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一见·三次用典,理解总书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意

2021-03-26 19:18:44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位于福建省福州市中心的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保留着古色古香的雕梁画栋,走出了灿若繁星的仁人志士,有“一片福州三坊七巷,半部中国近代史”之称。

  3月24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了解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情况。

  早在2002年4月,习近平为《福州古厝》一书作序时就指出,“保护好古建筑、保护好文物就是保存历史,保存城市的文脉,保存历史文化名城无形的优良传统”。

  保护和研究历史文物,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习近平总书记心中重若千钧。从总书记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三次用典中,不难看出总书记念兹在兹的深意。

  国家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铸之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这一典故出自唐代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201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用此说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之间的深刻关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 中华文明延绵至今,正是因为有这种根的意识。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概括为“中华民族的根和魂 ”“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 ”“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 ”,多次就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出重要指示批示。

  2014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语文课应该学古诗文经典,把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不断传承下去”。2015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指出,城市建设要让居民“记得住乡愁”,不能搞“拆真古迹、建假古董”那样的蠢事。 2019年11月,习近平为甲骨文发现和研究120周年致贺信,指出甲骨文“是汉字的源头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值得倍加珍视、更好传承发展”。

  “十三五”时期,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华经典诵读工程、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工程等重点项目陆续实施,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顺利完成……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进一步夯实,有力地提升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感、归属感和凝聚力、向心力。

  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的‘小康’这个概念,就出自《礼记·礼运》,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追求的理想社会状态。使用‘小康’这个概念来确立中国的发展目标,既符合中国发展实际,也容易得到最广大人民理解和支持。”

  2014年9月,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用古老中国的憧憬描绘青春中国的目标,阐释了“小康”的文化源流和现实意义。

  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和弘扬者。3月22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武夷山市朱熹园考察时指出,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要特别重视挖掘中华五千年文明中的精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把其中的精华同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结合起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传承中华文化,绝不是简单复古,也不是盲目排外。2013年11月,习近平在曲阜孔府考察时指出,研究孔子和儒家思想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立场,坚持古为今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因势利导,深化研究,使其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发挥积极作用。

  “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总书记这番话,为我们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指明了方向。

  学史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学诗可以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学伦理可以知廉耻、懂荣辱、辨是非。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报国情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献身精神……这些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在科技创新最前沿、脱贫攻坚战场上、抗击疫情第一线,都得到了生动体现。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

  “我们不需要更多的溢美之词,我们一贯欢迎客观的介绍和有益的建议,正所谓‘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2017年10月,在十九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习近平总书记借元代诗人王冕《墨梅》一诗言志,彰显了大国大党的自信,表达了从容清醒的定力。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019年8月,在敦煌研究院座谈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研究和弘扬敦煌文化,既要深入挖掘敦煌文化和历史遗存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道德规范等,更要揭示蕴含其中的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文化胸怀,不断坚定文化自信。

  无论是国内重要活动还是国际外交场合,习近平总书记引经据典时信手拈来、运用自如,展现出高度的文化自信。“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强调了为政必须赢得民心民意;“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凸显了主动求变、不断创新的重要意义;“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 ”,反映出对心志相契、携手同行的期待呼吁。

  “我们说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在每一个历史时期,中华民族都留下了无数不朽的思想与文艺作品,铸就了灿烂的历史文化星河。如今,我们站立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吸吮着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拥有14亿中国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 ,“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一定能毫无畏惧面对一切困难和挑战,坚定不移开辟新天地、创造新奇迹。

  撰文:许晴

  • 相关阅读
  • 栗战书同乌兹别克斯坦最高会议参议院主席纳尔巴耶娃举行会谈

      新华社北京3月27日电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栗战书26日下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以视频方式同乌兹别克斯坦最高会议参议院主席纳尔巴耶娃举行会谈。  栗战书说,习近平主席同米尔济约耶夫总统保持密切交往,及时就中...

    时间:03-27
  • 中国驻德国大使:人权不是西方的专利,更不是对华施压的政治工具

      中新社柏林3月26日电 (记者 彭大伟)中国驻德国大使吴恳26日表示,在国际社会普遍呼吁团结抗疫,应对各类全球性挑战之际,仍有一些势力传播虚假信息和政治病毒,执意挑起对抗。他强调,人权不是西方的专利,更不是...

    时间:03-27
  • 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会见魏凤和

      中新社北京3月27日电 据中国国防部27日消息,3月26日上午,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在贝尔格莱德会见到访的中国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魏凤和。  武契奇说,塞中两国风雨同舟、命运与共,中国是塞最值得信赖的朋友。感谢...

    时间:03-27
  • 探访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馆:这一天雪域高原迎来新生

      中新社拉萨3月27日电 题:探访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馆:这一天雪域高原迎来新生  中新社记者 冉文娟  62年前,摄影师蓝志贵用镜头定格了一位名叫桑登的西藏农奴。《桑登求乞》《桑登分到了土地》两幅照片,分...

    时间:03-27
  • 安徽“村霸”四兄弟为建自家宗祠 强拆村民100座祖坟

      大型政论专题片《扫黑除恶——为了国泰民安》第一集《战略决断》  “河清海晏、天朗气清”,这是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也是一项伟大的时代使命。当“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入历史交汇期的关键时刻,一场...

    时间:03-27
  • 云南新增3例境外输入无症状感染者

      (抗击新冠肺炎)云南新增3例境外输入无症状感染者  中新网昆明3月27日电 (记者 胡远航)云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27日通报称,3月26日0时至24时,该省无新增本土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新增境外输入无症状感染者3例...

    时间:03-27
  • 《〈党政领导干部考核工作条例〉问答》出版发行

      新华社北京3月27日电 近日,中共中央组织部公务员三局编著的《〈党政领导干部考核工作条例〉问答》(简称《问答》)一书,由党建读物出版社出版发行。  2019年4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党政领导干部考核工作条...

    时间:03-27
  • 31省份新增确诊病例12例 其中本土病例1例

      中新网3月27日电 据国家卫健委网站消息,3月26日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12例,其中境外输入病例11例(上海6例,湖南2例,四川2例,广东1例),本土病例1例(在江西);无...

    时间:03-27
  • “这里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我深有感情” ——记“十四五”开局之际习近平总书记赴福建考察调研

      新华社福州3月26日电 题:“这里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我深有感情”——记“十四五”开局之际习近平总书记赴福建考察调研  人民日报记者杜尚泽、颜珂 新华社记者张晓松、朱基钗  一路上,调研、回首、思索...

    时间:03-27
  • 20余省份今举行公务员招录考试 招录更重基层

      中新网北京3月27日电 今日,全国20余省份将同日举行2021年度公务员招录笔试。与往年相比,今年公务员省考招录普遍提前,多地招录与高校毕业生毕业时间相衔接,此外,招录政策方面更注重基层一线和高校毕业生。资...

    时间:03-27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