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上海:“科学筑坝+接种疫苗”为城市构筑更强免疫屏障

2021-06-01 15:52:17

来源:文汇报

  ■本报记者 唐闻佳

  上海持续有序推进新冠肺炎疫苗接种工作。连日来,接种剂次上升明显。据统计,截至5月31日,全市累计接种超过2600万剂。

  从外部环境看,新冠肺炎疫情依旧呈“散发、簇状”态势。上海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要求和国家卫健委部署,始终把“外防输入”作为疫情防控的工作重点,保持高度警惕,严格落实“四早”要求,坚持人物同防。

  记者昨天还从上海市卫健委获悉,疫情发生以来,本市发热防线不断织密、加固,目前已建成125家发热门诊、225家发热哨点,形成遍布全市、深入基层的防疫监测网。在科学筑坝的同时,本市下一步还将加大科普宣传力度、营造更好社会氛围,全力以赴推进疫苗接种,为城市构筑起更强的免疫屏障。

  强化属地闭环管理责任,多措并举守牢“入城口”

  作为入境人数最多的口岸城市之一,上海在外防输入方面面临的压力不小,由此也制定了一些严格举措,包括构建全流程口岸防线、强化属地闭环管理责任、严格实行进口货物全流程监管等。

  基于对人物同防的重要认识,本市对从上海口岸入关进入市内储存、加工、销售的进口货物外包装进行全面预防性消毒和核酸检测,构建全覆盖、可追溯、强监管的全流程管控模式。与此同时,进口冷链食品从业人员100%接种新冠疫苗,100%落实定期核酸检测。

  在全市层面,按照“天天有采样、周周有重点、月月全覆盖”要求,本市对冷链食品批发交易、市场销售等重点环节从业人员、环境、物品等开展监测排查,确保及时发现风险隐患,降低疫情传播风险。

  上海市卫健委主任邬惊雷介绍,2020年11月底,上海市卫健委抽调骨干参与“机场防疫专班”,全程指导参与机场疫情防控。在此期间,《上海机场地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风险防控管理要求》等10余份方案预案和技术规范落地。

  为强化口岸输入病例排查,本市筛查关口再度“前移”,机场方舱检测实验室、“口岸120”快速转运通道等一一落地。市、区卫健委,定点发热门诊,疾控部门之间的信息衔接机制同步打通,做到可疑病人闭环管理高效衔接。

  125家发热门诊恪守“六不出”,构筑更灵敏防疫监测网

  在上海这座超大城市内部,防疫线的构筑也从未松懈。

  在新冠肺炎患者定点医院,通过建立市级专家24小时值守制度,坚持每天专家集体查房,坚持中西医并重,实施多学科协作诊疗等,做到了“一人一方案”。在此基础上,本市未雨绸缪,不断强化后备定点医院储备,成立呼吸科、传染病科、重症医学科等专业人才组成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救治队,可以随时增援定点医院。

  核酸检测,无疑是防疫战中“一锤定音”式的能力保障。上海不断推进核酸检测能力建设,全市现有146家核酸检测机构,日最大核酸检测能力已达77万份。

  事实上,2020年以来,按照“边抗疫、边建设”要求,上海持续推进落实公共卫生体系建设“1+5+1”政策法规文件,提升本市公共卫生综合处置能力。目前,本市已打造一支近5000人的市级应急处置预备队伍,承担起“特种兵”和“突击队”作用。

  筑牢医疗机构监测网,上海还不断规范各级各类医疗机构预检分诊,推动发热门诊、发热哨点标准化建设。目前,全市发热门诊增加到125家,发热门诊已做到“挂号、检验、检查、取药、治疗、留观”六大关键环节“不出门”,严格落实发热病人的闭环管理。

  名家投身科普释疑解惑,让疫苗接种“更有数、更有速”

  新冠疫苗接种被公认为是最有效的防疫手段。为满足市民的接种需求,上海不断挖潜增能,科学合理设置并逐步扩容大型临时接种点、社区接种点、移动接种点(车)。目前,全市70个大型临时接种点设置2400多个接种单元,此外还有遍布全市的社区接种点、机动接种队配套,最大日接种量74万剂次以上。

  数字赋能,让疫苗接种“更有数、更有速”。上海将“健康云”作为新冠疫苗接种公共服务的统一平台,面向本市居民、在沪港澳台同胞、在沪外籍人士等不同接种对象,提供线上快速登记预约通道,实现疫苗接种“一人一码一档”全程可追溯。同时,面向60岁以上老年人群和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人群,本市在社区智慧健康驿站推出“接种简版”,直接刷身份证或社保卡即实现“云上”一键预约。针对老年人、残疾人等行动不便人群,开辟绿色通道,通过开通接送巴士、增加志愿者和手语翻译等,提高接种服务的便捷性。针对商圈白领、园区企业、高校师生等,增设午间接种、延长夜间接种,设置临时接种点或移动接种车上门服务,提高接种服务的可及性。

  今年5月,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教授面对媒体时感慨,自己常被问及“疫情能不能终止、何时能终止”,他的答案是:未来可能不能消除病毒,但接种疫苗、保持疫情中形成的卫生好习惯,可以让我们从容地应对疫情。

  也是今年5月,87岁的病毒学家闻玉梅院士在接种新冠疫苗时说:“防控疫情我们需要防火墙,接种疫苗,等于有了我们自己的灭火器。”

  在上海,名医大家形象的科普、身体力行的示范,给了全民战“疫”的最强“底气”。事实上,疫情发生以来,本市就不断邀请著名专家、知名人士开展多视角的健康科普,增强市民的防疫意识与能力。结合爱国卫生运动这项传统群众活动,上海还不断推陈出新,结合防疫要点赋予其新内涵,包括融入防疫“三件套” “五还要”等口诀,呼吁全民用一个个健康小细节,牢牢构筑疫情防控“大防线”。

  • 相关阅读
  • 中俄外长向中俄智库高端论坛作视频致辞

      新华社北京6月1日电(记者温馨)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和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1日分别向中俄智库高端论坛作视频致辞。  王毅就《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署20周年向长期致力于中俄友好事业的两国战略界、学界人士表示...

    时间:06-01
  • 农工党中央赴宁夏开展“织牢国家公共卫生防护网”专题调研

      中新网银川6月1日电 (记者 李佩珊)6月1日至2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农工党中央专职副主席杨震带队赴宁夏开展专题调研。1日,农工党中央“织牢国家公共卫生防护网”专题调研座谈会在宁夏银川召开。  作为以医...

    时间:06-01
  • 韩正在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领导小组全体会议上强调 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扎实做好推动长

      新华社北京6月1日电 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领导小组全体会议1日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领导小组组长韩正主持会议并讲话。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长三...

    时间:06-01
  • 纸短情长,总书记回信的这所小学不一般!

      “六一”前夕,习近平总书记给江苏省淮安市新安小学少先队员们的回信,让这所有着92年历史的小学“红遍中国”。这是淮安市新安旅行团历史纪念馆内的展品(2021年3月10日摄)。新华社记者 朱筱 摄  新安小学由人民...

    时间:06-01
  • 中国首个原创虚拟学生“华智冰”入学清华大学

      中新网北京6月1日电 (记者 孙自法)基于中国首个超大规模智能模型“悟道2.0”诞生的中国首个原创虚拟学生“华智冰”,6月1日在北京正式亮相并进入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知识工程实验室学习。  2021北京智源...

    时间:06-01
  • 与病毒变异赛跑 3亿中国疫苗力供全球

      新华全媒+|与病毒变异赛跑 3亿中国疫苗力供全球  新华社北京6月1日电(记者王琳琳)1日,国药集团中国生物供应世卫组织主导的COVAX(新冠疫苗实施计划)首批疫苗下线,为阴霾笼罩的全球疫情注入信心与希望。  “...

    时间:06-01
  • 习声回响|少年强则中国强 习近平这样关怀孩子们成长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为少年儿童茁壮成长创造有利条件,为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营造良好环境,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关心关爱少年儿童成长成才,...

    时间:06-01
  • 【网络媒体革命老区行】踏访山西红色足迹 感知革命老区的生生不息

      中新网太原6月1日电(高瑞峰)6月2日至5日,“在这里读懂初心使命——网络媒体革命老区行”网络主题活动(山西站)将于此间进行,人民网、新华网、中国网、央视网、光明网等40余名媒体代表将走进太原、吕梁、长治等地...

    时间:06-01
  • 市场监管总局副局长:个体工商户发展仍面临一些困难

      中新社北京6月1日电 (记者 陈溯)“受疫情不确定性和成本上升因素的影响,个体工商户发展目前仍然面临一些困难。”中国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熊茂平1日在北京表示。  当天,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熊茂...

    时间:06-01
  • 中方:任何试图否认日本强征“慰安妇”的言行都要受到良知的谴责

      中新网北京6月1日电 (黄钰钦)针对日本官员称关于“存在强征慰安妇”的报道有悖于事实,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6月1日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任何试图否认日本强征“慰安妇”的言行都要受到正义和良知的谴责。薛伟 ...

    时间:06-01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