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中国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达到23处 为全球水治理贡献中国智慧

2021-01-05 04:44:28

来源:人民日报

  中国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达到23处,为全球水治理贡献中国智慧——

  跨越千年,守江河安澜

  国际灌排委员会第七十一届执行理事会不久前宣布,中国申报的福建天宝陂、陕西龙首渠引洛古灌区、浙江白沙溪三十六堰、广东桑园围成功入选2020年度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至此,中国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达到23处,成为拥有遗产工程类型最丰富、分布范围最广泛、灌溉效益最突出的国家。

  中国灌溉工程反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成立于1950年的国际灌排委员会是在灌溉、排水、防洪等领域进行科技交流和应用推广的专业类国际组织,成员包括80个国家和地区委员会,覆盖了全球95%以上的灌溉面积。

  2014年,国际灌排委员会设立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旨在为可持续灌溉发展提供历史经验和启示。目前,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总数达105处,遍布五大洲的16个国家。以往入选该名录的中国灌溉工程有四川都江堰、广西兴安灵渠、湖南新化紫鹊界梯田、内蒙古河套灌区等。

  国际灌排委员会秘书长阿什温·潘迪亚介绍说,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必须是灌溉农业发展的里程碑,其工程设计、建设技术、工程规模、引水量、灌溉面积等领先于工程所处时代,在促进当地农业发展、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减少贫困等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正如中国灌溉工程所展现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项目在其修建年代往往是创新或奇迹的代名词,为当代灌溉工程理论和发展提供了广泛助益和深刻启示。”

  中国成功入选的灌溉工程均具备以上特质。例如,天宝陂距今近1300年,是中国现存最早的拒咸水蓄淡水工程;龙首渠引洛古灌区首创井渠法,推动了其后隧洞施工与水利工程理论和手段的发展;白沙溪三十六堰从最上游到最下游横跨45公里,水位落差168米,在工程规划和建设规模等方面具有时代领先性。

  在潘迪亚看来,中国古代灌溉工程反映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对当今灌溉农业发展有巨大贡献和启发价值,一些遗产至今仍发挥着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天宝陂的修建使用卵石、条石等材料,就地取材,注重生态环保;从龙首渠开始的引洛灌溉注重运用淤卤压减的方式治理盐碱地,改善了区域生态;桑园围采用桑基鱼塘循环农业模式,促生了种桑养蚕、航运贸易、龙舟竞渡等活动,对当代农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启示。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这也是中国传统智慧和发展理念在当下的体现。”潘迪亚说,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和经验值得国际社会参考借鉴。

  中国治水经验为解决水利瓶颈问题提供参照

  坐落在杭州钱塘江南岸的中国水利博物馆,采用塔馆合一设计,宛如一座漂在水上的水晶宝塔。潘迪亚和国际灌排委员会执行董事哈里什·库马尔·瓦玛都曾到访参观。在他们看来,建设如此专业、高规格的水利博物馆,表明中国重视弘扬水利精神、传承水利文化、促进水利可持续发展,“它使人们能深入体会到水利与文明延续、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

  在数千年的治水实践中,中国古人建造了众多水利工程和设施,留下了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现在,中国统筹推进建设高标准农田、发展高效节水灌溉与产业脱贫,着力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符合中国农业灌排实际和当前世界灌排发展趋势。”瓦玛说。

  “十三五”时期,中国农田水利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取得显著进展,为有效防御水旱灾害、成功实现粮食和农业丰收发挥了重要作用。潘迪亚认为,中国脱贫攻坚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其中高标准农田建设、高效节水灌溉、高科技灌排手段的推广等也功不可没。

  在河南省商水县,5万亩高标准农田示范区运用了物联网控制、智能灌溉等技术,农民只需查看数据,就能排查干旱地块,远程操作灌溉;在江西抚州市东乡区虎圩乡,高标准农田建设将过去跑肥、跑水的低产田变成了保肥、保水的高产稳产田;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建成高效节水人工草场6.8万亩,采用喷洒式高效节水灌溉,每亩用水量只需漫灌用水量的1/10……

  “中国在灌排作业中运用了无人机、人工智能、大数据、5G等先进技术,通过高科技优化农业灌排,为解决全球减贫过程中的水利瓶颈问题提供有益参照。”潘迪亚说。

  中国是全球水治理的重要参与者

  国际灌排委员会认为,保障粮食安全和粮价稳定是抗击疫情的重要方面。粮食生产依赖水资源,这对于各国高效利用现有水资源、提升农业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

  中国加大对粮食生产的支持力度,积极落实各项补贴政策,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中国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全国粮食总产量为13390亿斤,比上年增加113亿斤,增长0.9%,产量连续6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

  潘迪亚认为,中国采取科学有效的疫情防控措施,在较短时间内成功控制疫情,扎实推进农田水利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快完善水利基础设施体系,“在推动可持续发展方面成效显著”。在瓦玛看来,中国水利部门等采取有效措施,根据农作物需水要求抓好春播等工作,加强灌溉用水调配,为促进粮食丰收、农业稳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在全球水治理方面,中国也积极为国际社会贡献可持续发展方案。2020年10月,“一带一路”河湖生态保护技术联合培训项目在武汉举行,吸引肯尼亚、埃塞俄比亚、塞拉利昂、马达加斯加、巴基斯坦、尼日利亚等六国学员参加。中国积极与联合国机构、涉水国际组织等合作,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青年水利专业人才开展技术培训,推动水资源合作。

  世界水理事会主席洛克·福勋曾多次访问中国,见证了中国将经济社会发展与水利建设相结合的生动实践。福勋认为,中国经验受到各方广泛关注,中国是包括水治理在内的全球治理的重要参与者。

  本报记者 胡博峰 龚 鸣

  • 相关阅读
  • 北京警方严打交通“碰瓷” 已刑拘33人

      近年来,利用制造交通事故进行“碰瓷”的违法犯罪现象时有发生。12月8日,市公安局刑侦、交管、网安、公交等多部门、多警种联动,就前期工作发现的多条案件线索开展集中收网。北京市公安局5日通报,截至...

    时间:01-05
  • 重庆筑牢生态屏障 守护长江上游绿水青山

      中新网重庆1月5日电(罗永皓)长江在重庆境内川流近700公里,与嘉陵江、乌江等河流交汇。作为中国重要淡水资源战略储备库和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区,重庆的生态环境关系全国35%的淡水资源涵养和长江中下游...

    时间:01-05
  • 河北秦皇岛全市幼儿园今天起放假 未接通知不得开园

      1月4日,河北省秦皇岛市教育局发布通知,秦皇岛全市所有幼儿园一律从2021年1月5日起放假,开学时间根据疫情形势另行通知。   根据通知,秦皇岛市各县区要高度重视此项工作,立即通知辖区内所有幼儿园...

    时间:01-05
  • 河北大学今天起放假!预计2月27日开学

      记者从河北大学了解到,鉴于疫情形势严峻,河北大学从1月5日起开始放假,学生将在未来两天内陆续离开学校,此前学校为了完成相关教学任务,国庆和元旦期间都安排了教学活动,本次寒假后,预计今年2月27...

    时间:01-05
  • 从新年贺词中汲取奋进力量

      新年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发表新年贺词。总书记的深情寄语迅速传遍祖国大江南北,温暖人心而又充满力量。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从众志成城书写抗疫史诗到不畏艰险抵御洪涝灾害,从率先实现经济增长由...

    时间:01-05
  • 岁末年初全国各地迎来就业季 多种举措促进就业

      央视网消息:岁末年初,中国各地迎来就业季,各地通过多种举措促进就业。   在春秋航空石家庄专场招聘会的现场,不少高校毕业生陆续进入初试、复试、笔试、体能测试等环节,寻求理想中的职业。   ...

    时间:01-05
  • 【手绘图解】长江大保护的生态答卷

      2016年1月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重庆召开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听取对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五年来,渔民退捕上岸,制度法规纷纷出...

    时间:01-05
  •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政府副秘书长张世辉接受审查调查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讯 据黑龙江省纪委监委消息:哈尔滨市政府副秘书长张世辉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张世辉简历   张世辉,男,汉族,1963年11月生,黑龙江哈尔滨...

    时间:01-05
  • 检察机关依法分别对张仕福、吕爱哲决定逮捕

      中新网1月5日电 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微信公众号消息,检察机关依法分别对张仕福、吕爱哲决定逮捕。   贵州检察机关依法对张仕福决定逮捕   贵州省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原主任张仕福(正厅级)涉嫌受...

    时间:01-05
  • 检察机关依法分别对邢连华、李建中、龙秋芳提起公诉

      中新网1月5日电 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微信公众号消息,检察机关依法对邢连华涉嫌受贿、贪污案提起公诉,依法分别对李建中、龙秋芳涉嫌受贿案提起公诉。   天津检察机关依法对邢连华涉嫌受贿、贪污案提起...

    时间:01-05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