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目前960多万建档立卡贫困群众已全部乔迁新居

2020-12-22 15:21:02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易地扶贫搬迁是脱贫攻坚的“头号工程”,目前960多万建档立卡贫困群众已全部乔迁新居——

  搬出大山,告别“穷窝窝”

  一方水土养不了一方人,怎么办?搬!

  从大山搬入县城,从木屋搬入楼房,“十三五”期间,全国易地扶贫搬迁累计投入各类资金约6000亿元,建成集中安置区约3.5万个,960多万建档立卡贫困群众已全部乔迁新居。这是中国打赢脱贫攻坚战进程中的一个重要成果。“960多万人,相当于三峡移民的近8倍,相当于搬迁了一个中等人口规模的国家。”国家发展改革委地区振兴司司长童章舜说。

  走出大山后,新生活过得怎么样?本报记者采访了几位易地扶贫搬迁户,听听他们的故事。

  “上学再不用翻山渡河了”

  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岑旁村曾被当地人称为“送饭村”。

  过去,岑旁村的孩子们都要到7公里外的富禄乡中学读书,路途遥远,吃饭是个难题。村民吴明桂说,为了让孩子们安心读书,岑旁村的家长们每天轮流将午餐走山路挑到榕江河边,再乘渡船过河,送到孩子们手中。“那时候,大家给孩子们准备的全是糯米和酸菜,不易变质。”

  直到2008年,柳州市对三江、融水、融安三县实施免费午餐制度,“送饭村”送饭的脚步才停了下来。不过,孩子们往返上学的路还是太远、太难走。

  终于,在10年后,吴明桂一家和村里的乡亲们从“送饭村”搬到了交通便利的侗安家园,住进了78平方米的三居室,成为易地扶贫搬迁大队中的一员。“孩子们上学再不用天天翻山渡河了。”

  多年深受交通不便之苦的,不只是吴明桂所在的村子。贵州黔南州惠水县斗底乡斗底村山环水绕,距离县城79公里,那里的孩子们同样经历着“上学难”。

  “每天5点就要起床,走1个多小时的山路才能到学校。”原斗底村村民罗应和说,那条山路他家孩子不知道走了多少趟。“要是想去县城,头一天出发,第二天才能回来,光山路就要走上好几个小时。”

  2016年,罗应和一家成为惠水县第一批易地扶贫搬迁对象,全村24户109人一同搬进了明田街道新民社区。“现在孩子上学走路5分钟就到了!社区还开设了‘四点半课堂’专门辅导孩子们做家庭作业,孩子成绩进步了不少,这是我作为家长最开心的事儿!”

  易地扶贫搬迁,让一些贫困家庭终于有了自己的房子。

  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腰市镇江山村的王维,3年前考上复旦大学,成了父母的骄傲。

  “我们有房子了!”大一寒假,王维接到妈妈电话的时候一度不敢相信。

  在王维的记忆中,她家没有自己的房子。“爸妈一直在新疆打工,家里的老房子早就坍塌了。我从小和哥哥借住在姑姑家,从六七岁一直住到了十八岁。”而今,一家四口终于拥有了自己的“避风港。”王维说,她的新家就在腰市镇的集中安置点,很漂亮!

  据了解,“十三五”期间,易地扶贫搬迁全国共建成安置住房266万余套,户均住房面积80.6平方米;配套新建或改扩建中小学和幼儿园6100多所、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2万多所、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2万多所、养老服务设施3400余个、文化活动场所4万余个。

  “搬出来,还要有活儿干”

  “搬出大山,不等于脱贫了。”在如今已担任新民社区党支部书记的罗应和看来,就业才是最大的问题。

  在帮助大家就业的路上,他碰过壁。有一次,他组织了35名村民去惠水县经济开发区一家企业面试。但负责人告诉他:“小罗,你带来的人不是我不想要,而是我不敢要!有很多问题,比如三天两头想请假;不讲卫生,两手一捏,鼻涕就甩到公司墙上,这样的员工叫我们怎么接收?”

  “这一席话说得我很想哭!”罗应和开始思考如何帮助搬迁群众找到工作,那段时间他几乎天天失眠。“琢磨来琢磨去,我萌发了对大家进行分批分类培训的想法。”说干就干,他立刻开始筹备起“移民技术技能培训夜校”,号召村民们参加培训。

  在保安培训班上,作为一名退伍军人,罗应和亲自教大家站军姿、守纪律、听指挥,让大家明白团队的力量。

  第一期培训班结束后,他带着培训合格的38人再次面试了那家企业,最终全部录取。后来,参与夜校培训的人越来越多,125期培训班共培训了3856人,成功帮助1856人到惠水县经济开发区的企业务工。

  “我们社区还有2个扶贫车间,一个做服装加工,另一个做我们地方特色的‘唐娃娃’。”说话间,罗应和从背包里拿出了两个“唐娃娃”,自豪地向记者介绍了起来,“黔南州是苗族、布依族混居,我想把少数民族文化也从大山里搬出来。”据他介绍,“唐娃娃”扶贫车间作为民族文创产业,今年已经接到了100万元的订单,员工月收入达1800-2500元。

  同村的王华平,家有年近古稀的父母,没有稳定收入来源,过去只能靠低保度日。直到参加“移民技术技能培训夜校”,他掌握了一定的电工技能,顺利成为一名企业工人。如今的王华平,工作认真,也渐渐存下积蓄,有了自己的小家。

  据介绍,“十三五”期间全国累计帮助358万搬迁贫困劳动力实现就业,实现了有劳动力的搬迁家庭至少1人就业。

  “这就是满满的幸福”

  “早就想搬出来了!”罗应和说,过去在山上住的时候只能靠采草药勉强维持生计,一年到头也没几个钱,从小他就立志一定要走出大山。“搬出来快5年了,大家的生活好了,工作也有了。我们村24户中23户都买了小汽车,这就是满满的幸福啊!”

  走出大山搬入新居,易地扶贫搬迁群众过上了新生活。崭新的楼房,现代化的社区,便捷的交通……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们劲头更足。

  “我爸现在可爱炫耀了!”王维说,有一天妈妈“气哄哄”地给她打电话:“你爸又跟我炫耀他会用电脑!我也要学电脑,你回来赶紧教教我!”搬迁后,王维父亲在社区找到了一个公益性岗位,平日负责收水电费,有了固定工资。年底家里还能收到产业扶贫的分红,哥哥毕业后有了稳定的工作,学校对王维也有相应的补助政策,一家人的生活平淡而幸福。

  当然,适应新生活需要一个过程。“有的搬迁户几十年没出过大山。”广西柳州市三江县古宜镇鼓楼坪社区党支部书记杨显清介绍,三江县一共有16个民族,“思想要跟进,生活习俗也要改变。即使是垃圾清洁这种很微小的工作,都需要跟大家面对面沟通。工作做久了,我发现不仅年轻人适应了,中老年人也慢慢习惯、喜欢上了现在的生活环境。这让我很有成就感。”

  “挪穷窝”“换穷业”“拔穷根”,目前,“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任务已全面完成,全国易地扶贫搬迁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纯收入从2016年的4221元提高到了2019年的9313元,年均增幅超过30%。

  走出大山搬进新房,有活儿干有钱挣,大伙儿的日子是一天比一天好了!

  徐佩玉

  • 相关阅读
  • 玻利维亚一公交车坠谷 至少12人死亡20多人受伤

      玻利维亚一公交车坠谷致12人死亡   新华社利马12月22日电拉巴斯消息:玻利维亚西南部波托西省22日发生一起公交车坠谷事故,造成至少12人死亡、20多人受伤。   据波托西省警方消息,一辆长途公交车...

    时间:12-23
  • 美元指数22日上涨

      美元指数22日上涨   新华社快讯:美元指数22日上涨,截至纽约汇市尾盘,衡量美元对六种主要货币的美元指数上涨0.68%至90.6500。...

    时间:12-23
  • 人民日报望海楼: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基点

      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基点(望海楼)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注重需求侧管理,打通堵点,补齐短板,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明年深化改革增强发展内生动力的重...

    时间:12-23
  • 物理学的莎士比亚不再写诗

      物理学的莎士比亚不再写诗  用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为凝聚态物理学做注解,恐怕只有冯端会这样做。  “像波涛滔滔不息地滚向沙滩,光阴也分秒必争地奔赴终点。后浪和前浪不断地循环替换,前呼后拥,一...

    时间:12-23
  • 长征家族迎新 火箭本领升级

      长征家族迎新 火箭本领升级(科技自立自强)  12月22日,长征八号运载火箭首次飞行试验取得圆满成功。作为我国新一代中型运载火箭,长征八号火箭应用了发动机推力调节、可回收式设计等技术,具有运载能力...

    时间:12-23
  • 人民时评:乡村旅游展现广阔前景

      乡村旅游展现广阔前景(人民时评)  “春观花”“夏纳凉”“秋采摘”“冬农趣”……不久前,2020中国美丽乡村休闲旅游行(冬季)推介活动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马山县举行,农业农村部发布美丽乡村休闲旅游...

    时间:12-23
  • 欧盟积极打造可持续与智能交通体系(国际视点)

      欧盟积极打造可持续与智能交通体系(国际视点)  核心阅读  欧盟力争到2050年使交通运输行业减少90%的碳排放。为实现这一目标,欧盟出台一系列政策举措推动交通领域绿色和数字化转型,全力打造可持续与...

    时间:12-23
  • 以工代赈,托底贫困农民就业

      国家发改委等部门今年接连出台政策扩大以工代赈范围和规模—— 以工代赈,托底贫困农民就业  纳入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支持范围、提高项目资金中劳务报酬发放比例、扩大建设领域和实施范围……聚...

    时间:12-23
  • 国际交流日益紧密 中国成为亚洲最大留学目的国

      国际交流日益紧密 专业结构不断优化 中国成为亚洲最大留学目的国(十三五·中国印象(20))   对尼日利亚小伙韩懋宇来说,2017年是梦想成真的一年——他从尼日利亚纳姆迪·阿齐克韦大学宗教与人类学专...

    时间:12-23
  • 央行明确不同主体、场景下支付要求:不得排斥现金

      央行明确不同主体、不同场景下现金支付要求—— 支付创新不得排斥现金  中国人民银行日前发布第18号公告称,人民币是中国的法定货币,人民币现金是中国境内最基础的支付手段,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

    时间:12-23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