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昭昭前事,惕惕后人

2020-12-13 12:25:08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今年12月13日,第七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亿万中国人再次以国之名祭奠南京大屠杀的无辜死难者,深切缅怀所有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同胞与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献出生命的革命先烈和民族英雄。

  “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6年前的12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公祭仪式上的讲话深沉而坚定。

  3年前的12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出席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亲切会见了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代表和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作出贡献的国际友人亲属代表。

  △2017年12月13日,习近平出席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这是公祭仪式结束后,习近平亲切会见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代表和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作出贡献的国际友人亲属代表。

  “昭昭前事,惕惕后人”,“永矢弗谖,祈愿和平”,“我们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举行公祭仪式,是要唤起每一个善良的人们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而不是要延续仇恨”,习近平话语铿锵。

  鉴往事,知来者。一个没有历史记忆的民族是没有前途的。

  “伟大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近代以来争取独立自由史册上可歌可泣的一页,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进程中饱经沧桑的一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一切为国家、为民族、为和平付出宝贵生命的人们,不管时代怎样变化,我们都要永远铭记他们的牺牲和奉献。”

  △2020年8月,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葛道荣参观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35周年回顾展。

  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野蛮侵入南京,在六周时间里制造了灭绝人性的“南京大屠杀惨案”,30万同胞惨遭杀戮。

  面对侵略者滴血的屠刀,中国人民没有屈服,爱国热情像火山一样迸发,凝聚起血战到底的顽强斗志。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下,中华儿女同仇敌忾、浴血奋战,赢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80多年过去,中华门城墙上的弹孔依然清晰可见,“万人坑”的累累白骨还在。

  1985年,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在“万人坑”遗址上开馆;2014年2月,我国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2014年12月13日,首次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在南京举行……血写的历史正固化于全民族记忆中。

  习近平将和平比作阳光、雨露,“有了阳光雨露,万物才能茁壮成长。有了和平稳定,人类才能更好实现自己的梦想。”

  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世界上爱好和平与正义的国家和人民、国际组织等各种反法西斯力量对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给予的宝贵援助和支持。

△2020年12月,《南京大屠杀史实展》走进南京30所学校。

  2014年12月,在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上,习近平指出,在南京大屠杀那些腥风血雨的日子里,我们的同胞守望相助、相互支持,众多国际友人也冒着风险,以各种方式保护南京民众,并记录下日本侵略者的残暴行径。

  2017年12月,在公祭仪式结束、会见国际友人亲属代表时,习近平表达了对他们先辈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所作贡献的感谢,也表达了中国人民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维护和平、共同发展的坚定决心。

  今年9月3日,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座谈会上,习近平再次提及在南京大屠杀中千方百计保护中国难民的国际友人。

  翻开人类现代文明史上最黑暗的一页,人类走向现代文明的路上,没有哪一个民族是孤立的。

  2015年10月9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南京大屠杀档案入选《世界记忆名录》。

  历史与现实于此交汇,中国和世界共此悲恸。

  昭昭前事,惕惕后人。历史是最好的老师。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不是渲染仇恨,不是放大对立,而是用行动来唤起全世界对历史的尊重,对正义的向往。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要擦清历史的镜子,抹去灰尘,以史为鉴,走好未来的路。

△2020年12月11日,河北秦皇岛海港区市民哀悼南京大屠杀死难者。

  6年来,我们以国家之名祭奠死难者,以尊崇之心珍视和平,以民族之力矢志复兴。

  这既是一个饱经沧桑的国家对死难同胞的隆重祭奠,是一个走向复兴的民族面对昔日伤痛的深刻思考,也是向世人宣示,中国人民反对侵略战争、反对篡改历史的立场坚定不移,中国人民团结一心实现民族复兴的决心坚定不移,中国人民捍卫人类尊严、维护世界和平的意志坚定不移。

  今天,中国已经强起来,但“落后就要挨打”的教训永不会忘。

  今天,中华民族的发展前景无比光明,中国人民维护和平的决心坚定不移。

  穿越黑暗,深知和平可贵的中华民族,正向着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奋进!

  纪念,是为了更好前行。

  牢记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历史,牢记中国人民为维护民族独立和自由、捍卫国家主权和尊严建立的伟大功勋,牢记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的伟大贡献。

  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伟大的中国人民在铭记历史中奋勇向前。

  监制丨王姗姗 张鸥

  制片人丨兴来 吴璇

  主编丨宁黎黎

  编辑丨张亚楠

  视觉丨江雨航

  资料丨程昱

  • 相关阅读
  • 【每日一习话】和平是需要争取的 和平是需要维护的

      习近平:历史告诉我们,和平是需要争取的,和平是需要维护的。只有人人都珍惜和平、维护和平,只有人人都记取战争的惨痛教训,和平才是有希望的。   这段话出自2014年12月13日习近平在南京大屠杀死难...

    时间:12-14
  • 【央视快评】坚持系统思维 构建大安全格局

      12月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切实做好国家安全工作举行第二十六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做好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要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把国...

    时间:12-14
  • 联播+|构建大安全格局 牢记习近平这10点要求

      12月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切实做好国家安全工作举行第二十六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国家安全工作是党治国理政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也是保障国泰民安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

    时间:12-14
  • 河南粮食总产量首次超过1350亿斤

      河南粮食总产量首次超过1350亿斤  新华社郑州12月14日电(记者韩朝阳、张浩然)国家统计局河南调查总队日前发布数据,经国家统计局核准,2020年河南粮食总产量为6825.80万吨(1365.16亿斤),比2019年增加...

    时间:12-14
  • 电锯与“积分超市”——移民村旧貌换新颜的“秘籍”

      电锯与“积分超市”——移民村旧貌换新颜的“秘籍”  新华社银川12月14日电 题:电锯与“积分超市”——移民村旧貌换新颜的“秘籍”  新华社记者许晋豫、苏醒  “以前在老家,几户人家一个山头,烧...

    时间:12-14
  • 老挝国立大学孔子学院老方院长:中国减贫事业为世界提供战胜贫困的有效方略

      专访:中国减贫事业为世界提供战胜贫困的有效方略——访老挝国立大学孔子学院老方院长阮维莱  新华社万象12月14日电 专访:中国减贫事业为世界提供战胜贫困的有效方略——访老挝国立大学孔子学院老方院...

    时间:12-14
  • 王玉普同志逝世

      新华社天津12月14日电 应急管理部部长、党委副书记王玉普同志,于2020年12月8日因病医治无效在天津逝世,享年64岁。   王玉普同志病重期间和逝世后,中央有关领导同志以不同方式表示慰问和哀悼。  ...

    时间:12-14
  • 浙江进一步简政放权 赋予镇街部分县级审批权

      浙江进一步简政放权 赋予镇街部分县级审批权  新华社杭州12月14日电(记者 岳德亮)浙江省政府办公厅近日发布《浙江省赋予乡镇(街道)县级审批服务权限指导目录》,赋予乡镇(街道)38项县级审批服务权限。...

    时间:12-14
  • 我国西南首个年产300亿立方米天然气大气区建成

      我国西南首个年产300亿立方米天然气大气区建成  新华社成都12月14日电(记者杨迪)14日8时,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年产天然气突破300亿立方米,标志着我国西南地区首个300亿立方米大气区正式建成。预计...

    时间:12-14
  • 陆海新通道 激活西部新动能

      陆海新通道 激活西部新动能(“十三五”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新亮点)  开栏的话  “十三五”规划即将收官,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即将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本报今起推出“‘十三五’各地经济社会...

    时间:12-14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