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构建公共卫生体系再加力

2021-08-06 05:34:37

来源:人民日报

  构建公共卫生体系再加力(“十四五”,我们这样开局起步)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有构建起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健全预警响应机制,全面提升防控和救治能力,织密防护网、筑牢筑实隔离墙,才能切实为维护人民健康提供有力保障。

  “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深入实施健康中国行动,完善国民健康促进政策,织牢国家公共卫生防护网,为人民提供全方位全生命期健康服务。

  5月13日,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正式挂牌成立,标志着我国公共卫生体系改革迈出关键一步。新机构的成立,不仅能更好地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组织并调动力量进行防控,还能顺应健康发展新趋势,积极应对人民健康发展新需求。

  ——国家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医学中心加紧建设,公共卫生防线更牢固。

  一座地上10层、地下1层、总建筑面积10.5万平方米的大楼拔地而起,不少工人正在拆除建筑外的脚手架,准备给大楼安装玻璃幕墙和铝板。这是记者日前在武汉光谷同济儿童医院项目工地看到的一幕。

  2020年4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决定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为主体,设置国家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医学中心,带动提升全国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和医疗救治水平。日前,国家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医学中心在同济医院光谷院区动工开建,光谷同济儿童医院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记者乘坐施工电梯进入建筑内部,有几间病房已装修完成。病房贴上了充满童趣的墙纸,十分温馨。中建三局总承包公司光谷同济儿童医院项目常务副经理林华敏说:“我们设计了轨道物流系统。药品从药房发往各科室,轨道物流系统既能提高物流效率,还能减少人与人的接触。”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光谷院区停车楼,共有3000个停车位。这是目前国内医院单体面积最大的停车楼,可以随时转化为应急救援物资保障存储与研发基地。“停车楼四面通风,开放设计。拉下防火门或临时新建墙体,就能变成方舱医院。”同济医院国家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医学中心办公室主任王留明说。

  “十四五”期间,我国将启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二期项目,并将依托高水平省级疾控中心建设15个左右区域公共卫生中心,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为区域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实验室检验检测、公共卫生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等提供技术支撑,保障群众生命健康与安全。

  ——国家紧急医学救援基地建设紧锣密鼓,紧急医学救援更有力。

  检伤、除颤、心肺复苏……在“应急使命·2021”联合演习的方舱医院重症监护室里,医护人员正在紧张有序地救治“伤员”。

  医院容纳住院病人40人,门急诊病人200人,可实现野外骨科、神经外科、烧伤科、普外科及颌面外科、产科的标准治疗。国家卫生应急移动医疗救治中心(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相关负责人介绍,重症监护病房里配备了床旁呼吸机、监护仪、除颤仪、24小时血透机、体外膜肺等高端仪器,可以给予伤员最大限度的生命支持。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应急办主任晏会说,四川省拟建设一个国家紧急医学救援基地,构建陆空立体化协同救援体系,辐射云贵川青藏乃至周边国家及地区,在重大传染病疫情、中毒、核辐射等特殊突发事件应对中,发挥集中救治批量患者的作用。

  “十四五”期间,我国将按照就近、专业的原则,以现有的大型三级甲等公立医院为基础,建设20个左右国家紧急医学救援基地,构建一批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国家紧急医学救援基地,以完善我国紧急医学救援体系,承担紧急医学救援任务,发挥局部、国内乃至国际紧急医学救援的巨大作用。

  ——国家重大疫情救治基地建设加速推进,医防结合更紧密。

  在疫情防控中,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立即拉响应急防控警报。指挥中心一声令下,医护人员及后勤保障人员穿好防护服按预案迅速集结,应急仓库内的防疫物资迅速调拨,各种设备迅速启动……副院长杨忠奇说:“我们将发挥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守住老百姓的生命安全防线。”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按照国家统一规划,全力建设国家重大疫情救治基地。改建后的住院北楼将按照呼吸道传染病隔离需求,设计“三区两通道”和平战结合的重症监护病房,保证在疫情需要时具有200张重症病床的收治能力,并配备负压手术室、负压监护室等设施和发热专用CT、人工膜肺等设备,为随时应对突发疫情做好充分准备。改建后的医院北楼,平时可作发热门诊,突发疫情时就成为独立的重大疫情救治单元,还可扩大到住院大楼及全院,迅速转化为抗疫基地。

  “在国家重大疫情救治基地建设过程中,我们整理收集了温病防治的400多个古方,以备不时之需。”杨忠奇表示,目前疫情防控应急仓库收储已经完成,包括口罩、防护服、呼吸机等各种应急医疗物资和设备一应俱全,救治基地改建工程预计在今年11月前全面建成投入使用。

  “十四五”期间,我国还将建设20个左右国家重大传染病防控救治基地,全面加强公立医院传染病救治能力建设,完善综合医院传染病防治设施建设标准,提升应急医疗救治储备能力,统筹应急状态下医疗卫生机构动员响应、区域联动、人员调集,建立健全分级、分层、分流的传染病等重大疫情救治机制,提升重大传染病救治能力。

  (本报记者白剑峰、王君平、田豆豆、王明峰、李刚)

  本报记者

  • 相关阅读
  • 吉林:创新建立党建引领城乡基层治理统一领导体制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吉林:创新建立党建引领城乡基层治理统一领导体制  新华社长春8月6日电(记者周立权)近日,长春市欣园街道辖区内一小区因故停水,欣园街道迅速协调相关部门一线...

    时间:08-06
  • 为构建全球“免疫屏障”不断注入中国动力

      新华社北京8月6日电 题:为构建全球“免疫屏障”不断注入中国动力  新华社记者王宾  8月5日晚,在全球抗疫的关键时刻,中国倡议设立的新冠疫苗合作国际论坛首次会议“云端”举行。会上,中方表示愿同国际社会...

    时间:08-06
  • 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的行动纲领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以下简称“七一”重要讲话),站在历史和全局的高度,全面回顾了我们党一百年走过的光辉历程,高度评价了百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

    时间:08-06
  • “典”亮百年|人心所归,惟道与义

      编者按:胸怀千秋伟业,恰是百年风华。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牢记初心和使命,带领中国人民历经艰难险阻,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深刻改变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

    时间:08-06
  • 北京:重大突发事件最迟5小时内向社会发布信息

      新华社北京8月6日电(记者赵旭)记者从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6日举行的《北京市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2021年修订)》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北京遇有重大突发事件时,主责部门要加强网络舆情的监测与响应,第一时间通...

    时间:08-06
  • 海口确诊病例林某勇接种过两针疫苗 现阶段病情较稳定

      8月6日,记者在海口市政府新冠病毒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确诊病例林某勇目前病情稳定,国家督导组已经派专家来海口与省、市三方共同调查感染源头。  海口市卫健委主任潘文利介绍,林某勇为国际货运航班搬...

    时间:08-06
  • 北京全力做好奥运归国人员隔离接待准备

      记者6日从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获悉,北京市全力做好奥运归国人员隔离接待准备。顺义区已启用集中观察酒店22家5071间房,同步做好隔离酒店储备工作。(记者陈旭、张超) ​​&#...

    时间:08-06
  • 中国推动新冠疫苗国际合作受到国际社会高度评价

      新华社北京8月6日电 综述:为全球疫苗公平可及、为发展中国家团结抗疫注入强大动力——中国推动新冠疫苗国际合作受到国际社会高度评价  新华社记者  新冠疫苗合作国际论坛首次会议5日晚以视频方式举行,为全...

    时间:08-06
  • 百年大党,为促进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

      百年大党,为促进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百名外国政党政要看中共)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一直不断探索适合自身的发展道路,为国家谋发展、为人民谋福祉。在提升本国人民生活质量的同时,中国共产党秉持人类命运共...

    时间:08-06
  • 目前暂未发现快递从业人员和用户因接触快递包裹而感染疫情

      央广网北京8月6日消息(记者果君)快递从业人员群体数量大,每天接触的用户多,自身的疫情防控非常重要。邮政局市场监管司副司长边作栋表示,截至目前,还没有快递小哥和用户因接触快递包裹而感染疫情。现在看来,...

    时间:08-06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