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正确认识和规范使用高校人才称号意见发布 不将人才称号和数量作为评价直接依据

2020-12-19 14:26:35

来源:央视网

  正确认识和规范使用高校人才称号意见发布 不将人才称号和数量作为评价直接依据

  央视网消息:教育部近日印发《关于正确认识和规范使用高校人才称号的若干意见》的通知。人才评价是影响人才发展的指挥棒,《意见》提出一系列改革举措,健全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

  在教学评估和学科评估方面,《意见》提出要坚持对师资队伍质量进行综合评价,不将人才称号和数量作为评价的直接依据,减少评价结果与学术资源配置直接挂钩。在人才评价、职称评聘方面,提出要把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师风放在首位,突出教育教学成效,强调科学设置评价指标和考核周期,优化评价标准和方式,合理运用综合评价、分类评价、代表性成果评价、同行评价等方式科学开展评价。在各类学科基地评估、学位点申报、项目评审、评奖评优方面,《意见》提出要建立与其特点相适应的评价指标体系,不得将是否获得人才称号或人才称号获得者数量作为限制性条件或评价的重要内容,有关申报书中不设置填写人才称号相关栏目。

  在人才激励方面,《意见》提出高校要坚持以岗定薪、按劳取酬、优劳优酬原则,不将人才称号与薪酬待遇等物质利益简单挂钩。对高层次人才可根据实际情况实行年薪制、协议工资制、项目工资等灵活多样的分配形式,探索建立当期和长期相结合的支付方式,建立人才薪酬待遇与其履职年限、长期贡献相匹配的机制,引导高层次人才长期稳定服务。同时,强调要统筹好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人才的收入分配水平,切实解决有无“帽子”人才收入差距过大、外引内培人才待遇不平衡等问题。

  《意见》还要求,净化人才称号使用外部环境。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不得以获得人才称号作为宣传重点,不发布关于人才称号的各类名单、统计、排行,不引用和宣传其他机构以人才称号为主要指标撰写的报告、编制的排行。不得将科研项目(基地、平台)负责人、项目评审专家、高被引论文作者、学术组织负责人等作为人才称号加以使用、宣传。

  • 相关阅读
  • “十四五”我国将着力推动构建完善托育服务体系

      新华社北京12月20日电(记者田晓航)20日,在中国计划生育协会等主办的中国人口与发展论坛上,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社会发展司司长欧晓理表示,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在推动将托育服务有关内容纳入“十四五”规...

    时间:12-20
  • 固体运载火箭日益“壮大” 中科宇航公布明年“首飞”计划

      中新网北京12月20日电 (张素 李刚)固体运载火箭以其操作简捷、响应快速、发射高效而受到青睐,却因制造、运输条件所限,大部分运载能力不高。随着中外研究团队不断改进,固体运载火箭正在日益“壮大”。...

    时间:12-20
  • 《全球环境展望-6》中文版在京发布 聚焦“地球健康,人类健康”

      中新网北京12月20日电 (记者 刘旭)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驻华代表处、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国际生态系统管理伙伴计划、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科学司及新闻司联合主办的《全球环境展望-6》(GEO-6)中文版发布仪式在北...

    时间:12-20
  • 坚持“五个根本”,顶风破浪前行——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新华社北京12月20日电 题:坚持“五个根本”,顶风破浪前行——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新华社评论员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立足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

    时间:12-20
  • 再忆“玉兔号”月球车 探月“嫦娥”张玉花这样说

      再忆“玉兔号”月球车 探月“嫦娥”张玉花:如果能登月,我想看看能不能修好它   中新网上海12月20日电(郑莹莹)“啊......我坏掉了。”月球车玉兔2014年初在社交平台微博上发布的这条信息曾让人揪心...

    时间:12-20
  • 嫦娥五号月球样品入住“新家” 科学研究正式启幕

      中新网北京12月20日电 (记者 孙自法)嫦娥五号任务月球样品接收活动19日在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举行,来自月球风暴洋的约1731克“土特产”,被送入中国首个月球样品实验室正式“安家落户”。   备受瞩...

    时间:12-20
  • 公报:长江流域水质总体为优 一些珍稀生物保护形势仍严峻

      公报显示:长江流域水质总体为优,一些珍稀生物的保护形势依然严峻  新华社武汉12月20日电(记者李思远、谭元斌)多部门近日联合发布的长江流域水生生物资源及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显示,长江流域水质总体为...

    时间:12-20
  • 贵州今年新增1.4万余公益岗位用于强化地灾防治工作

      新华社贵阳12月20日电(记者齐健、李凡)记者从贵州省自然资源厅获悉,今年以来,贵州在原安排11082名地质灾害隐患监测员的基础上,新开发设置14328个地质灾害巡察公益岗位,负责地灾隐患点动态变化现场核...

    时间:12-20
  • 中国艾滋病疫苗或于明年开启III期临床试验,胜算几何?

      科技日报记者 张佳星   近日,有媒体报道:中国艾滋病疫苗明年申请开展三期临床试验。   一石激起千层浪。艾滋病疫苗自开启研发至今已在人类历史上走过37年,数百次临床试验均以失败告终,明年可...

    时间:12-20
  • 中国最大抽水蓄能电站最后一台机组并网发电

      中国最大抽水蓄能电站最后一台机组并网发电 打破7次行业纪录   中新网宣城12月20日电 (记者 张浪)20日,由中国能建葛洲坝机电公司承建的安徽绩溪抽水蓄能电站最后一台机组并网发电,这标志中国目前最...

    时间:12-20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