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我国4处新入选灌溉工程的胜出“绝招”

2020-12-09 00:47:03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北京12月8日电 题:它们凭什么成为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我国4处新入选灌溉工程的胜出“绝招”

  新华社记者刘诗平

  天宝陂、龙首渠引洛古灌区、白沙溪三十六堰、桑园围8日成功入选2020年度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这些灌溉工程凭什么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它们有哪些胜出“绝招”?

  天宝陂:拒咸蓄淡,生态友好

  天宝陂位于福建省福清市的龙江中段,因始建于唐代天宝年间而得名,距今1300多年。

  “天宝陂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拒咸水蓄淡水工程,拒咸蓄淡的建设思想在当时是一种重要的创新。它的修建使当地大片农田旱涝保收,是区域农业发展的转折点,为当地农业发展、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做出了重要贡献。”福建省福清市市长张新怿说。

  据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高黎辉介绍,天宝陂在宋代维修时,首次使用了铁水固基技术。天宝陂采用斜向布置方式,坝体长度大约是河流宽度的3倍,泄流能力加大,上下游水位差减小,坝体承受的水流冲击力也减小,极大地增强了抵御洪水冲刷能力,并延长堰坝生命周期。

  “这次修复在当时算得上是工程奇迹。同时,天宝陂使用卵石、条石、铁等材料,就地取材,建设中注重环保。长坝轴布置能增加泄流能力,具有对河流的生态友好性。”高黎辉说。

  龙首渠:首创井渠法,促农业发展

  龙首渠引洛古灌区位于陕西省渭南市,始建于汉武帝时期,距今2100多年历史。

  “龙首渠是当地农耕文明高度发展、区域经济繁荣昌盛的见证,如今它灌溉的农田达到74.3万亩。”陕西省渭南市洛惠渠管理中心主任迪江涛说,修建龙首渠之始,就提出引高含沙量的洛河水来灌溉盐碱地,这种盐碱地的治理方式对改善土壤、提高粮食产量有良好作用,是农业发展的里程碑。

  据中国水科院刘静博士介绍,龙首渠渠道工程在设计理念、施工技术、工程规模等方面领先于其时代。从龙首渠开始的引洛灌溉,采用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建设方式,同时注重运用淤卤压减的方式治理盐碱地,对区域生态有改善作用。

  “采用竖井方式辅助暗渠开挖,开凿3.5公里的地下隧洞,使竖井、暗渠、明渠完美结合并能自流行水。井渠法在其建筑年代是一种创新,为其后隧洞施工与水利工程理论和手段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刘静说。

  三十六堰:连续筑堰,因地制宜

  白沙溪三十六堰位于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始建于东汉,距今1900多年。

  “历史上,三十六堰为金华农业发展、粮食增产做出重要贡献,至今仍然保持着充足的活力和良好的发展势头,并且具有先进的科技价值、悠久的历史价值、巨大的效益和丰富的文化价值。”金华市婺城区区委书记蔡艳说。

  高黎辉表示,在同一条河流上修建36座堰,从最上游的沙畈堰到最下游的中济堰横跨45公里,水位落差168米,在工程规划和建设规模等方面具有时代领先性。

  “阶梯-深潭是山区河流自然发育的地貌特征,三十六堰的建设者发现这一特点,并加以科学利用。在每个深潭的下游修筑堰坝,利用深潭对水流的消能作用,减小水流对堰坝的冲击,同时在干旱月份深潭能增加堰坝的蓄水量。”高黎辉说。

  蔡艳表示,三十六堰的主材都是卵石、条石、铁等,就地取材,既成本低廉,又发挥重要作用。以潭筑堰的方式增加了溪潭的消能作用,稳定了白沙溪的河床,有利于白沙溪区域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有极高的生态重塑作用。

  桑园围:基围水利,显综合效益

  桑园围地跨佛山市南海、顺德两区,始建于北宋,至今有900多年历史,属河口三角洲的基围或围田灌排工程,包括堤防、灌排渠道、水闸等。

  “桑园围是我国古代最大的基围水利工程,是珠三角灌溉农业发展的里程碑,历史上灌溉农田20多万亩,现灌溉面积6.2万亩,为农村繁荣提供了水利保障。”佛山市水利局局长李永生说,桑园围在长期建设运营过程中,对围区的生产生活、民俗活动产生了深刻影响,桑园围灌溉工程遗产具有鲜明的传统文化特征。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张伟兵博士说,桑园围所代表的区域“大包围”式的防洪理念,在现代的城市或区域防洪实践中得到推广和发展。围内桑基鱼塘循环农业模式,对当代农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启示和参考价值。

  “桑园围工程体系的规划设计,充分体现了对防洪挡潮、灌溉、排涝等水环境矛盾的统筹协调,实现了对围区人居环境、生态环境、生产环境的改变、优化和维系,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效应。”张伟兵说。

  中国国家灌排委员会主席、水利部农村水利水电司司长陈明忠表示,我国是灌溉工程遗产类型最丰富、分布最广泛、灌溉效益最突出的国家。新入选的4个灌溉工程,与我国此前入选的19个灌溉工程一样,有着独特的科技价值、历史文化价值和生态价值,发挥着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我国灌溉工程遗产在世界灌排界已成为讲好中国故事的一张重要名片。

  • 相关阅读
  • 外媒:中国新冠疫苗将填补全球疫苗供应空缺

      外媒:中国新冠疫苗将填补全球疫苗供应空缺  《财富》杂志12月5日刊文指出,专家们对运输辉瑞和莫德纳疫苗所需的昂贵冷链以及阿斯利康提供的数据表示担忧。与此同时,中国制药商即将推出的新冠疫苗可能...

    时间:12-09
  • 55位中外法学专家组成的“智囊团”有何看点?

      中新社北京12月9日电 题:55位中外法学专家组成的“智囊团”有何看点?   中新社记者 张素   来自25个国家的55位中外法学专家组成一个“智囊团”。他们不仅将接受委托开展国际商事纠纷调解、提供...

    时间:12-09
  • 广西“十四五”持续打造面向东盟开放合作高地

      中新网南宁12月9日电(记者 杨陈)“‘十四五’期间,广西将把开放合作放在首位,持续打造面向东盟更好服务‘一带一路’的开放合作高地。”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书记鹿心社9日表示。   当天,中共...

    时间:12-09
  • “香香”要回国了 这排面也忒大了!

      “香香”要回国了 这排面也忒大了!  12月末,日本上野动物园的人气大明星大熊猫“香香”将被送返中国。  肥硕的身体,大大的黑眼圈,胖嘟嘟的脸颊,曾让“香香”一度在日本圈粉无数。如今,得知“香...

    时间:12-09
  • 中国科协:国际科技共同体应携手推动世界公众科学素质提升

      中新网北京12月9日电 (记者 孙自法)2020世界公众科学素质促进大会8日下午至晚间在北京举行,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主席万钢在开幕式上发表视频致辞表示,国际科技共同体应坚持多边交流、坚持开放合作...

    时间:12-09
  • 汇力聚神 贵州“十四五”瞄准新方向

      中新网贵阳12月9日电 题:汇力聚神 贵州“十四五”瞄准新方向   记者 刘鹏   “十三五”期间,贵州交出了一份高质量发展的“答卷”。新起点,新征程,再出发,刚刚结束的中国共产党贵州省第十二届...

    时间:12-09
  • 8848.86米!珠峰“新身高”是怎么测出来的?

      8848.86米!珠峰“新身高”是怎么测出来的?  科技日报记者 操秀英  8848.86米——2020年12月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尼泊尔总统班达里互致信函,共同宣布珠穆朗玛峰最新高程。  “地球之巅”高度最...

    时间:12-09
  • 新闻分析:八项规定8周年之际看作风建设的“变”与“不变”

      新闻分析:八项规定8周年之际看作风建设的“变”与“不变”  新华社北京12月9日电 题:新闻分析:八项规定8周年之际看作风建设的“变”与“不变”   新华社记者孙少龙   2020年12月4日,中央八项规...

    时间:12-09
  • 民革十三届四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中新网北京12月9日电 (记者 郑巧)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第十三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9日在北京召开。   会议的主要内容是学习贯彻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听取和审议民革第十三届中央常务委员会...

    时间:12-09
  • 应急管理部部长、党委副书记王玉普逝世 享年64岁

      中新网12月9日电 据应急管理部官方微博消息,12月9日,应急管理部发布讣告:应急管理部部长、党委副书记王玉普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12月8日10时45分在天津逝世,享年64岁。王玉普同志遗体告别仪式于12月...

    时间:12-09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