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抗疫精神 让中华民族从容应对惊涛骇浪

2021-07-16 01:56:31

来源:科技日报

  抗疫精神 让中华民族从容应对惊涛骇浪

  ◎本报记者 张佳星

  7月13日,我国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超14亿剂次。

  从快速鉴别、第一时间分离测序病原体到自主研发疫苗、并迅速构筑免疫屏障,从4.2万名白衣战士逆行出征到中医药的全程参与,从方舱策略拧紧“水龙头”到快速检测筛查扑灭偶发“聚集性疫情”,应对百年未遇的疫情“大考”,中国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显示出从容应对惊涛骇浪的深厚底气。

  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在这场同严重疫情的殊死较量中铸就了伟大抗疫精神,凝聚起强大抗疫力量。

  在战时,闪光的抗疫精神是7×24小时的救助守护、是科研一线日夜连轴转的攻坚克难;在平时,闪光的抗疫精神是逼仄的临时接种点里每位一线接种人员对百姓的细细叮咛,是万千群众动员起来的主动发现、主动流调。无论战时、平时,伟大抗疫精神是中国精神的生动诠释。

  对人民的挚爱,可以这般浓烈

  在武汉一名康复者的家里,有两棵名字非凡的树,一棵被命名为“秦劳勇敢”,另一棵叫“贵人相助”。

  回忆起驰援武汉的经历,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长施秉银总会感到近在咫尺的温暖,这是患者出院后带给他的最令人动容的感谢与思念,康复者对他解释,两棵树中的“秦”代表陕西,贵人是说医务人员,“贵”的另外一层意思就是贵州医疗队也一同在并肩战斗。

  如果说两棵安静的树要诉说的是缓缓流淌的人间大爱,那么火爆网络的“山川”组合隔空喊话,要诉说的是会师出征的豪迈与责任。

  “两支医疗队分别从祖国的东部和西部汇合于武汉,向着同一个目标进发,就是支援武汉抗击疫情。”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医务处副处长费剑春回忆,2020年2月7日晚,武汉天河机场只有三架航班降落,医护人员们隔空喊话,相互致意,用嘹亮的“战歌”展现共同战疫的决心和担当。

  在几十天的战疫中,齐鲁医院和华西医院共同参与到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的救治,两个医疗队的专家多次共同会诊、共同远程线上讨论病例,取长补短,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4月5日,在胜利完成抗疫任务之后,“山川”组合再次喊出“东齐鲁、西华西,我们在一起”的口号。为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共前进的约定再次响彻武汉上空。

  向科学要答案,给出强大支撑

  在不到一个星期的时间里分离出一种全新病毒,几天工夫测出全基因组序列并向全世界公布、获得病毒照片,有效药物紧跟着开启筛选、几条疫苗路线同步布局……应对突发、新发传染病,中国科研战线实力担当,招之能来、来之能战,用科学支撑抗疫。

  在获取样本几天后,我国科学家便实现了这种全新病毒的分离、测序工作,于2020年1月11日向世界卫生组织和各国分享了新冠病毒的全基因序列。

  检测试剂的研发、疫苗的设计研发、病毒溯源等工作无不与病毒分离与基因测序工作紧密相关,直至今天,当时的测序数据、序列解读等对于新冠病毒的突变与追踪,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我国现在处于常态化疫情防控阶段,外防输入压力较大,对输入的新冠病毒需要“追本溯源”才能进行有效的流调和防控。比如前一段时间,广州和深圳同时出现散发病例,经过测序发现深圳出现的病毒毒株和广州出现的不一样,一个是阿尔法病毒,一个是德尔塔病毒,科学提供的线索使得流调溯源工作指数倍减少。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疾控中心主任高福表示,这样的工作没有检测测序平台是难以做到的。向科学要答案,贯穿在传染病的防控始终。

  7月12日,世卫组织在例行发布会上表示,很高兴两款中国疫苗(灭活疫苗)进入“新冠肺炎疫苗实施计划”疫苗库,7月起就可以提供疫苗,现在非常需要这些疫苗,很多国家都在等待疫苗。

  在疫情初期,为最大限度提升我国新冠疫苗研发的成功率和速度,科研攻关组迅速确定的5条主要技术路线为:灭活疫苗、腺病毒载体疫苗、减毒流感病毒载体疫苗、重组蛋白疫苗、核酸疫苗(包括RNA疫苗和DNA疫苗)。

  作为最为成熟的技术路线,灭活疫苗的生产线在研发伊始便已在筹备开工。保障疫苗供应,是在疫苗研发初期便进行的极具前瞻性和魄力的工作部署。

  疫情初期,死亡数字增加、武汉封城……事态危急之下,疫苗专家需要专业判断:哪种疫苗能成功,又能最快成功。

  这个问题需要向科学要答案。“前期观察,新冠病毒的致病症状和乙肝不同,没有慢性携带者,说明它的基因不会进入宿主基因组,灭活疫苗可行。”国药中生董事长杨晓明此前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根据近百年的疫苗研发生产经验判断,灭活疫苗前期研发时间短、后期产量也能保证。

  中国践行“让中国疫苗成为全球公共产品”的庄严承诺。相关数据显示,中国已向国际社会提供了超过4.8亿剂新冠疫苗。

  常态化防控,一场人民战争

  当前,我国的新冠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防控阶段。这是一场依靠人民的传染病之战。

  在国际同行进行新冠防控基层无人可用,有的只能发动退休护士做流调、防控工作时,中国的社区、县乡等疾控和医疗基层体系,一声令下、全局皆动,网联起常态化防控中胜利的关键“脉络”。

  从2021年3月23日我国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8284.6万剂次到7月13日的14亿剂次;从万众响应就地过年的号召到不断增长、深入一线的核酸检测能力,每一个常态化防控中遇到的沟沟坎坎都离不开抗疫精神中命运与共指引下的万众一心。中国抗疫精神已经融入到中华民族的精神宝库中,体现在每一个中国人的点滴日常里。

  • 相关阅读
  • 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次历史性跨越

      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次历史性跨越  中共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  千年企盼百年拼搏,今朝梦圆全面小康。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向世界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

    时间:07-16
  • 伟大建党精神: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

      伟大建党精神: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

    时间:07-16
  • 河北省纪委原副书记马玉蝉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中新网7月16日电 据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消息,据河北省纪委监委消息:河北省纪委原副书记马玉蝉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河北省纪委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马玉蝉简历  马玉蝉,男,汉族,1955年12...

    时间:07-16
  • 新疆与海外5国疆籍华侨华人社团负责人视频交流会举行

      中新社乌鲁木齐7月16日电 (胡嘉琛)“中国新疆—巴基斯坦、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日本、土耳其疆籍华侨华人社团负责人视频交流会”15日举行。  中华海外联谊会理事董传杰致辞称,今天的新疆正处在历史上最...

    时间:07-16
  • 新疆旅游从业者讲述“逐梦”故事 驳斥“强迫劳动”涉疆谣言

      中新社乌鲁木齐7月16日电 (胡嘉琛)“我凭借自己爱好,追逐着自己梦想,把梦想当成事业,并且小有成就。我很自由,哪里有被强迫了?那些别有用心的国家不要再造谣了。”28岁的维吾尔族创客麦吾兰·图拉克15日在乌...

    时间:07-16
  • 坚定文化自信 精彩精神生活——从“文化更加繁荣”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新华社北京7月15日电 题:坚定文化自信 精彩精神生活——从“文化更加繁荣”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新华社记者周玮、史竞男、余俊杰  从每年数亿人次打卡博物馆、非遗走红到三星堆考古引发世界关注,从红色旅游...

    时间:07-16
  • 卷烟工、卖房人……这届大学生的就业你看懂了么?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7月16日电 (任靖)最近,有关大学生就业的“反差新闻”不少。中传硕士毕业卖房、人大武大毕业生去卷烟厂,越来越多的高学历毕业生进入传统意义上的低门槛行业,不免引发舆论热议。  到底是就业...

    时间:07-16
  •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意见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意见  上海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浦东开发开放掀开了我国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的崭新篇章。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

    时间:07-16
  • 大党丨百年史诗 精神为源

      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  我们党之所以历经百年而风华正茂、饱经磨难而生生不息,就是凭着那么一股革命加拼命的强大精神。  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伟大建党精神。2021...

    时间:07-16
  • 中国驻韩大使刊文回击涉华不当言论:“中韩关系不是韩美关系的附属品”

      中新社首尔7月16日电 (记者 刘旭)当地时间16日,中国驻韩国大使邢海明在韩国《中央日报》发表题为《中韩关系不是韩美关系的附属品》的文章,针对韩国下届总统候选人、前检察总长尹锡悦前日接受《中央日报》采访时...

    时间:07-16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