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医保创新药“灵魂砍价”后缘何“进院难”?

2021-04-08 20:21:21

来源:新华网

  新华全媒+|医保创新药“灵魂砍价”后缘何“进院难”?

  新华社北京4月8日电 题:医保创新药“灵魂砍价”后缘何“进院难”?

  新华社记者彭韵佳、龚雯、陈席元

  日前,一组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第三季度,2018-2019年纳入国家医保目录的肿瘤创新药,在1420家样本医院中,进院比例约为25%。这组数据引发了关于“创新药进医院难”的热议。

  这组数据如何得出?为什么会出现创新药“进院难”?医疗机构配备药品受哪些因素影响?如何打通进院“最后一公里”?记者采访了专家与业内人士。

  进院比例合理吗?

  经向中国药学会了解,该数据的计算方法并不合理,其将全部等级和类型的医院纳入统计范围。实际上,很多医院并不具备为肿瘤患者提供医疗服务与治疗药品的能力,如一些基层医院、非肿瘤类的专科医院等,因此其得出的肿瘤创新药进院比例较低。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胡善联认为,在适当的样本医院范围内,医院药品的进院比例可以显示药品进院和使用情况,但不能作为评价药品可及性高低的唯一标准。

  “不同药品的进院比例本身就会存在差异。”胡善联说,每种药品都有与其自身特点相符的进院比例,即使一些药品上市很久,其进院比例也会保持低位。

  缘何创新药“进院难”?

  “进院药品需要药事委员会进行筛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院长樊嘉说,自2018年医保目录开始调整后,不少创新药进了医保,但进医保并不等于立刻进医院。

  那么,影响医疗机构配备药品的因素有哪些?

  ——临床对药品需求程度。“某种药品能否被医院配备,主要取决于医院临床治疗方面对该药品的需求。”胡善联认为,一般情况下,医院专业治疗强的领域越广泛、临床需求越迫切,相应的药品配备率越高。

  ——医院自身成本考虑。在实行药品“零差价”政策后,客观上药品配送、储存及损耗等都成为医院成本。

  ——医院考核压力。虽然国家相关部门已经出台政策,但个别地区对公立医院考核中,依然将谈判药品纳入“药占比”等考核指标,影响公立医院配备创新药的积极性。

  ——医院已配备药品种类存量。“对一些已足额配备药品的医院来说,新增药品意味着需调出相同数量的品种。”胡善联介绍,800张以上床位的公立医院,所配备的药品品规数不得超过1500种。

  ——同类药品的竞争。在同治疗领域内,相同治疗机理、不同厂家的药品数量多,药品配备进院面临着竞争,最终影响配备情况。

  “近三年来,医保药品目录每年都有调整。”中国药科大学教授丁锦希说,正是因为调整频率加快,新准入目录的药品数量增加,所以进院压力大、进展慢的问题才逐渐显现。可以说,“进院难”是医保改革后出现的“阵痛”。

  创新药“进院”并非一蹴而就

  专家表示,相较于临床时间长的药品,新上市的创新药进院时会耗费更多时间,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接纳新药需要时间。“创新药进医保,既可以弥补用药空白,也能增加患者的选择范围。”丁锦希说,但新药从上市到被接受和使用需要时间,包括临床医生对新药的认识、临床用药指南与规范的形成与修订等因素,都会对新药进院产生影响。

  “进院也是一种竞争。”君实生物总经理李宁说,有些药品在没有进入医保前,就被医院临采并使用,在进入医保后进院相对会比较容易,但如果医院从未采购过某个品牌的药品,进院时考量的因素会更多。

  ——新药配备按梯次推进。专家表示,相较于未纳入医保目录的药品,纳入医保目录的药品医院配备会明显加快。从机构规模上,技术水平高的大医院先配备,随后是中小型医院;从地域分布上,医疗资源集中的大城市率先配备,中西部地区随后。

  “创新药是新药,随着临床对新药认识和接受程度的提升,采购医院的数量和用药患者的数量会出现提升。”国家医保局有关负责人说,以2019年谈判新增的70个药品为例,在2020年第四季度,用药人次涨幅比第一季度超1倍的药品达61个。

  如何打通进院“最后一公里”?

  为解决参保人员用药难的问题,不少地方已经开始探求可行之法。

  四川省对国家谈判药品实行单行支付药品管理,将价格昂贵、用药人群特定、用药指征明确、限定用量的药品纳入单行支付管理。在最新版医保药品目录中,四川省将88个药品纳入单行支付管理,包括治疗罕见病肺动脉高压的马昔腾坦、治疗乳腺癌的帕妥珠单抗等。

  “由于罕见病患者数量少,罕见病药品的临床使用和医院配备会保持在一个较低水平。”丁锦希说,此类药品可以实行特药管理,确保老百姓有渠道买到药。

  同时,多地充分利用零售药店的灵活性,采用医保药品在定点医院、定点药店共同供应的方法,保障参保人员用药可及性。

  樊嘉认为,打通创新药进院“最后一公里”需要政府、医院、药企等多方面的联合努力。要进一步完善政策为医疗机构松绑;药企也要加强对临床医生的指导,让他们尽快熟悉创新药;同时,医院也应当推动院内药品结构优化升级,以药品保障水平带动诊疗能力提升。

  • 相关阅读
  • 林毅夫:中国跨过“中等收入陷阱”不是难事

      中新社北京4月9日电 (记者 夏宾)中国官方已定下2035年远景目标,其中提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中等收入群体显著扩大,这意味着中国必然要面对“中等收入陷阱”的考验。  北京大学新结构经...

    时间:04-09
  • 发言人揭批反华势力涉疆数据库:彻头彻尾的“造假库”“谣言库”“伪证库”

      在外交部9日举行的涉疆问题新闻发布会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新闻发言人徐贵相说,近年来,国际上一些反华势力炮制了所谓“新疆数据项目”“新疆受害者数据库”“维吾尔过渡期司法数据库”。这些所谓的涉疆...

    时间:04-09
  • 中国焦点面对面:2035年远景目标如何实现?

      (中国焦点面对面)2035年远景目标如何实现?  中新社北京4月9日电 题:2035年远景目标如何实现?——专访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林毅夫  中新社记者 夏宾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已正...

    时间:04-09
  • 人民网评:为人类减贫事业持续注入中国力量

      人民网评:为人类减贫事业持续注入中国力量  近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人类减贫的中国实践》白皮书。白皮书从中国共产党的庄严承诺、新时代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实施精准扶贫方略、为人类减贫探索新的路...

    时间:04-09
  • 中国日报网评:书写“中国扶贫脱贫经验”的民生温情答卷

      中国日报网评:书写“中国扶贫脱贫经验”的民生温情答卷  从1921到2021,时间见证不变的坚守——在中国共产党的时间里,人民是念兹在兹的不变初心,更是接续奋斗的永恒坐标。近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人类...

    时间:04-09
  • 人民论坛网评 |中国减贫实践为世界提供有益经验

      人民论坛网评 |中国减贫实践为世界提供有益经验  4月6日,国务院新闻办发布《人类减贫的中国实践》白皮书,从五个方面真实记录中国消除绝对贫困的伟大历程,全面介绍人类减贫的中国探索和实践,深入分享中国扶...

    时间:04-09
  • 中国人权研究会文章:美国对外侵略战争造成严重人道主义灾难

      新华社北京4月9日电 中国人权研究会9日发表《美国对外侵略战争造成严重人道主义灾难》文章,全文如下:美国对外侵略战争造成严重人道主义灾难中国人权研究会2021年4月  美国一直自诩为“山巅之城”,支持“天赋...

    时间:04-09
  • 中国人权研究会发表文章指出,美国对外侵略战争造成严重人道主义灾难

      新华社北京4月9日电 中国人权研究会9日发表《美国对外侵略战争造成严重人道主义灾难》一文,揭露了美国打着“人道主义干涉”旗号对外动武的恶劣行径,深刻指出这些战争不仅夺去了大量军人的生命,更造成了极为严...

    时间:04-09
  • 弘扬科学家精神 着力培育时代新人

      弘扬科学家精神 着力培育时代新人  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指出,科学成就离不开精神支撑。科学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科学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科技自主创新不断取得新突...

    时间:04-09
  • 百集微纪录·红色档案丨四封长信 让远方陷入困惑的儿子找到方向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给百废待兴的建设事业培养高级人才,国家选派大批青年学子去往苏联留学。其中,就有刘少奇的儿子刘允若。  然而,热爱文学的刘允若并不喜欢被安排学习的飞机无线电仪表专业。他给父亲刘少奇...

    时间:04-09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