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教育扶贫,托起美好未来

2021-03-22 11:22:15

来源:人民日报

  教育扶贫,托起美好未来(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脱贫攻坚答卷)

  陇中黄土高原的深山里,甘肃省武山县沿安乡初级中学的新校舍投入使用,暖黄色的教学楼在阳光下格外显眼,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回荡着琅琅书声。

  云南省宁蒗彝族自治县用免费职业教育“托底”,帮助未能继续升学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子女“走出去”,“人人有学上、个个有技能、家家有希望”逐渐成为现实。

  得益于海南医学院的对口帮扶,海南省乐东黎族自治县抱由镇番豆村形成了“种养供销”一体化的扶贫模式,村民收入大大提高,“富口袋”又“富脑袋”。

  …………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教育系统发挥自身优势,实施组团式支教、直属高校定点帮扶等措施,教育扶贫提升了贫困家庭的脱贫能力,开拓了贫困人口子女的发展空间,有助于切断贫困代际传递。

  补齐贫困地区教育短板

  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如果不是老师的一通通电话、一次次上门,重庆市云阳县的徐丹姐妹俩或许仍辍学在外。

  2019年10月,云阳县路阳镇路阳小学校长陈龙接到报告:姐妹俩没来学校,被父亲接到广东去了。陈龙赶紧组织劝返小组奔赴广东,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两个孩子终于回到了校园。

  “爸爸,我的语文考了81分,画的画还被贴在班上的学习园地了……”徐丹用班主任的手机与父亲视频通话,报告学校里的好消息。

  党中央、国务院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始终做到规划优先、投入优先、资源优先。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连续保持在4%以上,优先向农村地区、边疆民族地区、革命老区、边远贫困地区教育发展倾斜。

  其中,“义务教育有保障”是“两不愁三保障”的重要指标,“控辍保学”则是实现目标的重要任务。来自教育部的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全国义务教育阶段辍学学生由台账建立之初的60多万人降至682人,其中20多万建档立卡辍学学生实现动态清零。

  如今,我国基础教育历史性地解决了“有学上”问题,教育公平实现了新跨越,正在乘势而上,向更好地实现人民群众“上好学”的愿望迈进。

  “我喜欢班里的大屏幕,里面的老师唱歌特别好听,还有很多城里的同学和我们一起上课。”在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十八洞小学,龙欣雨喜欢上了这样的新课堂。目前,全国中小学互联网接入率从2012年的25%上升到100%,拥有多媒体教室的学校比例从48%上升到95.3%。

  “以前不愿来,现在却舍不得走了。”安徽省利辛县望疃镇草寺小学特岗教师李慧不禁感叹。学校崭新的教学楼拔地而起,乡村教师的待遇也提高了,还配备周转宿舍。

  近年来,我国“特岗计划”累计招聘教师95万名,“国培计划”培训中西部乡村学校教师校长近1700万余人次,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惠及8万多所乡村学校127万名教师,19万名教师选派到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支教……一支“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乡村教师队伍正在成长起来。最新数据显示,乡村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大幅提升,本科以上学历占51.6%,中级以上职称占44.7%。

  “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我国从制度上予以保障。如今,我国建成覆盖学前教育至研究生教育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实现各教育阶段全覆盖、公办民办学校全覆盖、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覆盖,累计资助贫困学生6.41亿人次,基本做到“应助尽助”。

  振奋人心的消息传来,数以百万计的贫困家庭有了第一代大学生!党的十八大以来,重点高校面向农村和贫困地区定向招生计划累计招收70万人,累计有514.05万建档立卡贫困学生接受高等教育,贫困学生纵向流动的通道更加宽广。

  增强贫困地区致富能力

  职教一人、就业一个、脱贫一家

  “科技太重要了!没有科技支撑只能‘看天吃饭’。”说起南京农业大学的专家,贵州省麻江县贤昌镇高枧村种植大户赵祥榕赞不绝口。那年他改种南农大自主培育的粳稻品种“宁粳8号”,蛇皮袋子上秤一称,他还以为秤坏了,“一袋足足比平常重20斤!”

  “2019年‘宁粳8号’销往江浙沪一带,10元一斤,比常规稻每斤多出8元多,带动周边33户贫困户,每户平均增收3500元。”麻江县供销社党组书记李庆松介绍。

  如何让贫困地区百姓的口袋鼓起来?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各高校发挥特色综合资源优势,精准对接贫困县实际需求,举全校之力把先进的理念、人才、技术、经验等落到贫困地区,教育扶贫、智力扶贫、科技扶贫、产业扶贫、健康扶贫、消费扶贫、文化扶贫取得显著成效。

  在陕西省镇坪县,中国药科大学建成中药材种植基地14个,发展种植面积14.5万亩,带动4000农户增收;在云南省临沧市蚂蚁堆村,华中科技大学捐资建成年产100吨标准化茶厂,生产辐射14个村,每年为贫困村村集体带来20万元收入;在湖南省江华瑶族自治县,中南大学引导村民种植180亩狝猴桃、600亩长山村江华苦茶生态园、100亩食用菌等,年度助农增收200余万元……

  数据显示,64所教育部直属高校倾情倾力推进定点扶贫工作,累计投入和引进帮扶资金25.08亿元,培训基层干部和技术人员46.32万名,购买和帮助销售贫困地区农产品20.08亿元。培训贫困地区教师9.64万人次,落地实施科研项目1949项,引入企业实际投资额151.6亿元。

  “想不到还能圆一个大学梦,真是赶上了好时代。”2019年秋季,河北省饶阳县农民宋长江通过高职扩招,成为保定职业技术学院作物生产技术专业的一名学生。与他一起从田间地头迈进大学校门的,还有来自全国各地的3.5万名高素质农民。

  “职教一人、就业一个、脱贫一家”。职业教育让人掌握一技之长,不仅点亮了贫困家庭子女的人生梦想,也有力阻断了贫困代际传递,改写了贫困家庭的命运。党的十八大以来,累计有800多万贫困家庭学生接受中高等职业教育,目前,职业院校70%以上的学生来自农村,“原本是低保户,如今拿高工资”的故事越来越多。

  不会普通话,就难以走出家乡、到外地工作,脱贫也就难以实现。2018年,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率先实施“学前学会普通话”试点,覆盖了全州29万余名学前儿童。目前,全国普通话普及率达到80.72%,推普脱贫攻坚累计开展350余万人次农村教师、青壮年农牧民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力明显增强。

  不让一个群众因贫掉队

  让全体人民共享教育改革发展成果

  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教育脱贫攻坚力度之巨大、影响之深远,前所未有。教育脱贫攻坚的成功实践,充分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越性。

  “我找到工作,多亏了学校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毕业生的精准帮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学生杨圆圆表示。

  “县教体局同志给买了羊,又修了圈,今年估计能增收近两万元。”河南省沈丘县范营乡八里棚村贫困户孙运东得到“专属扶贫小分队”的精准帮扶,对未来充满希望。

  不让一个孩子因贫困失学,不让一个群众因贫困掉队!教育脱贫攻坚践行着“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制度设计紧紧围绕人民福祉,因地制宜、因人施策、分类规划、分类指导,尽最大努力满足贫困地区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和期盼,让全体人民共享教育改革发展成果。

  “如果不是对口支援,我真想象不出大海有多美。”得益于“临夏—厦门”携手合作,甘肃省临夏市第三中学的王奇荣跨越2000多公里,和同学们来到厦门开展研学实践。

  “如果没有职业教育东西协作行动计划,我可能永远没有机会走出大山。”无锡汽车工程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李红斌掌握了一技之长,还在省市级比赛中获得汽车喷涂项目奖项。

  东西部协作、对口支援、“组团式”支教、广泛发动社会力量……教育脱贫攻坚形成了强大的合力。

  教育部教师工作司依托“国培计划”中小学名师名校长领航工程,发挥师资优势,选派200余所领航工程成员学校共880余名教师到四川省凉山州支教,覆盖凉山州14县市90多所中小学和幼儿园,精准帮扶、快速提升凉山州各县的教育教学质量;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与中国教育基金会,联合国内卫生类职业院校、6家企业,为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职教中心制定护理专业帮扶方案并筹集资金,目前涵盖基础护理、重症护理、妇儿护理、急救等领域的实训设备已安装完成并投入使用……全国一盘棋,教育脱贫政策直通贫困地区,全社会力量得到最大程度动员,形成了教育大扶贫格局。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下一步,我们要守好控辍保学防范线、义务教育保障线、教育质量控制线、乡村振兴支撑线、思政工作安全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持续振兴。”教育部有关负责人表示。

  本报记者 张 烁 丁雅诵

  • 相关阅读
  • 记者探访巴基斯坦中国疫苗接种点 当地民众接种意愿高

      记者探访巴基斯坦中国疫苗接种点 当地民众接种意愿高  随着先后三批中国捐赠的中国国药集团新冠疫苗运抵巴基斯坦,巴基斯坦全国各地纷纷开始推进疫苗的接种工作,巴基斯坦总统阿尔维也于本月15日在首都伊斯兰堡...

    时间:03-22
  • 康希诺新冠疫苗获匈牙利批准紧急使用

      康希诺新冠疫苗获匈牙利批准紧急使用  我国研制的又一款疫苗将助力欧盟成员国抗疫:康希诺生物股份公司与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生物工程研究所合作研发的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克威莎TM ,近日获得匈牙利利国...

    时间:03-22
  • 青平:荣耀中找到归属 奉献中升华人生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做好“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颁发工作的通知》,安排部署2021年首次颁发“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工作,要求党员干部要深刻领悟“光荣”二字的意义,不断增强党员的荣誉感、归属感...

    时间:03-22
  • 【中国共产党的“十万个为什么”】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什么是世界最多的?

      中新网北京3月22日电 (郭超凯)沿着陇海兰新线铁路一路往西,江苏的昆曲、南京云锦,甘肃等地盛行的花儿,新疆的玛纳斯……这些人们耳熟能详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浓厚的历史气息,保留了鲜明的民族特色,是一...

    时间:03-22
  • 知识点!《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的这篇文章文短意长

      【学习进行时】《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是全面系统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权威著作,对于推动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重要意义。全书92篇文章...

    时间:03-22
  • 常见APP必要个人信息范围有哪些?四部门明确规定

      中新网3月22日电 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官方微信消息,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近日联合印发《常见类型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必要个人信息范围规定》(下简称《规定》),明确...

    时间:03-22
  • 我们的传家宝丨沂蒙精神

      “人人那个都说哎沂蒙山好,沂蒙那个山上哎好风光。青山那个绿水哎多好看,风吹那个草低哎见牛羊……”  这首家喻户晓的《沂蒙山小调》,唱响在巍巍蒙山、滔滔沂水,唱响了军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沂蒙精...

    时间:03-22
  • 多部门:金融机构不得为非法社会组织活动提供便利

      中新网3月22日电 据民政部社会组织管理局微信公众号消息,民政部等22部门日前联合印发《关于铲除非法社会组织滋生土壤净化社会组织生态空间的通知》(下称《通知》)。其中明确,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不得与非法社...

    时间:03-22
  • 重庆:5年间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近8000平方公里

      新华社重庆3月22日电(记者李松)记者近日从重庆市水利局获悉,2016年至2020年,重庆累计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7935平方公里,通过系统治理让“山更绿、水更清”,全市水土保持和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得到增强。  重庆...

    时间:03-22
  • 红色百宝 奋斗百年丨第18集:一面墙为何占据C位成为镇馆之宝

      战乱年代   一块写有什么内容的墙面   会让群众多次用泥巴和稻草糊盖   拼命保存下来? 1931年   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通过了土地法令   1932年初,土地法令传到鄂豫皖根据地   当地苏...

    时间:03-22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