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云南盈江石梯村:猎鸟变护鸟,踏出生态致富路

2020-12-04 05:22:02

来源:科技日报

  云南盈江石梯村:猎鸟变护鸟,踏出生态致富路

  本报记者 赵汉斌

  “大家只知道‘蜀道难,难于上青天’。5年前去了石梯后,我想说,石梯难,比古蜀道还难!”曾在云南省德宏州盈江县太平镇担任工作队长的云南省林业厅干部铁伟感叹说,正因出行难,一代代石梯村村民在悬崖上凿石开阶,小村也因此得名。

  地处中缅边境的石梯村,隶属于太平镇雪梨村,离镇上56千米。以前,村里的景颇族、傈僳族村民去镇上赶集,一个来回要走3天时间,中途还得在亲戚家借宿两晚。

  这里的村民以前烧柴靠砍树,改善伙食靠捕鸟打猎,住的是茅草篱笆房、铁皮房,甚至是塑料窝棚。2016年,全村85户人家,有建档立卡贫困户43户,贫困发生率达50.5%,是当时全省平均水平的5.15倍。

  在云南省各级党委政府带领下,短短几年,石梯路通了,村子绿了,大伙有了致富的门道,脸上的笑容也多了。“石梯的变化,是把砍树人变‘护林人’‘护鸟人’,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太平镇雪梨村党总支书记胡培松告诉科技日报记者。

  胡培松说的鸟,是在全球分布区域十分狭窄的犀鸟等珍稀鸟类。

  “2015年2月,一群人背着照相机、摄像机,翻山越岭来到我们村,拿出画满鸟的书,问我有没有见过书里面的鸟。”石梯村傈僳族村民蔡伍回忆说,他接过书一看,发现上面好多鸟石梯村都有,还有体型巨大而美丽的山老鹳,学名叫犀鸟。

  当时,来客们都很激动,说石梯人凭“观鸟”就可以脱贫致富,但大伙不以为然。

  “我想鸟有什么好看的,会有人为了几只鸟,来我们这么偏远的地方吗?当时便没把这件事放在心上。”蔡伍说,但后来盈江县观鸟协会会长班鼎盈不厌其烦地给他讲“鸟经”,告诉他全国有20万观鸟人都想看这些鸟。慢慢地,他才了解到自家附近居然有350多种鸟,国内犀鸟仅有5种,这里就有双角犀鸟、花冠皱盔犀鸟、冠斑犀鸟3种。在石梯,还发现了国家I级重点保护物种灰孔雀雉、黑颈长尾雉,以及红腿小隼、栗头蜂虎、银胸丝冠鸟等30多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物种。

  在县里的支持下,班鼎盈带蔡伍他们到保山市高黎贡山百花岭观鸟点,了解鸟类知识,学习如何当“鸟导”。利用政府免费提供的建筑材料,他们在密林中搭起第一个隐蔽的观测棚,又在观测棚10米外引来一管山泉水,早观察、午投食、晚监测,慢慢开发出全国第一个双角犀鸟监测点,随后又建起灰孔雀雉和猛隼监测点。

  在观鸟协会的科学管理下,2016年初,蔡伍的“鸟塘”接待了第一批摄影爱好者。他为观鸟人提供导游、交通、背包、送餐等服务,每次可获得200元至1500元不等的服务费。“当年吸引了300多人来观鸟,我家增收3万元,尝到了护鸟的甜头。”蔡伍说。

  蔡伍不光自己干,还约着亲友放下了油锯、砍刀、兽夹、弹弓等传统“家当”,投身观鸟产业和生态保护。村里先后建起45个鸟类监测点,30个人当上了“鸟导”,每个人都可熟练辨认150多种鸟。

  2017年以来,村里年均接待国内外观鸟者2万多人次,每个监测点都实现了1至3万元的年收益。20户人家开起了旅馆,25户村民买了车。村民蔡四带着全家齐上阵,家里开客栈,自己则当“鸟导”,丈夫是志愿者,儿子接送观鸟人,儿媳送餐,全家都吃上了“观鸟饭”,3年来收入增加了40多万元。

  石梯村也因拥有全国最大的犀鸟繁殖种群,被命名为“中国犀鸟谷”。

  今年情况比较特殊,前来观鸟的客人大幅减少,但石梯人不等不靠,精心管护坚果、咖啡、木瓜等经济林木,家家养猪、养鸡,弥补了收入损失。蔡伍家的20亩澳洲坚果,10月份刚采收完,收入近4万元;村户密伍家荔枝、坚果收入达7万元。

  人勤生态好,林果不愁销。眼下,大伙还在房前屋后新种了很多树,鸟儿也越来越多,不久前还出现40多只犀鸟集群飞翔的罕见场景。“守着绿水青山,过上好日子,石梯人走出了生态保护修复与脱贫致富双赢的路子。”胡培松说。

  • 相关阅读
  • 西藏发现一处延用千年墓葬 首现木俑

      中新社拉萨12月6日电 (赵朗)记者6日从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获悉,西藏西部一处延用千年的墓葬被发掘,经过4年发掘,出土了金面饰等遗物,还包括青藏高原考古领域的首批木俑。   桑达隆果墓地位于...

    时间:12-06
  • “一大追一小 一抓连一抱” 嫦娥五号此次交会对接有何特殊?

      “一大追一小 一抓连一抱” 嫦娥五号此次交会对接有何特殊?  之前,我国已先后进行了十次交会对接。那么,此次嫦娥五号月轨交会对接有什么特殊之处呢?简单说,就是“一大追一小,一抓连一抱”。  ...

    时间:12-06
  • 中经评论:保护知识产权 为创新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中经评论:保护知识产权 为创新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加强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举行第二十五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关系国家治理体系...

    时间:12-06
  • 积极克服疫情影响 深化金砖伙伴关系——来自“2020金砖国家治国理政研讨会暨人文交流论坛”的声音

      积极克服疫情影响 深化金砖伙伴关系——来自“2020金砖国家治国理政研讨会暨人文交流论坛”的声音  光明日报记者 李曾骙 蔺紫鸥  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的世界秩序将会呈现怎样的样貌?在疫情叠加百年变...

    时间:12-06
  • “共同打造一带一路精品工程”

      “共同打造一带一路精品工程”  穆巴赫是沙特哈拉德及哈维亚北部压气站管道项目(简称“NGCP项目”)的一名安全员,已经在这里工作两年。举起黄色小旗子,往返各处作业现场,时刻关注现场温度、湿度、风...

    时间:12-06
  • 中国对执行《巴黎协定》发挥关键作用(国际论坛)

      中国对执行《巴黎协定》发挥关键作用(国际论坛)  在庆祝气候变化《巴黎协定》达成5周年之际,作为时任联合国气候变化巴黎大会主席,我想强调中国在必不可少的与气候变化的斗争中曾经、正在并继续发挥作...

    时间:12-06
  • 赣深高铁江西段隧道全部贯通

      中新网赣州12月6日电 (李翔 郭瑞 记者 刘占昆)赣州至深圳高铁关西隧道6日顺利贯通,这标志着赣深高铁江西段隧道全部贯通,为后续无砟轨道铺设等施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关西隧道全长4843米,是赣深...

    时间:12-06
  • 国家宪法日来临,重温总书记关于宪法的重要论述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宪法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作用,对宪法的性质、地位、权威、实施、宣传教育等作出了一系列重要...

    时间:12-04
  • 纪录片|走出黄河滩

    历史上黄河大改道数次,在黄淮海平原上完成了由北向南、幅度达25万平方公里的扇形摆动。 随着黄河堤防的修建,豫鲁两省数十万人被“圈”进河滩,在频繁的水患中艰难繁衍生息,生活在滩区的群众曾多达186...

    时间:12-04
  • 这场“战役”,创下人类历史两个“之最”!

      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听取脱贫攻坚总结评估汇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两个之最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采取了许多具有原创...

    时间:12-04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