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19.5万名!西藏农牧民党员成为乡村发展的“主心骨”

2021-06-04 13:49:18

来源:新华网

  19.5万名!西藏农牧民党员成为乡村发展的“主心骨”

  新华社拉萨6月3日电 题:19.5万名!西藏农牧民党员成为乡村发展的“主心骨”

  新华社记者陈尚才

  西藏自治区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全区农牧民党员已达19.5万人,5400多个村(居)中有92.5%的村有集体经济,其中年收入5万元以上的占49.1%,年收入超过50万元的占7.7%,有效带动了群众脱贫和农牧区经济社会发展。农牧民党员组成的基层党组织听党话跟党走、善团结会发展、能致富保稳定,成为群众心中增收致富的“主心骨”。

  1959年,声势浩大的民主改革运动在万里高原蓬勃开展。当年6月6日,西藏山南市乃东县克松“溪卡”(庄园)302名农奴选出西藏第一个农民协会筹委会,同年12月,西藏第一个农村党支部在克松成立,阿旺等5人成为首批农牧民党员。

  自此,在共产党的带领下,西藏农牧民主动向党组织靠拢,积极发展生产,投身新西藏建设的时代浪潮。

  今年79岁的普巴是“西藏解放第一村”——昌都市江达县岗托镇岗托村的一名党员。他曾参军入伍,退役回村后,任村里的生产队长,带领村民大力发展农业生产。通过推广良种,新建水渠,种植冬小麦、豌豆、荞麦等作物,岗托村村民的生活有了很大改善。“最骄傲的是大家都能吃饱饭了。”他说。

  2020年9月25日,在西藏昌都市江达县岗托村,普巴在屋顶上换上崭新的国旗。新华社记者 詹彦 摄

  今年58岁的永红,从1996年至2019年先后担任岗托村村委会主任、村党支部书记。在他的带领下,村两委争取上级支持,组织群众扩建村道、重修水渠、发展红色旅游,建起黄牛养殖场和清油加工厂,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村民收入不断增加,家家户户盖起了两层小楼。

  2021年3月23日,在昌都市江达县岗托镇岗托村的清油加工厂,永红在展示清油产品。新华社记者 孙非 摄

  海拔4400米的西藏阿里改则县物玛乡抢古村,常寒无夏,风沙肆虐,地广人稀。2015年,抢古村组建牧民集体经济合作社,全村71户256人加入,共流转草场3.2万亩。牲畜入股人均14只(绵羊单位),个人股份占40%,村集体股份占60%。

  “合作社收入的82%分红给社员。”抢古村党支部书记尼玛顿珠说,草场流转解放了村里的剩余劳动力,全村有161人外出务工。2017年,抢古村21户贫困户全部脱贫,到2019年全村人均收入达16000元。

  5年来,这个曾经的纯牧业村转变观念,跳出传统牧业生产方式,闯出一条适合牧区的增收致富路。“说来说去,我们选出了一个好书记和一个干事的党支部。”聊起这几年的变化,抢古村村民群桑顿珠如此评价道。

  2018年3月15日,西藏阿里地区改则县物玛乡抢古村村民阿祖(左)在合作社商店内销售皮鞋。新华社发 刘东君 摄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西藏15.97万名干部与贫困群众结成对子帮扶,千方百计增加群众收入;累计选派10.59万名干部驻村工作,1.03万名第一书记到村任职,推进帮扶工作由送钱送物向送政策、送发展项目、送就业门路转变。

  “共产党的好干部,帮我们解决实际困难、寻找致富门路,和我们心连心,真的比我的儿女还亲。”谈起身边默默付出的党员干部,林芝市朗县扎村村民索朗巴珠动情地说。

  2018年3月6日,拉萨市曲水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才纳乡四季吉祥村党支部第一书记索朗央吉(右)与村民商量编制规划。新华社记者 觉果 摄

  和平解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西藏累计整合财政涉农资金753亿元用于脱贫攻坚;累计投入产业扶贫资金466亿元,实施项目3037个;建成集中安置点964个,26.6万搬迁群众全部入住;农牧民收入连续6年高速增长,2020年人均收入达14598元……

  “在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的换届选举和结对帮扶活动中,党员干部与农牧民群众打成一片,真心实意解民忧,受到群众的拥护欢迎。”西藏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副部长吕叶辉说,“党群干群关系更加亲密,为西藏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 相关阅读
  • 两万余尾濒危和土著鱼苗从武汉放流长江

      中新网武汉6月6日电 (李响 黎蕊)来自政府部门、爱心企业、社会人士等50余名代表,6日相聚武汉长江边,放流2万余尾濒危和土著鱼苗。  此次放流活动由湖北省慈善总会、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湖北省...

    时间:06-06
  • 【网络媒体革命老区行】太行精神 光耀千秋:革命老区山西武乡的“红色力量”

      中新网长治6月6日电题:太行精神 光耀千秋:革命老区山西武乡的“红色力量”  中新网记者 杨杰英 李庭耀  “处处埋忠骨,岭岭皆丰碑,村村住过八路军,户户出过子弟兵。”走在山西省长治市武乡县,“连心碾”...

    时间:06-06
  • 深圳:红色初心赋能量 文明发展谱新篇

      新华社深圳6月6日电 题:深圳:红色初心赋能量 文明发展谱新篇  新华社记者王丰  中英街、深圳革命烈士纪念碑、莲花山广场邓小平雕像、省港大罢工委员会接待站旧址……透过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深圳,人们...

    时间:06-06
  • 驻华使节团参访陕西了解更加立体的中国

      新华社西安6月6日电 题:驻华使节团参访陕西了解更加立体的中国  新华社记者王泽  西安,千年古都。从驼铃声声响彻中外,到中欧班列(长安号)常态往返欧亚大陆,这里是中外文明交流的重地。  巍巍宝塔山,滔...

    时间:06-06
  •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改革诠释“新屯垦”

      新华社乌鲁木齐6月6日电题: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改革诠释“新屯垦”  新华社记者李志浩、何军  屯垦兴则西域兴,屯垦废则西域乱。  作为新中国建设“新的新疆”一项战略创举,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于1954年组...

    时间:06-06
  • 北京4.5万余名考生参加高考 一线考务人员全部接种疫苗

      新华社北京6月6日电(记者赵琬微)北京市2021年统一高考将于6月7日至8日举行,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将于9日至10日举行。  记者6日从北京教育考试院了解到,今年北京市高考报名人数为51738人,除前期高职自...

    时间:06-06
  • 侧记:白沙溪三十六堰申遗成功背后的13位特殊贡献者

      中新网金华6月6日电(见习记者 汪旭莹)上台领奖前,来自浙江金华婺城的白沙文化研究工作者杜顺华还在翻阅手中的《古韵白沙》,这是他日常随身携带的一本书。  6月5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白沙溪三十六堰授牌仪式在...

    时间:06-06
  • 浦东机场核酸检测“方舱”采样量居中国空港口岸首位

      中新社上海6月6日电 (记者 姜煜)记者6日从上海海关获悉,设于浦东国际机场的中国单体最大的“方舱”采样室投入运行一年以来,采样量居全国空港口岸首位。  为了全天候、更高效地开展大客流的核酸采样工作,上海...

    时间:06-06
  • 广东吴川市发现1例新型冠状病毒无症状感染者

      中新网6月6日电 据广东吴川市卫生健康局官方微信消息,6月6日凌晨,吴川市发现1例新型冠状病毒无症状感染者。  容某某,男,25岁,吴川市覃巴镇下榕村人,广州某汽贸服务有限公司职工。5月31日凌晨2时57分从广...

    时间:06-06
  • 【每日一习话】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

      习近平:我们要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有效防范和化解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  这段话出自2020年9月8日习近平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底线思维和忧患意识,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年...

    时间:06-06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