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点亮一颗星,送别袁隆平

2021-05-23 21:07:26

来源:中新网微信公众号

5月22日13点07分,

“杂交水稻之父”、

中国工程院院士、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逝世。

中新社发 俞方平 摄 图片来源:CNSPHOTO

当天,灵车所经之处,

所有车辆自觉静止、喇叭齐鸣。

这一路,

无数各地民众自发夹道护送袁老,

悲恸高呼“袁爷爷,一路走好!"

图为市民手持横幅送别袁隆平。中新社记者 杨华峰 摄

在长沙明阳山殡仪馆,

献花队伍从白天排到了晚上。

袁隆平生前常说,

“人就像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

他用一生为这句话写下注脚。

5月23日,在位于重庆西南大学校园内的袁隆平塑像处,一层层的鲜花围绕着塑像。陈超 摄

撑起大国饭碗,

让亿万国民皆温饱。

他创建的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

使中国杂交水稻研究长居世界领先水平,

为中国人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做出了重大贡献。

深耕尤思苍生,

愿后世禾下且乘凉。

资料图:袁隆平所写:禾下乘凉梦。李艳 摄

他研发的杂交水稻,

使数百万人脱离了饥饿。

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称,

他是“真正的粮食英雄”。

5月23日,数万民众雨中送别袁隆平。杨华峰 摄

1999年,为表示敬意,

经国际小天体命名委员会批准,

一颗小行星被命名“袁隆平星”。

如今,您去往了星辰,

化作那颗编号8117的“袁隆平星”,

将粮食的种子、创新与奋斗的“种子”,

留给了后来人。

5月24日上午10:00,

袁老遗体送别仪式将在长沙举行。

今夜,让我们一起仰望星空,

点亮这颗“夜空里最亮的星”!

扫描或长按二维码

点亮一颗星,送别袁隆平

↓↓↓

  文字:宋宇晟

  创意策划:张舰元 王凯

  • 相关阅读
  • 海外各界人士发文缅怀袁隆平院士 中方:袁隆平逝世是中国和世界的巨大损失

      中新网北京5月24日电 (郭超凯 邢翀)就海外各界人士发文缅怀袁隆平院士,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24日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这充分说明袁隆平对中国乃至世界杂交水稻事业所做贡献受到广泛认可和高度评价,他的逝世...

    时间:05-24
  • 黑龙江哈尔滨——坚定信仰铸就文明品质

      黑龙江哈尔滨——  坚定信仰铸就文明品质(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文明城市谱新篇)  在我国的东北部,许多中国革命的先行者,经由这里前往十月革命圣地,形成了一条从中国东北通往苏联和共产国际的“红色通道...

    时间:05-24
  • 外交部:袁隆平让所有人不挨饿的梦想一定会实现

      就海外各界人士以多种方式缅怀追思袁隆平院士,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5月24日表示,这充分说明袁隆平院士对中国乃至世界杂交水稻事业所作贡献受到广泛认可和高度评价。他的逝世是中国和世界的巨大损失,他将永远为人...

    时间:05-24
  • 大党小事|90多年前,湖南农民家的神龛为什么不供祖宗神位?

      1928年,共产党员陈觉赵云霄投宿农民家中,发现其屋内神龛上的神位换成了“共产党万岁”的标语。农民说,现在家家户户都不信神了,命运要靠追随共产党团结起来斗争才会改变。农民的信仰质朴而纯粹,眼睛也是雪亮...

    时间:05-24
  • 加强管理保护、共建版权生态——专家建言版权管理运营与保护

      新华社北京5月24日电 题:加强管理保护、共建版权生态——专家建言版权管理运营与保护  新华社记者史竞男  新修订的著作权法将于6月1日起实施,新形势下版权管理运营与保护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  日前由国...

    时间:05-24
  • 天地联动!多颗卫星支援云南、青海地震抢险救灾工作

      中新网北京5月24日电 (徐新芳 吕炳宏 郭超凯)记者24日从西安卫星测控中心获悉,为支援云南省大理州漾濞县和青海省果洛州玛多县地区地震救援,该中心迅速启动应急响应机制,调动多颗卫星,对灾区进行成像观测,...

    时间:05-24
  • 邱占祥院士工作站揭牌 “化石之乡”榆社迎来“新生”

      中新社晋中5月24日电 (记者 胡健)24日,邱占祥院士工作站在被誉为“化石之乡”的山西榆社揭牌成立,这是86岁高龄的邱占祥晚年的心愿。邱占祥院士全程脱稿发言。 胡健 摄  “现在我已经步入耄耋之年,我觉得自...

    时间:05-24
  • 87年过去了,这座小村庄为何对红军战士念念不忘?

      中新网客户端怀化5月24日电(记者 袁秀月)侗乡,有一种特殊的桥,名为风雨桥。  既是桥梁,也是长廊,还是亭子,常常建于交通要道,用来给行人歇脚。可避风雨,亦能历经风雨,由此得名。  湖南通道侗族自治县...

    时间:05-24
  • 沿着高速看中国丨高原上织就高速公路“彩带”

      新华社贵阳5月23日电 题:高原上织就高速公路“彩带”  新华社记者齐健  蓝白相间的平塘特大桥,五彩的牙舟陶,银灰色的“中国天眼”,碧波荡漾的罗甸千岛湖……在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至罗甸高速...

    时间:05-24
  • 通往果洛地震灾区的国省干线公路全部抢通

      新华社西宁5月24日电(记者王浡)记者从青海省交通运输厅获悉,5月24日5时10分,经过42小时的施工,省道219线昌马河大桥临时便道抢修完成,标志着通往果洛地震灾区的国省干线公路全部抢通。临时便道全长1100米,共...

    时间:05-24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