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调查显示:约五分之一的未育青年对生育持有矛盾心态

2021-06-04 11:31:52

来源:中国青年报

  调查显示:约五分之一的未育青年对生育持有矛盾心态

  一些年轻人为什么不愿生娃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育龄妇女总和生育率为1.3,处于较低生育水平。对此,国务院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副组长、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坦言,低生育将成为我国面临的现实问题。

  一些年轻人为什么不愿生孩子了?近日,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采访了十几位80后、90后青年,了解他们在面对“要不要生娃”的人生重大抉择时,有哪些现实考虑和社会压力。

  沉重的养娃账本

  王帅有一对双胞胎儿子,他的支付宝账单里,满满都是纸尿裤、奶粉、婴儿床等物品的购买记录。除了日常开销,王帅的双胞胎儿子是早产儿,“孩子身体不太健壮,前段时间看病又花了5000多元。”他还记得,孩子刚出生的时候,在早产保温箱里待了十几天,单单这笔费用就高达3万多元。

  为了维持养娃开支,王帅的妻子休满产假就回到单位继续上班,家里两个孩子无人照顾,王帅的母亲和岳父岳母牺牲了清闲的退休生活,来到西安帮他一起照顾孩子,而王帅的父亲则在北京的姐姐家帮着带外孙女。

  “白天我和妻子要上班,母亲负责做饭、收拾家,岳父岳母负责照看两个孩子。”王帅细数着自己的家庭分工,“为了照顾好第三代,老人们不得不离开故土,我其实很惭愧,但是只有这样我和妻子才能正常工作。”尽管如此,王帅妻子的公司仍以“生育过后精力不充分”为由,将她每月的工资降了2000元。

  王帅说,妻子也想过做全职妈妈,但算了算养娃账单就打消了念头。

  王慧是两个孩子的母亲,虽然生活在四川省的五线城市,但是她的“养娃账本”依旧沉重。大孩读小学二年级,二孩读幼儿园,光兴趣班、生活费、玩具衣服、营养品这些算下来,两个孩子一年要花5万多元,“如果再带着孩子暑假游,又得花1万多元”。

  王慧一年到头的工资不够两个孩子的开销,她的丈夫一年能挣10多万元,家里还有房贷、车贷、老人赡养费等各项支出。王慧说她现在最担心的就是家人生病,“我们挣多少花多少,根本没有积蓄给老人看病。”

  高标准育娃的心理预期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一些90后青年表示“生不起”“养不起”孩子,并非传统意义上的负担不起孩子的基本开销,而是对孩子的成长环境和教育资源抱有较高的心理预期。

  1995年出生的李明,目前在广州一家银行工作,年收入20多万元。李明的女朋友在华南师范大学读研究生,他计划等女朋友毕业后就结婚,“但是我们短期内不打算要孩子”。

  在李明的规划中,他觉得起码自己要在广州买套房,能够给孩子提供良好的生活条件、优质的教育资源,才会考虑生孩子,在他看来这也是对孩子负责。

  在武汉大学读博士的赵雪也表达了同样的观点,“我要生孩子也只生一个,我们想给他提供最好的保障。”赵雪的男朋友目前在一家互联网公司上班,她预计两人以后的年收入应该在40万元以上。但是她担心,如果生了孩子,还能不能维持现有的生活品质。

  26岁的孙海刚领结婚证不久,他认为自己还没做好育娃的充分准备,因此近期不打算要孩子。他表示虽然他没有望子成龙的想法,但也希望孩子不要输在起跑线上,不能比别人差太多。

  子不教父之过是一种根深蒂固的思想观念,现在的年轻人在孩子的教育上有更多的选择:私立学校、国际学校、兴趣班、家教、出国留学……自己的孩子过得不能比别人差的焦虑,让一些年轻人干脆选择不生。

  如何缓解青年的生养焦虑

  北京科技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邢朝国曾通过互联网调查平台对4030名未育青年的生育意愿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大约五分之一的未育青年对生育持有矛盾心态,“生育是自然规律”“满足情感需求”“增强婚姻稳定性”“外部压力”是他们想要生孩子的主要原因,而“工作挤压”“生育能力焦虑”“对孩子成长环境担忧”则是他们不想生孩子的主要原因。

  邢朝国认为,生育支持政策应该从重塑生育重要性、构建生育友好型工作制度、缓解生育能力焦虑等方面有针对性地消除未育青年的生育矛盾性。

  面对年轻人生育意愿较低的现状,河北大学人口研究所吕红平教授在接受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采访时分析说,从文化意义上来讲,过去有延续香火的传统观念,家的观念比较浓厚,不生孩子会受到周围舆论的非议;现在社会包容性更强,个人主义的观念相对加强,在多元文化冲击下,外在的规范约束力变弱,生孩子主要看个人意愿。随着传统社会“养儿防老”的观点逐渐弱化,当今社会可以依靠规范的养老保障制度来解决后顾之忧。再加上,养育后代所需的经济成本越来越高,很多年轻人的生育意愿随之降低。

  “事实上,除了生育成本,养育成本、结婚成本都让很多年轻人有所顾虑。”吕红平表示,要鼓励年轻人生育需要多点发力,政府首先要尽快出台相应的配套措施,比如发放生育补助,加大生育支持力度,使之能够对年轻人形成足够的吸引力,帮助家庭缓解一孩、二孩的养育困难和压力。

  (除邢朝国、吕红平外,本文的采访对象均为化名)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石佳 见习记者 韩荣 来源:中国青年报

  • 相关阅读
  • 驻华使节团参访陕西了解更加立体的中国

      新华社西安6月6日电 题:驻华使节团参访陕西了解更加立体的中国  新华社记者王泽  西安,千年古都。从驼铃声声响彻中外,到中欧班列(长安号)常态往返欧亚大陆,这里是中外文明交流的重地。  巍巍宝塔山,滔...

    时间:06-06
  •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改革诠释“新屯垦”

      新华社乌鲁木齐6月6日电题: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改革诠释“新屯垦”  新华社记者李志浩、何军  屯垦兴则西域兴,屯垦废则西域乱。  作为新中国建设“新的新疆”一项战略创举,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于1954年组...

    时间:06-06
  • 北京4.5万余名考生参加高考 一线考务人员全部接种疫苗

      新华社北京6月6日电(记者赵琬微)北京市2021年统一高考将于6月7日至8日举行,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将于9日至10日举行。  记者6日从北京教育考试院了解到,今年北京市高考报名人数为51738人,除前期高职自...

    时间:06-06
  • 浦东机场核酸检测“方舱”采样量居中国空港口岸首位

      中新社上海6月6日电 (记者 姜煜)记者6日从上海海关获悉,设于浦东国际机场的中国单体最大的“方舱”采样室投入运行一年以来,采样量居全国空港口岸首位。  为了全天候、更高效地开展大客流的核酸采样工作,上海...

    时间:06-06
  • 广东吴川市发现1例新型冠状病毒无症状感染者

      中新网6月6日电 据广东吴川市卫生健康局官方微信消息,6月6日凌晨,吴川市发现1例新型冠状病毒无症状感染者。  容某某,男,25岁,吴川市覃巴镇下榕村人,广州某汽贸服务有限公司职工。5月31日凌晨2时57分从广...

    时间:06-06
  • 【每日一习话】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

      习近平:我们要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有效防范和化解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  这段话出自2020年9月8日习近平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底线思维和忧患意识,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年...

    时间:06-06
  • 联播+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 习近平这样擘画

      联播+“地球是人类的共同家园。生态兴则文明兴。人类应该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格局。”6月5日,习近平主席向巴基斯坦世界环境日主题活动致贺信。  2021年6月5日是第50个世...

    时间:06-06
  • @所有高考生:今晚好好睡觉

    6月7日2021年高考将正式开始1078万学子将走进考场迎来他们人生当中的一次大考资料图:高三学子们在学校内备战即将到来的2021年高考。 中新社记者 张云 摄对此时的考生来说能好好睡一觉可太重要了熬夜会影响睡眠时间质...

    时间:06-06
  • 【网络媒体革命老区行】“在这里读懂初心使命——网络媒体革命老区行”湖北站启动

      中新网湖北红安6月6日电 (武一力 任思雨 李季)“在这里读懂初心使命——网络媒体革命老区行”湖北站网络主题采访活动启动仪式6日上午在红安县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纪念园举行。  本次活动由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

    时间:06-06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