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以史为鉴更好前进

2021-03-16 05:17:47

来源:人民日报

  以史为鉴更好前进(辉煌历程)

  ——记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及《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历史发展道路蜿蜒向前,决定航向的关键处往往只有几步。

  回顾党的百年历史,有两个历史决议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1945年党的六届七中全会通过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增强了全党在毛泽东思想基础上的团结,促进了人民革命事业的迅猛前进和伟大胜利。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以完成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而载入史册,至今依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统一思想

  ——党在指导思想上拨乱反正的胜利完成

  1980年8月,邓小平同志两次会见意大利记者法拉奇。彼时的世界十分关注中国共产党对毛泽东同志和“文化大革命”的评价问题。面对法拉奇的提问,邓小平同志的回答睿智坦诚:“我们要对毛主席一生的功过作客观的评价”,“我们还要继续坚持毛泽东思想”。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结束了粉碎“四人帮”后党和国家工作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领域的拨乱反正全面展开。党内外思想活跃,但也出现了值得警觉的“左”的和右的错误思想倾向。如何把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思想统一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路线方针政策上来?正确认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所走过的道路、科学总结党在这个时期的历史经验,成为摆在中国共产党人面前的“必答题”。

  1981年6月27日,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一致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

  《决议》从根本上否定了“文化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错误理论,实事求是地评价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充分肯定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伟大意义,科学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初步概括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创新道路的主要点,进一步指明了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和党的工作继续前进的方向。

  “《决议》的通过,标志着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对于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统一思想认识,团结起来为实现新的历史任务而奋斗,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决议》起草小组成员、原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石仲泉说。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农村推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初步展开,经济特区建设如火如荼,“一箭三星”首次成功发射……随着拨乱反正的完成,人们对改革开放的共识大大增强,精神振奋地投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火热实践中。党和国家事业从徘徊状态中走了出来,社会生活面貌焕然一新。

  集思广益

  ——一个伟大历史文献的诞生

  《决议》的孕育形成,经历了一个较长的过程。1979年9月29日,叶剑英同志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0周年大会上发表讲话,初步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同年11月,党中央决定,在此基础上开始着手起草《决议》。

  邓小平同志作为《决议》起草的主持人,在起草工作之初就提出《决议》要体现三条总的要求:第一,确立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这是最核心的一条;第二,对建国30年来历史上的大事,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要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包括一些负责同志的功过是非,要作出公正的评价;第三,对过去的事情作个基本的总结,这个总结宜粗不宜细,总结过去是为了引导大家团结一致向前看。

  1980年10月,《决议》讨论稿提交各省、市、自治区和中央各部门的4000名高级干部进行讨论。“起草小组分散到全国各地听取意见,我当时到广东省听取意见。讨论期间大家畅所欲言,我们随时集中反映有代表性的意见,写出简报上报中央”,石仲泉回忆。

  1981年3月,陈云同志提出,《决议》应该增加回顾新中国成立以前党的历史的内容。这样,《决议》的视野和立论基础进一步拓宽了。

  从1980年3月开始起草,到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正式通过,历时一年零三个多月,中央领导同志亲自确定《决议》的内容和结构,组织不同范围的集体讨论、意见征求,反复酝酿修改,先后正式提交会议讨论的《决议》文稿本达7次之多。在一次次广泛讨论、一处处字斟句酌中,《决议》逐步完善、日臻成熟。

  “《决议》的起草是一个集思广益、博采众议的过程,它是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一部千锤百炼、经得起历史考验的光辉文献。”石仲泉说。

  承前启后

  ——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接力奋斗

  邓小平同志指出:“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二大,我们打开了一条一心一意搞建设的新路。”开辟这条新路,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及其通过的《决议》至关重要。

  “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必须从我国国情出发”“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变革和完善必须适应于生产力的状况”……《决议》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已经逐步确立的适合我国情况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确道路的主要点,作了10个方面的概括。“这10个方面的概括,实质上初步提出了在中国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颜晓峰说。

  从党的十二大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大命题,到党的十九大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判断,我们党不断回答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探索中越来越清晰、越走越宽广。铺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开辟、推进、拓展的宏伟画卷,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及其《决议》书写了影响深远的一笔。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可谓艰苦卓绝:有顺利也有曲折,有成功也有失误。《决议》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对待历史的客观态度、坚持真理的巨大勇气、走向未来的坚定信心。邓小平同志说,我们党所以是一个好的党,总是能从错误中走出来取得更大成功,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一贯采取这样的态度。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总是向前发展的,我们总结和吸取历史教训,目的是以史为鉴、更好前进。”40年前,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及其《决议》总结历史、开启未来。今天,我们回顾这段具有转折意义的过往,也是为了从中汲取推动党和国家事业继续发展的智慧和勇气。不忘过去、开拓前行,我们必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本报记者 彭国华 欧阳辉 曹 平 殷 烁

  • 相关阅读
  • 上海: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改革明年实施,今年考生不受影响

      上海: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改革明年实施,今年考生不受影响本文图片均来自“上海教育”微信公众号  3月16日,上海市教委公布了《上海市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改革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实施办法》)。  《实施...

    时间:03-16
  • 案值逾2亿元草虾:如何从中越边境走私到上海和青岛等地?

      新华社上海3月16日电(记者吴宇)上海海关缉私局15日将一起草虾走私案移交检察机关起诉,案值2.33亿元人民币。  案件侦办负责人、上海吴淞海关缉私分局侦查科副科长刘奎奎表示,这是一起利用边民互市贸易渠道,从...

    时间:03-16
  • 黑龙江今年大学毕业生人数将再创新高 预计达21.97万

      中新网哈尔滨3月16日电(记者 王妮娜)黑龙江省教育厅16日发布消息,黑龙江省2021届毕业生人数预计将达到21.97万,比去年增加0.7万人,毕业生总量将再创新高。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黑龙江省往届未就业毕业生群...

    时间:03-16
  • 北京有序恢复文化旅游活动

      新华社北京3月16日电(记者 张漫子)记者从北京市文旅局获悉,北京有序恢复文化旅游活动,继续落实限量预约错峰要求,按75%限流开放公园、景区、名胜古迹和图书馆、博物馆、影剧院、KTV、网吧等网络场所。宾馆酒店...

    时间:03-16
  • 人社部:鼓励企业对技能人才实行年薪制 探索中长期激励

      中新网3月16日电 据人社部网站消息,针对人社部办公厅近日印发的《技能人才薪酬分配指引》(以下简称《指引》),人社部劳动关系司负责同志就相关问题进行答问。该负责人提到,《指引》在建立健全符合技能人才特点...

    时间:03-16
  • 中国戏曲学院院长尹晓东:从舞台前走向幕后 致力人才培养

      中新网北京3月16日电 (记者 潘旭临)在中国戏曲学院迎来新学年开学之际,中国戏曲学院院长尹晓东日前接受中新网记者专访时表示,中国戏曲学院将以建校70周年为新起点,以进一步提升戏曲人才培养、科研与创作、社会...

    时间:03-16
  • 助力全球通关“绿” 国际互认“码”上行

      作者:刘天琪  公共场所门口,手持测温仪的检测人员要求出示健康码,来自四面八方的人们举起手机屏幕,在一方小小的绿码上达成了自由通行的默契。在疫情常态化的今天,这一幕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司空见惯的场...

    时间:03-16
  • 冬去春来野菜蓬勃生长,该如何正确食用?

      中新网南昌3月16日电 (陈军 熊铮)冬去春来,野菜蓬勃生长,吸引不少民众品尝“春天的味道”。那么野菜该如何正确食用?江西省市场监管局16日发布“干货”知识,为民众“支招”。  相对普通蔬菜,一些野菜确实含...

    时间:03-16
  • 雅思考试落地宁夏 5月22日首场开考

      中新网银川3月16日电 (记者 李佩珊)记者16日从宁夏大学获悉,宁夏首场雅思IELTS考试目前已开始报名,5月22日将在宁夏大学开考。这是雅思在宁夏设置的首场考试。  作为全球首创从听、说、读、写四方面进行英语能...

    时间:03-16
  • 走向我们的2035百问百答:“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原则是?

      奋进“十四五”,迈向新征程,我们推出“走向我们的2035·百问百答”专栏,细部解读国家发展蓝图,力求聚焦民生关切,把握国家未来脉动。  百问百答NO.2:“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原则是?...

    时间:03-16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