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北京时间”的奥秘——访中科院国家授时中心

2021-01-02 19:10:25

来源:新华网

  “北京时间”的奥秘——访中科院国家授时中心

  新华社西安1月2日电 题:“北京时间”的奥秘——访中科院国家授时中心

  新华社记者张伯达、郑昕

  又是一个从岁末到新年的跨越。在位于陕西的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工作人员关注着屏幕上不断跳动的数字,分毫不差地把2021年首个北京时间的零点报时送到了千家万户。

  北京时间是中国国家标准时间,它产生于陕西并由位于陕西的国家授时中心发出。为了能把“时间”牢牢地抓在自己手里,几代中国科研人员一次次实现关键技术“零”的突破,达到授时技术自主可控,跻身世界先进行列。

   “就算一块石头一块石头地搬,也要搬出一座天文台”

  授时,通俗地讲就是把时间信号通过不同技术手段向使用者发送。1949年9月28日,采用东八区区时的北京时间通过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前身北京新华广播电台第一次发播。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租用一座短波电台授时,主要依据的是各天文台联合测定与保持的天文时。

  进入20世纪60年代,中国科学院于1966年筹建国家授时中心的前身陕西天文台,向全国提供授时服务。当年首批23名前往陕西天文台报到的大学生之一、曾任陕西天文台台长的漆贯荣说,凭着“就算一块石头一块石头地搬,也要搬出一座天文台”的斗志,这座位于陕西蒲城县的天文台如期完工并于1971年试播,使我国具备了国土全覆盖的高精度陆基短波无线电连续授时能力。

  20世纪70年代末,陕西天文台通过国产原子钟建立起国际通行的原子时系统;80年代,长波授时台系统也在蒲城建成,精度比短波授时提高1000倍、达到微秒量级,并在1988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原子时和长波授时系统的相继建立运行,满足了国家战略急需。”漆贯荣说。

  14次“从0到1”的突破

  1967年,第十三届国际计量大会决定把时间单位定义从天文时转变到原子时,对于时间系统有基础性作用的高性能原子钟,更成为各国争夺的战略资源。尽管中国拥有研制原子钟的能力,但对于高性能的铯原子钟却长期未能获得技术突破。

  2005年,现任国家授时中心主任的张首刚受命前往国家授时中心,在相关研究“零基础”的情况下开启了中国高性能原子钟的研究。

  “我们团队克服了材料和工艺等技术困难,经过15年的努力,在2020年陆续成功研制了两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铯原子喷泉基准钟,使北京时间有了自主的校准能力。”张首刚说。

  此外,张首刚团队还研发出了打破国外垄断的新型小铯钟,目前年产量120台左右,扭转了守时钟依赖进口的局面。

  “高性能国产铯原子喷泉钟和光抽运小铯钟的成功研发,解决了我们守时的核心问题,实现了自主可控。”张首刚说。

  得益于自主研发的高性能原子钟,以及长期的技术积累,我国标准时间准确度和稳定度不断攀升。目前与国际标准时间偏差小于5纳秒的5个国家中就有中国,且远优于100纳秒的国际要求。

  北京时间采用的是“协调世界时”,即原子时和基于地球自转的世界时“协调”的结果。20世纪九十年代,考虑到国际合作等原因,和大多数国家一样,我国中止了世界时的测量。近年来,围绕新的应用需求,国家授时中心建立了基于数字天顶筒和甚长基线干涉技术等多手段融合的世界时测量系统,实现了世界时亚毫秒级自主测量。

  除了高性能原子钟产品的“从无到有”和世界时的自主测量,经过科研人员的不懈努力,截至目前国家授时中心已14次在关键技术上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

  国家利益拓展在哪里,授时服务就到哪里

  如今,我国已经形成了“原子钟-守时-授时-用时”完整的时间频率学科链,以及以“时间-信号-轨道”为特色的卫星导航系统研发技术优势。北斗导航系统的开通,为我国在未来构建立体交叉授时系统添加了关键的一块拼图。

  张首刚表示,高精度授时正在成为越来越多行业领域的急需,未来立体交叉授时系统将主要由基于太空的卫星授时、空间站授时和基于地面的长波无线电授时、光纤有线授时等组成,可以把长距离、跨区域重大设施之间的时间同步精度提高三到四个数量级。

  作为我国立体交叉授时系统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十三五”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高精度地基授时系统”已于2020年在西安启动建设,五年内实现运行服务,将支撑我国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

  “我国70多年授时工作是中国科技事业不断发展进步的缩影。没有综合国力的强大,就不会有北京时间的今天。”国家授时中心党委书记窦忠说,在“十四五”和未来征程上,坚持创新与科技自立自强永远在路上。

  • 相关阅读
  • 更好、更快、更美!2021,期待!

      习近平主席在新年贺词中指出,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即将开启。征途漫漫,惟有奋斗。我们通过奋斗,披荆斩棘,走过了万水千山。我们还要继续奋斗,勇往直前...

    时间:01-03
  • 北京假日经济保持平稳 元旦3天旅游收入1.57亿元

      中新社北京1月3日电 (记者 于立霄)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3日通报称,北京严格落实疫情防控举措,假日经济保持平稳,元旦3天假期,共接待游客199.6万人次,营业收入15701.8万元(人民币,下同)。   近日,...

    时间:01-03
  •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交通互联互通建设提速:蜀道不再难

      中新网重庆1月3日电 (记者 韩璐)成资渝高速公路正式通车、成渝中线高铁规划建设加快推进,嘉陵江利泽航运枢纽、涪江干流双江航电枢纽等水运项目也加快建设步伐……在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迎来一周...

    时间:01-03
  • 河北:尽快查清传染源头 坚决防止疫情扩散蔓延

      河北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会议召开   王东峰在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会议上强调   坚决防止疫情扩散蔓延   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许勤主持会议   河北新闻网1月3日讯(河...

    时间:01-03
  • 大连市商务局:未因疫情造成价格大幅上涨或剧烈波动

      中新网大连1月3日电(记者 杨毅)大连市商务局局长丛克3日在当地政府举行的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从批发、零售市场整体情况看,大连市的生活必需品市场价格基本与全国的运行趋势一致,与周边城市差距...

    时间:01-03
  • 大连本轮疫情传播链公布:病毒从冷链码头到社区、商场、学校、医院

      中新网大连1月3日电 (记者 杨毅)大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赵连3日在当地政府举行的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表示,通过所获得的现场调查证据提示,本次疫情从浩涵劳务公司的搬运工人发病开始,通过一次聚...

    时间:01-03
  • 大连本轮疫情出现超级传播:1人家庭聚会致11人感染

      大连本轮疫情出现超级传播:1人家庭聚会致11人感染 后又经楼道等致33人感染   2021年1月2日0时至24时,大连市新增1例本土确诊病例,无新增无症状感染者,病例已转运至辽宁省集中救治大连中心隔离治疗...

    时间:01-03
  • 元旦假期铁路警方破获各类刑事案件38起,抓获网上在逃人员54人

      中新网北京1月3日电 (张子扬 梁西征)记者3日从公安部铁路公安局获悉,元旦假日期间,全国铁路警方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密切与车站客运部门配合,加强车站和列车巡查,严格督导安检查危,严厉打击“盗...

    时间:01-03
  • 公安部:元旦假期全国道路交通安全形势总体平稳

      中新网北京1月3日电 (记者 张子扬)记者3日从公安部交管局获悉,2021年元旦假期,全国各级公安交管部门精心组织、全警动员,全力应对假期交通出行集中与低温雨雪冰冻天气给交通安全带来的不利影响,确保...

    时间:01-03
  • 沈阳:严防风险外溢 擅自出行引发后果将获刑

      中新网沈阳1月3日电 (王景巍)沈阳市政府1月3日召开第16场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沈阳市公安局副局长王大海表示,为防止风险外溢,沈阳公安在重点封控区外围,设置了硬隔离设施,对主要路口及相关区域进行...

    时间:01-03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