨座式单轨列车在位于青岛的试验线上成功试跑并正式下线。该车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车辆最高运行时速为...

    时间:12-02
  • 周家鼎同志逝世

      新华社北京12月2日电 原国防大学纪律检查委员会专职书记周家鼎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11月13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   周家鼎是河北南皮人,1938年参加革命,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他...

    时间:12-02
  • 贫困群众脱贫后帮扶政策会变吗?返贫怎么办?

      新华社北京12月2日电 题:贫困群众脱贫后帮扶政策会变吗?返贫怎么办?   新华社记者侯雪静   目前全国832个贫困县已全部脱贫摘帽。剩余的贫困人口正在履行退出程序,从目前情况看,到年底所有贫...

    时间:12-02
  • 中国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已达15.2件

      中新社北京12月2日电 (记者 孙自法)记者2日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获悉,截至2020年10月底,中国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5.2件。此前的官方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6月底,中国每万人口专利拥有量为14.3...

    时间:12-02
  • 疫后武汉人才吸引力不减 多措并举促大学生就业创业

      中新社武汉12月2日电 (记者 张芹)2021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行动(湖北·武汉)对接大会2日下午在武汉洪山体育馆启幕,同步启动“24365校园招聘服务”湖北·武汉专场招聘活动,线上线下推出超...

    时间:12-02
  • 民航局向俄罗斯两家航空公司发出熔断指令

      中新网12月2日电 据民航局网站消息,12月2日,民航局向俄罗斯依可亚航空公司EO429航班(莫斯科至郑州)和阿祖尔航空公司ZF1678航班(莫斯科至厦门)发出熔断指令。   根据民航局通报,11月19日入境的俄罗...

    时间:12-02
  • 【决胜2020】一个彝族山村的5年之变

      中新网四川西昌12月2日电(记者 宋宇晟)四川大凉山曾被视为“中国最贫困角落”之一。就在半个月前,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凉山彝族自治州7县退出贫困县序列。至此,四川全省88个贫困县全部清零。   12月...

    时间:12-02
  • 广东计划5年营造红树林5500公顷

      中新社广州12月2日电 (唐贵江 冯建奎)记者2日从广东省红树林保护修复工作动员部署会获悉,2020-2025年,国家下达广东营造、修复红树林任务分别为5500公顷、2500公顷,分别占全国总任务的60.8%、25.6%。...

    时间:12-02
  • 冯飞任海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代理省长

      中新网海口12月2日电 (记者 张茜翼)12月2日,海南省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决定,任命冯飞为海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决定冯飞为海南省人民政府代理省长。任命闫希军为海南省人民...

    时间:12-02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