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新华全媒+|这支队伍打胜仗,靠的是“补丁锅”“被面旗”……

2021-07-03 18:04:34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太原7月3日电(记者刘翔霄 原勋)百年奋斗征程,足迹不计其数。一口“千疮百孔”的行军锅,一件应急渡河用的“土工具”,一面质地“特别”的战地奖旗……

  它们诉说着一个个感人肺腑的故事,铭刻着永不磨灭的精神。

  行军锅上17枚特殊的“奖章”

  一口打着十七个铁补丁的行军锅,是八路军太行纪念馆最为引人注目的展陈之一。

  长征期间,红军炊事班战士除了背粮食,还要随身携带各种炊事用具,每个人负重达三四十公斤。过草地时,上级下命令轻装前进,炊事班战士将随身携带的盆盆罐罐减了不少,唯独舍不得这口行军锅——就算没米下锅,还可以用它给大家烧点热水喝。

  过草地时,前面的炊事兵倒下了,后面的炊事兵来不及掩埋战友的遗体,只能强忍悲痛,背起这口锅继续前进。

  “长征结束后,很多炊事班战士都牺牲了,那口锅就成了炊事兵心中最珍视的东西。”八路军太行纪念馆馆长史永平说。

  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开赴华北抗日战场。这口行军锅也跟着来到了太行根据地。

  1938年,八路军对日军展开反“九路围攻”。山西武乡县王家峪村村民李焕兰的丈夫当年参加了八路军担架队,一次,他在抢救伤员时,发现了一位浑身是血、伤势严重的八路军炊事班长。奄奄一息之际,炊事班长仍紧紧地抱着一口行军锅不肯放手。他说,这口锅很重要,曾跟随他爬雪山、过草地,煮草根、煮皮带,救活了不少战友,也给他挡了不少子弹,他实在不忍心把它丢掉……希望李焕兰的丈夫帮他把这口锅保存下来。

  李焕兰的丈夫含泪答应了老班长的请求,把它拿回了王家峪。

  后来,八路军总部进驻王家峪,李焕兰又把这口锅送回,供战士们继续使用。

  20世纪80年代,这口曾立下“汗马功劳”的锅被捐赠给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史永平说,这口铁锅上的补丁足足有17个之多,就像17枚特殊的“奖章”。

  泛黄的“羊皮浮筒”

  山西石楼县,红军东征纪念馆。国家一级革命文物——一件泛黄的羊皮浮筒把人们的思绪带回到1936年。

  “当时,阎锡山的部队把渡船扣押在黄河东岸,红军没有工具,渡河就成了一大难题。”山西红军东征纪念馆馆长刘剑说,于是红军采取了老办法——到黄河边走访、发动群众,请群众出谋献策。

  有群众提议,把羊皮剥下来做浮筒,夹在腋下,就能过河。为了帮助红军渡河,群众纷纷把家里藏的、没有被阎锡山部队没收的浮筒捐了出来,有些老百姓甚至把自己家的羊也牵来了。没过几天,就做成了几百只浮筒,这些浮筒是石楼民众助军渡河的“功臣”。

  1936年2月20日晚8时,东征红军开始渡河作战。石楼县老船工任永忠撑的船比较大,一次能载百余人。他冒着生命危险,多次往返运送红军。抵岸后的红军迅速向敌人发起进攻,打开缺口。

  送红军过河后,任永忠又送儿女参加了红军,然后自己把船卖掉,到陕西参加了革命。

  当时正值寒冬,又是夜间,黄河上有大块的冰凌块,渡河难度很大。幸有任永忠、白汝耀、许茂前、乔永生等老船工军民一心,才保证了红军战士安全渡河。

  “当时山西很多进步青年跟着红军到了陕北,没过多久就参加了红军。”刘剑说,东征红军在山西扩军8000子弟,当时涌现出了许多军爱民、民拥军的感人事迹。

  一面特别的奖旗

  步入太原解放纪念馆,人们总会在一面奖旗前驻足良久。

  “战争年代,物资匮乏。为了支援人民军队打胜仗,老百姓纷纷有力出力,捐款捐物。”太原解放纪念馆讲解员曹艾洁说,这面红底白边的旗,是奖给在解放太原战役中作战勇猛的一支部队的,旗面却是用老百姓捐的被子面做成的。

  太原市阳曲县店子底村是解放战争时期攻打太原的支前模范村。当时,从各地汇聚来的战斗物资等源源不断地汇聚至此,并从这里输送到前线。

  “当年,老百姓纷纷把家里的门板抬了出来,五里长的通道都是用门板等搭建成的工事。”店子底村原党支部书记黄根明说,整个村里男女老少齐上阵,人们腾出窑洞、大炕,积极支援前线。

  “一位炊事班长给了我爷爷一双靴子,他说,老乡,把这个给你,我们要进城了。第二天,6个伙夫回来后,在炕上不说话。那一晚牺牲了130个人,是一场惨烈的战斗。”

  店子底村90岁老人李合林的丈夫当年在前线抬担架,她和公公婆婆先后照料了二十多位解放军伤员。“那都是十几岁、二十几岁的小伙子,我把鸡蛋攒起来,给战士们做成了一碗碗的鸡蛋汤。”李合林说。

  太原战役持续6个多月,共有24万群众参与支前,动用畜力5万多头,门板50万块……

  “这些留存下来的历史实物,无不体现了这支人民军队的战斗力、生命力,体现了民心所向。”山西省档案馆副馆长、研究员巨文辉说。

  • 相关阅读
  • 习近平的小康故事|路向远方

      青山环抱,碧水奔流,福建省宁德市寿宁县下党乡风景如画。  这里当年却因偏远封闭,而被当地百姓称为寿宁“西伯利亚”,没有公路是制约下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1989年,时任宁德地委书记的习近平来到下党...

    时间:07-04
  • 专家:新冠疫苗对未成年人保护效果良好

      中新网广州7月4日电 (记者 蔡敏婕)新冠疫情下疫苗可预防疾病防控研讨会4日在广州举行。广东省预防医学会疾病控制首席专家郑慧贞在席间接受采访时表示,3岁至17岁健康儿童和青少年接种新冠疫苗的研究结果显示,安...

    时间:07-04
  • 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为美好生活而奋斗——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号召全党

      新华社北京7月4日电 题: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为美好生活而奋斗——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号召全党践行初心使命争取更大光荣  新华社记者周玮、王思北、徐壮  中国共产党一经...

    时间:07-04
  • 哈工大硬核技术助力实现“天有可测风云”

      中新网哈尔滨7月4日电 (记者 史轶夫)哈尔滨工业大学4日发布消息,在风云四号B星成功获取首批高精度高时效可见光观测图像过程中,由哈尔滨工业大学吴晓宏教授团队承担研制的快速成像仪箱体和遮阳罩,让人们第一次...

    时间:07-04
  • 守护世界和平,推动人类进步——王毅国务委员在第九届世界和平论坛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守护世界和平,推动人类进步  ——王毅国务委员在第九届世界和平论坛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2021年7月3日上午,清华大学)  各位来宾,朋友们:  很高兴来到清华大学出席今天的世界和平论坛。今年是论坛成...

    时间:07-04
  • 共赴“春城之约”——COP15将描绘“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图景

      共赴“春城之约”——COP15将描绘“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图景  新华社昆明7月4日电 题:共赴“春城之约”——COP15将描绘“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图景  新华社记者王长山、吉哲鹏、庞明广、赵佩然  联合国《...

    时间:07-04
  • “十四五”时期我国将持续深入开展村庄清洁行动

      新华社兰州7月4日电(记者何问)为深入总结和研究村庄清洁行动,加快推动村庄从干净整洁向美丽宜居升级,夯实乡村全面振兴环境基础,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4日在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召开全国村庄清洁行动现场...

    时间:07-04
  • 中国建立药品专利纠纷早期解决机制 发布试行实施办法

      中新社北京7月4日电 (记者 孙自法 李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知识产权局组织制定《药品专利纠纷早期解决机制实施办法(试行)》,经国务院同意,于7月4日发布并施行,以保护药品...

    时间:07-04
  • 牢记初心使命 努力拼搏奋斗

      牢记初心使命 努力拼搏奋斗  ——全国“两优一先”代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座谈会发言摘编  7月3日,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先进基层党组织代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座谈会在京召开。...

    时间:07-04
  • 中国空间站舱外维修与辅助工具首次亮相

      中新网北京7月4日电 (马帅莎)中国航天员刘伯明、汤洪波4日进行中国空间站首次舱外活动,顺利完成了以全景相机在轨抬升为代表的各项任务。作为航天员执行出舱任务的“机械伙伴”——舱外维修与辅助工具也首次亮相...

    时间:07-04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