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习近平多次提起的“中国式现代化”是什么?

2021-07-10 10:22:40

来源:学习小组微信公众号

  7月6日晚,在有来自160多个国家的500多个政党和政治组织的领导人参加的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领导人峰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旨发言中指出,中国共产党将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深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对现代化道路的探索作出新贡献。

  中国式现代化,这是继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后,不到一周时间内习近平第二次提及这一关键词。在庆祝大会上,习近平强调,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这条新道路“新”在哪儿?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要实现的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人口规模巨大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

  习近平强调,“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必须抓好经济社会建设,增加社会的物质财富。”

  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人口大国、最大发展中国家,如此巨大的人口体量进入现代化,在世界上前所未有。

  脱贫攻坚是底线任务。新中国成立时,中国处于世界上最贫困的国家行列,到1978年,贫困人口规模仍有7.7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大地打响了声势浩大的脱贫攻坚战,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重要时刻,习近平庄严宣告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

  推进城镇化是必由之路。新中国成立时,中国绝大部分人口生活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城镇就业机会匮乏。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也提高了人民收入,全体人民共享了城镇化成果。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历了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镇化进程,截至2020年末,中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已超过60%。

  中国式现代化致力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80%的人口是文盲,人均预期寿命仅有35岁,社会保障几乎为空白。中国不断推进现代化的过程,也是人口素质显著提升、民生福祉不断增进的过程。当前,中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4.4%,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7.3岁,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

  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一个基本特征

  习近平指出,“共同富裕本身就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目标。”

  富裕是各国现代化追求的目标,但中国式现代化追求的是共同富裕。理论和实践均已证明,我们追求的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绝不能出现“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的现象。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凸显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性质,丰富了人类现代化的内涵,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在一个14亿多人口的大国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必须脚踏实地、久久为功。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具体要求:到2035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中等收入群体显著扩大,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这些论述,指明了实现共同富裕的前进方向,描绘了实现共同富裕的宏伟蓝图。

  不久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文件,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在浙江已有成功实践的基础上,探索破解当前社会主要矛盾的有效途径,为全国推动共同富裕提供“省域范例”。

  “两个文明”相协调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

  习近平强调,“当高楼大厦在我国大地上遍地林立时,中华民族精神的大厦也应该巍然耸立。”

  中国式现代化强调“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克服了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先天性弊病。中国式现代化,不仅要求物质生活水平提高、家家仓廪实衣食足,而且要求精神文化生活丰富、人人知礼节明荣辱,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

  1949年9月,毛泽东就充满信心地预言:“中国人被人认为不文明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将以一个具有高度文化的民族出现于世界。”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把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作为现代化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改革开放后,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任务,确定了“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战略方针。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物质财富要极大丰富,精神财富也要极大丰富”,为推动“两个文明”协调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指明了前进方向。

  回望走过的路,正确处理两个文明之间的关系,始终坚持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呈现出的鲜明特征。

  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习近平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西方传统工业化在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加速了对自然资源的攫取,打破了地球生态系统原有的循环和平衡。一些西方国家曾发生多起环境公害事件,损失巨大,震惊世界,引发人们对资本主义发展模式的深刻反思。中国式现代化坚决抛弃轻视自然、支配自然、破坏自然的现代化模式,绝不走西方现代化的老路,而是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经过长期实践探索,中国在建立和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提升生态总价值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和宝贵经验。以生态扶贫为例,2013年以来,贫困地区实施退耕还林还草7450万亩,选聘110多万贫困群众担任生态护林员,实现了经济收入和生态环境保护双赢。

  走出一条既发展自身、又造福世界的现代化之路

  习近平强调,“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不是权宜之计,更不是外交辞令,而是从历史、现实、未来的客观判断中得出的结论,是思想自信和实践自觉的有机统一。”

  中国没有走历史上一些国家依靠侵略和扩张实现崛起的老路,而是坚定致力于探索一条以和平方式实现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的新路。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中国从没有主动挑起过任何一场战争和冲突。中国在坚定维护世界和平中谋求自身发展,又以自身发展更好维护世界和平。中国坚持开展对外援助,支持和帮助广大发展中国家消除贫困,是联合国维和行动第二大出资国和派出维和人员最多的联合国常任理事国。

  “中华民族的血液中没有侵略他人、称王称霸的基因。”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积极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持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新路,走出了一条通过合作共赢实现共同发展、和平发展的现代化道路,打破了“国强必霸”的大国崛起传统模式,提供了通向现代化的新选择。

  根据人民日报“解析中国式现代化”系列观察版整理

  • 相关阅读
  • 今日入伏!40天“三伏”超长待机 高温暴雨双预警来袭

      今天,我们将进入一年中最热一段日子——三伏天。中央气象台10日发布了高温黄色预警,10日到12日,我国多地将迎来高温炙烤。与此同时,中央气象台还发布了暴雨蓝色预警,显示四川盆地到华北一带将现今年以来最强...

    时间:07-11
  • 密织法网守护生态 违法必究损害担责

      密织法网守护生态 违法必究损害担责  □ 本报记者 徐鹏  青海省生态地位独特而重要,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为此,青海省确立了“生态立省”战略,坚持生态保护优先。青海法院在最高人民法院指导和青海省...

    时间:07-11
  • 中国留学生申请赴美被拒签 被拒签者准备起诉美国政府

      至少500名中国留学生申请赴美被无端拒签 被拒签者准备起诉美国政府  粗暴拒签背后的美国焦虑  对于计划赴美留学的部分中国学生而言,这个夏天注定是煎熬的。  随着国际学生赴美旅行禁令解除,美国驻华使馆...

    时间:07-11
  • 招商干部热衷入股终被查

      “现在企业重新走上正轨,发展势头很好。感谢你们拔除了周少兵这颗‘毒瘤’,挽救了我经营20多年的企业。”7月6日,在江西省鹰潭市余江区纪委监委组织的座谈会上,江西永威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陈某某说。  ...

    时间:07-11
  • 有家长翘首以待、有老师顾虑重重 暑期托管如何落好地

      有家长翘首以待,有老师顾虑重重,“暑期托管”如何落好地?  ■ 观察家  推行“暑期托管”政策,也需加强监管,以确保其不会成为“变相补课”。  7月9日,教育部网站全文公布《关于支持探索开展暑期托管服...

    时间:07-11
  • 《网络安全审查办法》征求意见,监管升级势在必行

      《网络安全审查办法》征求意见,监管升级势在必行  ■ 社论  作为一个互联网大国,在国家安全的大背景下,我国的“网络安全”问题,正变得越来越重要,必须依法加强监管。  滴滴出行等多家互联网企业被网络...

    时间:07-11
  • 还在与二房东斗智斗勇?这份防坑手册让你租房不愁!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7月11日电(彭宁铃)这个毕业季,规模庞大的高校毕业生跨入职场,又掀起新一波“租房潮”。  对刚毕业的学生来说,要从茫茫城市选出安家小窝并非易事,从找房看房到签约入住,新手们面临着一连串...

    时间:07-11
  • 探秘全球规模最大天文馆——上海天文馆

      新华社上海7月10日电(记者陈爱平)上海天文馆(上海科技馆分馆)10日迎来面向公众的压力测试。这座迄今为止全球建筑规模最大的天文馆将于7月17日正式开馆。记者10日跟随3000余名观众入馆,揭开上海天文馆的神秘面纱...

    时间:07-10
  • 东南小城三明的医改“突围”

      新华社福州7月10日电题:一场医改阻击战的“绝地反击”——东南小城三明的医改“突围”  新华社记者彭韵佳、陈弘毅  这是一场医改阻击战中的“绝地反击”——人均医疗费用约为全国平均水平一半;医保报销比例...

    时间:07-10
  • 人民日报评论员:新征程上,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

      人民日报评论员:新征程上,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重要讲话  新华社北京7月10日电 人民日报7月11日评论员文章:新征程上,必须...

    时间:07-10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