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攻坚战传捷报,2020留下绿色记忆

2020-12-24 03:51:33

来源:科技日报

  攻坚战传捷报,2020留下绿色记忆

  尽管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但环境质量改善的步伐并没有停止。通过深入开展蓝天保卫战、碧水保卫战、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等七大污染防治攻坚战,蓝天白云的日子多了、水清岸绿的风光重现了。生态环保成为2020年最重要的关键词之一——

  本报记者 李 禾

  “目前生态环境部正在抓紧研究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顶层设计。”在国务院新闻办12月22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生态环境部副部长庄国泰说。

  他提出,“十四五”时期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意味着触及矛盾和问题的层次更深、领域更宽、要求更高”。要更加突出精准、科学、依法治污,要建立地上地下、陆海统筹的生态环境治理制度。

  回顾2020年,我国生态环保领域大事不断,尽管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但环境质量改善的步伐并没有停止。

  通过深入开展蓝天保卫战、碧水保卫战、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等七大污染防治攻坚战,蓝天白云的日子多了、水清岸绿的风光重现了,生态文明、绿色发展成了这个时代的关键词。

  展望2021年,环境质量改善的步伐将继续加快。减碳将和治霾相结合,实现二氧化碳和大气污染物的协同减排,共同推动生态环境质量实现根本好转。

  禁渔破解长江生态困境

  在长江干流,岷江、沱江、赤水河、嘉陵江等长江上游主要支流上,昔日穿梭如织的渔船已经绝迹。今年1月1日起,长江流域332个水生生物保护区已按期实现全面禁捕。从2021年1月1日起,长江干流、大型通江湖泊和重要支流(即“一江两湖七河”)等重点水域实行为期10年的常年禁捕。

  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生态系统独特,长江流域也是我国生物多样性最为典型的区域。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视察长江经济带时均指出,“长江病了,而且病得还不轻”,强调“长江生物完整性指数已经到了最差的‘无鱼’等级”,要求“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近年来,受高强度人类活动的影响,长江水域的生态功能显著退化,保护形势十分严峻。长江流域水生生物中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的濒危鱼类物种达92种,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附录的物种近300种。长江流域渔业资源曾极为丰富,最高峰时占到当时全国淡水捕捞总产量的60%,如今仅占我国水产品总产量的0.15%。

  实施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既是破解长江流域水生生物资源严重衰退、生物多样性不断降低的生态困境的客观要求,也是打破原来渔民一家一户分散竞争式捕捞导致的“下水无鱼”的“公地悲剧”。当前,四川、安徽等地,很多渔民已经上岸了,他们走进工厂、开起餐馆或成为护渔员等。引导渔民退捕转产上岸,是扭转长江生态环境恶化趋势的关键举措。这项工作涉及渔民渔船之多、覆盖区域范围之广,是我国资源生态保护史上前所未有的伟大工程。

  “保卫黄河”,全流域行动起来了

  “黄河宁,天下平。”黄河是我国仅次于长江的第二大河,黄河流域是重要的社会经济地带,是连接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的生态廊道,生物多样性丰富,具有不可替代的生态地位。8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作为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加强黄河上游水源涵养、中游水土保持、下游湿地保护,改善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优化水资源配置,促进全流域高质量发展。

  如今,黄河全流域已经行动起来了。在青海,全面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示范省建设,实施三江源生态保护、青海湖流域综合治理、祁连山生态保护等重大工程,在黄河流域累计完成国土绿化1297万亩,黄河源头重现千湖美景;在宁夏,生活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建设节水农业;在郑州,拆除违章设施,恢复自然生态,坚持科技创新,引进信息技术、医疗健康等产业,努力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转化路径。

  按照《全国重要生态系统重大工程总体规划》安排,“十四五”时期,黄河流域重点生态区将科学有序地推进退耕还林、还草,加大退化草原治理,提升林草生态系统的质量和稳定性,加快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的治理。据卫星遥感监测数据,黄河流域各省区有历史遗留的废弃矿山1500多万亩,占全国历史遗留废弃矿山近50%,必须进行综合性治理和系统性修复。

  黄河故事还在继续。黄河流域正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臭氧成为蓝天保卫战“主角”

  随着蓝天保卫战的推进,我国大气污染防治进入深水区。最突出的表现是大气污染成分结构性变化非常明显,颗粒物对优良天气的影响减弱,而臭氧的影响开始显现。

  2019年全国33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臭氧浓度同比上升6.5%。以臭氧为首要污染物的超标天数占总超标天数的41.8%,仅次于以PM2.5为首要污染物的天数。特别是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地区,以臭氧为首要污染物的超标天数占比已超过PM2.5。

  挥发性有机物(VOCs)是大气中臭氧和PM2.5的重要前体物。《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显示,部分行业和领域VOCs排放量高达1017.45万吨。

  “十四五”期间,既要保持PM2.5污染持续下降,又要扭转臭氧污染升高态势,实现重污染天基本消除等,是我国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加快建设“美丽中国”的焦点和难点。根据升级版蓝天保卫战行动计划,特别针对VOCs,设计减排目标,实施多污染物的协同减排,开展和臭氧污染的协同治理。在控制VOCs和臭氧污染上,突出时间精准、空间精准、行业精准。

  今年7月15日至9月22日,生态环境部开展了5个轮次夏季臭氧污染防治监督帮扶行动,取得积极成效。据统计,监督帮扶期间,全国337个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同比增加共计1076天。其中涉及的82个城市优良天同比增加567天,平均每个城市增加6.9天。

  目前,我国有数百万企业的生产与VOCs有关系,其中大部分是中小微企业,“十四五”时期需要重点突破技术研发、技术进步,监督帮扶行动还需继续,把帮扶与执法相结合,把技术送到企业去,督促企业落实。

  • 相关阅读
  • 国家发展改革委:民生用气有保障 能够保证人民群众温暖过冬

      央视网消息: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昨天(12月28日)表示,从目前天然气供需情况看,尽管部分区域、部分时段可能出现保供压力加大的情况,但总体平衡,民生用气有保障,能够保证人民群众温暖过冬。  ...

    时间:12-29
  • 沈建国同志逝世

      新华社北京12月29日电 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原专职副主席、党组成员沈建国同志,因病于2020年12月19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1岁。  沈建国同志逝世后,中央有关领导同志以不同方式表示哀悼并向其亲属表示慰...

    时间:12-29
  • 中方谈中欧投资协定谈判最新进展:前景可期可待

      中新网北京12月29日电 (李京泽)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29日在例行记者上谈及中欧投资协定谈判最新进展时表示,在双方共同努力下,近一段时期谈判不断取得重大进展,前景可期可待。   汪文斌指出,中...

    时间:12-29
  • 2021年福建省高校招生考试和录取方案公布

      中新网12月29日电 据福建省教育厅网站消息,根据教育部有关规定和《福建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精神,2021年福建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安排和录取工作实施方案今天公布。   一、考试安排...

    时间:12-29
  • 外交部:中欧投资协定谈判不断取得重大进展

      12月29日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主持例行记者会。   汪文斌介绍,中欧投资协定谈判是当前中欧经贸关系最重要议程。在双方共同努力下,近一段时期谈判不断取得重大进展,前景可期可待。希望协定能早日修成...

    时间:12-29
  • 【中国之治@文化解码】中国之治的制度密码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植根中国大地、具有深厚中华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拥护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是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的制度和治理...

    时间:12-29
  • 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历史经验成就中国之治

      【中国之治@文化解码】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历史经验成就中国之治  作者:祝彦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共党史教研部教授、博导  中国共产党是经过血与火的考验,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中成长壮...

    时间:12-29
  • 农工党抗疫表彰大会召开 2.6万名党员曾投入一线救治

      中新网北京12月29日电 (李晗雪)农工党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28日在北京召开。大会表彰了799名农工党党员和150个集体,追授因公染疫牺牲的武汉市中心医院梅仲明党员“农工党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

    时间:12-29
  • 联播+丨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总书记多次强调这个总抓手

      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

    时间:12-29
  • 首个京津冀节地生态安葬标准发布:墓位面积不大于0.8㎡

      新京报快讯(记者 马瑾倩)12月29日,记者从北京市民政局获悉,近日,首部殡葬领域京津冀区域协同地方标准《骨灰节地生态安葬规范》由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省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联合发布。标准规定,骨灰节...

    时间:12-29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