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我们已经有了一个太阳,为什么还要再造一个?

2020-12-07 17:15:11

来源:中国之声微信公众号

  近日,我国核聚变发展取得重大突破。2020年12月4日14时02分,新一代“人造太阳”装置——中国环流器二号M装置(HL-2M)在成都建成并实现首次放电,为我国核聚变堆的自主设计与建造打下坚实基础。那么,究竟什么是“人造太阳”?中国环流器二号M装置实现了哪些技术突破和自主创新?中国之声独家专访了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聚变科学所副所长钟武律。

  为什么我们还需要第二个太阳?

  俗话说,万物生长靠太阳,太阳的核心温度大概在1500万度—2000万度,而地球上的金属材料在1000度左右就会融化。钟武律介绍,中国的“人造太阳”所要做的,就是在地球上建一个能够承受住1亿度、甚至超过2亿度高温的装置。

  钟武律:太阳到目前为止估计已经燃烧了大约50亿年,太阳为什么能够永不停歇的燃烧呢?是因为它的质量非常大,它靠这种万有引力可以很强有力的把这些聚变材料,也就是它外层的氢元素原子核不断的往太阳芯部挤压,实现一个非常高的温度,非常高的密度,自然而然就发生核聚变反应。”

  钟武律曾做演讲《受控核聚变:用“人造太阳”点亮能源梦想》

  钟所长经常遇到人问他,我们已经有了一个太阳,为什么还要再造一个太阳呢?钟所长解释说:“这种装置的原理是和太阳发光发热的原理是类似的,就是核聚变的原理,所以它不是一个新的太阳,而是一个聚变装置,或者我们说它是一个聚变堆,其实我们最终的目的就是要利用它来实现核聚变,并且释放能量,用来发电。”

  核聚变实际上是整个宇宙的能源,建造“人造太阳”也是为了通过核聚变反应持续稳定地输出能量,最终解决人类的能源问题,从而造福人类。由于核聚变的原理和太阳发光发热的原理很相似,所以,这些以探索聚变清洁能源为目的的装置被人们称为“人造太阳”。

  “人造太阳”是如何发电的?

  目前,东方超环(EAST)、中国环流器二号A(HL-2A)、M(HL-2M)都属于“人造太阳”实验装置。钟武律介绍,此次建成的中国环流器二号M装置(HL-2M)是我国新一代先进磁约束核聚变实验研究装置。他说:“这个装置它是我国自主设计建造,采用了先进的结构和控制方式,具有先进的偏滤器位形的优势。它是我国目前规模最大,参数最高的先进的托克马克装置,它的体积是目前国内现有装置的两倍以上,等离子体的电流的能力可以提高到2.5个兆安培,等离子体离子的温度可以达到1.5亿度的样子,也就是说太阳核心温度的10倍。”

  中国环流器二号M装置(HL-2M)在成都建成并实现首次放电

  在HL-2M装置建设过程中,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联合国内多家研制单位,在装置物理与结构设计、特殊材料研制、材料连接与关键部件研发、总装集成等方面取得了多项突破,实现了可拆卸线圈结构,增强了控制运行水平,提升了装置物理实验研究能力;攻克了高镍合金双曲面薄壁件大型真空容器模压成型和焊接变形控制等关键技术;掌握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异形铜合金厚板材制造成型工艺,实现了高强度膨胀螺栓组件的自主国产化;研制成功国际先进水平的国内首台大型立轴脉冲发电机组。以HL-2M装置建设为牵引,西物院掌握的特种材料、关键设备、极端条件精密制造等关键技术,已形成“同步辐射”效应,在航空、航天、电子等前沿领域实现创新应用。

  中国环流器二号M装置(HL-2M)在成都建成并实现首次放电

  我们能控制得住“人造太阳”吗?

  核聚变,又称核融合,简单说,就是两个质量较轻的原子核融合在一起形成一个重核的过程,它与核裂变原理相反。人类已经可以实现不受控制的核聚变,如氢弹的爆炸。

  钟武律介绍,想利用核聚变能,就必须要让核聚变变得可控,这就意味着必须要满足三个非常苛刻的条件。“第一个条件它需要的温度特别高,因为只有温度特别高,它这个原子核才会具备足够高的动能,也就是原子核的才会跑得更快。第二个条件等离子体的密度要足够高,高的概念就是原子核之间碰撞发生聚合反应的这种概率要提高。第三个就是要长时间地控制住这些原子核,就是将高温高密度的核反应条件维持足够长的时间,这样才能够使核聚变发生,并且可以持续下去。”

  然而在地球上,没有任何材料可以把1亿度高温的等离子体给直接包裹起来。但是科学家想到了一个办法——用强磁场的方式,把带电粒子约束住。钟所长回到核西物院的时候,正好赶上2A团队重点攻克一项关键技术——实现高约束模式运行。经过1万多次的实验,团队终于在2009年于国内首次实现了高约束模运行。

  “人造太阳”离我们并不遥远

  我国核能发展实施“热堆-快堆-聚变堆”三步走战略中,将聚变能作为解决能源问题的最终一步。

  人类对于清洁能源的期待是没有废气、没有放射性废物排放、资源丰富的一种能源。钟武律介绍,核聚变能恰恰就是这样一种能源。他说:“第一,核聚变的反应燃料,我们说它的资源是非常丰富的,其中核聚变反应的燃料氘它是可以从水里面提取的。第二个特点就是核聚变它的反应是具有固有安全性的,它不存在所谓的不可控,不会存在所谓的爆炸。第三,因为核聚变反应它不会排放废气,不会有温室气体的产生,也不会产生长寿命的放射性产物。所以它是目前人类认识到的最理想的能源。”

  钟所长总喜欢在自己分享研究成果的时候以一首歌来结尾,这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种太阳》,他说,研究核聚变能的这种感觉就像人类第一次看到自己点燃了篝火——发光发亮,充满希望。当下,从国际国内核聚变研究发展的概况和现状来看,业界普遍认为,预计在本世纪中叶能够实现聚变能的商业应用。

  中国环流器二号M装置(HL-2M)

  目前,国家原子能机构正在研究布局一体化核聚变研究创新体系,打造国家级核聚变创新研究平台、国内外专家学者交流平台、青年科学家成长平台,全面促进我国核聚变事业由并跑向领跑迈进。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ID:zgzs001)

  总台央广记者/周尧

  • 相关阅读
  • 研究发现4700万年前的青藏高原拥有亚热带森林

      新华社昆明12月8日电(记者岳冉冉)我国古生物学家研究发现:4700万年前的青藏高原曾拥有亚热带森林植被。该成果于北京时间8日发表在了国际期刊《美国科学院院刊》上。  自我国“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

    时间:12-08
  • 云南划定1164个生态环境管控单元 推动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

      中新网昆明12月8日电(韩帅南)“云南省‘三线一单’综合了生态、大气、水、土壤等环境要素及自然资源分区成果,形成功能明确、边界清晰的1164个生态环境管控单元,并提出了全省总体管控要求和分类管控要...

    时间:12-08
  • 美宣布对中方官员实施签证限制 外交部:违背中美人民根本利益 注定枉费心机

      在今天(7日)下午的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有记者提问:美国国务卿蓬佩奥12月4日发表声明,宣布对中方统战部官员实施签证限制。同日,蓬佩奥发表声明,宣布终止5个中美文化交流项目。中方对此有何评论?  ...

    时间:12-08
  • 2020年1-11月全国共发生化工事故127起 死亡157人

      中新网12月8日电 据应急管理部网站8日消息,2020年1至11月,全国共发生化工事故127起、死亡157人,同比减少16起、96人,分别下降11.2%、37.9%,安全生产形势保持稳定。同时,应急管理部公布一批化工和危...

    时间:12-08
  • 中泰携手推进澜湄卫生合作

      新华社曼谷12月7日电 (任芊、明大军)中国驻泰国大使馆临时代办杨欣和泰国卫生部次长杰迪普7日在曼谷签署澜湄合作专项基金2020年度卫生项目合作协议。根据协议,中方将资助泰方在澜湄次区域牵头开展艾滋病...

    时间:12-08
  • 国家邮政局:取消中国与印度联合发行邮票发行计划

      中新网12月8日电 据国家邮政局网站消息,国家邮政局决定取消2020年纪特邮票发行计划中原定中国与印度联合发行邮票计划。 来源:国家邮政局网站...

    时间:12-08
  • 教育部:全国职业院校共1.15万所 在校生2857万人

      中新网12月8日电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陈子季8日介绍,目前,全国职业院校一共有1.15万所,在校学生有2857万人;中职招生600万,占高中阶段教育的41.7%;高职招生是483万,占普通本专科的52....

    时间:12-08
  • 最高检就认罪认罚从宽指导性案例答问:彰显制度价值

      提升办案质效 彰显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价值 ——最高检第一检察厅负责人就第二十二批指导性案例答记者问   精准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是确保严格公正司法、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项重要...

    时间:12-08
  • “非中人民深厚友谊的体现”——在非中资企业积极支持当地抗击疫情、复工复产

      “非中人民深厚友谊的体现”   ——在非中资企业积极支持当地抗击疫情、复工复产   稳步推进共建“一带一路”项目、加班加点生产医疗物资,坚守岗位保障当地供应……面对疫情挑战,在非洲中资企业...

    时间:12-08
  • 国家网信办清理处置105款违法违规移动应用程序

      中新网12月8日电 据中国网信网12月8日消息,针对网民反映强烈的部分移动应用程序传播淫秽色情、暴恐血腥等违法违规信息,提供诈骗赌博、招嫖卖淫等违法违规服务的网络乱象,国家网信办依据《网络安全法...

    时间:12-08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