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备受瞩目的“碳达峰”“碳中和”,如何重塑中国与世界发展格局?

2021-04-23 11:02:10

来源:求是网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郑重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这是中国应对全球气候问题作出的庄严承诺。2020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及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均将做好碳达峰、碳中和有关工作列为今年的重点任务。

  在4月18日至21日的博鳌亚洲论坛2021年年会期间,与碳中和目标有关的绿色发展议题也在多场分论坛中出现,与会专家普遍认为,应对气侯变化、实现碳中和刻不容缓,需要全球同心协力、携手应对,中国的承诺意义重大,必将深刻改变中国、深刻影响世界。

  小知识:什么是碳达峰、碳中和?

  “碳达峰”是指某个地区或行业,年度碳排放量达到历史最高值,是碳排放量由增转降的历史拐点,标志着经济发展由高耗能、高排放向清洁的低能耗模式转变。

  “碳中和”是指某个地区在一定时间内,人类活动直接和间接排放的碳总量,与通过植树造林、工业固碳等方式吸收的碳总量相互抵消,实现碳“净零排放”。

  在甘肃省敦煌市向西约20公里处,被称为“超级镜子发电站”的首航高科敦煌100兆瓦熔盐塔式光热电站在戈壁滩上闪耀。电站设计年发电量达3.9亿千瓦时,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35万吨,是我国目前建成规模最大、吸热塔最高、可24小时连续发电的100兆瓦级熔盐塔式光热电站。 新华社记者 马希平/摄

  “碳中和”不再是一个选项,而是必须项

  博鳌亚洲论坛理事长、联合国第八任秘书长潘基文指出:“造成新冠肺炎疫情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气候变化导致的环境退化。气候危机和大流行疫情,恰如一枚硬币的两面。这次疫情正是大自然向人类发出的警告。”

  “应对气侯变化、实现碳中和刻不容缓。”潘基文说,“人们曾经一度认为,在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可以取舍,但为了子孙后代,我们这一代必须采取更果敢的行动进行绿色转型。实现碳中和已经不再是一个选项,而是一个必须项。”

  《巴黎协定》确立了2020年后国际社会合作应对气候变化的基本框架,提出把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升高幅度控制在2摄氏度之内,并为把升温控制在1.5摄氏度之内而努力。

  然而,2019年全球碳排放量创历史新高,2020年全球平均气温已经比工业化前水平高出约1.2度。对此,前联合国气候变化助理秘书亚诺什·帕兹托强调,“如果要实现《巴黎协定》的目标,需要付出更巨大的努力。疫情之后的经济复苏,必须与低碳发展联系起来,否则全世界还将付出代价。”

  “独行者步疾,结伴者行远。”潘基文引用这句非洲谚语呼吁,“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或者任何个人,可以独自实现碳中和的目标,我们需要同心协力开展全球合作。”

  作为长江流域生态环境“指标生物”的江豚,在湖北省宜昌市滨江一带水域出现。图为2020年8月3日,在宜昌市西陵区镇江阁外沿长江水域,江豚逐浪嬉戏。 新华社发 雷勇/摄

  中国的承诺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巨大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4月16日在同法国总统马克龙、德国总理默克尔举行中法德领导人视频峰会时指出:“我宣布中国将力争于2030年前实现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意味着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将完成全球最高碳排放强度降幅,用全球历史上最短的时间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这无疑将是一场硬仗。”

  “我高度赞赏习近平主席宣布中国实现碳中和目标所展现的领导力。”潘基文表示,“因为中国的经济规模很大,工业规模也非常大,要实现这一目标很不容易。”

  “欧洲从1990年碳达峰到2050年碳中和目标有60年的时间,而我们只有30年的时间。这么大的规模要在30年内压缩,这是人类史上没有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原副总裁朱民说。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博格洛夫也认为:“中国承诺到2060年实现净零排放,这应该说是对应对气候变化最大的贡献了。”

  将从根本上重塑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格局

  习近平总书记3月15日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上强调:“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要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拿出抓铁有痕的劲头,如期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标。”

  “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和亚洲发展中国家仍然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进程中,但中国从碳达峰到碳中和的时间更紧迫,”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表示,“因此我们需要付出更加艰苦的努力。”

  “这个变化的剧烈程度可想而知。”朱民指出,中国经济处于中等收入走向高收入阶段,且当前服务业占GDP占比较低,因此经济对能源消耗的依赖性远远高于欧洲等发达国家,要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碳排放的减少,需大幅提高能源效率。

  朱民指出,中国经济走向高收入阶段将带来一系列经济结构变化,在此过程中,劳动生产率的提升和科技的发展尤其重要,碳中和给提升劳动生产率和推动科技发展提供了重大的抓手,“通过能源革命,可以从根本上重塑中国经济”。

  需要改变传统的“取舍”思维

  “说到碳的问题,一个是存量,一个是新的增量。其中存量大多来自于过去200年工业国家和发达国家的排放。”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行长金立群指出,发展中国家尤其低收入国家可能会担心,如果他们把所有的资源都用来应对气候变化,会对国家经济产生影响。

  “要么排放,要么经济发展放缓,人们把这个看作是二选一的选择,这是取舍的思维。”在金立群看来,应该要把这种取舍的思维改成一种相互促进的思维,也就是说,从高碳到零碳的转型,是能够促进经济增长的。

  “这是眼前利益和长期利益的关系。”金立群呼吁发展中国家从长远角度来看问题,“把对绿色经济的投资看作是对于未来的投入,那么就会看到未来的收益。”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林毅夫则指出,应对气候变化是全世界共同的责任,但也是有差异的责任,发达国家应该承担起较大的责任,应该在技术等方面帮助其他发展中国家。

  • 相关阅读
  • 第十三届中国航展将于9月28日至10月3日举办

      新华社广州4月23日电(记者魏蒙)第十三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简称中国航展)将于今年9月28日—10月3日在珠海国际航展中心举行,目前各项筹备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推进。  在23日下午举行的中国航展媒体通气会上...

    时间:04-23
  • 内蒙古大兴安岭森林公安局局长蒋国平接受审查调查

      内蒙古大兴安岭森林公安局局长蒋国平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讯 据内蒙古自治区纪委监委消息:内蒙古大兴安岭森林公安局局长蒋国平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在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

    时间:04-23
  • 内蒙古高级人民法院执行局局长王广音接受审查调查

      内蒙古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执行局局长王广音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讯 据内蒙古自治区纪委监委消息:内蒙古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执行局局长王广音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在接受纪律审查和...

    时间:04-23
  • 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原巡视员线东明接受审查调查

      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原巡视员线东明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讯 据云南省纪委监委消息: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原巡视员线东明涉嫌严重违纪违法,已主动投案,目前正在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时间:04-23
  • 西藏农牧民就业结构出现历史性变化

      新华社拉萨4月23日电 题:西藏农牧民就业结构出现历史性变化  新华社记者陈尚才、白少波  见到阿旺时,她在西藏日喀则市拉孜县扶贫产业园区刚领到1.4万元工资。手里攥着钱,阿旺开心得合不拢嘴。这是她在自家...

    时间:04-23
  • 新华时评:聚力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

      新华社北京4月23日电 题:聚力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  张树德、闵霞  2019年4月23日,习近平主席在青岛会见应邀出席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成立70周年多国海军活动的外方代表团团长时,首次提出了海洋命运共同体重要...

    时间:04-23
  • 第十二届中国卫星导航年会将展示北斗产业发展新成果

      中新网南昌4月23日电 (记者 李韵涵)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副主任贾鹏23日在南昌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第十二届中国卫星导航年会于5月26日至28日在南昌召开,将全面集中展现北斗应用和产业发展新成果、新...

    时间:04-23
  • 新华热评:一等好事是读书

      新华社北京4月23日电 题:一等好事是读书  王明玉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一年四季窗前过,皆是读书好时节。  今天,第26个世界读书日。“读书有什么用?”“我们为什么要读书?”每年这时,人...

    时间:04-23
  • 打造办案“四库全书”,上海高院推出知产案件管理系统

      打造办案“四库全书”,上海高院推出知产案件管理系统  新华社上海4月23日电(记者兰天鸣)记者从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获悉,该院22日正式上线了上海法院知识产权案件管理系统。上海法院将努力把该系统打造成管理者...

    时间:04-23
  • 赵立坚为就涉疆问题客观发声的美媒点赞

      美国知名评论专栏“世界报业辛迪加”网站4月20日发表题为《对新疆种族灭绝的指控毫无根据》的文章说美国在毫无证据情况下污蔑中国在新疆实行“种族灭绝”,呼吁美国政府改弦更张,放弃这一严重不实指控。对此,外...

    时间:04-23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