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七一勋章”获得者丨百岁医者辛育龄:一生为人民攀登医学高峰

2021-07-14 22:38:44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北京7月14日电 题:百岁医者辛育龄:一生为人民攀登医学高峰

  新华社记者田晓航

  一百年在历史长河中如白驹过隙,但放在人的一生,却可以厚重而宽广。

  在战火中同白求恩并肩战斗救治伤员,50年完成1.5万多例胸外科手术,为寻找针刺麻醉最佳穴位不惜在自己身上扎针试验……“七一勋章”获得者辛育龄的百岁人生充满传奇。

  他是我国胸外科事业的拓荒勇士,又是人民健康的忠诚卫士。做白求恩式的医生是他一生的追求。“只要我一息尚存,就要多救治一个病人!”

这是“七一勋章”获得者辛育龄(7月2日摄)。新华社发(陈欣 摄)

  择一事,终一生

  【从医志在战火中萌芽】

  辛育龄的从医选择,与白求恩有着不解之缘。

  1921年,恰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的那一年,辛育龄出生于河北省高阳县。抗战之初,战地医务人员匮乏,十几岁的辛育龄被抽调去冀中军区卫生部学医。1939年,他被派往白求恩医疗队担任司药。

  由于遭遇敌人残酷扫荡和严密封锁,转移到白洋淀的医疗队仅有的食物藕和鱼虾,因缺盐而难以下咽。担心白求恩的健康,经请示党支部书记,辛育龄拿出药箱里的一点精盐,给白大夫做鱼用。不料,白求恩大发雷霆,严肃批评他违反纪律。

  “红小鬼”被深深震撼:白求恩把伤员的生命和健康,看得远比自己重要。

  “前进一步,就能多救一批伤员!”不听劝的白大夫,无数次在战火纷飞的前线,坚持为伤员做完手术。

  耳濡目染下,辛育龄萌生了学医报国的念头。1939年7月,他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

  从上山采药制成抗疟药片、研制出治疗疥疮的皮肤擦剂软膏解除战士疾苦,到报考党创办的中国医科大学、毕业后成为一名外科大夫,辛育龄在战火中走上医学道路,这一干就是一辈子。

  【从“近乎空白”到“遍地开花”】

  百废待兴的新中国,医疗卫生事业艰难起步,胸外科几乎一片空白。

  1956年,辛育龄从苏联获得医学副博士学位回国后,一个能够改变人生际遇的机会向他招手:留在部队可以当军官,专门接诊军队病员。但他一心想为更多病人做手术,便毅然选择了到位于北京通州的中央结核病研究所工作,组建胸外科。

  从1958年到1980年,他牵头举办培训班,为全国培养出1000余名胸外科技术骨干。他还经常亲赴各地帮助胸外科医师做手术,指导40多所医院建立了胸外科。1954年到2004年间,他共完成胸外科手术1.5万多例!

  一个医、教、研合一的胸外科体系逐步成型,一所中西医结合的现代化医院——中日友好医院,也在首任院长辛育龄的主持下成功筹建。

  1980年1月16日,辛育龄(中)在内蒙古结核病院与胸外科医师讨论病例(翻拍照片)。新华社记者 张玉薇 摄

  “医学事业是我的命”

  【一根针麻醉的“神话”】

  要让曾经几乎空白的胸外科迎头赶上,他日夜思索着一切减少患者痛苦的方法,向各种“未知”发起挑战。

  有人说开胸手术创伤太大,不适宜做针刺麻醉。为了探明效果,辛育龄竟在针麻状态下实施自己的急性阑尾炎手术!

  胸部手术需扎16针,由4个大夫在术中不停地捻动。“这么复杂的操作,如何能够推广?”辛育龄用镊子夹自己的皮肤,运用优选法对每个穴位进行痛阈测试,终于在前臂外侧找到了镇痛效果最好的穴位。

  1970年,辛育龄主刀实施了首例运用一根针针刺麻醉下肺切除手术,震惊了针麻界。

  1972年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特别要求参观这一手术。访华团成员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全身麻醉需要两三个小时才能完成的手术,辛育龄用了72分钟就干净利落地完成了,而且病人全程神志清醒,平静自如。

  辛育龄先后做了1400多例针麻肺切除手术,成功率高达98%。针麻手术推动了我国针灸镇痛原理的研究工作,为中国针灸疗法走向世界奠定了基础。

  【“土专家”走在“最前沿”】

  条件艰苦,设施不足……辛育龄深知,落后就要挨打,“井底之蛙”做不得!

  在中央结核病研究所工作的26年中,辛育龄很少回家,成了一名“住院医”。他拼命钻研,累到浮肿也不闲下来。

  上世纪70年代,肺移植手术刚刚起步,很少有国家从事这方面研究。1979年,辛育龄在国内率先开展了两例人体肺移植手术。

  “当时,全世界也只做了42例。”在辛育龄身边学习工作了29年的中日友好医院胸外科原主任刘德若说,辛老没参加过任何这方面的进修学习,完全是靠自己实验研究取得的成果。

  如今,中日友好医院已迈入世界八大肺移植中心行列,每年肺移植超过100例。刘德若不胜感慨:这与辛老奠定的基础分不开,更凸显了他超强的创新精神和前瞻性。

  像一个不知疲倦的陀螺,辛育龄搞创新几乎到了入迷的程度。

  68岁时,他又同瑞典科学家合作创造了电化学(直流电)治疗肿瘤的新技术,不开刀就能局部杀灭肿瘤细胞。全国超万例肿瘤患者接受了这项治疗,有效率达65%至85%。这项技术也推动了后来放疗技术和消融技术的研究和发展。

  获国家级科技奖8次,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先进工作者、白求恩式医务人员等荣誉称号……辛育龄直到因腰椎问题再也站不起来,才不舍地告别了他日夜战斗过的手术台。

辛育龄在北京中日友好医院(翻拍照片)。新华社记者 张玉薇 摄

  一息尚存,就要多救一个患者

  【做白求恩式的医生】

  上世纪80年代,辛育龄又做了一个不可思议的决定——中日友好医院开院后不久,他主动辞去院长职务,做了一名普通的外科大夫。

  从1947年中国医科大学毕业成为外科大夫开始,辛育龄整整60年没有放下手术刀。

  他对病人有多亲?

  安慰病人在先,决不冷言冷语;明明可以出挂号费更高的特需门诊,却坚持只出挂号费低的特需和普通专家门诊;想方设法为经济困难的病人省钱,甚至为他们承担医疗费……

  就连中日友好医院的筹建方案里,他都坚持保留了供病人散步的花园。

  不少已被放弃的危重、难治病人,却因辛育龄尽力收治和精心疗护获得新生。

  为了病人,辛育龄为何不惜一切代价?因为“和工程师不一样,医生手中的产品是人,人死了不可复生”。

  【精神灯塔照后人】

  “病人会让我们把他的胸腔打开,这是何等的信任啊!我们要对得起这份信任。”胸外科年轻医务人员一直记着辛育龄经常和他们说的话。

  2020年12月1日,辛育龄在北京中日友好医院与女儿交流。新华社发(蔡莹莹 摄)

  如今,虽然辛育龄已在卧榻,无法工作,但他的精神薪火相传。中日友好医院党委书记宋树立说,医院设立了“辛育龄青年奖”,近日又成立“辛育龄小分队”,年轻医务工作者主动下基层开展义诊咨询、健康宣教,将奉献精神“融入血液”。

  2021年2月12日,辛育龄在北京中日友好医院庆祝百岁生日,与家人合影。新华社发(蔡莹莹 摄)

  对党无限忠诚,对事业不懈追求,对群众充满深情……辛育龄身上老一辈医疗卫生工作者的高尚品质,被众多青年医护人员当作“人生指南”。

  • 相关阅读
  • 多地出台政策限制未接种疫苗者出行与入学 专家:或涉嫌行政越位

      近日,全国多地发布紧急通知,未接种新冠疫苗将影响出行。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注意到,继江西崇仁县、定南县、安远县、浙江丽水、宁波宁海及陕西韩城等地相继发通知后,又有江西丰城、安徽黄山黟县、四...

    时间:07-15
  • 治愈地球:来自中国的智慧

      治愈地球:来自中国的智慧  本报记者 李祺瑶 通讯员 铁铮  远离市井喧嚣,安宁而富有诗意——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令俞孔坚心向往之。在这位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教授的心中,也有一处“桃花源”,...

    时间:07-15
  • 王毅会见印度外长苏杰生

      王毅会见印度外长苏杰生  新华社杜尚别7月14日电 当地时间7月14日,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在杜尚别会见印度外长苏杰生。  王毅表示,去年9月两国外长莫斯科会晤以来,两军一线部队在加勒万河谷和班公湖地区脱离...

    时间:07-15
  • 完善行政处罚制度 加强法治政府建设

      完善行政处罚制度 加强法治政府建设  新修订的行政处罚法15日起正式施行。不久前,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举行集体采访并回答记者提问。  对行政处罚法进行修订是为了贯彻落实党中央重大改革决策部署,推进国家...

    时间:07-15
  • 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开始公示

      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开始公示  本报北京7月14日电 (记者 郑海鸥)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全社会推动形成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德行天下的浓...

    时间:07-15
  • 描绘文明中国的亮丽画卷

      描绘文明中国的亮丽画卷  日前,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进入候选人集中公示阶段,各媒体集中刊登候选人的事迹。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贡献中医药力量的济世国医”张伯礼、“用渐冻生命与死神竞速的英...

    时间:07-15
  • 宣介中国人权理念 促进国际人权合作

      宣介中国人权理念 促进国际人权合作  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四十七届会议于7月14日落下帷幕。本届理事会上,各国围绕人权保障、人权发展等议题进行讨论,审议了多份人权相关决议。会议期间,中国代表团通过大会发...

    时间:07-15
  • 新疆必将迎来更加幸福美好的明天

      新疆必将迎来更加幸福美好的明天(钟声)  中国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这将在更大程度、更高水平上保障各民族平等权利,新疆各族人民必将迎来更加幸福美好的明天  7月1...

    时间:07-15
  • 绿色发展,好山好水好日子

      绿色发展,好山好水好日子(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牢记初心使命 争取更大光荣)  “阿伟书记早啊!”抬头瞅见盛阿伟,村民丁阿华热情地打起招呼。  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溪龙乡黄杜村,茶山连绵,茶垄翠绿。...

    时间:07-15
  • 中方发布《中国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国别自愿陈述报告》

      2021年7月14日,中方发布《中国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国别自愿陈述报告》,此系围绕纪念我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50周年活动发布的政策宣示文件,也是王毅国务委员兼外长就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作第二次国别自...

    时间:07-15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