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媒体:双减之下家长喜忧参半 缓解焦虑需综合施策

2021-08-10 11:32:11

来源:新京报

  “双减”之下家长喜忧参半 缓解焦虑需综合施策

  日前,新京报教育新闻针对中小学生家长发起的专项调查显示,98%的受访家长都或多或少地给孩子报了课外培训机构,其中83.82%的家长选择了学科类培训。整体花费集中在每年2万元到5万元之间。

  “双减”政策逐步推开。对于家长来说,总是喜忧参半。有人仍在观望,有人则开始新的焦虑……家长们希望看到的是,能有更健全高质的校内教育体系,及作为有益补充的校外培训,来支撑家长们对于孩子成长的一切想象。

  升学、补差、托管是家长报班主因

  此次参与调查的家长中,78.43%来自一线城市,小学四到六年级学生家长占半数以上,24%是初中学生家长,即受访家长中,四年级及以上中小学生家长占比高达79%。根据调查,39.7%的家长表示给孩子报了三家以上的培训机构,没报任何机构的家长只占2.94%。可见,给孩子报课外机构学习已经成为普通家庭的常态化选择。

  “孩子毕竟有升学压力,课外进行的培训,其实就为孩子学科成绩能提高一些。”一位家长在调查中匿名留言道。随着线上教育的发展,调查显示,70.59%的家长都给孩子上了线上培训班,其中,线上线下班都上的家长占比63.7%。

  课外培训费也是一笔不小的支出。54.9%的受访家长表示每年在课外培训机构的花销为2万元到5万,5万元到10万元的占比22.55%,也有5%的家长表示每年在课外培训机构的花销超过10万。几乎没有家长表示每年在课外机构无花销。

  “一个学期一万多的培训费我是能够接受的,毕竟孩子弱势学科需要通过补习追上来。”白先生的儿子在海淀一所学校上初一,每周要花6个小时在物理、数学的课外培训上。“校内教育短时间内难以实现质的跃升,但作为初中学生家长,不能让孩子在这时候被耽误了。”

  “托管”也是家长选择给孩子报课外培训的理由之一。甄华的女儿在西城区上小学五年级,虽然孩子学校提供托管服务到晚上5点半,但仍然满足不了需求。过去的春季学期,由托管班老师到校接孩子,同校报班的几个孩子在线下托管班里一起学习、写作业到晚上7点半,再由家长接回家。

  续费、退费?多数家长仍在观望

  由于各地“双减”细则还未出台,如甄华一样,处在观望中的家长仍占大多数。

  究竟续不续费?徐女士为这个问题纠结了个把星期,孩子在线英语课时包即将到期,如果不续费意味着孩子将停掉补习。如果续费,她又担心培训班被突然叫停,遭遇退费难。

  刘女士则刚给孩子的线下英语培训机构续上了一万元课时费,销售老师承诺她,培训机构对外向素质教育机构转型,只要家长还有给孩子学习英语的需求,原培训内容就不会停。

  孙女士的女儿在海淀区某小学五年级就读,她表示,课外学科辅导机构的老师还在不停地给她推荐课程,但她已决定不再给孩子报名。秦女士的儿子开学将上初一,她表示,学科培训班的停办,将会让她的孩子花更少的时间在语数外上,留出更多时间走进科学技术场馆、博物馆、艺术馆。

  在中关村一小三年级学生家长许女士看来,“双减”政策的出台,一定程度上会减轻家长的焦虑,减少孩子的超前学习,但她怕学科类培训取消后,家长会私下给孩子“攒班”,“如果是这样,那减负的意义就没了,家长依然会很焦虑。”

  白先生也有类似的担忧:如果不能够上补习大课,私下找“一对一”家教会提高家庭开销。在他看来,教育本身是因材施教,有的孩子在课内便满足了学习需要,而他的儿子觉得校内知识“吃不饱”,还需要老师进行课外培训。

  徘徊中的家长们希望,各地“双减”政策最终能“实现教育均衡的发展,缩小学校之间的差距”。

  专家建议家长树立科学育儿理念

  在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中,家庭教育是相对薄弱的一环。家长要如何配合做好“双减”工作?

  教育部有关负责人建议广大家长,密切家校联系,积极参加家长会、家长学校,主动与教师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和身心状况,制定有针对性的家校联动教育方案,更新育儿观念,了解孩子的身心成长规律,提升自身育人素质和能力,理性规划孩子未来发展方向,不盲目送孩子参加校外培训。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教育与开放经济研究中心研究部主任曲一帆认为,培训满足多元化需求没有问题,但如果全民都被裹挟其中,就成为了问题。在她看来,家长需求中,有一部分是对于优质教育资源不均衡的需求,还有一部分是被“剧场效应”裹挟之下的扭曲的需求,需要家长树立科学育儿理念,当然根本上解决问题还需要校内校外综合施策,需要社会家长协同配合。

  “当前,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期待与教育发展的不均衡之间还存在矛盾,每位家长都想让自己的子女进入优质学校,这是可以理解的。”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顾明远提出,要大力推进学校的均衡发展,加强薄弱学校的建设。只有教育均衡发展了,才能从根本上破解学生负担过重的难题。

  上海市教科院民办教育研究所所长、研究员董圣足指出,从长远看,只有进一步均衡资源配置、提高教育质量、缩小教育差距,同时突出素质教育导向,优化教育评价方式,深化中高考改革,全面打破学校教育“唯分是从”“以分取人”和“分分计较”的困局,才能从根本上缓解社会各界的教育焦虑,有效降低广大学生及其家长在“补差培优”方面的所谓“刚需”。

  新京报记者 刘洋 戚望

  • 相关阅读
  • 教培行业里的清北毕业生:从年薪60万到毕业两周就失业

      教培减速 毕业生转身  告别  毕业后不到两周,陈琳收到离职的通知。她在2021年春季招聘中和一家线上教育机构签下劳动合同意向书,但是7月13日,刚在北京大学邱德拔体育馆门口完成本科毕业的拨穗仪式,7月26日...

    时间:08-11
  • 扬州不能“慢”

      扬州不能“慢”  扬州市邗江区甘泉街道志愿者帮助老人进行核酸检测。受访者供图曾伟(左一)参加小区疫情防控志愿工作。受访者供图  扬州59岁的中学教师曾伟入选了学校教师疫情防控志愿者队伍。第一次报名时,...

    时间:08-11
  • 15分钟!中国自主研发检测产品快速精准识别德尔塔

      15分钟!我自主研发检测产品快速精准识别德尔塔  本报记者 刘志伟 吴纯新 通 讯 员 严天凤 宋志辉  8月10日,武汉光电工研院孵化企业量准实业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又一批新冠检测产品运往摩洛哥,这是量准今年...

    时间:08-11
  • 住建部:城市更新行动中 防止大拆大建

      住建部:城市更新行动中 防止大拆大建  本报讯(记者 朱开云)住建部昨日就《关于在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中防止大拆大建问题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意见提出,除增建必要的公共服务设施外,不大规模...

    时间:08-11
  • 带薪年休假“护法”宝典来了!解读几个常见“误区”

      亲,这里有一份带薪年休假“护法”宝典  炎炎夏日,暑期已至,是时候放下手里的工作,开启一年一度的“假期狂欢”模式了。对于上班族来说,不管是计划携妻带子出游,还是约上三五好友共聚;不管是享受阳光沙滩...

    时间:08-11
  • 中方回应欧盟就谢伦伯格案所发声明:绝不接受肆意干涉中国司法主权

      中新社布鲁塞尔8月10日电 中国驻欧盟使团发言人10日回应欧盟就加拿大公民谢伦伯格案所发声明,强调欧方为毒贩鸣冤叫屈,肆意干涉中国内政和司法主权,中方对此表示坚决反对,也绝不接受。  有记者问,当日欧盟...

    时间:08-10
  •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要求从严从紧落实院内感染防控工作

      新华社北京8月10日电(记者彭韵佳、徐鹏航)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近日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救治定点医院院内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的通知》,要求坚决克服麻痹思想、厌...

    时间:08-10
  • 加强新时代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最高检作出哪些部署?

      新华社北京8月10日电 题:加强新时代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最高检作出哪些部署?  新华社记者刘硕  近日,中共中央印发了关于加强新时代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的意见。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检察工作的...

    时间:08-10
  • 澳学者称夸大中国威胁的做法是错误的

      新华社堪培拉8月10日电(记者白旭 岳东兴)澳大利亚智库洛伊国际政策研究所网站日前刊登澳国立大学教授休·怀特的文章说,中国没有将其政治制度和价值观强加给其他国家,夸大中国威胁的做法是错误的。  怀特表示...

    时间:08-10
  • 非洲媒体:新冠病毒溯源为什么只盯着中国?

      【中国那些事儿】非洲媒体:新冠病毒溯源为什么只盯着中国?  中国日报网8月10日电 肯尼亚广播集团网站近日刊发评论文章称,一些国家持续不断在新冠病毒溯源问题上做文章,屡屡将矛头指向中国。但是,新冠病毒...

    时间:08-10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