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共产党员就是要干一辈子”

2021-07-26 10:13:12

来源:人民日报

  “共产党员就是要干一辈子”(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七一勋章”获得者)

  在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平正仡佬族乡团结村(原草王坝村)的中心广场上,一群游客正围着一位老人合影,他就是原草王坝村党支部书记黄大发。很难想象,山后悬崖峭壁上那条绵延近10公里的水渠,竟然是眼前这位个头不高的耄耋老人,带领老乡们一锤锤凿、一钎钎撬,历时36年开凿修建而成。

  潺潺渠水,泽润了祖祖辈辈干渴贫穷的村庄,也讲述着一个当代“愚公移山”的故事。

  “立志为大家做好三件事:引水、修路、通电”

  左手扶着空木桶,右手拿水瓢,中年男子半蹲在地,盯着身旁一眼锅盖大小的水泡子……在大发渠党性教育陈列馆,一尊名为“水贵如油”的雕塑,生动复原了当年草王坝村群众的艰辛生活。

  长期以来,全村人畜饮水都指望一口泛着黄沙的小水井,地里庄稼则全靠“望天收”。1935年出生的黄大发对母亲最深的记忆,就是站在水缸旁一次次嘱咐自己不要浪费水。

  吃百家饭长大,黄大发对乡亲们心怀感恩,渐渐萌生了一个朴素而又坚毅的信念:一定要让大伙儿喝上干净水,吃上白米饭。1958年,黄大发被推选为草王坝大队大队长,第二年他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从那时起,我就立志为大家做好三件事:引水、修路、通电。”

  经过几番走访调查,他盯上了从邻村流过的一条小河。尽管与水源地相距仅数公里,但两村之间横亘着上千米的高山绝壁。要想让这股清泉源源不断地流进草王坝村,唯一的办法便是开山修渠。

  “草王坝的水,就是要拿命去换。只要把水引过来,地里就能种上水稻,我们就能吃上大米饭。”黄大发发动数百位村民,背上钢钎和铁锤,一头扎进了大山深处……

  “我的梦想就是把家乡建设好”

  开凿修建这条渠要绕三重大山、过三道绝壁、穿三道险崖,转眼20多年过去,草王坝村几乎没有发生多大变化,村民的日子依然穷苦。

  “黄书记,是大米饭好吃,还是你们草王坝的包沙饭好吃?”一次去参加全乡大会,午饭时,有位干部看到黄大发,随口开了句玩笑。这句不经意的戏谑,深深刺痛了这位中年汉子,也激起了他重新修渠引水的斗志。

  黄大发想明白了一个道理:没有技术,光靠蛮干,注定修不成渠。“我要学技术,要争一口气!”1989年,54岁的黄大发被选为水利辅导员,安排到枫香水利站跟班学习。此后3年,黄大发把所有精力都用在了学习专业水利知识上。

  1990年,草王坝村遭遇大旱,腊月还没过完,许多村民已经连杂粮饭都快吃不上了。黄大发再也等不及了,裹着一身单衣,连赶两天的路,徒步走到县里申请给饮水工程立项。“冻得发抖,但劲头十足,满手老茧握着扎得疼。”时至今日,时任遵义县水电局副局长的黄着文,依然清晰记得当时的场景。

  终于,经过专业测绘和精心谋划,草王坝水利工程得到批复了。县、乡政府从当时拮据的财政里划拨了6万元资金和38万斤玉米。按照当时的政策,村民还要投工投劳,并自筹部分资金。算下来,全村得再凑1.3万元。

  黄大发召开村民大会动员各家各户凑钱,当初费了10多年功夫没干成,一些村民难免质疑、犹豫,他当着大伙儿的面立下誓言,又拿出了100元作表率。乡亲们的热情终于再度被点燃,短短3天,1.3万元如数凑齐。

  1992年大年初三,黄大发带着几百人再次上山修渠。没有吊车,他就带头用绳索拴住身体,把自己挂在悬崖上凿石;放炮需要的炸材,他带人步行数十公里到乡镇背回来;鞋磨破了舍不得花钱买,他就穿草鞋上工地,手脚都磨出了血泡……“经他手的钱不下20多万元,没有出一分差错,怪不得全村人都愿意跟着他干。” 76岁的老会计杨春友回忆。

  1994年6月1日, 7200米长的主渠终于修通,清凌凌的水流进了草王坝村,大人们手捧清泉,大口大口地畅饮,孩子们沿着沟渠,跟着水流撒丫子跑……

  “共产党员就是要干一辈子,我的梦想就是把家乡建设好。”黄大发说。

  “不能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

  引来活水后,黄大发抓住时机,带领群众彻夜挖土筑田,稻田种植面积从240亩增加到720亩,并且实现旱涝保收,村民终于过上了好日子。

  同时,黄大发带着大伙儿修通了4公里的通村公路,领着人们肩扛手拉把电线杆架进了村,还勒紧裤腰带集资建了学校……通水、通电、通路,黄大发当年的三大愿望一一变成现实。这些年来,黄大发先后获得“时代楷模”“全国道德模范”“2017年度感动中国人物”等荣誉。

  “不能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只要干得动,就会一直干。”今年86岁的黄大发坚持下地干农活,房屋后山上的两亩地被他打理得井井有条。

  在黄大发感召下,爱心企业进驻村庄持续开展帮扶行动,帮助村里将“大发渠”打造成热门旅游景点。如今,渠道边上修建了木栈道,村子里也陆续开办了农家乐和民宿。除了种水稻,黄大发还动员村民种黄桃、柚子,发展养殖业,并且通过线上线下平台出售特色农产品。

  到2020年底,团结村人均纯收入达1.18万元,每年进村参观学习、休闲旅游人数超过30万人次。当初那个偏僻的贫困村早已脱贫、旧貌换新颜。

  “等明年你们再来,我们村还会大变样呢!”指了指山顶上的高架桥梁,黄大发欣喜地说,到明年,途经村子的高速公路将开通,“到时候团结村到仁怀市只需20分钟,上遵义也不过半小时。游客来这里更方便,老乡们出山的路也不再遥远了!”



  • 相关阅读
  • 最高法:依法治理高价彩礼、干预婚姻自由等不良习气

      中新社北京7月26日电 (记者 李京泽 梁晓辉)全国高级法院院长座谈会25日在北京召开。记者从会上了解到,人民法庭将积极参与乡村建设行动,依法治理高价彩礼、干预婚姻自由、虐待遗弃家庭成员、封建迷信等不良习气...

    时间:07-26
  • 最高法:中国全部乡村基本实现人民法庭司法服务有效覆盖

      中新网北京7月26日电 (记者 李京泽 梁晓辉)全国高级法院院长座谈会25日在北京召开。记者了解到,截至今年6月,全国有10145个人民法庭,全部乡村以及绝大部分城市地区基本实现人民法庭司法服务有效覆盖。  据会...

    时间:07-26
  • 最高法:依法严惩宗族恶势力和“村霸”“市霸”等农村黑恶势力

      中新社北京7月26日电 (记者 黄钰钦)中国最高人民法院最新发布的一份文件指出,将持续推进农村地区扫黑除恶斗争常态化,依法严惩宗族恶势力和“村霸”“市霸”“行霸”“路霸”等农村黑恶势力。  这份名为《最高...

    时间:07-26
  • 31省份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155026.8万剂次

      中新网7月26日电 据国家卫健委网站消息,截至2021年7月25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155026.8万剂次。资料图:医护人员为市民接种新冠肺炎疫苗。张斌 摄...

    时间:07-26
  • 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王培安谈人口发展

      如何理解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王培安谈人口发展  新华社北京7月26日电 题:如何理解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王培安谈人口发展  ...

    时间:07-26
  • 最高法:依法严惩宗族恶势力和“村霸”等农村黑恶势力

      中新网7月26日电 据最高法网站消息,近日,最高法发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司法服务和保障的意见》。《意见》提出,持续推进农村地区扫黑除恶斗争常态化,依法严惩宗族恶...

    时间:07-26
  • 16年后再访四川涉藏州县 班禅了解这片土地的沧桑巨变

      中新社四川阿坝7月26日电 题:16年后再访四川涉藏州县 班禅了解这片土地的沧桑巨变  中新社记者 郑巧  “在青藏高原的这片土地上,能够有如此巨大的变革、创新、进步,能够有如此现代化的成果和发展,离不开...

    时间:07-26
  • 《内蒙古自治区医疗保障基金使用监督管理办法》8月1日施行

      中新网呼和浩特7月26日电 (记者 张林虎)26日,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内蒙古自治区医疗保障基金使用监督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将于2021年8月1日起施行。  内蒙古医疗保...

    时间:07-26
  • 北京正式获批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北京等五城率先开展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   北京正式获批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近日,经国务院批准,北京、上海、广州、天津、重庆5个城市列入首批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名单。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是北...

    时间:07-26
  • 兰州旅游“博学多才”发力供需两端 “景城一体”规避同质化

      中新网兰州7月26日电 (记者 杨娜)如何从中国西北游的中转站发展为目的地?甘肃省会兰州几经摸索,找准自己的旅游定位。兰州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何威近日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表示,跳出建设者思维,从体验者的角...

    时间:07-26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