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最高法:持续性经常性家暴将被认定为虐待

2020-12-31 15:25:47

来源:央广网

  最高法发布首批民法典配套司法解释:持续性经常性家暴将被认定为虐待

  央广网北京12月30日消息(记者孙莹)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全国新闻联播》报道,2021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即将施行。最高人民法院30日发布与民法典配套的第一批共7件新的司法解释,以及修改后的《民事案件案由规定》。

  最高法30日发布的司法解释,涉及适用民法典时间效力、担保制度、物权、婚姻家庭、继承、建筑工程合同、劳动争议等方面。最高法常务副院长贺荣介绍,为切实规范担保交易秩序,减轻融资成本,促进资金融通,扩大增信手段,保障债权实现,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新制定了关于适用民法典担保制度的司法解释。

  此次发布的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解释(一),注重保护妇女、未成年人、老年人和残疾人的合法权益。最高法副院长贺小荣举例说,比如在反家庭暴力法明确规定家庭暴力的基础上,将持续性、经常性的家庭暴力认定为虐待,体现了对家庭暴力坚决说“不”的鲜明价值导向。

  司法解释与民法典同步于2021年1月1日开始施行。关于溯及力问题,最高法副院长杨万明说,2021年1月1日之前的法律事实,引起的民事纠纷,仍然适用当时的法律和司法解释,但是如果符合溯及民法典适用另外情形的除外。

  • 相关阅读
  • 上海发现一例境外输入病例 病毒基因序列与英国变异病毒相似

      中新网1月1日电 据“上海疾控”微信公众号消息,近日,上海市疾控中心在对英国输入的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进行基因测序监测中,发现1例病例的新冠病毒基因序列为B.1.1.7亚型,与近期英国报道的变异病毒基因...

    时间:01-01
  • 驻哈萨克斯坦大使张霄介绍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完成的历史意义

      中新网努尔苏丹1月1日电(记者 文龙杰)2020年12月31日,中国驻哈萨克斯坦大使张霄通过社交媒体介绍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完成的历史意义。   张霄表示,12月30日,在2021新年即将到来之际,中欧领导人共同...

    时间:01-01
  • 江西连续308天无新增本地确诊病例 出入公共场所须戴口罩

      (抗击新冠肺炎)江西连续308天无新增本地确诊病例 出入公共场所须戴口罩   中新网南昌1月1日电 (记者 吴鹏泉)据江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1月1日通报,2020年12月31日0-24时,江西省无新增本地新冠肺炎确诊...

    时间:01-01
  • 中国两院院士增选工作启动 总名额不超过161名

      中新社北京1月1日电 (记者 孙自法)中国科学院(中科院)和中国工程院的新一轮院士增选工作于2021年新年元旦同步启动,此次院士增选,中科院总名额为73名,中国工程院不超过88名。   中科院2021年院士增...

    时间:01-01
  • 新华微评:曙光!中国新冠病毒疫苗上市

      保护率79.34%,实现安全性、有效性、可及性、可负担性的统一,达到世界卫生组织及国家药监局相关标准要求,国药集团中国生物新冠灭活疫苗获批附条件上市,这一消息令人振奋。疫情暴发以来,我国科研人员...

    时间:01-01
  • 钟华论:融入时代,人生自有无限精彩

      【钟华论:融入时代,人生自有无限精彩】汇入江海,涓滴才能永不干涸。新征程,是中国发展的新征程,也是我们每个人的新征程。在中国号巨轮航行的海图中,每一个人找到自己的坐标,尽到自己的一份责任,...

    时间:01-01
  • 在新征程上勇往直前

      【央视快评】在新征程上勇往直前   新故相推,日生不滞。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习近平主席发表新年贺词,向全国人民致以新年的美好祝福!   在新年贺词中,习近平主席深情回顾了过去一年极不平凡的...

    时间:01-01
  • 中国首部长江江豚保护地方性法规实施

      中新社合肥1月1日电 (记者 赵强)中国首部长江江豚保护地方性法规——《安庆市长江江豚保护条例》1日起施行。   2020年11月,安徽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安庆市长江江豚保护条...

    时间:01-01
  • 2021,岁月可待,与你同行|这份新年日历请收好

      2021,岁月可待,与你同行|这份新年日历请收好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新的一年,如约而至。   刚刚过去的2020年,给你我留下了不同寻常的回忆。我们经历了疫情暴发,度过了居家抗疫,又一起逆势...

    时间:01-01
  • 关乎“刷脸”“扫码”和“游戏装备” 民法典如何给“数字生活”作规范?

      关乎“刷脸”“扫码”和“游戏装备” 民法典如何给“数字生活”作规范?   中新社北京1月1日电 (记者 梁晓辉)“扫码、刷脸背后,个人信息如何规范?”“游戏里的装备算不算虚拟财产?”“我的‘花呗...

    时间:01-01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