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

2020-12-24 10:11:26

来源:人民日报

  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2020·年终专稿)

  人民日报记者 孟祥麟 王 慧 尚凯元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潮流不可逆转,任何国家都无法关起门来搞建设,中国也早已同世界经济和国际体系深度融合。”“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我们将更加积极地融入全球市场,更加主动地深化对外合作,为世界经济复苏发展创造更多机遇和空间。”习近平主席的重要论述,传递了中国坚定不移全面扩大开放的决心。

  2020年,特殊历史时期的特殊年份,中国坚持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为世界带来更多合作机遇,为全球发展注入更多正能量。

  开放加速,分享更多机遇

  寒冬时节,中国北方已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新雪季,冰雪游格外火爆。吉林、北京、河北、内蒙古和新疆等地,冰雪运动丰富多彩。游客看雪景、赏冰灯、打雪仗、泡温泉……领略北国风光,体验冰雪乐趣。

  与此同时,在三亚海棠湾免税购物中心,等待购物的消费者排起了长龙。数以百万计的国内游客正涌入海南,今年10月海南游客总数比去年同期增加3.1%。今年以来,海南离岛免税店总销售额超300亿元。在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的背景下,海南的热闹场景出人意料。路透社为此感慨道:“除了旖旎的风光,海南还提供了一种常态感,这是一种强大的吸引力。”

  旅游业回暖是中国经济恢复增长的一个缩影。“中国未来5年有望形成10万亿元级国内游市场。”中国旅游研究院近日发布的报告让人振奋。

  即将过去的2020年,注定是极不平凡的。中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取得重大成果。需求侧,商品零售、服务消费均实现持续改善,消费信心增加;供给侧,11月制造业PMI为52.1%,创年内新高;今年前11个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29.04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8%……

  中国交出的一份份“成绩单”,引发国际舆论热议,彰显中国经济的强大韧性和活力。英国《泰晤士报》网站刊文说,中国正在走出疫情的阴影。德国前副总理菲舍尔撰文称,中国快速遏制住疫情并恢复经济运转,让生活几乎完全回归正常,中国成功战胜了挑战。

  疫情如镜,映照出不同景象。面对全球疫情扩散蔓延、世界经济深度衰退、国际贸易和投资大幅萎缩,个别国家大搞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中国则坚毅前行,跑出对外开放加速度——

  全面实施外商投资法及其实施条例、进一步缩减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稳步推动金融市场准入、出台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强化深圳和浦东的改革开放举措、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

  9月,服贸会在北京隆重召开,展区人气满满,数字贸易、5G通信、智慧办公、工业互联网、跨境电商等诸多前沿技术令人目不暇接;11月上旬,进博会在上海如期举办,以更大的商业展览空间、更严格的防疫措施、更前沿的产品展示、更便利的通关服务,被外媒誉为“规模更大、质量更高”的一届盛会;11月底举办的中国—东盟博览会上,打开“云上东博会”,观众可以近距离感受东盟各国文化及琳琅满目的参展商品。

  从服贸会、进博会到东博会,中国在确保防疫安全前提下,接连举办重大经贸盛会,取得丰硕成果:服贸会吸引了148个国家和地区的2.2万家企业和机构参与;第三届进博会成交额进一步攀升,达到726.2亿美元;第十七届东博会签约仪式共组织签订国际、国内投资合作项目86个,总投资额2638.7亿元,同比增长43.6%。从国际采购、投资促进到人文交流、开放合作,展会经济的带动效应持续迸发。

  美国《华尔街日报》的评论说,疫情严重冲击欧美市场之际,中国成为跨国企业的坚强“后盾”。南非主流媒体《星报》文章称,“开放的中国为世界带来更多合作机遇”。

  发展提质,增长动能澎湃

  东帝汶猫屎咖啡、牙买加蓝山咖啡、哥伦比亚瑰夏咖啡……在第三届进博会上,展馆里飘散着来自世界各地的咖啡浓香。“真没想到,最受欢迎的居然不是咖啡粉,而是更高端的咖啡豆。”墨西哥亚太商业联合会会长山姆·马尔多纳多感受到了中国市场消费升级的巨大潜力:“我们计划出口墨西哥生豆,在中国投资生产咖啡产品。”

  小小一杯咖啡,背后是一个千亿元级的朝阳产业。14亿人口、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万美元、预计未来10年累计商品进口额将超过22万亿美元,中国的市场潜力,就像一片大海。麦肯锡公司《中国消费者报告2021》指出,中国经济具有独特优势,后疫情时代将继续成为全球消费市场的增长引擎。

  从“把最好的产品带到中国”到“把在中国的成果推向世界”,更加开放的中国经济,吸引着更多全球资源要素,积极参与国际分工。

  疫情防控期间,依托中国强大的产业链优势和先进的制造水平,开工不到两年的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实现整车出口欧洲,见证了疫情下中国经济的复苏,更增强了世界对中国市场和经济的信心。《日本经济新闻》报道指出,在电动汽车领域,中国建立起领先的产业结构。中国不断扩大电动汽车生产,也给很多日本企业带来红利,多家日本公司纷纷强化在中国市场的本土生产能力。

  顺畅联通的全球经济大循环,符合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共同利益。中国提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充分激发市场潜力,进一步打开开放大门,不断深化对外合作。

  “构建新发展格局,这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将引领中国未来中长期发展。”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副教授顾清扬如是评说。

  “中国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将有力促进全球经济复苏和发展。”世界贸易组织前总干事拉米对此寄予厚望。

  疫情防控期间,中国新技术、新业态、新平台蓬勃兴起,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方兴未艾,数字经济规模和增速居世界前列。这让各国企业看到了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能,也增强了他们深耕中国市场的信心。

  “中国是一个独特的市场,将继续创造令人激动的机会。”美国思科公司董事长、首席执行官罗卓克表示,“我们相信中国是一片广袤的创新之地,这是我们把美国以外的第二大研发中心设在中国的原因。”

  引领合作,提振各国信心

  “销售额超过了平日的50倍!”新加坡零食品牌欧文斯今年首次参加中国电商平台的“双11”购物节,就取得了开门红。通过东南亚电商平台拉扎达的“向中国销售”计划,越来越多的东南亚品牌有机会来到中国市场一显身手。

  今年以来,东盟国家同中国的贸易逆势增长,跨境电商发挥了重要作用。前11个月,中国与东盟贸易总值达4.24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7%。泰国椰青、马来西亚“猫山王”榴莲、菲律宾芒果干、越南咖啡……众多东南亚特色产品,正通过电商平台进入中国家庭。

  “中国数字经济发展促进开放合作。”印度尼西亚价值新闻网报道说,电子商务在东盟国家的发展成为拉动当地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也成为推动东盟与中国贸易增长的新引擎。

  11月15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签署,将形成世界上参与人口最多、成员结构最多元、发展潜力最大的自贸区。亚太地区经贸一体化发展呈现新格局,世界瞩目。

  “RCEP的签署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里程碑。”英国《金融时报》网站发表社论称。外媒还关注到,中国表示将积极考虑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再次彰显了中国致力于扩大开放的坚定决心。

  在欧洲的比利时,主要集装箱门户港泽布吕赫港一片繁忙,首批出口欧洲的约7000辆中国制造的特斯拉汽车12月已全部抵达,被运往德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和瑞士等国。

  “钢铁驼队”中欧班列跑出了互利共赢“加速度”。截至11月5日,今年中欧班列开行达10180列,已超过去年全年开行量,运送集装箱92.7万标箱,同比增长54%,通达欧洲21个国家、92个城市……欧盟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前7个月,中国首次成为欧盟的最大贸易伙伴。今年第二季度,中国首次成为英国最大进口来源国。欧盟智库布鲁盖尔研究所刊文称,欧盟国家从中国进口的迅速反弹引人关注,中国对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发挥了突出作用。

  深化双边、多边、区域合作,参与多双边区域投资贸易合作机制,作为负责任大国的中国勇于担当:

  这一年,共建“一带一路”呈现出十足韧性。前三季度,中国与沿线国家贸易进出口总额达9634.2亿美元,对沿线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达130.2亿美元,同比增长29.7%,中老铁路等一批重大项目取得新进展;

  亚投行成立5周年之时,朋友圈进一步扩大,成员已由最初的57个发展到103个,提供了近200亿美元的基础设施投资,设立的“新冠肺炎危机恢复基金”规模达130亿美元,截至12月17日,已批准了27个项目,总额超过70亿美元,帮助19个成员应对疫情挑战;

  中欧签署《中欧地理标志协定》、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加快……

  正如佳能(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小泽秀树所说,中国坚定维护多边主义,致力于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提振了国际社会对世界经济和多边合作的信心”。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挑战,没有哪个行业或者国家能独自应对。团结协作是有效和及时解决危机的唯一途径。”2020年二十国集团工商峰会主席优素福·贝尼安认为,中国乐于分享实践经验,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推动开展国际合作,这有助于各国实现共同发展。

  2020年,尽管全球经济复苏与发展遭遇重重困难,但人类合作应对挑战的步伐没有停歇,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胸怀和责任担当有目共睹。2021年,各国抗疫情、稳经济、保民生之路依然任重道远。国际社会唯有加强合作、共克时艰,才能推动世界经济尽快走上稳定复苏轨道,中国将用实际行动继续书写平等互利、合作共赢的新篇章。

  • 相关阅读
  • 《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报告(2020)》在郑州正式发布

      中新网郑州12月29日电 (赵伟涛)郑州市政府新闻办29日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报告(2020)》蓝皮书相关情况   《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报告(2020)》蓝皮书由郑州师范学院国家中心城市研究院...

    时间:12-29
  • 黑河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1例 无症状感染者1例

      中新网黑河12月29日电 (记者 王琳)29日,黑龙江省黑河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黑河市新冠肺炎疫情情况:该市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重型)1例,年龄73岁;新增无症状感染者1例,年龄18岁。...

    时间:12-29
  • 广东公布2021年普通高考和录取工作实施方案

      中新网12月29日电 据广东省教育厅官方微信消息,根据教育部有关规定和《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粤府〔2016〕17号)要求,为全面落实《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东省深化普...

    时间:12-29
  • 第一批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公布 15个城市入围

      中新网客户端12月28日电(李金磊)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公布第一批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名单。示范城市名单共包括15个城市,分别是廊坊市、鄂...

    时间:12-29
  • 辽宁公布2021年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和录取工作实施方案

      中新网12月29日电 据辽宁省教育厅官方微信消息,根据教育部有关规定和《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辽宁省深化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辽政发〔2019〕9号)确定的高考综合改革任务,辽宁省...

    时间:12-29
  • 注意!这3大问题将纳入中央环保督察重点

      新华社北京12月29日电(记者高敬)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刘友宾29日说,继续组织开展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到2022年,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要实现省份督察全覆盖,并对国务院有关部门和有关央...

    时间:12-29
  • 沈阳将对重点风险人群每48小时进行1次核酸检测

      新华社沈阳12月29日电(记者汪伟、于也童)沈阳市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指挥部29日发布通告,将进一步加大核酸检测频次,对中风险地区开展全员核酸检测,对重点风险人群每48小时进行...

    时间:12-29
  • 国家档案局:2021年起 电子档案将与传统档案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记者今天(12月29日)从国家档案局获悉,我国现有各级各类档案馆4234个,档案公共服务能力显著增强。   据介绍,“十三五”期间我国大力实施中西部地区县级综合档案馆建设项目,中央财政累计投入28.7亿...

    时间:12-29
  • 黑河新增1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 新增无症状感染者1例

      记者从黑龙江省黑河市政府新闻办获悉,12月28日,黑河市第二人民医院在门诊就诊患者“应检尽检”中发现阳性病例1例,张某某,女,73岁。经医疗救治专家组会诊确定为新冠肺炎确诊病例(重型)。   在与...

    时间:12-29
  • 湖南省2021年普通高校招生文化考试安排和录取工作实施方案公布

      中新网12月29日电 据湖南省教育厅网站消息,根据湖南省人民政府印发的《湖南省高考综合改革实施方案》(湘政发〔2019〕8号)和教育部有关规定,为确保高考综合改革平稳实施,科学选拔人才,维护考试招生工...

    时间:12-29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