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碳达峰、碳中和怎么干?科技创新这样来助力

2021-04-14 18:28:50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北京4月14日电 题:碳达峰、碳中和怎么干?科技创新这样来助力

  新华社记者胡喆、陈席元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有何路径?怎样用科技创新助力能源转型和革命?近日,由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等机构联合组织的《新能源技术研究的机遇与挑战》报告在京发布。

  报告对2000年至2019年全球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核能、氢能、储能、能源互联网等8个不同新能源技术领域整体及其20项代表性技术主题进行系统分析,为全球和中国新能源技术的研发和部署提供科学依据,为科学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提供参考。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路径

  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怎么干?近期召开的中央会议上明确了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定位,尤其为今后5年做好碳达峰工作谋划了清晰的“施工图”。按照规划,我国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专家指出,作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路径,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势必加快进入能源体系主流,促进基础理论、技术链条和产业形态等环节有所突破。

  “当前,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高度重视新能源技术发展,不断加大投入力度。新能源技术创新与颠覆性能源技术突破已经成为持续改变世界能源格局、开启全球各国碳中和行动的关键手段。”中科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院长潘教峰说。

  研究结果显示,全球新能源领域研究正进入加速发展期,太阳能、储能和氢能三个领域受到全球广泛关注,电池储能技术、太阳能光伏技术、太阳能燃料技术则是最具发展前景的技术主题。

  跨过化石能源到清洁能源的“坎儿”

  太阳能燃料技术的突破及成本的降低将有助于降低石油依赖。此次发布的报告指出,中国应继续加大太阳能燃料技术的研发力度,强化太阳能发电技术与建筑等基础设施一体化应用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最根本的减排方式就是发展可再生能源,实现规模化低碳乃至无碳能源应用,助力地球回归生态平衡。”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李灿表示,碳中和路径比较多样,包括植物自然光合作用、海洋吸收、节能减排、降低单位GDP能耗、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等。

  “能源革命就是要跨越化石能源到清洁能源这样一个坎儿,能源转型必须发展突破性科学技术,发挥其关键作用。”李灿指出,我国能源供给已基本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现在需要进一步拓展可再生能源的消费市场,特别是将可再生能源转化为液体燃料,像光合作用那样把水和二氧化碳转化成燃料来代替化石燃料。

  在此背景下,“液态阳光”技术前景广阔。“液态阳光”是指利用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分解水、制备绿氢,将二氧化碳加氢转化制成甲醇等液体燃料,这样便能把可再生能源转化、存储在液体燃料中。

  “‘液态阳光’技术可助力实现规模化减排二氧化碳的目标。”李灿表示,绿色氢能及“液态阳光”作为一项新技术,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实现能源转型和绿色低碳发展目标,既要推进企业转变生产方式,也要倡导民众更新生活方式。

  今年起,作为全国汽车产业基地之一的长春市将加速出行方式电动化步伐,出租车和公务车原则上不再增加或更新燃油车。很多城市的公交车、出租车已经悄悄变身为电动车。

  一辆辆共享单车、共享电单车,正成为城市街头的“标配”。作为互联网科技创新带来的便利,共享单车、共享电单车作为绿色出行的方式之一,为减污降碳发挥着重要作用。

  不仅是大城市,在县域层面绿色、共享、低碳的出行也正在普及。松果出行作为智能无桩共享电单车品牌,目前主要在全国各县域运营共享电单车业务。截至2021年3月,松果出行业务覆盖全国24个省份、近千个县城。

  “响应国家提出的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不只是在大城市,县域也要有行动。”松果出行创始人兼CEO翟光龙说,在不断增进用户体验的同时,我们利用自身在技术研发、管理运营等方面的经验,致力于为公众提供更多、更高效的绿色出行服务。

  中国矿业大学校长宋学锋表示,低碳生活和低碳经济与每个人息息相关,我们在加大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研究与应用的同时,还应积极践行全面节约战略,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培育绿色、健康、低碳的消费习惯。

  • 相关阅读
  • 职业教育的“深圳模式”什么样

      职业教育的“深圳模式”什么样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为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指明了方向。如今,我国...

    时间:04-15
  • 惩治网络犯罪净化网络空 确保数字经济运行在法治轨道

      人民法院充分发挥司法审判职能作用,惩治网络犯罪,化解互联网领域矛盾纠纷——  确保数字经济运行在法治轨道(法治头条·推进网络空间治理法治化③)  本报记者 徐 隽  《 人民日报 》( 2021年04月15日 第...

    时间:04-15
  • 推进节能减排 坚持绿色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谈“十四五”期间如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推进节能减排 坚持绿色发展(议政建言)  本报记者 李昌禹 杨 昊 韩 鑫  《 人民日报 》( 2021年04月15日 第 18 版)  习近平总书记...

    时间:04-15
  • 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一起努力 守护国家生态安全

      一起努力 守护国家生态安全  本报记者 张 文 杨文明 徐 隽  《 人民日报 》( 2021年04月15日 第 15 版)  核心阅读  生态安全是指一个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态环境处于不受或少受破坏和威胁的状态,以...

    时间:04-15
  • 国家安全领域立法取得显著进展

      制定生物安全法、香港国安法,修改国防法、人民武装警察法等  国家安全领域立法取得显著进展  ——访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发言人、立法规划室主任岳仲明  本报记者 张天培  《 人民日报 》( 2021年04月1...

    时间:04-15
  • 青少年的“阳刚之气” 80.6%受访者认为是有责任感和担当

      青少年的“阳刚之气” 80.6%受访者认为是有责任感和担当  教育部曾表示,将更多注重学生“阳刚之气”的培养,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体育锻炼和心理健康协调发展。“阳刚之气”是坚强勇敢、阳光自信、奋发向上等...

    时间:04-15
  • 国家安全机关披露:境外反华敌对势力拉拢内地学生内幕

      【深度】国家安全机关披露:境外反华敌对势力拉拢内地学生内幕  【环球时报记者 范凌志】今年4月15日是第六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国家安全机关披露一系列涉及政治安全的典型案例。《环球时报》记者注意到,与...

    时间:04-15
  • 财会监督与纪检监察监督协同 坚决整治医药领域腐败

      19家违规药企被处罚 财会监督与纪检监察监督协同发力  剑指药企带金销售  针对群众长期反映的药价虚高顽疾,有关部门再度出手。  4月12日,财政部发布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公告,对19家医药企业作出行政处罚,...

    时间:04-15
  • 健全国家安全法律制度 构筑国家安全铜墙铁壁

      健全国家安全法律制度 构筑国家安全铜墙铁壁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发言人介绍国家安全领域相关立法情况  □ 本报记者 朱宁宁  维护国家安全是全社会的责任。2015年7月1日开始实施的国家安全法,明确规定...

    时间:04-15
  • 法院重拳严惩虚假诉讼 发现虚假诉讼案涉案金额逾千亿

      人民法院出重拳严惩虚假诉讼  5年半时间发现的虚假诉讼案涉案金额逾千亿元  ◆ 形式多样隐蔽性较强准确识别有难度  ◆ 干扰正常审理浪费司法资源削弱公信  ◆ 发布审判指引司法解释及规范性文件  ◆ 建...

    时间:04-15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