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中国“极目”卫星上天 全天候“追捕”引力波

2020-12-11 06:14:36

来源:中国青年报

  时隔一年我国再次发射空间科学卫星  中国“极目”卫星上天 全天候“追捕”引力波

  本报北京12月10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邱晨辉)2020年12月10日4时14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以“一箭双星”方式将引力波暴高能电磁对应体全天监测器送入预定轨道,发射获得圆满成功。

  这一监测器由两颗完全相同的微小卫星组成,昵称为“极目”,两颗小卫星“小极”和“小目”分布于地球两侧,形成两“极”之势,犹如二“目”,将对黑洞、中子星等极端天体的剧烈爆发现象进行观测。

  这是我国首次发射全天监测引力波电磁对应体的卫星,也是我国继2019年8月“太极一号”成功发射后,时隔一年再次发射空间科学卫星。“极目”要怎么才能“抓住”引力波,“追捕”引力波又有何意义?

  引力波,实际上通常是指引力波暴。引力波暴是指两颗致密星——两颗黑洞、两颗中子星或一颗黑洞和一颗中子星并合产生的引力波。这是一种高频引力波,频率一般从几十到1000赫兹,也是目前为止人类唯一探测到的引力波。

  2016年2月,美国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IGO)宣布人类于2015年9月14日首次探测到两颗黑洞并合产生的引力波,开启了“聆听宇宙”的引力波天文学时代。

  中科院高能所“极目”卫星系统载荷总师李新乔说,引力波和与之相伴的伽马暴,都携带了丰富的物理信息,穿越亿万光年,向人们展现和描绘重大物理事件的始末。天文学家通过多种观测和数据分析手段,对其中所携带的信息进行解读,可以检验已有的理论模型,发展新的理论模型,从而揭示宇宙高能过程的内在规律。

  李新乔表示,来自遥远的高能天体源的X射线和伽马射线虽然能量很高,但大都被地球大气所吸收。因此,对高能天体源的探测,只能在大气层之外的宇宙空间进行。这就让“极目”卫星有了用武之地,可以敏锐地发现肉眼不可见的X射线、伽马射线以及高能带电粒子。

  2016年3月,中科院高能所提出引力波暴高能电磁对应体全天监测器项目概念,就是为了捕捉转瞬即逝的引力波高能电磁对应体,抓住引力波天文学时代的重要研究机遇。

  据中科院高能所“极目”卫星科学应用系统副总师郑世界介绍,“极目”运行于相同轨道面内,两颗卫星联合可形成对天区的全天完整监测。

  “对于转瞬即逝的引力波高能电磁对应体,‘极目’卫星也能毫不费力地捕捉到,而且能利用新型实时下传系统,引导各类观测设备进行后随观测。”郑世界说,“极目”卫星在监测天区范围、能区覆盖、探测灵敏度和定位精度等指标方面相对于国际上其他卫星具有显著的综合优势,预期将发现最大样本的引力波伽马暴和新型引力波电磁对应体,探索河外快速射电暴的产生原因,发现一批特殊伽马暴,监测一批磁星的完整爆发过程,推动破解黑洞、中子星等致密天体的形成和演化,以及双致密星并合之谜。

  来自中科院的消息称,“极目”卫星于2018年底正式批复立项,自立项批复至发射仅用两年时间。李新乔说,“极目”研制周期短,任务重、难度大,卫星载荷研制团队平均年龄35岁,但工程经验丰富。

  据他介绍,在原本紧张而有限的研制时间里,研制团队还遇上了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载荷研制人员赴异地测试需隔离、外协单位生产受严重影响、无法面对面开协调会议……但研制人员一起忘我工作,终于不负众望,按照技术指标和计划进度完成了任务。

  “此次发射的‘极目’卫星,将成为几年之内在轨运行的监测伽马暴灵敏度最高的天文卫星。”李新乔说,经过研制人员的精雕细琢,“极目”看得宽、看得远、看得清,练就了“火眼金睛”。

  过去几年,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实践十号返回式科学实验卫星、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卫星“慧眼”……这些中科院空间科学先导专项一期的首批卫星,给人们带来一个又一个科学发现。

  记者了解到,除“太极一号”和“极目”卫星之外,中科院专项二期还部署了先进天基太阳天文台、爱因斯坦探针和太阳风-磁层相互作用全景成像卫星等空间科学卫星计划,将在未来3至4年内陆续发射,有望在太阳爆发活动、时域天文学、日地关系等方面取得重大原创性成果。

  来源:中国青年报

  • 相关阅读
  • 金沙江畔新华坪:黑色转绿色,荒山变金山

      金沙江畔新华坪:黑色转绿色,荒山变金山  新华社昆明12月13日电 题:金沙江畔新华坪:黑色转绿色,荒山变金山  新华社记者字强、庞明广  70岁的王道相望着一江清水、满山绿树,面带喜色。  老人...

    时间:12-13
  • 外防输入压力增大 广西南疆国门如何守好安全屏障?

      (抗击新冠肺炎)外防输入压力增大 广西南疆国门如何守好安全屏障?   中新社南宁12月13日电 题:外防输入压力增大 广西南疆国门如何守好安全屏障?   中新社记者 林浩 杨陈   在中越边境广西友...

    时间:12-13
  • 为应对气候变化注入中国力量——论习近平主席在气候雄心峰会重要讲话

      新华社评论员:为应对气候变化注入中国力量——论习近平主席在气候雄心峰会重要讲话   新华社北京12月13日电 题:为应对气候变化注入中国力量——论习近平主席在气候雄心峰会重要讲话   新华社评...

    时间:12-13
  • 习近平:天不言而四时行,地不语而百物生

      12月1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气候雄心峰会上通过视频发表重要讲话。   制片人/马烨 主编/王兴栋   编辑制图/李婷婷...

    时间:12-13
  • 联播+丨应对气候变化 习近平“中国承诺”彰显大国担当

      联播+ 12月1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气候雄心峰会上通过视频发表题为《继往开来,开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新征程》的重要讲话。针对全球气候变化议题,习近平主席曾在多个场合阐述中方观点和承诺,并积极推...

    时间:12-13
  • 时政微视频丨韧性生长——中国经济2020

      停工的企业,封闭的道路,冷清的机场......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世界按下了“暂停键”。   然而,人们惊奇地发现,在中国,一种韧性生长的力量正在打破困局,让一切快速重启、复苏。   一...

    时间:12-13
  • 甘肃敦煌无人区建成“月球基地” 科普中国探月历程

      中新社兰州12月13日电 (记者 冯志军)记者13日从甘肃敦煌市委宣传部获悉,依托中国嫦娥三号“玉兔号”月球车登上月球之前长时间的“外场试验”场,敦煌在当地无人区的沙漠戈壁中建成“月球基地”,旨在打...

    时间:12-13
  • 人均减重超过7公斤 上海武警新兵连有个“速成减肥班”

      中新网上海12月13日电(殷立勤 鹿子舟)近日,在武警上海总队新训二大队,流传着一段“减肥班”的佳话。某中队三班长刘广金带着班里9名战士,两个月共减掉约65公斤,人均减重超过7公斤。这个曾经在训练上...

    时间:12-13
  • 黑龙江绥芬河:小区封闭式管理、学校幼儿园临时停课

      中新网12月13日电 据黑龙江绥芬河市政府网站消息,绥芬河疫情防控指挥部12日发布通告称,按照绥芬河市疫情防控预案,该市立即转入战时状态。实施严格的小区(村屯)封闭式管理,确保只留一个出口,实行24...

    时间:12-13
  • 国内21家抗战馆成立“战争与和平记忆联盟”

      12月12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联合国内20家抗战纪念馆,组成“战争与和平记忆联盟”,呼吁勿忘国耻,共祈和平。   11月,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和侵华日军...

    时间:12-13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