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走进核工业“摇篮”:见证“中国硬核”底气

2021-04-17 18:42:43

来源:央视网

  【强国中坚 高质量发展看国企】走进核工业“摇篮”:见证“中国硬核”底气

  央视网消息(记者 李文亮 刘畅):位于北京西南郊的中核集团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里,有一块淡蓝色的“大块头”,这是我国第一台回旋加速器的主磁铁。不远处一座式样古朴的反应堆大楼,则建有我国第一座重水反应堆。这“一堆一器”见证了我国原子能事业发展的艰辛历程。

  4月15日,“百年党旗红 国企新征程”暨“强国中坚 高质量发展看国企”网络主题采访团首站走进中核集团,在“中国核工业的摇篮”感受大国底气从“核”来的激情与力量。

  “一堆一器”,开启原子能时代

  核工业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也是综合国力和大国地位的重要标志。

  1950年,伴随新中国成立的脚步,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的前身——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正式成立,这是新中国第一个核科学技术研究机构,也是中国核工业领域最有历史感的地方。

  在这里,吴有训、钱三强、王淦昌等第一代核科学家,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开创了我国的原子能事业。

  我国第一座重水反应堆和第一台回旋加速器在这里建成;我国“两弹一艇”不少关键数据在这里采集;国家表彰的23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有7位曾在这里创建功勋;这里派生或援建了十余个核科研和生产单位,被称为“中国核科学技术的发祥地”“中国核工业的摇篮”,既见证了我国核工业从零起步的历史,也是我国“硬核”底气的开端。

  这里是中国核工业的起点,原子能院建成后,以1958年第一座重水反应堆和第一台回旋加速器的建成为标志,新中国进入原子能时代,我国核科学研究的技术装备和实验手段有了显著提升。

  围绕“一堆一器”,原子能院开展了大量工作,其中最突出的是根据国防事业需要,积极开展科技攻关,为“两弹一艇”成功研制作出了历史性贡献。并为我国核电起步发展创造了实验条件,结束了我国不能生产人工放射性同位素的历史……为核能和平利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等作出重要贡献。

  1984年和2007年,“一堆一器”先后完成它们的科学任务和使命,光荣“退休”,并于201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工业遗产、中央企业工业文化遗产,2019年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多堆多器”,核工业全面开花

  “一堆一器”,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到“多堆多器”,原子能院反应堆和加速器事业不断壮大,则为我国核领域基础研究、先进核能开发、核技术应用拓展,乃至新时代核工业创新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以第一座重水反应堆为起点,1964年,原子能院自主建成我国第一座游泳池式反应堆(49-2堆)。这是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第一座反应堆,至今已安全运行50余年,主要用于医用、工业用同位素生产,材料辐照考验,单晶硅辐照嬗变等。2017年12月,49-2堆成功实现连续供热168小时,目前泳池堆供热示范工程已经全面启动。

  1984年,原子能院自主建成我国第一座微型中子源反应堆(原型微堆),随后相继在国内建造了5座,并出口了5座。

  2010年,原子能院自主研发设计建成一座多用途、高性能研究堆——中国先进研究堆,其主要技术指标居世界前列、亚洲第一。

  2010年,原子能院建成我国首座快堆——中国实验快堆,标志着我国在占领核能技术制高点、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先进核能系统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从第一台回旋加速器出发,1963年,原子能院建成2.5MeV质子静电加速器,为核物理研究工作创造了良好条件。

  1987年,北京HI-13串列静电加速器在原子能院建成,目前已稳定运行超过10万小时。

  1994年,原子能院研制成功30MeV强流质子回旋加速器,并以此为基础建设了我国第一个中短寿命放射性同位素生产基地,填补了我国加速器生产同位素的空白。

  2007年,原子能院自主设计研制我国首台高能大功率电子辐照加速器——10MeV/15kW电子直线辐照加速器,已累计稳定运行超过31000小时。2018年5月,该院无损检测电子直线加速器首次出口。

  2014年,原子能院自主研制的100MeV强流质子回旋加速器建成出束,成为国际上最大的紧凑型强流质子回旋加速器。

  变“辐”为“福”,核技术造福生活

  以“一堆一器”为牵引,原子能院形成了核物理、核化学与放射化学、反应堆工程技术、加速器技术、核电子与探测技术、同位素技术、辐射防护技术和放射性计量八大学科。

  而伴随着核工业的创新发展,核技术应用也广泛融入我们的生活,原子能院不只开展了以反应堆出口为代表的对外工程和面向核电站需求的核电技术服务,陆续在反应堆辐照加工、同位素生产、加速器、核探测等方面开发了一批支柱性民用技术和产品。还利用核技术在医学、反恐安检、环保等领域,助力“健康中国”、“平安中国”、“美丽中国”建设,加速转化的高科技成果,正惠及社会的方方面面。

  作为我国核科技创新发展的主力军,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承担着数量众多的国家重大项目,并在其中肩负技术总体责任或发挥技术源头作用。

  未来,原子能院将以中国实验快堆、中国先进研究堆、核燃料后处理放化实验设施、串列加速器升级工程以及国家级(部委级)创新中心和重点实验室为科技创新平台,全方位打造世界先进水平的核科技研究基地。

  • 相关阅读
  • 防旱抗旱保春耕!广东东部旱情持续 当地多措并举保障用水

      受到降水持续减少、库塘蓄水不足等影响,自去年十月以来,广东省东部多个地市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旱情。为保障居民正常用水,春耕播种不受影响,广东省采取多项措施,积极应对旱情,各项防旱抗旱工作正有力有序展开...

    时间:04-18
  • 广东50余万家企业“上线用云”

      单线每6.7秒产出一台微波炉腔体,生产精度达到0.1毫米。得益于云端数字化管控生产过程,去年格兰仕微波炉出货量增加了600万台。  去年4月,工业4.0示范基地一期在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正式投产,新增年产1100万台...

    时间:04-18
  • 第一报道 | 后疫情时代,习主席提到的“亚洲金句”这样照进现实

      新华社北京4月18日电 “久久不见久久见,久久见过还想见。”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曾以这句海南民歌歌词热情欢迎海内外新朋老友齐聚博鳌,共商发展大计。  山青海碧春又至。4月18日开幕的博鳌亚洲论坛2021年年会,...

    时间:04-18
  • @高考生们:2021年“强基计划”招生有这些变化 值得关注!

      今天高考倒计时50天!近期,作为“强基计划”试点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36所高校陆续发布了“强基计划”招生简章。报名日期截止在4月底。  什么是“强基计划”?  “强基计划”又称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是...

    时间:04-18
  • 供需两端有效发力 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有支撑

      “从中国经济一季报看稳健开局”系列解读一:   供需两端有效发力 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有支撑 杨曦   国家统计局日前公布的多项宏观经济数据显示,随着宏观政策的科学精准实施,国民经济迎来良好开局。一季...

    时间:04-18
  • 加快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加快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  小麦返青,放眼望去,300多亩沃野仿佛铺上一层浅浅的绿地毯。  “看,长势喜人!”山东省邹平市明集镇西宋村,种粮大户宋明泉流转经营1900多亩地。过去几...

    时间:04-18
  • 黄黄高铁重点控制性工程巴河特大桥主桥合龙

      新华社北京4月18日电 记者从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获悉,18日,由中铁十六局集团承建的黄黄高铁巴河特大桥主桥顺利合龙。该桥主梁采用8米大节段悬臂造桥机施工,节省有效工期4个月,为国内高速铁路建设中首次应用...

    时间:04-18
  • 31省份已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18980.9万剂次

    资料图:浙江杭州,市民接种重组新冠病毒疫苗。中新社记者 王刚 摄  中新网4月18日电 据国家卫健委网站消息,截至2021年4月17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18980.9万剂次...

    时间:04-18
  • 在梁启超家乡江门重温少年中国说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近代维新先驱、思想大家梁启超在1900年写下《少年中国说》励志百年、穿越时空。他的家乡江门,今天已是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抚今追昔,每一位来参观梁启超故居的...

    时间:04-18
  • 跟着网红博主看新疆,“强迫劳动”是怎样的国际笑话

      近日,某些外媒对中国新疆的抹黑报道接二连二,应粉丝呼吁,以色列网红博主高佑思,实地前往新疆棉花主产区阿克苏,用一周时间感受当地人的工作和生活。  他镜头下的新疆是怎样一幅图景?先看所谓“强迫劳动”...

    时间:04-18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