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青山不负贵州人

2021-07-12 05:40:22

来源:光明日报

  青山不负贵州人

  “优良生态环境是贵州最大的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今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贵州考察调研。贵州人民牢记总书记嘱托,坚决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走出了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

  作为国家(贵州)生态文明试验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即将召开的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独树一帜,吸引着世界的目光。这一全国唯一以生态文明为主题的高端峰会已经成为传播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讨绿色发展转型和升级战略、汇集生态保护成功案例和应对全球生态安全挑战的世界级讲坛。

  “绿色经济”奔小康

  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贞丰县北盘江镇查耳岩村,曾经光秃秃的石山上如今已是漫山遍野的花椒树,花椒成为当地村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

  石漠化曾是贵州生态的“致命伤”,全省喀斯特地貌占国土面积的近70%,不少地方为了种粮而毁林,像贞丰县就曾陷入“越垦越穷,越穷越垦”恶性循环,发展经济和生态保护一度成为矛盾。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让贵州找到了破解难题的“法宝”。他们着力将生态建设与农民受益结合起来,以提高农民收入、解决农民生产生活问题为重点,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在荒山上搞起了茶叶、核桃、油茶和各类中药材种植,经济作物提高了农民收入,也让荒山变成金山,遏制了石漠化。同时,他们还不断提高粮食产量的技术含量,大力推进沼气池、小水电等农村能源建设,解决农民群众的后顾之忧。

  毕节市黔西市素朴镇古胜村,曾是国家一类贫困村,石漠化率将近90%,经过高海拔自然恢复,中海拔退耕还林,低海拔种经果林等生态重建,如今成了远近闻名的水果之乡,森林覆盖率达89.68%,2020年人均年收入达11000元。

  2020年,贵州地区生产总值达1.78万亿元,同比增长4.5%,增速高于全国2.2个百分点,连续10年位居全国前列。对生态开展综合治理,坚持统筹保护和脱贫攻坚两个大局,坚持精准扶贫,生态先行原则,这是近年来贵州借助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弯道超车的关键密码。

  “绿色福祉”惠民生

  “我们村总算是腰杆硬了。”贵州省铜仁市沿河县竹园村党支部书记毛金波指着万亩林海介绍,“以前整村都是守着金山受穷,抱着金碗要饭。如今生态保护补偿机制让我们植绿、守绿、护绿的热情越来越高。”

  竹园村位于麻阳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境内,为最大限度地呵护黑叶猴的家园,过去村民守着绿水青山,却过着穷日子。

  “多亏了党的好政策,让我越活越有尊严。”村民黎仕福获得了人工商品林赎买金47万元,曾经是贫困户的他感慨地说。

  2019年,贵州麻阳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与竹园等村的村支两委、人工商品林赎买农户进行了赎买价格座谈,根据测量时赎买地块的林木生长情况,最终竹园村赎买价格为4850元/亩。

  “我们一定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贵州麻阳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吴安康说。

  “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贵州牢牢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坚决扛起长江上游生态保护责任,始终把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作为民生优先领域,大力推进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推进防护林体系建设、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等重大生态工程建设,深入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森林资源总量实现快速增长,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61.51%,位居全国前列。全省退耕还林工程在涵养水源、保育土壤、固碳释氧、净化大气等方面创造的生态服务功能总价值量达901.87亿元/年。

  2020年贵州全省完成特色林业产业基地建设197.9万亩,产值160亿元,带动53万贫困群众增收。截至目前,贵州国储林项目投融资全国排名第一,累计融资523.05亿元。

  “绿色机制”强优势

  今年6月18日是第5个“贵州生态日”,贵州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作为“总林长”分别来到贵阳市长坡岭国家森林公园、贵州省国有扎佐林场开展“林长巡林”,巡查森林资源保护发展情况。

  推行林长制是贵州为守护绿水青山提供制度保障的一个缩影,在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中,贵州率先出台生态文明促进条例,将河长制纳入水资源保护条例等地方性法规;率先出台林业生态红线划定实施方案;率先设置环保法庭并推动公检法配套的环境资源专门机构全覆盖;率先发出首份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司法确认书……这些敢为人先的举措形成了生态文明建设中的“贵州方案”。

  “贵州方案”从绿色屏障建设、促进绿色发展、生态脱贫、生态文明大数据建设、生态旅游发展、生态文明法治建设、生态文明对外交流合作和生态文化创新示范、绿色绩效评价考核等8个方面提出32项重点任务,兼顾了中央明确的改革任务和地方问题导向的需求。

  目前,贵州正大力推行河长制湖长制、湿地保护修复制度,着力实施湿地保护、退耕还湿、退田(圩)还湖、生态补水等保护和修复工程,全省4697条河湖共设22755名河长,河湖水质持续向好、面貌明显改善,地表水优良水质断面比例达到99.3%,县级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99.4%,主要河流出境断面水质优良率达100%。

  (本报记者 吕慎)

  • 相关阅读
  • 栗战书出席2021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并发表主旨演讲

      新华社贵阳7月12日电(记者陈菲、潘德鑫)2021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12日在贵阳开幕,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栗战书出席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  栗战书首先代表中国政府和人民,代表习近平主...

    时间:07-12
  • 多国国家海洋事务主管部门达成共识 需构建人海和谐共生的海洋命运共同体

      中新网贵阳7月12日电 (记者 杨茜)12日,2021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在贵阳开幕,海洋生态保护论坛同期举行,探讨基于自然解决方案的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实践问题。  与会代表认为,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将在应对气候...

    时间:07-12
  • 船舶智能化的根本目的不是“无人” 智能船舶创新论坛在上海举办

      中新网上海7月12日电(记者 殷立勤)近日,作为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唯一的船舶论坛,由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旗下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和上海张江(集团)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的“AI赋能海洋”智能船舶创新论坛在上海世博...

    时间:07-12
  • 见字如面 宁夏大学连续6年为新生手写录取通知书

      中新网银川7月12日电 (记者 李佩珊)“人生如皇皇巨著,大学乃导言耳精神家园。欢乐有之,艰辛亦有之……”7月12日,满载着祝福与纸墨香的宁夏高校首份录取通知书从宁夏大学寄出,两天后,这份录取通知书将送达内...

    时间:07-12
  • “雪龙2”号国产科考破冰船启程前往北极科考

      中新网上海7月12日电 (记者 陈静)“雪龙2”号国产科考破冰船12日搭载62名科考队员从上海外高桥港中国极地考察国内基地码头前往北极执行中国第12次北极科考任务。  外高桥边检站当日“一站式”办理船舶和人员出...

    时间:07-12
  • 住建部派员赶赴苏州吴江区酒店倒塌事故现场

      中新网7月12日电 据住建部网站消息,7月12日15时,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松陵镇四季开源酒店发生部分房间倒塌事故。接报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立即派员赶赴事故现场,指导帮助当地做好人员搜救、伤员救治等工作,查明...

    时间:07-12
  • 上海开启“烧烤模式”:连发高温预警登顶全国“最热”

      中新社上海7月12日电 (记者 李姝征)出梅入伏的第二天,上海就热“出了名”。12日,申城连发高温预警,并于当日13时登顶全国“最热”。  当日8时40分,上海中心气象台发布高温黄色预警信号,随着申城气温持续攀...

    时间:07-12
  • 黄河流域“清废行动”拉开序幕

      中新社北京7月12日电 (记者 阮煜琳)中国生态环境部12日消息,为严厉打击黄河流域固体废物非法转移和倾倒等违法犯罪行为,及时消除环境安全隐患,保障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安全,生态环境部将开展黄河流域固体废物倾倒...

    时间:07-12
  • 首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模式与典型案例》在贵阳公布

      中新网贵阳7月12日电 (记者 石小杰)7月12日下午,2021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主题论坛(以下简称,论坛)在贵阳举行,首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模式与典型案...

    时间:07-12
  • 微信小程序串起“觉醒年代之旅” 北京红色遗存吸引年轻人“打卡”

      中新网北京7月12日电(记者 陈杭)打开微信小程序,点击“马上出发”图标,年轻人可以沿着导航来到北京大学红楼等四个红色遗存,看文字简介、听语音讲解、玩线上答题,打卡后生成明信片,向更多人分享“觉醒年代之...

    时间:07-12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