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宇宙级惊艳”之后,航天员还有哪些任务?

2021-08-21 06:03:31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新闻1+1丨“宇宙级惊艳”之后,航天员还有哪些任务?

  昨天(22日),神舟十二号的航天员完成了第二次出舱活动,聂海胜和地球合影令人惊艳叫绝。这次出舱活动具体执行了哪些任务?过程怎样,又哪些亮点?接下来这三名航天员还有什么工作要做?

  《新闻1+1》连线中国航天员中心航天员系统副总设计师王春慧,共同关注:第二次出舱之后,航天员还有哪些任务?

  复盘过程,忐忑与激动因何而来?

  王春慧:今天出舱活动进行得非常顺利,堪称完美,看完三位英雄的表现,我也激动不已。但是在观看他们执行任务的过程中,心里也有一些忐忑、焦虑的地方。比如说刚出舱的时候,因为在舱门口航天员的脚没有固定的地方,包括上下机械臂还是需要一些技能、技巧的。因为航天员要在机械臂上安装脚限位器,这个过程看不见只能“盲操作”。

  另外,航天员的身上有很多安全细绳,我们又怕他被缠住等等干扰他上下机械臂。也包括刘伯明在爬行的过程中,挂钩一定要挂好,要规避一些障碍物来保证自己安全等。但是总的来说,整个这次任务还是让我激动不已,完美程度超出了我的期望。

  太空中,如果安全措施没做好,航天员会飘走吗?

  王春慧:如果出舱时挂钩没挂好,太空中是存在飘走的可能性的。所以我们不论在任务设计,还是产品设计,还是在流程规划上,安全措施是放在第一位的。我们也在航天员训练、交流的时候所强调的,安全挂钩的操作永远是在任务之前最重要的事情。一定要先保证自己有稳定和可靠的束缚了,才可以开始任务。

  给航天员的“飞天战袍”打个分?120分!

  王春慧:航天员中心团队主导研发的舱外航天服相当于一个微型航天器,经历了技术升级和改进,我觉得从这两次执行出舱任务的情况来看,我给它打120分,非常完美。舱外航天服可以保证人在太空真空环境下的生存与工作,它的设计标准是“7+1”小时,现在看来可能8个小时都没有问题,所以我觉得我们舱外服做得非常好。

  2套航天服,3名航天员,身高体重各有不同,咋整?

  白岩松:第一次是刘伯明、汤洪波出舱作业,第二次是聂海胜、刘伯明出舱作业,三个航天员,两次出舱任务,虽然每次只是两个人出舱,但是毕竟大家的身高体重有所不同,舱外航天服怎么调整呢?

  王春慧:我们国家的舱外航天服的设计方式,采用的是头盔和躯干一体化的结构,四肢可以调节,它可以满足从1.62米到1.80米的航天人群穿着使用,通过调节适应不同身高体重的人体参数,适体性很好。执行第二次出舱活动的聂海胜,穿的是上次刘伯明穿过的舱外服,而这次刘伯明穿的是上次汤洪波穿的舱外服。

  出舱任务完成后,航天员如何维护保养出舱服?

  王春慧:按照舱外航天服的设计标准,是要保证在轨工作使用三年,保证航天员15次的出舱活动。穿着舱外服的航天员可能来自不同的乘组,这次是神舟十二号乘组航天员,下波迎来的又将是神舟十三号乘组的航天员。而每次舱外服出舱使用完以后,航天员都要对舱外服进行很全面细致的维护和保养工作。包括通风、净化、干燥,包括一些微生物的处理,一些消耗品的更换统计等等。

  一系列的措施都是为了保证舱外服可以有效在轨工作三年,使用15次的可靠性。

  航天员为啥要出舱抬升全景相机?

  王春慧:舱外摄像机有很多作用,比如用于观察空间站的舱外设备、机械臂的运动情况和航天员出舱活动等,是空间站的“眼睛”,所以抬升舱外的摄像机,从而扩大“视场”,对这些工作的安全和保障来讲,是非常重要的。

  航天员两次出舱后还有哪些任务?

  王春慧表示,主要有这三项任务↓↓

  做好收尾工作

  顺利圆满地完成第二次出舱活动后,航天员还有一些收尾工作,比如说维护保养出舱服等等。

  抓紧锻炼身体

  太空出差三人组9月中旬回家。接下来,航天员也得抓紧进行身体锻炼了,为返回地球做一些适应性的调整,我们航天员中心也有一个失重生理效应的防护团队,会根据航天员现在的身体状况,肌肉、骨骼、心血管等方面的情况,做出适应性的锻炼方案,以保证他们回到地球以后能够更好地进行后恢复,每天也都会根据他们的状况,提供“锻炼处方”来进行调整。

  准备迎接神舟十三号

  航天员接下来,还要对站内的一些物资物品进行梳理、盘点,然后这样便于下一波乘组过来后很容易地找到东西都在哪里。另外一些设备需要从货船里边进行一些转移、布置等等,也要对空间站的各种功能进行一些设置,为中国空间站迎接下一波乘组的到来做准备。其实今天出舱任务过程中,航天员把两个脚限制器都放到舱外工具箱上,也是为航天员的后续工作做准备。

  同时,今天我看到新闻里也报道了,包括返回前,神舟飞船还将进行绕飞及径向交会试验,这些也都可能是为神舟十三号任务在做准备。

  航天员在轨工作生活已满2个月,再生生保技术得到了怎样验证?

  王春慧:再生生保系统,是关系到中国空间站将来能不能可持续运行,是真正在轨运行下去的一个非常关键的技术。“再生生保”其实是涵盖了五个大方面,一个是电解制氧,就是从水中制氧。还有二氧化碳的去除、微量有害气体的去除,尿的再生生成水,还有水处理,二氧化碳的还原等。这次航天员中心再生生保团队做得也是非常棒的。

  从运行一个月的情况来看,3名航天员每天大概需要的水是11到12升,目前通过再生系统生成的可以保证有9公斤水,这样水资源的闭合度已经达到了80%,再加上二氧化碳还原所产生的水,闭合度就能够提升到90%以上。之前环控生保团队也帮我算了一笔账,如果说不采用咱们现在“再生生保”的这套系统的话,三个航天员如果在轨一年需要氧气瓶83个,重量2.2吨,应急二氧化碳净化器需要130个,重量也是2.2吨,微量有害气体的净化也是63公斤,那么就需要3吨,水箱需要47个。合计下来,如果三个人在轨一年涉及物资就接近7.5吨。但是如果用了再生生保系统物资数量就下降到1.1吨。

  可见再生生保系统对于整个空间站的长期运行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而我们这个技术目前通过在轨验证还是非常好的。

  • 相关阅读
  • 河南各地严阵以待应对新一轮强降雨

      河南各地严阵以待应对新一轮强降雨  新华社郑州8月21日电 8月21日12时,河南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启动防汛Ⅱ级应急响应,郑州、新乡等地也同时启动防汛Ⅱ级应急响应,按照预案采取相应措施,严阵以待应对即将到来的...

    时间:08-21
  • 松花江干流发生2021年第1号洪水

      松花江干流发生2021年第1号洪水  新华社北京8月21日电 水利部21日发布汛情通报指出,受近期降雨及上游来水影响,松花江上游干流控制站哈尔滨水文站当日2时水位涨至118.30米,与警戒水位持平,依据水利部《全国...

    时间:08-21
  • 植物工厂60天收获:我国实现水稻生育周期减半重要突破

      植物工厂60天收获:我国实现水稻生育周期减半重要突破  新华社北京8月21日电(记者于文静)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都市农业研究所植物工厂创新团队与中国水稻研究所钱前团队合作,在植物工厂环境下成功实现水稻种...

    时间:08-21
  • 雪域欢歌70载·西藏启航新时代|耄耋老人见证西藏变迁

      雪域欢歌70载·西藏启航新时代|耄耋老人见证西藏变迁  新华社拉萨8月21日电 题:耄耋老人见证西藏变迁  新华社记者王泽昊    在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之际,经历过残酷的封建农奴社会,见证了新旧社会日新...

    时间:08-21
  • 水利部:黄淮海地区部分河流可能发生超警以上洪水

      水利部:黄淮海地区部分河流可能发生超警以上洪水  新华社北京8月21日电 水利部21日发布汛情通报指出,据预测,西北、华北、黄淮等地21日至23日将出现强降雨过程,其中河南中北部等地可能发生大暴雨、甚至特大...

    时间:08-21
  • 中央代表团离开西藏返回北京

      (西藏和平解放70年)中央代表团离开西藏返回北京  中新社北京8月21日电 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汪洋为团长的中央代表团,在出席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庆祝活动、看望慰问西藏各族各界干部群众、考察当...

    时间:08-21
  • 杭州市委书记周江勇接受审查调查

      中新社北京8月21日电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21日通报,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周江勇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公开资料显示,周江勇生于1967年9月,汉族,浙...

    时间:08-21
  • 外交部:民主不应该是可口可乐,美国生产原浆,全世界一个味道

      外交部:民主不应该是可口可乐,美国生产原浆,全世界一个味道  8月20日,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主持例行记者会。有记者提问,最近阿富汗局势发生重大变化。美前驻阿大使麦金利在《外交》杂志网站撰文称,美持续2...

    时间:08-21
  • 外交部:赢得战争的关键是赢得人心,而不是军事优势

      外交部:赢得战争的关键是赢得人心,而不是军事优势  8月20日,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主持例行记者会。有记者提问,据报道,新任美国空军部长弗兰克·肯德尔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他的目标是制造“让中国感到恐惧”...

    时间:08-21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