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一碗面”教授和他的“苹果天团”

2021-07-18 06:47:44

来源:光明日报

  “一碗面”教授和他的“苹果天团”

  【解码“新动力人群”】

  已是四月天了,一场倒春寒却把气温又拉回零下。刚刚结出幼果的苹果树,遭遇生存危机。果农老罗一家愁眉不展,调皮的小孙子也变得安静起来。

  这时,山路上突然响起汽车声。全家人立刻兴奋起来:“韩教授来了!”

  果然,中国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原院长、教授韩振海一行人熟门熟路地走进果园来。

  连续多年,韩振海团队与陕西、甘肃多地建立起稳定的科技帮扶关系,把最前沿的农业科研成果注入最基层的果园田间。

  小小苹果里,能有什么前沿科技?

  “通过维持转基因个体的细胞分裂素稳态以保持氧化还原平衡,从而实现苹果耐旱性显著增强。”2021年4月27日,英国顶尖科研期刊《植物》(The Plant Journal)在线发表了韩振海团队运用基因技术取得的这一最新成果。

  “苹果树是我国第一大果树,栽培面积和总产量分别占世界苹果栽培面积的48%、总产量的54%。”韩振海说,“这意味着,苹果产业的科研工作,一头连通着世界自然科学前沿,一头与中国农民增收密切相关。”

  破解果农心头的难事大事

  “一年四季,苹果树生长情况不断变化,栽培管理技术也需要不断调整。”为掌握示范园里的一手情况,韩振海是陕西、甘肃多个果农家里的常客。

  如何让苹果亩产量大幅提高?如何让苹果树不受缺铁性黄叶病困扰?如何让产量摆脱“大小年”魔咒?这些果农心头的难事、大事,正是韩振海团队埋头苦攻的科研方向。

  由于特殊的地理、气候环境,陕、甘两地特别适宜发展苹果种植,被原农业部确定为我国黄土高原苹果优势发展区。在前几年的脱贫攻坚战中,两省均以发展苹果产业为主导,借以快速带动农民脱贫致富。

  作为喝着黄河水长大的西北娃,韩振海深知,在这片黄土地上破解贫困问题非常不容易。2014年起,韩振海先后与陕西省延安市宜川县、咸阳市淳化县、铜川市印台区和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等国家级贫困县(区)签订科技扶贫协议,誓言“不脱贫不撤兵”。

  多年来,韩振海及其团队多次自费前往陕、甘两地,对当地果农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宜川县11.2万农业人口中有8.5万人在种植苹果。韩教授团队的专业指导,让果农少走了很多弯路,对全县脱贫起到切实帮助作用。”宜川县副县长曹红星说,“2019年宜川整体脱贫后,韩教授团队也没‘撤兵’,帮扶仍在继续,果农人均收入持续增加,2020年达到2.71万元。”

  “北京来的大教授”主动上门搞帮扶,这可是件大事,果农们怎么接待呀?说起这个事,老罗家里的小孙子显得很有经验:“端上一碗手擀面,浇上点儿土豆、豆角、辣椒,韩爷爷最喜欢了。”

  不知不觉中,平易近人的韩振海成为广受果农欢迎的“一碗面”教授。“韩教授有个本事,能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让老百姓一听就懂、一学就会。”延安市果业管理局局长路树国说,“别看他是个科学家,但是特别能吃苦,为解决早春霜冻问题,晚上快10点钟了还与农技人员在果园里研究技术问题。”

  苹果树高点好还是矮点好

  苹果树是长得高点好还是矮点好?

  这个看似“无厘头”的问题,直接关系到中国苹果产业科研的重要攻关方向——矮化砧木育种。

  “在西方国家,苹果树高度普遍在2.8米以下,而我国传统栽培的苹果树一般在3.8米以上。”韩振海介绍,果树长得高大,单棵产量虽大,但由于一亩地只能种20~40棵树,亩产往往只有2000多斤;而国外普遍推行的苹果树矮化密植,一亩地最多能种近200棵树,不仅亩产可以轻松翻番甚至更多,也便于栽培管理操作。

  20世纪70年代,我国曾引进欧美的矮化砧木,但是由于土壤、气候等条件限制,虽基本摸清了各矮化砧木的特性,但生产上几乎均以失败告终。21世纪初,我国又掀起大量进口欧洲矮化砧木的高潮,虽然少数地区有成功案例,但因同样原因,“拿来主义”的效果并不好。“这就是苹果产业的‘卡脖子’问题。”韩振海暗下决心,“一定要带团队培育出中国自己的苹果矮化砧木。”

  2007年,财政部和原农业部联合启动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韩振海作为第一批苹果产业技术体系的砧木育种岗位专家,率领团队正式打响了矮化砧木育种的攻坚战。

  其实,从20世纪80年代起,韩振海团队就已开始着手建立针对产业需求的苹果砧木资源圃。在长达数十年的科研工作中,他们选育出半矮化、耐缺铁、抗寒的“中砧1号”砧木新品种以及具有不同抗性的系列优系,使我国的苹果砧木育种跨入世界先进行列。

  “就拿‘中砧1号’说吧,实行矮化密植集约化生产后,一亩可种120多棵树,优质果亩产稳产3000斤以上。”团队成员、园艺学院教授王忆介绍,新品种在生产上的规模性示范推广,产生了显著经济社会效益,该项成果因此获得了2012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现代农业,比拼的就是科技实力。”团队成员、园艺学院副教授李威2017年从美国康涅狄格大学博士毕业后,回国加入韩振海团队,他说:“在时刻关注苹果主产区的生长情况的同时,团队成员还要密切跟踪最前沿的科研成果。每月组会上,国际上有哪些好文章,都是大家分享、讨论的重要内容。”

  “全世界最牛的果业专家几乎都来了”

  2016年10月11日,延安宝塔区果农老黄家的果园迎来高光时刻,一群“洋专家”前来参访,并对老黄进行了栽培管理技术指导。

  进入21世纪后,我国苹果种植区逐渐西移。仅陕西一省的苹果种植面积就占全国的四分之一和世界的七分之一。“延安市有60%的农民从事苹果相关产业,以苹果为代表的果业已成为革命老区现代农业建设的亮丽名片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柱产业。”路树国说。

  “中国延安是世界上最具有代表性的苹果产区之一,最能代表中国苹果产业的‘基本面’。”作为国际园艺学会理事,韩振海“舌战群儒”,把国际园艺学会主办的第一届世界苹果大会会址选定在延安。

  作为第一届世界苹果大会的中方主席,韩振海邀请25个国家的800余名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来到延安。“全世界最牛的果业专家几乎都来了。”韩振海说,“这个会议直接提升了中国苹果领域的学术话语权和中国苹果产业的世界知晓度。”

  “尽管我们是一个扎根黄土地的科研团队,但我们时刻与国际同行保持交流合作。”团队成员、园艺学院副教授吴婷介绍,团队一直与美国康奈尔大学、普渡大学、康涅狄格大学,意大利埃德蒙·马赫基金会(FEM)苹果研究所等多家国际知名大学、研究所开展广泛合作,时常有合作研究成果发表在植物领域国际顶尖期刊。

  2013年,吴婷在美国康奈尔大学提前结束博士学位合作研究后,义无反顾回国加入韩振海团队。她说:“从苹果大国迈向苹果强国,中国自己的矮化砧木育种是一个必须攻克的科研方向,前景广阔,可做的事情很多。”

  别以为韩振海团队整天只在果园里打滚儿,搞起科研来这些人也都是拼命三郎,夜里12点钟,园艺楼的实验室总是灯火通明。“解决农民最实际的问题,研究国际最前沿的科技,是新时代中国农业科研工作者的使命与担当。”王忆说,“身在其中,我们何其幸也。”

  (本报记者 罗旭)

  • 相关阅读
  • 被告人失联后再审,为何能在法定刑以下量刑?

      法治课|被告人失联后再审,为何能在法定刑以下量刑?  澎湃新闻记者 谭君  一起在当时法律规定应判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受贿案件,广东高院在法定刑以下判处原审被告人2年有期徒刑,随后,该案上报到最高人民...

    时间:07-19
  • 严防干部“倒下去” 官方通报一批工程建设领域腐败案例

      纪检监察机关通报一批工程建设领域腐败问题案例 多措并举保障“十四五”重大工程高效廉洁推进  严防项目建起来干部倒下去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韩亚栋 管筱璞  7月16日,山西省阳泉市政协原副主席杨勇被...

    时间:07-19
  • 嫦娥五号月球样品聚变核能元素研究启动

      嫦娥五号月球样品聚变核能元素研究启动  科技日报讯 (记者陈瑜)月球表层月壤颗粒的平均粒径只有大约5微米。一粒月壤,在专家团队的手中,如同一枚探案的重要线索。在首批获得月壤之后,7月16日,中核集团在核...

    时间:07-19
  • 第三届中国法治故事写作大赛启动

      第三届中国法治故事写作大赛启动  本报北京7月18日讯 记者蔡长春 法治周末记者王京仔 7月16日,第三届中国法治故事写作大赛启动仪式在法治日报社举行,大赛旨在更好讲述法治中国,促进法治故事作者与读者交流,...

    时间:07-19
  • 第44届世遗大会通过《福州宣言》

      第44届世遗大会通过《福州宣言》  本报福州7月18日电 (记者刘晓宇)记者从18日下午召开的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了《福州宣言》,重申世界遗产保护和开展国际合作的重要...

    时间:07-19
  • 国家大剧院复排新制作经典民族歌剧《党的女儿》 王沪宁出席观看

      国家大剧院复排新制作经典民族歌剧《党的女儿》 王沪宁出席观看  新华社北京7月18日电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国家大剧院精心复排新制作的经典民族歌剧《党的女儿》13日至18日精彩亮相。18日晚,中共中...

    时间:07-19
  • 突围后,再出发——贵州六盘水产业转型升级观察

      “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在基层丨突围后,再出发——贵州六盘水产业转型升级观察  新华社贵阳7月18日电 题:突围后,再出发——贵州六盘水产业转型升级观察  新华社记者潘德鑫、何凡、刘晶瑶  生产线从3条增至...

    时间:07-18
  • 水利部部长:加强“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洪水防御

      水利部部长:加强“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洪水防御  新华社北京7月18日电 国家防总副总指挥、水利部部长李国英18日主持召开防汛会商会,研判“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汛情形势,强调要细化实化防御措施、超前做足...

    时间:07-18
  • 携手抗疫,构建亚太命运共同体

      【传习录】携手抗疫,构建亚太命运共同体  王磊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政治所  7月16日,习近平主席以视频方式出席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发表题为《团结合作抗疫,引领经济复苏》的重要讲话。...

    时间:07-18
  • 求是网评论员: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步

      “这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光荣!这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光荣!这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光荣!”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党和人民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

    时间:07-18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