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尿不湿、气垫鞋……这些日常用品竟是从天“下凡”

2021-04-22 06:40:10

来源:科技日报

  尿不湿、气垫鞋、脱水蔬菜……

  这些日常用品竟是从天上“下凡”来的

  4月24日就是中国航天日,说起航天,很多人都会觉得那是太空里的事,离日常生活很远。航天技术也是高高在上,和普通人没有什么关系。

  其实,随着航天事业的发展,许多航天技术早已走下神坛,它们有的被我们穿在身上,有的被我们踩在脚下,有的则被我们吃进嘴里……总之,你以为的“遥不可及”其实早已渗入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尿不湿:本为缓解宇航员生理危机

  1961年4月12日,即将完成人类首次进入太空壮举的苏联宇航员加加林,突然感到尿急。

  那天早上,加加林乘坐大巴车前往发射场。登上发射塔架前,他突然便意盎然。不过周围并没有厕所,已经“全副武装”的加加林,通过宇航服里的一根管子,尿在了大巴车的后轮上。

  顺便提一下,据说这个举动后来成为了一项仪式。每次在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实施载人航天发射任务前,男性宇航员都会对着大巴轮胎尿上一泡。女性宇航员没有那么方便,不过她们有时会带一小瓶自己的尿,浇在车轮上。

  在加加林遨游太空后,美国首位进入太空的宇航员谢泼德遭遇了同样的窘境,甚至更惨。

  1961年5月5日,美国“水星计划”中的“自由7号”宇宙飞船,在发射前出现故障,导致任务延迟。

  这下可苦了谢泼德。

  按照计划,他这次飞行只有15分钟时间,前前后后加起来,身着宇航服的时间也不过5个小时,因此工程师并没有为他排便设计预案。但由于延误,他穿着密闭的宇航服,系着安全带,戴着各种医疗传感器,在飞船里等了3个多小时,还未发射。

  据记载,谢泼德当时表示急需上厕所,但这一要求被地面指挥人员拒绝,于是他威胁说要尿在宇航服里。地面人员很担心尿液会使宇航服内的电子设备短路,不过有人提出电源已经暂时切断。就在大家为此讨论之时,飞船内传来如释重负的叹息声。尿液被谢泼德身上的长棉内裤吸收,并在舱内100%纯氧环境下迅速蒸发。

  对此,后来有人形容道:“他穿着沾满尿液的宇航服离开了。”

  这样的“悲剧”接连上演,问题却直到上世纪80年代才真正得以解决。

  当时,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华人工程师唐鑫源,从一种高吸水性树脂中获得灵感,利用高分子吸收体发明了能吸水1400毫升的纸尿片,缓解了宇航员的生理危机。

  2003年我国航天英雄杨利伟进入太空时,身上就穿了这样的纸尿片。

  后来这项技术被转为民用,纸尿片成本大大降低,变成了人们熟悉的尿不湿。

  气垫鞋:工艺来源于航天服制造

  1960年7月,NASA宣布“阿波罗计划”启动。此后第二年,苏联抢先将宇航员送入太空,于是美国明确了“阿波罗计划”的目标——将宇航员送上月球。

  航天服是载人航天活动中的重要装备之一。“阿波罗计划”中所需航天服兼具提供氧气、保持气压、过滤二氧化碳等功能,足够让登月宇航员进行长达7小时的月球漫步工作。当时,为了制造既完整、厚度又均匀,还能承受很大压力的航天服内胆,NASA工程师发明了一种新方法。他们把一团耐压软材料加热软化,放在模具中,然后再向这个模具中吹入高压气体,利用空气压力将材料均匀制型。该技术被称为“中空吹塑成型”技术。

  1977年,“阿波罗计划”成功完成后的第五年,一位曾就职于NASA的工程师弗兰克·鲁迪突发奇想,打算利用“中空吹塑成型”技术,将空气注入耐用而又灵活的薄膜中,制成鞋底,从而使鞋底受力更加均匀,并提供良好的缓震性能。

  此后,弗兰克·鲁迪开始推广这项技术。他先后找到数家公司,但对方都觉得这个想法不切实际,并不买账。

  直到一个叫菲尔·奈特的人听说了该技术,对此产生兴趣并收购了这项专利。当时,菲尔·奈特的公司非常年轻,后来气垫技术让这家企业在世界范围内取得了成功。

  脱水蔬菜:为宇航员补充维生素而生

  今年3月,中美阿拉斯加高层对话在美国举行。会议举行期间,除了中方代表在谈判桌上的表现让人津津乐道外,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洁篪的一句“题外话”也爆红网络。

  在第二场对话开始前的入场路上,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部长王毅问杨洁篪:“午饭吃了?”杨洁篪边走边回答:“我吃的泡面。”

  这个细节被人们反复解读,不过在本文中,我们只说说在对话中占据C位的“泡面”。

  泡面也被称为方便面,吃起来简单方便,味道也不错。当然,方便面里不能光有面,各种配料、调味品必不可少,其中就有脱水蔬菜包。众所周知,普通蔬菜难以保鲜,还可能受到季节限制,但这些问题在脱水蔬菜面前都迎刃而解。更方便的是,这些看起来皱巴巴的小菜干,食用时只需将其泡进水里,稍等片刻即可食用,营养和风味均能被较好保留。

  其实,脱水蔬菜最初也是为载人航天任务而发明的。

  宇航员执行飞行任务,有时需要在太空驻留数十天甚至更久,需要食用蔬菜以补充维生素,但新鲜蔬菜不易保存。从“阿波罗计划”开始,为保证宇航员的健康和营养,NASA发明了冷冻脱水蔬菜技术。该技术几乎能去除蔬菜中全部的水份,将其重量降低20%且便于长期储存,同时还能保留98%的营养成分。

  这一技术不仅丰富了宇航员的食谱,后来还被应用到了日常食物储存中。除了方便面里的脱水蔬菜外,许多蔬菜干、水果干制品都用到了这项技术。

  延伸阅读

  航天技术天天见

  除了吃的、穿的,航天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可谓五花八门。

  写字楼、商场、酒店等公共场所,通常都装有烟雾探测器。它一旦检测到环境中的烟雾,就会触发警报,提醒人们此处可能发生火灾。世界上首个烟雾探测器,就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为空间实验室发明的。

  在“阿波罗计划”中,要采集月球内部的岩石样本,需要一种小巧而且能独立供电的电钻。该设备供应商在研发符合需求的电钻时,积累了许多电池、马达等方面的新技术。后来,他们以此为基础研发出了一系列新型家用电器,其中就包括于1979年问世的世界首台无线吸尘器。

  上世纪60年代中期,为了让月球照片得到强化处理,NASA研发出计算机图像增强技术。该技术后来被应用到医学上,变成了现在我们耳熟能详的CT、核磁共振。

  同样在“阿波罗计划”中,NASA工程师道格拉斯·恩格尔伯特试图用点击控制的方式取代键盘。他设计制作了一个带有按钮和滚轮的木盒子,这就是鼠标的原型机。

  上述只是航天技术民用的冰山一角,在我们身边,太阳能电池板、净水设备、太阳镜、条形码……都与航天技术有关。可以说,我们生活的每一天,都在享受航天技术带来的便利。

  那么,今天你用到了哪个呢?

  • 相关阅读
  • 期货法草案将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初次审议

      中新网4月22日电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今日举行记者会,发言人臧铁伟介绍,期货法草案拟提请全国人大本次常委会会议初次审议。  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十一次委员长会议决定,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

    时间:04-22
  • 呼和浩特首个检察公益诉讼生态修复林试验基地挂牌

      中新网呼和浩特4月22日电 (记者 张林虎)“通过生态修复林试验基地建设,让负有生态环境修复义务的当事人可以进行异地补植复绿,替代修复受损的生态环境,从而达到恢复生态环境、保持植被总体平衡的生态效果和司法...

    时间:04-22
  • 中新吉林食品区打造中草药集散基地 拓宽中药“出海”路径

      中新网吉林4月22日电 (记者 石洪宇)记者22日从吉林省吉林市获悉,位于当地的吉林(中国—新加坡)食品区正在打造中草药集散基地,推动拓宽吉林中药产品“出海”路径。  中新吉林食品区是中国、新加坡两国间的重要...

    时间:04-22
  • 鄂尔多斯启动HPV疫苗免费接种

      中新网鄂尔多斯4月22日电(记者 张玮)22日,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卫生健康委获悉,近日,鄂尔多斯市HPV疫苗免费接种项目正式启动,组织13—18岁女性免费接种3针HPV疫苗。  记者了解到,目前,鄂尔多斯市...

    时间:04-22
  • 反食品浪费法草案拟明确执法主体 加强公务活动用餐管理

      中新社北京4月22日电 (黄钰钦)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发言人臧铁伟22日在记者会上表示,反食品浪费法草案二审稿拟明确反食品浪费工作的牵头部门和有关执法主体,并进一步加强公务活动用餐管理。  据了解,反食品...

    时间:04-22
  • 宁夏中卫使用新技术提高防沙效率

      中新社宁夏中卫4月22日电 (记者 于晶)宁夏中卫“人进沙退、防沙护沙”取得成效。近日,新型的草方格沙障——刷状网绳式草方格沙障治沙技术在宁夏中卫市治沙林场投入使用。  据悉,该技术将草方格防沙施工效率提...

    时间:04-22
  • 东北“大豆高校”:专攻各时期难题 培育推广百余优质大豆品种

      中新网哈尔滨4月22日电(记者 姜辉 王妮娜)种子安全与否,影响着粮食的产能和品质。记者随黑龙江省教育厅近日组织的媒体“涉农高校行”活动在东北农业大学获悉,该校解决了中国和黑龙江省各个时期的大豆关键技术和...

    时间:04-22
  • 2020陕西好网民工程和网络公益工程总结发布活动暨2021年工作安排部署会议在西安召开

      4月21日,2020陕西好网民工程和网络公益工程总结发布活动暨2021年工作安排部署会议在西安召开,省委网信办主任鲍永能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总结了2020年陕西好网民工程和网络公益工程情况,安排部署了2021年重点工...

    时间:04-22
  • 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将设专节对处理敏感个人信息作出更严格限制

      中新社北京4月22日电 (黄钰钦)针对当前普遍存在的非法收集、过度收集、强制收集个人信息的问题,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发言人臧铁伟22日在记者会上表示,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将设专节对处理敏感个人信息作出更严格...

    时间:04-22
  • 第79届中国教育装备展具九大亮点

      中新网厦门4月22日电 (记者 杨伏山)第79届中国教育装备展示会4月23日至25日将在厦门举办。中国教育装备行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夏国明22日在厦门向媒体提前“剧透”了展会的九大亮点。  由中国教育装备行业协会...

    时间:04-22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