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九大领域184项全球工程前沿发布

2020-12-19 15:12:50

来源:光明日报

  九大领域一百八十四项全球工程前沿发布

  光明日报记者 金振娅

  工程科技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肠道微生态、植保无人飞机、航空物探、热岛效应、智能纳米药物、仿生软体机器人等,这一系列公众或熟知或陌生的名词,都是工程科技的前沿研究。而且,工程科技更是改变世界的重要力量,瞄准世界工程科技前沿,有效应对全球性重大挑战,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的战略选择。12月18日,中国工程院《全球工程前沿2020》报告在京发布,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

  据项目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杨宝峰介绍,这份报告承载着来自高校、科研院所、企业、行业协会等百余家机构的上千名院士和专家的辛劳,围绕机械与运载工程、信息与电子工程、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能源与矿业工程、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以及轻纺工程、农业、医药卫生、工程管理9个领域,遴选出年度工程研究前沿93项和工程开发前沿91项。

  新冠病毒:引发各国对公共卫生的高度关注

  当前,新冠病毒暴发引发了全球性危机,其他潜在新发高致病病毒的威胁同样不容忽视。

  报告的医药卫生部分,由中国工程院陈赛娟、张伯礼两位院士担任课题组组长。报告指出,完善公共卫生防疫体系和应急机制位列医药卫生领域工程研究前沿的首位,新冠病毒及潜在新发高致病病毒的全球研究位列第二。

  据介绍,这方面的科学问题主要有:完善平战结合的公共卫生体系,建立传染病应对的科学路径,建立统一的公共卫生战略物资保障体系,建立传染病智慧化预警多点触发机制、多渠道检测预警机制等。

  目前,新冠病毒是已知的第7种对人类致病的冠状病毒。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持续,全球对控制和治疗新冠病毒感染的药物与疫苗需求迫切。报告指出,突发重大传染病疫苗与药物研发、突发重大传染病诊断与设备研发两项,位列医药卫生领域工程开发前沿前两位。

  而在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领域,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规划与设计技术排在该领域工程开发前沿的第一位;在农业领域,动物病毒的溯源、进化、遗传变异也是位列该领域工程研究前沿的第一位。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生态环境的变化和人口高度密集,极大地提高了城市中传染性疾病的传播率。对此,报告指出,城市规划与设计能够在从空间干预角度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当前的研究热点有:环境污染检测与评估技术、基于大数据的居民时空出行及交通组织分析技术,以及强调对传染病易感人群关注的健康设施综合空间布局技术等。

  健康:多领域聚焦新技术研发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群关注身心健康,多领域聚焦前沿技术开发,关注医用机器人与智能医学、肿瘤免疫治疗小分子药物开发、针对实体瘤的CAR治疗技术、新型抗耐药菌抗生素的研发等。

  肠道微生态这个词对公众而言比较陌生,而事实上,正因为科研人员对其失衡与疾病的研究,更新了医学上关于感染、肝病、肿瘤等重大疾病的传统认识,为疾病预防诊断和治疗带来了革命性变化。

  人体肠道含有大量细菌、真菌和病毒,其中仅细菌种类就有1000余种,数量是人体细胞的10倍,而且所编码的基因数量是人体自身基因数量的50~100倍,相当于人体的“第二个基因组”,包含了重要的遗传信息。

  报告指出,肠道微生态失衡与疾病研究已经引起科技界的高度关注,发达国家均在国家科技战略规划中将之列为重点发展领域,这项研究也排在了医药卫生领域工程研究前沿的第3位。

  事实上,对健康的关注早已超出医药卫生领域。近年来,农业、环境、信息、化工等多领域也对人体健康持续关注。

  在信息与电子工程领域,中国工程院卢锡城和潘云鹤两位院士担任课题组组长,类脑智能芯片和多尺度时空超分辨医学成像仪器位列研究前沿的前两位;在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领域,用于肿瘤诊疗的智能纳米药物排在首位;在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领域,面向适应性舒适与室内空气品质营造的通风理论、减缓城市热岛效应的规划原理两个前沿项目,都对如何促进人体健康进行了研究……

  可持续发展:各国科研的共同诉求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家们对人类可持续发展日益关注。可持续发展,既要能满足当代需求,又不能危及后代发展。

  当前,地下工程建设规模宏大、所处环境介质复杂,面临着强地震、活动断裂带、地震液化等灾害的威胁,对岩石和地下工程防灾减灾科学技术提出严峻的挑战。因此,地下工程的动力灾变跨尺度预测也成为全球工程科技研究前沿的热点。

  报告介绍,在环境领域的前10项研究前沿,几乎都与人类可持续发展紧密关联。符合污染过程的微界面行为、纳米复合材料在废水处理中的催化性能及机理研究、微塑料对环境水体的污染与毒理、热岛效应与城市规划4项研究都在其中。

  报告指出,在森林中,约有70%的碳储存在土壤中。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在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张福锁担任课题组组长的农业领域里,如何更好地维持森林生态系统土壤碳循环微生物驱动机制排在研究前沿前列。

  不仅在森林里,农田、湿地也不例外。报告指出,健康的土壤含有丰富的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线虫、蚯蚓等多种生物,在土壤生态系统中发挥着促进植物生长、维持生态系统稳定的积极作用。因此,土壤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的研究,成了许多科研人员躬耕的前沿研究。

  随着能源安全与二氧化碳排放问题的日益突出,可再生能源的应用成为世界能源发展的必然趋势。报告指出,可再生合成燃料位列能源与矿业工程领域工程研究前沿的首位。

  据杨宝峰介绍,该报告从技术供给和国家需求两方面开展了前瞻研判,并对其中关键的28项工程研究前沿和28项工程开发前沿,从国家布局、合作态势以及发展趋势等角度进行了详细剖析。

  据了解,中国工程院自2017年起联合科睿唯安、高等教育出版社开展全球工程前沿研究,尝试在宏观战略层面将定量分析与定性研究深度结合,促进文献数据分析专家与领域技术专家深度交互,既关注工程科技的研究动向,也关注工程科技的开发趋势,每年发布一次报告。

  (光明日报北京12月18日电)

  《光明日报》( 2020年12月19日 06版)

  • 相关阅读
  • 深刻把握在严峻挑战下做好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

      新华社北京12月20日电 人民日报12月21日评论员文章:   深刻把握在严峻挑战下做好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   ——论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越是挑战复杂严峻,越要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深...

    时间:12-20
  • “十四五”我国将着力推动构建完善托育服务体系

      新华社北京12月20日电(记者田晓航)20日,在中国计划生育协会等主办的中国人口与发展论坛上,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社会发展司司长欧晓理表示,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在推动将托育服务有关内容纳入“十四五”规...

    时间:12-20
  • 固体运载火箭日益“壮大” 中科宇航公布明年“首飞”计划

      中新网北京12月20日电 (张素 李刚)固体运载火箭以其操作简捷、响应快速、发射高效而受到青睐,却因制造、运输条件所限,大部分运载能力不高。随着中外研究团队不断改进,固体运载火箭正在日益“壮大”。...

    时间:12-20
  • 《全球环境展望-6》中文版在京发布 聚焦“地球健康,人类健康”

      中新网北京12月20日电 (记者 刘旭)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驻华代表处、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国际生态系统管理伙伴计划、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科学司及新闻司联合主办的《全球环境展望-6》(GEO-6)中文版发布仪式在北...

    时间:12-20
  • 坚持“五个根本”,顶风破浪前行——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新华社北京12月20日电 题:坚持“五个根本”,顶风破浪前行——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新华社评论员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立足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

    时间:12-20
  • 再忆“玉兔号”月球车 探月“嫦娥”张玉花这样说

      再忆“玉兔号”月球车 探月“嫦娥”张玉花:如果能登月,我想看看能不能修好它   中新网上海12月20日电(郑莹莹)“啊......我坏掉了。”月球车玉兔2014年初在社交平台微博上发布的这条信息曾让人揪心...

    时间:12-20
  • 嫦娥五号月球样品入住“新家” 科学研究正式启幕

      中新网北京12月20日电 (记者 孙自法)嫦娥五号任务月球样品接收活动19日在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举行,来自月球风暴洋的约1731克“土特产”,被送入中国首个月球样品实验室正式“安家落户”。   备受瞩...

    时间:12-20
  • 公报:长江流域水质总体为优 一些珍稀生物保护形势仍严峻

      公报显示:长江流域水质总体为优,一些珍稀生物的保护形势依然严峻  新华社武汉12月20日电(记者李思远、谭元斌)多部门近日联合发布的长江流域水生生物资源及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显示,长江流域水质总体为...

    时间:12-20
  • 神舟十号载人飞船返回舱运抵湖南韶山(图)

      中新网韶山12月20日电 (付敬懿)12月20日,神舟十号载人飞船返回舱经过两天的运输,顺利从北京运抵湖南韶山,今后将长期借用给湖南,在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进行展览。   2013年6月11日,航天员聂海胜...

    时间:12-20
  • 贵州今年新增1.4万余公益岗位用于强化地灾防治工作

      新华社贵阳12月20日电(记者齐健、李凡)记者从贵州省自然资源厅获悉,今年以来,贵州在原安排11082名地质灾害隐患监测员的基础上,新开发设置14328个地质灾害巡察公益岗位,负责地灾隐患点动态变化现场核...

    时间:12-20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