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积极开发努力用好小水电

2021-08-21 06:12:54

来源:光明日报

  积极开发努力用好小水电

  【环保笔谈】 

  最近,媒体关于批评“一刀切”拆除小水电的报道,常常会被个别地方政府以某些地方性法规为依据,作出“合法合规”的解释。殊不知,我国的法律对小水电有明确的规定。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规定,“国家鼓励开发、利用水能资源。在水能丰富的河流,应当有计划地进行多目标梯级开发”;《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规定,“国家提倡农村开发水能资源,建设中、小型水电站,促进农村电气化”;《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明确,“水电是可再生能源”,规定“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是能源发展的优先领域”……

  我国法律对小水电开发的这些规定,与国际主流社会的支持性态度完全一致。尽管在20世纪60年代,由于美苏争霸,英美等西方集团发动了针对苏联设计建造的埃及阿斯旺大坝的攻击,国际社会也一度形成“大型水电生态问题严重,不宜作为可再生能源”的错误结论(1996年),但随后已经得到纠正。可以说,国际主流社会对小型水电的支持和肯定态度从来没有动摇过。

  由于对上级意图的错误理解和“一刀切”式的简单执行,个别地方政府部门把世界公认生态友好的小水电看成是“生态祸害”。例如,即使水库大坝不能被拆掉,也必须拆除发电设备;正常的水利水电工程待建项目,必须把发电部分去掉,才能容许开发,否则就不予批准;还有的公开喊出“退电还水”的口号——众所周知,水力发电既不会消耗水,也不会污染水,如何做到“退电还水”?

  水库大坝对水资源的调控作用非常重要,当然也不排除会对生态环境产生一些不利的影响。但是,当水库大坝建成之后,再增加一些发电功能,却是有利无弊的大好事,其作用可归纳为“减贫”“减灾”和“减碳”;而不拆大坝“退电还水”的实际结果,只能是“返贫”“返灾”和“增碳”。例如,湖南某电站的发电机被拆后,仅仅几个月就发生溢流坝底板的冲刷破坏情况,超过正常情况下几十年的程度。陕西某引水工程的消能电站被拆之后,水利部门目前正在建造消能设施。试想一下,如果此举不会增加灾害风险的话,水利部门何必要花费上千万元成本消能?再如,最近某省拆除水电站的评判标准中,居然还有因装机容量超过可研报告的理由。即使该电站早已经通过了竣工验收,还是被视为违法违规而拆除了。实际上,这种将水电站装机容量的增长视为违法、违规的思想前提,还是在把小水电当成“生态祸害”来看待。

  一座水电站从规划、可研到设计建成的过程中,增加装机容量的现象不仅非常普遍,而且也应该受到鼓励和支持。水电站装机容量的增加,通常有两方面的原因:一个是由于技术的进步,发电机的效率提高了;另一个是项目的开发商愿意多投入一些资金,为电网调度和社会用电提供更大选择性(电站的机组既可以部分开机,也可以压负荷运行)。以三峡水电站为例,规划的时候装机1600万千瓦;可研的时候,由于水轮发电机的技术进步,已经提升到1820万千瓦;在建造的过程中,三峡集团本着对国家高度负责的态度,积极想办法增加了一个地下厂房,最后建成的装机达到2250万千瓦。三峡水电站装机容量的大幅增长,既有技术进步的因素,也有对社会的主动贡献。

  还有一些人,虽然没有把小水电视为“生态祸害”,却错误地认为小水电已经完成了历史使命,应该淘汰。在他们看来,“过去我们缺电,现在不仅不缺,还过剩了”。所以,在新发展理念下,“小水电应该退出历史舞台”。笔者以为,这些人在思想上还没有意识到能源转型的必要性和紧迫感。我们现在的电力产能过剩,是我国煤电装机过多造成的,是实现双碳目标亟待解决的难题。要知道,我国正以不到世界1/5的人口,消耗着全球一半以上的煤炭,能源转型的压力非常大。按照现有的技术水平,煤电不退出,碳中和目标如何实现?而且一旦实现碳中和,很多地方肯定要比几十年前更缺电。到那时,小水电不仅不能退出历史舞台,还要担负起为大量的非水可再生能源发电调峰的艰巨任务。

  在欧洲,众多的小水电是解决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入网的重要保障。日本正在建设的几座小水电加起来只有2万多千瓦,却能解决周围地区的风、光入网难题。美国已经完成几千座没有发电装置的小水库、小水坝加装发电机的工程改造规划,一旦市场成熟,立刻就可以开展大规模的扩机增容改造,大幅度增加小水电的装机和发电量。国际社会之所以那么坚定地支持开发利用小水电,就是因为各国都面临巨大的能源转型压力,而实现“碳中和”需要开发利用好小水电。

  当前,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最大课题,是如何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延缓、防止气候变化带来灾难性后果。为此,我国高度重视碳减排,并把落实《巴黎协定》的行动细化到了30、60双碳目标。实现双碳目标,可再生能源中的水电是绝对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风、光等非水可再生发电的随机性和间歇性,一定比例的水电是调节非水可再生发电的最现实手段。目前,电化学储能技术在很多方面还无法满足大规模电网的储能调峰需求,水电中的抽水蓄能还是目前最有效的储能方式。因此,世界上所有高比例使用可再生能源供电的国家和地区,无一例外都是由一定的水电所支撑的。

  总之,积极开发小水电,努力用好小水电,才能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新阶段高质量发展。

  (作者:张博庭,系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副秘书长)

  • 相关阅读
  • 时隔一月 河南再遇强降雨

      时隔一月 河南再遇强降雨  本报讯 据中国气象局官微8月21日消息,22日,强降雨将东移影响山西南部、河南大部、山东西部、安徽北部、湖北北部及四川盆地北部等地。预计河南中北部有大到暴雨,部分地区大暴雨,...

    时间:08-22
  • 留学生依然是中国开放发展重要桥梁纽带

      留学生依然是中国开放发展重要桥梁纽带  王辉耀(全球化智库(CCG)主任)   8月以来,美国开放了留学生入境。尽管美国新冠疫情日新增病例接近15万人,随着开学季的到来,中国留学生赴美需求激增。由于疫情仍...

    时间:08-22
  • 河南各地严阵以待应对新一轮强降雨

      河南各地严阵以待应对新一轮强降雨  新华社郑州8月21日电 8月21日12时,河南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启动防汛Ⅱ级应急响应,郑州、新乡等地也同时启动防汛Ⅱ级应急响应,按照预案采取相应措施,严阵以待应对即将到来的...

    时间:08-21
  • 松花江干流发生2021年第1号洪水

      松花江干流发生2021年第1号洪水  新华社北京8月21日电 水利部21日发布汛情通报指出,受近期降雨及上游来水影响,松花江上游干流控制站哈尔滨水文站当日2时水位涨至118.30米,与警戒水位持平,依据水利部《全国...

    时间:08-21
  • 植物工厂60天收获:我国实现水稻生育周期减半重要突破

      植物工厂60天收获:我国实现水稻生育周期减半重要突破  新华社北京8月21日电(记者于文静)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都市农业研究所植物工厂创新团队与中国水稻研究所钱前团队合作,在植物工厂环境下成功实现水稻种...

    时间:08-21
  • 雪域欢歌70载·西藏启航新时代|耄耋老人见证西藏变迁

      雪域欢歌70载·西藏启航新时代|耄耋老人见证西藏变迁  新华社拉萨8月21日电 题:耄耋老人见证西藏变迁  新华社记者王泽昊    在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之际,经历过残酷的封建农奴社会,见证了新旧社会日新...

    时间:08-21
  • 水利部:黄淮海地区部分河流可能发生超警以上洪水

      水利部:黄淮海地区部分河流可能发生超警以上洪水  新华社北京8月21日电 水利部21日发布汛情通报指出,据预测,西北、华北、黄淮等地21日至23日将出现强降雨过程,其中河南中北部等地可能发生大暴雨、甚至特大...

    时间:08-21
  • 中央代表团离开西藏返回北京

      (西藏和平解放70年)中央代表团离开西藏返回北京  中新社北京8月21日电 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汪洋为团长的中央代表团,在出席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庆祝活动、看望慰问西藏各族各界干部群众、考察当...

    时间:08-21
  • 杭州市委书记周江勇接受审查调查

      中新社北京8月21日电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21日通报,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周江勇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公开资料显示,周江勇生于1967年9月,汉族,浙...

    时间:08-21
  • 外交部:民主不应该是可口可乐,美国生产原浆,全世界一个味道

      外交部:民主不应该是可口可乐,美国生产原浆,全世界一个味道  8月20日,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主持例行记者会。有记者提问,最近阿富汗局势发生重大变化。美前驻阿大使麦金利在《外交》杂志网站撰文称,美持续2...

    时间:08-21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