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海归战略科学家黄大年:至诚报国 振兴中华

2021-06-17 11:59:25

来源:新华网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数风流人物|海归战略科学家黄大年:至诚报国 振兴中华

  新华社长春6月16日电 题:海归战略科学家黄大年:至诚报国 振兴中华

  新华社记者周立权、黄浩铭

  在广西南宁市园湖路小学,黄大年同志先进事迹教育基地的一本毕业纪念册复印件中,黄大年题写的“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跃然纸上,也深深地刻在母校师生的心里。

  黄大年,1958年出生于广西南宁,后随父母下放到偏僻山村。高考头一天,他走了近一天的山路,才走到20公里外的考场。1978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长春地质学院(现吉林大学),就读于应用地球物理系,完成本硕学业的他以优异成绩留校任教。他的同学毛翔南至今仍珍存着1982年黄大年写在本上的赠言“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

  1992年黄大年获得“中英友好奖学金项目”的全额资助,赴英国攻读博士学位,成为当时30个公派出国留学生中的一员。出国前,黄大年坚定地对同学说:“我一定会把国外的先进技术带回来!”1996年,黄大年获英国利兹大学地球物理学博士学位。

  黄大年曾在英国剑桥一家航空地球物理公司进行地球物理探测领域的深入研究。他带领团队实现了在海洋和陆地复杂环境下通过快速移动方式实施对地穿透式精确探测的技术突破。

  在海外的十多年间,他学医的妻子成立了自己的诊所,女儿也学业有成,一家人生活安逸。但黄大年从未忘记自己对祖国的承诺,他总是惦念着母校,经常回访交流,以拓展师生们的国际视野。

  随着国家启动“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即“千人计划”,在重点领域引进高端人才,重点支持一批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带动新兴学科的科学家和领军人才归国创新创业。

  黄大年得知消息后,毅然说服家人,辞去职务。2009年底,黄大年作为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担任母校吉林大学全职教授,并被选为有关地球探测项目的首席科学家。这个项目以吉林大学为中心,组织全国400多位来自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优秀科技人员,开展“高精度航空重力测量技术”和“深部探测关键仪器装备研制与实验”两个重大项目攻关研究。

  2016年,由多位院士专家组成的验收会上,他带领的研究团队经过6年的刻苦攻关,取得的成果入选国家科技创新成就展,与屠呦呦等多位著名科学家的成果并列上榜。

  回想一路艰辛,黄大年曾淡然地说:“我是国家培养出来的,只要祖国需要,我必全力以赴。”

  骄人成果的背后是艰辛的付出。回国7年,他像陀螺一样不知疲倦地旋转,常常忘了睡觉、忘了吃饭。2016年11月29日凌晨,黄大年又晕倒在出差途中。回到长春,单位强制安排他做了检查,可还没出结果,他又跑去北京出差。

  回到长春还没喘口气儿,黄大年就拿到了住院通知:胆管癌,住院治疗。2017年1月8日,黄大年因病医治无效在长春去世,年仅58岁。

  黄大年的助手于平发文悼念:已习惯了每次走过文化广场,都抬头望向地质宫五楼那个窗口,通常灯一直会亮到晚上10点以后,甚至更晚。可是从现在起,我再也看不到灯光,因为那个点亮它的人累了,想休息了,而且一狠心给自己放了一个没有期限的长假……

  师生们也纷纷发悼文:为了实现伟大强国梦,这个海外赤子满怀激情回来,即使前路艰辛,他也从来没有放弃对国家的忠诚、对事业的追求……

  “黄老师总是把国家的事业、民族的事业放在前面。作为黄老师的学生,有责任也有义务把这种爱国情怀和科研精神传递下去。”黄大年的学生周文月说。

  在母校南宁市园湖路小学,黄大年同志先进事迹教育基地内,57件实物和137幅图片生动展现了黄大年的成长历程、生前用品、科研成果等内容。基地成立3年多来,接待了来自400多个单位的2万多人次前来参观。

  2017年5月,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黄大年同志先进事迹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中宣部向全社会公开宣传发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知识分子”黄大年的先进事迹,追授黄大年同志“时代楷模”荣誉称号;2017年11月,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追授黄大年同志“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荣誉称号。

  • 相关阅读
  • 安徽今年陆续推出百余项红色主题文旅活动

      中新网合肥6月17日电 (记者 张强)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17日召开新闻发布会称,围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安徽今年陆续组织开展艺术创作巡演、文化展览展示、党史比赛竞赛、群众文化活动、红色旅游体验等五大...

    时间:06-17
  • 涉港澳案件授权见证平台等入选“司法改革案例”

      中新社北京6月17日电 (记者 张素)为解决涉港澳案件当事人委托诉讼代理人程序繁琐、成本较高、耗时过长等问题,广东省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建设全国法院首个涉港澳案件授权见证平台。最高人民法院17日发布的《人民法...

    时间:06-17
  • 我的入党故事|两代人的心愿

      我的入党故事|两代人的心愿  我叫靳民路,是名“80后”,是太原市第四人民医院的一名医生。  2020年春天,是我从医15年来最难忘的一个春天。我经历了与病毒惊心动魄的斗争,也实现了一个长久以来的心愿,那...

    时间:06-17
  • 神舟十二号3名航天员顺利进驻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

      中新社酒泉6月17日电 (记者 郭超凯)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北京时间6月17日18时48分,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先后进入天和核心舱,标志着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  当天上午9时22分,搭载神...

    时间:06-17
  • 120秒回顾中国航天 每一帧都是中国骄傲

      央视网消息:北京时间6月17日9时22分,“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顺利将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中国人探索星辰大海的脚步从未停歇。从“东方红”到“神舟”,每一次对太空的叩问,都是下一次探索的开始。“靠...

    时间:06-17
  • 广州荔湾区中南街由高风险地区调整为低风险地区

      中新网6月17日电 据广州市卫健委网站消息,广州市新冠肺炎防控指挥办医疗防治组17日发布通告称,根据广东省新冠肺炎防控指挥办《关于印发广东省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分区分级防控工作指引的通知》,经广州市...

    时间:06-17
  • 青海:精准治沙实现“绿进沙退”

      新华社西宁6月17日电(记者李琳海)58岁的祁自辉家住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沙珠玉乡上卡力岗村,该村海拔近3000米。20年前,当地沙化严重,很多农牧民被迫举家搬迁至县城。  “从我记事起,一直过着与沙漠做...

    时间:06-17
  • 新闻背景: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十二号

      新华社甘肃酒泉6月17日电 题:新闻背景: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十二号  新华社记者高玉娇、张瑞杰  6月17日9时22分,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行任务是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

    时间:06-17
  • 从黄沙漫天到绿意葱茏

      今年6月17日是第27个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  荒漠化被称为“地球的癌症”,是全球生态领域的热点和难点问题。  “荒漠化防治是关系人类永续发展的伟大事业。” 2019年,习近平主席在致第七届库布其国际沙...

    时间:06-17
  • 亲历者说:中国铁路高速发展带来的新生活

      中新网北京6月17日电 (记者 张文晖)截至2020年年底,全国铁路运营里程14.6万公里,高铁运营里程3.8万公里,占世界高铁运营里程的三分之二。“坐着高铁看中国”已经成为新时代美好生活的缩影。中国铁路济南局集团...

    时间:06-17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