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共建万物和谐的美丽家园

2021-06-11 06:53:15

来源:人民日报

  共建万物和谐的美丽家园

  去年全国33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平均优良天数比率提升到87%,地表水国控断面水质优良比例提升到83.4%……生态环境部近日发布的全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显示,“十三五”生态环保成绩单分外亮眼。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

  中华民族向来尊重自然、热爱自然,中华文明孕育着丰富的生态文化。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把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确立为基本国策,把可持续发展确立为国家战略。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全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开展了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决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中国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和引领者。

  以完善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筑牢生态环境保护根基

  生态环境保护离不开制度保障。党和国家着力构建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不断筑牢生态环境保护根基。

  生态环境保护战略部署不断加强——

  上世纪80年代,我国将环境保护确定为基本国策;上世纪90年代,将可持续发展战略确定为国家战略。进入新世纪,我国大力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将节约资源确定为基本国策。

  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党的十九大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增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意识”写入党章,贯彻新发展理念、生态文明建设等要求写入宪法,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成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大攻坚战之一,生态文明建设在治国理政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今日中国,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人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已经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与行动。

  生态环境保护法律体系建设持续完善——

  今年3月1日,长江保护法开始实施,这是我国首部有关流域保护的专门法律。黄河保护立法也已经纳入全国人大常委会今年立法计划。

  我国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日益完善。1978年,“国家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写入宪法;1979年9月,我国第一部环境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颁布;1989年,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我国环境保护工作逐步走上法治化轨道。进入新时代,我国制修订环境保护法、环境保护税法以及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法等法律,立法力度之大、执法尺度之严、成效之显著前所未有。

  体制机制改革为保护绿水青山夯实基础——

  我国完善环境监管体制机制的步伐一直没有停歇。1974年设立国务院环境保护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1988年建立国家环保局;1998年国家环保局升格为国家环保总局;2008年组建环境保护部;2018年组建生态环境部,统一行使生态环境保护职责。“这充分反映了党和国家对环境保护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原国家环保局局长曲格平感慨道。

  党的十八大以来,通过全面深化改革,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等制度出台实施,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等管理制度加快推进。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制度建立后,动真碰硬,有效推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落实。

  以优质生态产品满足人民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两微克蓝!”最近,北京一些监测点位PM2.5浓度降至2微克/立方米,人们在蓝天白云下享受夏日的怡人美景。随着污染治理深入推进,各地的蓝天一年比一年多起来。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党和国家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重点解决事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污染治理攻坚持续推进。

  “从兴坪到九马画山,山清水秀,如同在画中游。”在广西桂林漓江沿岸徒步旅游的河北游客王怡然说。如画山水背后,是当地对漓江持之以恒的治理。

  上世纪90年代,从“三河三湖”到“两控区”,从城市环境到近海环境,我国突出重点、强化治理措施,污染防治取得成效。党的十八大以来,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相继实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全面打响。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大规模开展PM2.5治理的发展中大国。

  生态环境质量稳步提升。

  “好山好水又回来了!”在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龙鳞坝,不少居民带着孩子戏水游玩。

  经过不懈努力,我国生态环境质量稳步提升。“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生态文明建设也迈上新台阶,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提升、稳中向好,成为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成效最大的5年。

  生态产品供给不断增加。

  “今年卖黄羊收入15万块钱以上没问题!”四川省巴中市南江县大河镇养殖大户何江信心满满。随着当地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人们的“环境幸福指数”不断上扬,好山好水孕育的绿色产品在市场上走俏。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清洁的水和空气,安全放心的食品,优美的生活环境,风景宜人的景区……优质生态产品、良好生态环境,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体现。

  强化生态建设,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

  在青海三江源国家公园,水源涵养量年均增幅达6%以上,“中华水塔”水草丰美;在云南西双版纳,中科院热带植物园里,萤火虫在夜空中宛若星河……我国着力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神州大地越来越美丽。

  ——自然保护地从无到有,从单一到多元,陆域自然保护地总面积约占陆地国土面积的18%。

  悬泉飞瀑,满山青翠,广东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绿意盎然。1956年鼎湖山自然保护区设立,我国自然保护地建设的历史也自此开启。2015年以来,我国加快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立东北虎豹、大熊猫等10处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目前,全国已建立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1.18万处,占陆地国土面积的比例超过世界平均水平。

  在自然保护地庇护下,珍稀濒危物种野外种群逐步恢复。大熊猫野生种群增至1864只,亚洲象野外种群增至300余头。曾在我国野外消失的野马、麋鹿等,重新建立起可持续的野外种群。

  ——树更多,山更青,地更绿,森林面积和蓄积量多年保持“双增长”。

  “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变成了生机勃发的莽莽林海!在河北塞罕坝林场,几代塞罕坝人半个多世纪以来矢志不渝,营造人工防护林115万亩,创造了人间奇迹,成为我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范例。

  塞罕坝的变迁,是神州大地美丽嬗变的一个生动写照。新中国成立之初,森林覆盖率仅有8.6%。我国实施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退耕还林还草等一系列重点林业生态工程,陆续开展全民义务植树等活动,全国森林覆盖率达到23.04%,人工林面积居全球第一。

  2020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峰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我们要同心协力,抓紧行动,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共建万物和谐的美丽家园。”今年10月,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将在云南昆明举行,中方将同各方分享生物多样性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经验。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我们将一步步实现建成美丽中国的目标,为共建繁荣、清洁、美丽的世界作出更大贡献。

  本期统筹:刘 毅 孙秀艳

  数据来源:生态环境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家统计局

  • 相关阅读
  • 汪文斌:反外国制裁法为各国企业在华发展提供可预见的法治环境

      中新网北京6月11日电 (记者 黄钰钦)针对反外国制裁法是否对外国投资带来负面影响,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11日在例行记者会上回应表示,反外国制裁法的制定为各国企业在华发展提供了可预见的法治环境和稳定可期的...

    时间:06-11
  • 官方回应河南新密瞒报煤矿事故:将加大对矿山瞒报事故的打击力度

      中新社北京6月11日电 (刘亮)近日,河南新密煤矿涉嫌瞒报两起死亡安全事故。中国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副局长张昕11日在出席新闻发布会时称,已派出专门人员督导事故调查处理,对事故瞒报情况向全国发出警示信息,要...

    时间:06-11
  • 粤9例新增本土病例来自同一街道 专家:高龄患者占比高

      (抗击新冠肺炎)粤9例新增本土病例来自同一街道 专家:高龄患者占比高  中新社广州6月11日电 (记者 蔡敏婕)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11日通报该省疫情信息,10日0时24时,全省新增9例本土确诊病例,均为广州报告。 ...

    时间:06-11
  • 3-17岁人群新冠疫苗接种如何安排?国家卫健委回应

      中新网6月11日电 3-17岁人群的新冠疫苗接种安排是什么样的?在今天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二级巡视员崔钢对此表示,会根据疫情的形势、防控工作需要和相关人群的特点,组织专家研究...

    时间:06-11
  • 中国公安部法医专家组应邀赴萨摩亚援助 6天完成13具腐尸解剖

      中新社北京6月11日电 (郭超凯)记者11日从中国公安部获悉,应萨摩亚警方请求,公安部法医专家组一行8人日前赴萨摩亚首都阿皮亚,开展为期30多天的刑事技术援助工作,并对当地警察开展专题技术培训,受到萨摩亚政府...

    时间:06-11
  • 中疾控:广东疫情未发现在其他省份有关联病例发生

      中新网6月11日电 谈及此次广东疫情,中国疾控中心研究员冯子健11日表示,疫情自发生以来至今已经超过14天,还没有发现在其他省份有关联病例发生,省内也仅出现了有限数量的跨地区传播,传播关系清楚,防控措施采...

    时间:06-11
  • 6月以来新增本土确诊病例100例 老年人和未成年人超三分之一

      6月以来新增本土确诊病例100例 老年人和未成年人超三分之一  国家卫健委新闻发言人米锋11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介绍,6月以来,本轮聚集性疫情已报告新增本土确诊病例100例,家庭、餐厅、学校等场...

    时间:06-11
  • 国家卫健委:6月以来新增本土确诊病例100例

      中新网6月11日电 11日下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就疫情防控和疫苗接种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国家卫健委新闻发言人米锋介绍,6月以来,本轮聚集性疫情已报告新增本土确诊病例100例,家庭、餐厅、学校等场所聚集性感...

    时间:06-11
  • 应急管理部:4月以来已对180多个企业单位进行明查暗访

      中新社北京6月11日电 (刘亮)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11日举行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推动安全发展发布会。中国应急管理部新闻发言人、新闻宣传司司长申展利在会上表示,今年4月以来,中国有关部门聚焦矿山、危化等重...

    时间:06-11
  • 应急管理部:中国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显著下降

      中新社北京6月11日电 (刘亮)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11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新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以下称《安全生产法》)有关情况。中国应急管理部副部长宋元明在出席新闻发布会时表示,自《安全...

    时间:06-11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