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为中国之治提供法治保障

2020-12-21 16:54:33

来源:人民日报

  为中国之治提供法治保障(思想纵横)

  进入新时代,法治中国建设加速推进。2014年10月,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召开,这是我们党历史上第一次专门研究法治建设的中央全会;2018年3月,党中央组建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这是我们党历史上第一次设立这样的机构;2020年11月,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召开,这在我们党的历史上也是第一次……这一个个“第一次”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法治建设的高度重视,记录了全面依法治国的坚实步伐。

  我国国家治理之路应该怎么走?如何跳出“历史周期率”、实现长期执政?如何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入思考的重大问题。“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习近平法治思想顺应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要求应运而生,以“为子孙万代计、为长远发展谋”的宏阔视野,深刻回答了新时代为什么实行全面依法治国、怎样实行全面依法治国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为中国之治夯实了法治基石。

  法治兴则国兴,法治强则国强。从“全面依法治国具有基础性、保障性作用”到“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长期性的制度保障”,从“凡属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据”到“在法治下推进改革、在改革中完善法治”,从“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到“用法治保障人民安居乐业”,我们党对法治在治国理政中重要地位和实践运行规律的认识日益丰富、不断深化。在习近平法治思想指引下,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全面依法治国实践取得重大进展。法治建设的累累硕果,让人们对法治在改革发展稳定中的引领、规范、保障作用有了更加深刻的体认。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现代化的国家必然是一个法治国家。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和2035年远景目标。进入新阶段,奋进新征程,必须更加注重发挥法治的重要作用,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法治是规则之治,具有权威性、确定性、稳定性和可预期性。新时代,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渴求更加强烈,各类市场主体对法律平等保护的期盼更加迫切。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有利于人们形成对社会发展的良好预期,最大限度凝聚社会共识。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伟大斗争中,我们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环节发力,全面提高依法防控、依法治理能力,为疫情防控提供了有力法治保障。在统筹推进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实践中,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我们要更加重视法治、厉行法治,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重要作用。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法治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外部环境越是复杂,越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手段,充分发挥法律“治国之重器”的作用。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是制度和规则的竞争。谁能在规则制定和运用中占据有利位置,谁就能赢得发展的主动权。随着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我们要积极参与国际规则制定,做全球治理变革进程的参与者、推动者、引领者。不断充实制度和法律“工具箱”,综合利用立法、执法、司法等手段开展斗争,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今天的中国,法治已经成为国家和社会治理的基本共识。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全面准确学习领会习近平法治思想,努力从“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变革”的高度尊崇法治、认识法治,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不断提升依法治理的智慧和能力,推动法治中国建设不断开创新局面。

  杨学博

  • 相关阅读
  • 福州拦截四批次涉阳进口冻品 货柜涉疫货品均未流入市场

      中新网福州12月22日电 (郑江洛)福州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应急指挥部22日通报,福州市进口冷链食品集中监管仓主动拦截四批次涉阳进口冻品,货柜涉疫货品均未流入市场。   据了解,12月...

    时间:12-22
  • 十二周岁未成年人致人重伤重残或将被追刑责

      中新网北京12月22日电 (黄钰钦 梁晓辉)刑法修正案(十一)草案22日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三次审议,草案拟增加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低龄未成年人严重暴力犯罪负刑责情形。   相比于草案二审稿...

    时间:12-22
  • 中国mRNA新冠病毒疫苗生产车间在云南玉溪奠基

      我国mRNA新冠病毒疫苗生产车间在云南玉溪奠基  新华社昆明12月21日电(记者 岳冉冉)12月21日,我国mRNA新冠病毒疫苗生产车间在云南省玉溪市高新区疫苗产业园奠基。项目预计8个月内建成投产,一期产能为...

    时间:12-22
  • 《中国新闻周刊》与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结伴”

      中新社伦敦12月22日电 中国著名时政杂志《中国新闻周刊》、英国富中传媒21日与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缔结媒体伙伴关系,签署了三方“媒体合作谅解备忘录”。   在英国富中传媒推动下,“媒体合作谅解备...

    时间:12-22
  • 元旦春节期间如何保障出行健康安全?权威专家提出五项建议

      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提醒,一是减少人员流动,元旦、春节期间要合理安排行程,减少不必要出行,鼓励春运期间错峰返乡返岗。二是减少旅途风险。交通运输场站和交通工具节日期间加强通风、...

    时间:12-22
  • 多地调整防疫举措 这4种情况需戴口罩

      近日,北京、内蒙古、辽宁、黑龙江、四川、新疆等地出现本土新增病例。截至12月20日15时,全国已有14个地区被划定为中风险地区。   再现本土疫情地区通过限制中高风险地区居民外出、对人员密集场所展...

    时间:12-22
  • 食客们注意了,今后点餐浪费或将收厨余垃圾处理费

      点了一桌菜,剩下一大半,结果全扔了。食客们请注意,今后下馆子点餐不要太任性!22日,反食品浪费法草案首次亮相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草案明确,餐饮服务提供者可以对造成明显浪费的消费者收取处理厨余...

    时间:12-22
  • 1800多万返乡留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

      农业农村经济平稳发展 1800多万返乡留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  本报北京12月21日电 (记者高云才、郁静娴)记者从农业农村部获悉:11月以来,各地高质量推进秋冬种,突出抓好“菜篮子”产品生产,抓紧抓实...

    时间:12-22
  • 中国拟立监察官法 促进监察官依法履职

      中新网北京12月22日电 (李京泽 梁晓辉)监察官法草案22日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初次审议。草案的主要内容包括总则,监察官的职责、义务和权利,监察官的条件和选用,监察官的任免,监察官的管理,监察...

    时间:12-22
  • 南水北调东中线6年调水超394亿立方米

      本报北京电 (记者王浩)12月12日,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迎来全面通水6周年。6年来,工程累计调水超394亿立方米,1.2亿人直接受益,其中,中线工程调水348亿立方米,约6900万人受益;东线工程向山东调水...

    时间:12-22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