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贵州选派科技特派员开展农技服务,带动农民增收

2021-06-03 10:22:09

来源:人民日报

  贵州选派科技特派员开展农技服务,带动农民增收 专家下地头 致富好帮手(办好民生实事⑤)

  核心阅读

  为发展乡村产业、带动农民增收,从2015年起,贵州每年选派千余名科技特派员下到田间地头。他们主动破解生产难题,定期组织技能培训,积极推广先进技术,成为老乡脱贫致富的好帮手,也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贡献了力量。

  窗外雨水连绵,讲台上的张建利眉头紧锁。

  100多公里外的贵州省平塘县克度镇,适逢百香果幼苗栽种,因雨水不停,老百姓手足无措,盯着手机刷天气,那叫一个急!张建利更急,“选苗、种苗、搭架、培训,一堆的事儿,不上火才怪!”

  待到雨后初歇,张建利不敢耽误,一脚油门,驱车直奔出城方向。

  在农村一线,科技力量较弱,技术扶持必不可少。2015年起,贵州每年选派千余名科技特派员,赴基层开展农技服务,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助力农业提质增效、农村加快发展。

  送服务

  深入田间地头

  主动破解难题

  山间新雨后,草木抽新绿。叶片舒展之间,水珠顺势滑落。此刻不少村民扛起锄头,挽起裤腿出了门——到山上抢种百香果幼苗。铺膜、挖坑、放苗、覆土……来到基地,大伙分工明确,相互配合,动作很是娴熟。照这个势头,不出几天,幼苗肯定种完。

  “等等!等等!这个地方做得还是有问题。”没等记者反应过来,一旁的张建利直接下了地,“仔细观察过,前面做得都挺好,就是最后的覆土,显得糙了些。”

  “把苗放坑里,接着盖上土,这不对着的嘛,能有啥问题?”村民有些不解。

  “你们没注意细节,一个是深浅没把握好,一个是盖的土有不少是疙瘩块。”张建利担心村民不会操作,干脆蹲在地里做起示范,村民都围了上去。“你们看,种的时候可用手指比划,深度高过基座两指就行;覆土也是,要挑周围的细土,让根充分接触,这样苗才长得快,不易烂根。”张建利说。

  这是克度镇先进村的一处百香果基地,集中连片500亩。作为贵州民族大学生态环境工程学院副研究员,自打成为科技特派员,张建利一年到头往基地跑,只为提供技术服务,帮助村民发展产业。

  克度镇地处麻山深处,石漠化严重,属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石头多、土层薄,村民日子过得很紧巴。”张建利琢磨,有没有这样的产业,既可治理石漠化,又有较高经济价值,实现生态与经济效益双赢?

  苦苦寻找,直到石头缝里钻出一株百香果,大家当成了宝。“这是藤本植物,可有效减少雨水冲刷,的确是优选。”至于如何推广,张建利并不担心,“有米不愁下不进锅!只要有致富的机会,老百姓都想抓住。”

  在当地党委政府支持下,200亩示范基地投入使用。张建利跟同事一起,引种驯化,繁育嫁接,逐步推广。“省里还成立百香果专班,2016年全省种植5000多亩,去年超过16万亩,一年一个台阶。”

  不同于其他水果,百香果是一边开花,一边结果,一边成熟,精心管护最关键。“管理得当,亩产会有上千斤,收入过万元没问题;管理不好,亩产三五百斤,顶多赚两三千元。”从平整土地到采摘包装,大致经历4个阶段,张建利总会提前下乡,提供技术指导,破解实际难题。

  根据规定,科技特派员每年到基层工作不少于100天,但张建利几乎常年往下跑,“赶上农忙,一周半数时间在乡下蹲守,一旦发现问题,就地研究,就地解决。”

  传技术

  定期组织培训

  带出致富能手

  位于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剑河县革东镇的光条村,一直有种植中药材的传统。由于过去缺少技术,管理粗放,产业迟迟不见起色。2020年,贵州中医药大学博士袁青松成为科技特派员,凭借自身专业优势,助力当地产业发展。

  “快看,袁博士到了,车斗堆得冒了尖!”在光条村黄精种植基地,听说袁青松要带种苗来,不少村民早已提前候着,“看这架势,起码得有上千斤。”

  “这次带的种苗,是我们在邻县培育的,走了两个多小时山路。大家可得好好种哦。”卸完车,看到现场围了几十人,袁青松觉得机会难得,拿起一株种苗,现场搞起了培训。

  “我们之前就种过,还有啥需要注意的?”有村民开始提问。

  “拿土质来说,沙性强一点,泥土细腻些,效果会更好;种之前,多翻几道土,减少板结;起垄时,宽度别超过70厘米……”袁青松顿了顿,从村民手里接过锄头,用指甲来回划几下,举了起来,“看,你们可以做个标记,直接用锄头控制宽度。”

  将近一个小时,从幼苗栽种到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等,袁青松讲了个遍。类似的培训,几乎月月不落,一年下来,至少能培训300多人次。而在光条村,但凡有培训,村民欧明光必然在场。

  “我们没袁老师专业,所以趁着他们来,得好好琢磨技术。”像其他村民一样,因为没多少技术,欧明光的中药材一直卖不上价。吃过技术亏,欧明光格外珍惜培训机会。一年多的坚持,让他也成了半个土专家。

  “基本的种植、管理已经掌握,慢慢摸清了门路。现在他还有意识地把控质量,走高品质路线,尝试分级销售,附加值明显提高。”袁青松表示。

  当技术不再成为发展瓶颈,欧明光的底气明显足了。为带动村子发展中药材产业,他自己成立基地。除了指导前来务工的村民,哪家遇到问题,他也会主动救急。如今的光条村,黄精从几十亩扩到300多亩;茯苓从零星几亩发展到上百亩;钩藤更是超过500亩。依靠技术支持,中药材产业逐渐形成气候。

  “我们为什么不遗余力搞培训?科技特派员的力量终归有限,我们更希望通过培训教出一些明白人、土专家,让他们再带出一批技术能人、致富能手,再继续传帮带,激发内生动力,这样科技特派员制度才会见效。”长期奔走在田间地头,袁青松早已适应,看到一些村子逐渐冒出种植大户,他感觉一切都值。

  强支持

  加速技术转化

  促进乡村振兴

  前段时间,得知向省科技厅申请的研究项目获批立项,张建利很兴奋。

  “我们想结合乡村振兴产业发展规划,研究进一步提高生态修复区的经济收益。”研究的领域本就离不开田间地头,哪怕不报名科技特派员,张建利仍需找基地合作,“可能旁人认为,多了重身份,得思考如何协调本职工作和科技特派员工作。其实不然,我们有研究需求,农户有技术缺口,二者相互补充,有助于打通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做科技特派员之前,张建利曾驻村帮扶,深知农村一线技术缺乏。“想在村里搞产业,但懂技术的村民不多,发展过程磕磕绊绊。”像常见的香葱、折耳根,由于种植不当,病虫害多,效益难达预期,张建利又请教了多名专家,才得破解,“科技成果握在专家手里,农户正缺这门技术,中间缺个搭线的。”

  贵州省科技厅四级调研员顾勇告诉记者,从2015年起,根据各县科技需求,贵州每年从省级、市州级以上或省外科研院所、大专院校选派科技特派员,实施科技服务,指导产业发展。其中,绝大多数跟张建利一样,都有科研项目支持,就地研究,就地解决,就地转化。

  “服务时间不少于一年,全年在基层工作时间不少于100天。”顾勇表示,为完善科技特派员制度,除每人每年两万元的工作经费,每年也定期组织培训,如果申报省里的研究项目,还会给予一定政策倾斜,“平时要建工作台账,每季度考评一次,还有年终考核,一旦不合格,就按程序处理。”

  据不完全统计,2020年,全省科技特派员培训农户达6万余人次,解决技术问题5万余个,既培养出许多科技二传手,又有效推动产业发展,带动农户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我们坚持按需选派、科技引领、精准帮扶,为农村解决农业技术难题,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障。今年贵州还将选派2000名科技特派员赴基层,这是人数最多的一次,要做大做强山地特色高效农业。”顾勇表示。

  截至目前,在做科技特派员期间,张建利主持、参与的省部级项目有近20项,“眼下正栽种百香果幼苗,我们还打算利用空间结构尝试套种,寻找生态、经济效益最大化,要是成功了,技术成果就地转化。”(记者 苏滨)

  • 相关阅读
  • “两弹一星”先进群体:精神之光 永不熄灭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数风流人物|“两弹一星”先进群体:精神之光 永不熄灭  新华社北京6月3日电 题:“两弹一星”先进群体:精神之光 永不熄灭  新华社记者彭韵佳、张泉  在中国科学院力学所大楼三层...

    时间:06-03
  • 黄志豪当选珠海市市长

      中新社珠海6月3日电 (记者 邓媛雯)3日,珠海市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十次会议在珠海大会堂召开。会议依法补选黄志豪为珠海市人民政府市长。  黄志豪,男,汉族,1970年2月出生,广东东莞人,1993年7月参加工作,...

    时间:06-03
  • 上海合作组织民间友好论坛在武汉开幕

      中新社武汉6月3日电 (记者 梁婷)上海合作组织民间友好论坛3日在武汉开幕。论坛由上海合作组织睦邻友好合作委员会、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湖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以“促进民间友好,传承‘上海精神’”为主题。...

    时间:06-03
  • 科技赋能中华传统食品 老字号探索发展新路径

      中新社天津6月3日电 (记者 张道正)中华传统食品如何适应新时代发展?一些知名老字号正尝试探索攻关未来食品技术,用科技赋能传统食品,探索发展新模式、新路径。  由江南大学与狗不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共建的老...

    时间:06-03
  • 商务部发声:两次通话有三个特点

      3日下午,我商务部新闻发布会就近期的中美经贸交流回答了相关问题,所公布内容可以说包括了迄今为止关于这两次通话的最多信息点。  要知道,美国媒体CNBC刚刚还在报道中感慨说,“任何一方都未就谈话分享更多细...

    时间:06-03
  • 宋德敏同志逝世

      新华社北京6月3日电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七届、八届全国委员会秘书长,全国政协机关原党组书记宋德敏同志,于2021年5月13日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  宋德敏同志病重期间和逝世后,中央有关领导...

    时间:06-03
  • 长江黄河澜沧江干流水质持续十三年达优

      中新社西宁6月3日电 (孙睿)“2020年,(青海)全省境内长江干流、黄河干流、澜沧江干流、黑河干流、青海湖流域的水质均达优。”青海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司文轩3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至此,从2007年起,中国长江、...

    时间:06-03
  • 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西藏严控温室气体排放

      中新社拉萨6月3日电 (记者 江飞波)西藏自治区官方3日发布2020年西藏自治区生态环境状况公报称,西藏保持对高污染、高耗能、高排放工业企业项目零引进。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严格控制主要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  ...

    时间:06-03
  • 重庆将建中国区域性国际仲裁中心

      中新社重庆6月3日电 (记者 刘贤)商事仲裁与司法审查联合新闻发布会3日在重庆举行。记者从会上获悉,重庆将建设中国区域性国际仲裁中心,目前已创建中国重庆两江国际仲裁中心和中国(重庆 )自贸试验区仲裁中心两个...

    时间:06-03
  • 中共一大纪念馆:生动演绎中国共产党诞生历程

      中新网上海6月3日电 (记者 许婧)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和党梦想启航的地方,中共一大纪念馆3日开馆,“伟大的开端——中国共产党创建历史陈列”主题展览同日开幕,聚焦建党初期中国共产党在上海的革命实践,...

    时间:06-03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