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习近平总书记讲到的特殊“财富观”

2021-06-09 21:10:32

来源:新华网

  第一观察 | 习近平总书记讲到的特殊“财富观”

  “生态是资源和财富,是我们的宝藏。”这是6月8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湖考察时提出的一个重要观点。

  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到生态是资源和财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生态本身就是价值。这一特殊的“财富观”对于树立正确的生态观、发展观,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生态本身就是价值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的一幕令人难忘——

  3月7日下午,人民大会堂东大厅,青海代表团审议现场,孔庆菊代表拿出照片,请坐在对面的习近平总书记观看。

  一张照片中,是漫步在草丛中的荒漠猫;另一张,则是行走在树丛中的雪豹。“以前很少见的珍稀物种,现在频频现身了。”孔庆菊说。

  “这说明生态保护见效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特别是大家的生态保护意识也增强了,看到了生态本身的经济价值。

  在内蒙古代表团,周义哲代表向习近平总书记讲述林业工人从“砍树人”变为“看树人”,林区得到休养生息的情况。2018年他所在林区的森林与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6159.74亿元。

  习近平总书记说:“你提到的这个生态总价值,就是绿色GDP的概念,说明生态本身就是价值。这里面不仅有林木本身的价值,还有绿肺效应,更能带来旅游、林下经济等。”

  生态本身就是经济,保护生态就是发展生产力。有了“生态是资源和财富”的“财富观”,才能够坚持正确的生态观、发展观。

  着眼未来,“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要锚定高质量发展这个主题,而坚持生态优先、坚持绿色发展是其中应有之义。

  “十四五”开局之年,习近平总书记赴地方考察调研,看山看水看生态都是一项重要安排——

  2月,在贵州乌江河畔,强调要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努力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

  3月,在福建,考察武夷山国家公园、调研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了解福州城市水系综合治理情况等,生态省的生态建设成为考察的重要内容。

  4月,在广西桂林,提出“坚持正确的生态观、发展观”。

  5月,在河南南阳,主持召开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强调“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

  每月一次地方考察,每次必谈生态文明建设。从这个频次和力度,不难看出习近平总书记对于推动“三新”(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落地的重视程度。

  只有秉持这样的“财富观”,才能自觉摒弃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

  整治生态破坏问题——抓落实、抓反馈

  此次赴青海考察,总书记再次了解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情况。

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 摄

  祁连山是我国西部重要生态安全屏障、黄河流域重要水源产流地、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曾经,过度无序开发,给祁连山留下了深重创伤。

  对祁连山局部生态破坏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坚决整改。2017年7月,中办、国办通报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问题,上百人被问责。

  祁连山生态修复成效如何,习近平总书记一直高度关注。2019年8月,考察甘肃期间,总书记深入位于祁连山北麓的大马营草原,实地了解祁连山生态修复保护情况。今年参加全国人代会青海代表团审议时,又向人大代表了解祁连山南麓腹地木里煤矿综合整治情况。

  对祁连山如此,对秦岭违建别墅、对汾河治理、对长江大保护亦如此。

  习近平总书记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扭住不放、一抓到底,并且亲自赴实地验收检查,释放出党中央对生态文明建设绝不松劲的强烈信号。一些地方切不要再存有侥幸心理和观望态度了。

  从“突出”到“首位”再到“保育”

  “我之前去看了三江源、祁连山,这一次专门来看看青海湖。”习近平总书记说。

新华社记者 李学仁 摄

  一个“专门”,彰显出青海的生态环境保护,在总书记心中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因为青海生态地位重要而特殊。青海地处青藏高原腹地,是“三江之源”和“中华水塔”,是我国极为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和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中具有独特而不可替代的作用。青海的生态文明建设不仅关系到青海自身的发展,还关系到全国乃至全球的生态安全。

  习近平总书记上一次到青海考察是2016年8月。当时,总书记强调,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来抓。

  在参加今年全国人代会青海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把生态保护放在首位,体现了生态保护的政治自觉。

  从“突出”到“首位”,5年时间,一词之变,总书记对青海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这一次,青海湖畔,总书记再一次叮嘱:“守护好自然生态,保育好自然资源,维护好生物多样性。”

  “保育”一词用得不同寻常——

  生态,就像我们的孩子,更是我们的未来。

  主笔:高敬

  监制:赵承

  策划:霍小光

  统筹:张晓松、邹伟、董峻、王绚

  视觉 | 编辑:杨文荣、张惠慧、包昱涵

  新华社国内部制作

  新华社第一工作室出品

  • 相关阅读
  • 回望“时局转换枢纽” 学者谈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背后的统战工作

      中新社西安6月10日电 题:回望“时局转换枢纽” 学者谈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背后的统战工作  作者 李晗雪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漫山遍野的大豆高粱……”这首抗日战争时期令无数人断...

    时间:06-10
  • 中外学界函谷关“云话”老子文化国际交流

      中新社三门峡6月10日电 (阚力)“第五届老子文化论坛”10日在河南三门峡灵宝市启幕。中外学者“云集”函谷关,就老子文化国际交流、传播等展开“云端对话”。  函谷关是中国历史上建置最早的雄关要塞之一,也是...

    时间:06-10
  • 最高检发布第二批检察听证典型案例

      中新网6月10日电 据最高检网站消息,6月10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召开“检察听证:让公平正义看得见”新闻发布会,通报去年以来全国检察机关检察听证工作开展情况,并发布检察听证典型案例(第二批)。具体如下:  案...

    时间:06-10
  • 奋斗新时代 奋进新征程 《新征程面对面》出版发行

      新华社北京6月10日电 为进一步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引向深入,帮助人们全面准确理解“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凝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

    时间:06-10
  • 加强未成年人保护:监护不缺位关爱不缺失

      监护不缺位 关爱不缺失  近日,国务院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国务院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切实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

    时间:06-10
  • 时隔4年再出征!神舟十二号进入到发射准备阶段

      央视网消息: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北京时间2021年6月9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与长征二号F遥十二运载火箭组合体已转运至发射区。  总台央视记者 刘笑宇:这里是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在我...

    时间:06-10
  • 中国航天的“三件宝”

      从东方红一号叩开太空大门,到天问一号勇闯探火之路,从各大应用卫星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到北斗导航系统向全世界提供优质服务,我国航天事业之所以能不断取得新突破,靠的是“三件宝”。  一是靠党中央的坚强领导...

    时间:06-10
  • 中共一百年:建设伟大国家 捍卫世界和平

      中共一百年:建设伟大国家 捍卫世界和平  【国外共产党人看中共百年】  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是历史上和世界上的重大事件。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共同庆祝工人阶级、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诞生百年。中国共产...

    时间:06-10
  • 科技承载复兴梦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郭光灿院士团队李传锋、周宗权研究组首次实现多模式复用的量子中继基本链路,展现了多模式复用的量子通信加速效果,并实现了两个固态存储器的量子纠缠。该工作为高速率、大尺度量子网络的建设...

    时间:06-10
  • 第1视点|为了碧水长在

      8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刚察县,在青海湖仙女湾听取祁连山和青海湖生态环境保护等情况介绍,并实地察看青海湖环境综合治理、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成效。  《第1视点》带你了解。  策划...

    时间:06-10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