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热解读丨雪域高原巨变背后的精神“密码”

2021-08-22 08:50:10

来源:央视网

  |热解读| 8月19日上午,西藏各族各界干部群众2万多人欢聚在布达拉宫广场,热烈庆祝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

  7月21日至23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后的第一次地方考察,习近平总书记就来到雪域高原,祝贺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看望慰问西藏各族干部群众。他深入农村、城市公园、铁路枢纽、宗教场所、文化街区等,给各族干部群众送去党中央的关怀。

  在西藏,总书记饱含深情地说:“西藏和平解放70年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全国人民大力支持下,西藏各族干部群众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社会制度实现历史性跨越,经济社会实现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极大改善,城乡面貌今非昔比。”

  是什么力量令雪域高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巨变,让“地球第三极”焕发蓬勃生命力?

  跨越式发展背后有一份精神“密码”。习近平总书记曾说:“在高原上工作,最稀缺的是氧气,最宝贵的是精神。”从“老西藏精神”、“两路”精神到孔繁森精神、爱国守边精神、青藏铁路精神……一个个伟大精神伴随着西藏的解放与发展而生,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扎根雪域高原,用青春与热血铸就精神高地。

  ——“老西藏精神”:让幸福的花朵开遍全西藏

  西藏军区军史馆里一份发黄的电报,记录着“进军西藏”的历史。1950年3月,以十八军为主力的进藏部队遵照党中央、毛主席“一面进军,一面修路,一面进军,一面建设”的重要指示,从多个方向同时向西藏挺进,拉开了人民解放军进军西藏、解放西藏的大幕。

  出征誓师大会上,全体指战员庄严宣誓:坚决把五星红旗插上喜马拉雅山,让幸福的花朵开遍全西藏!

  这支进藏部队在高原徒步行军3000公里,翻雪山、蹚冰河、宿草地,完成了和平解放西藏的历史使命。刚解放的西藏,政治制度落后、经济“一穷二白”。这群舍生忘死才取得胜利的解放者,又咬紧牙关,“长期建藏、边疆为家”,为西藏解放和发展奉献出自己的青春韶华甚至宝贵生命。

  在这些“老西藏”身上,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精神品质凝聚成了“老西藏精神”。

  ——“两路”精神:书写世界公路建设史上的华章

  人民解放军进藏时,西藏是全国唯一一个不通公路的地区。

  西藏和平解放后,中国人民解放军和四川、青海等省各族人民群众以及工程技术人员组成了11万人的筑路大军,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奋勇拼搏,以3000多名英烈捐躯高原的代价,于1954年建成了总长4360公里的川藏、青藏公路,在“人类生命禁区”的“世界屋脊”创造了公路建设史上的奇迹。他们用信念和生命铸就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顽强拼搏、甘当路石,军民一家、民族团结的“两路”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这两条公路的建成通车,是在党的领导下新中国取得的重大成就,对推动西藏实现社会制度历史性跨越、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巩固西南边疆、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孔繁森精神:青山处处埋忠骨,一腔热血洒高原

  “我在哪里发生的不幸,就把我埋在哪里。”西藏林芝市鲁朗镇全国援藏展览馆里,孔繁森的日记震撼着每一位参观者。

  这位援藏干部生前两次进藏工作,1992年底被任命为阿里地委书记,工作期间跑遍了全地区106个乡中的98个,行程8万多公里,与藏族群众结下了深厚情谊。

  1994年11月29日,孔繁森前往新疆塔城考察边贸事宜,途中因车祸不幸以身殉职。这位刚进藏时就写下“青山处处埋忠骨,一腔热血洒高原”的好干部,最终把生命献给了西藏。

  踏着榜样的足迹,一批又一批援藏干部踏上雪域高原。三年是一批援藏干部的工作周期,而他们中的许多人都选择了“三年又三年”。

  ——爱国守边精神:家是玉麦,国是中国

  “家是玉麦,国是中国。”八个字让人们认识了卓嘎、央宗两姐妹和她们的父亲桑杰曲巴。

  他们生活的玉麦乡隶属西藏山南市隆子县,位于中印边境,是我国人口最少的行政乡。在上世纪,这里曾被外界称作“三人乡”,因为从1983年到1995年12年间,玉麦乡仅有乡长桑杰曲巴和卓嘎、央宗一家3口,他们默默地守护着这片国土。

  “家是玉麦,国是中国”是桑杰曲巴临终留给卓嘎、央宗两姐妹的话。

  党的十九大闭幕不久,习近平总书记给卓嘎、央宗姐妹回了一封信。在信中,总书记说:“你们父女两代人几十年如一日,默默守护着祖国的领土,这种精神令人钦佩。我向你们、向所有长期为守边固边忠诚奉献的同志,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

  伟大的精神总能给人以奋发前行的力量。70年来,由黑暗到光明、由落后到进步、由贫穷到富裕、由专制到民主、由封闭到开放,西藏走上了康庄大道。

  党的十八大以来,西藏步入发展最好、变化最大、群众得实惠最多的新时代。经济年均增速位居全国前列,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第一,城镇化率上升13个百分点。经过不懈努力,62.8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26.6万人从山高地远的苦寒之地搬迁到河谷城镇安居乐业,西藏与全国一道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在伟大精神的指引下,一幅更加壮美的新画卷定会在雪域高原徐徐展开。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

  • 相关阅读
  • 陕西勉县大暴雨致11639人受灾 查灾救灾工作有序开展

      中新网西安8月23日电 (记者 阿琳娜)记者22日从陕西勉县官方获悉,21日至22日,勉县大部遭受特大暴雨袭击,最大降雨量237.7毫米,最大小时雨量72.5毫米,为该县有气象监测数据以来极值。据初步统计,截至22日16时...

    时间:08-23
  • 个人破产首案有何启示?有助推动我国破产制度进一步完善

      个人破产首案有何启示  近日,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批准了市民梁先生个人破产重整计划,这是我国境内审结的“个人破产”首案。“个人破产”案件在深圳破冰,有助于推动我国破产制度进一步完善,具有重要意义。 ...

    时间:08-23
  • 中职教育:如何迈过“忧虑坎”

      职教视野  只有提高质量,才能成为学生和家长们的“最优解”  中职教育:如何迈过“忧虑坎”  “普通高校单独招生考试”“高职、专科统一招生考试”“专升本”“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相比于普通高中学生...

    时间:08-23
  • 口袋公园:建好还要管好

      口袋公园:建好还要管好(金台视线·把社区工作做到家③)  近年来,一些城市在综合改造过程中,建设了不少口袋公园,点缀城市亮丽风景线的同时,也拓展了社区居民的公共绿色空间,让广大居民享受着“推窗可见绿...

    时间:08-23
  • 各地发力建设租赁住房 为新市民、青年人提供保障

      各地发力建设,为新市民、青年人提供保障——  有了租赁房 居住更安心(做好民生保障①)  本报记者 田先进 王云娜 丁怡婷  开栏的话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

    时间:08-23
  • 服务民族复兴 促进人类进步 不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贯穿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揭示历史规律,把握时代大势,擘画未来蓝图,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重大思想、重大观点、重大论断,将...

    时间:08-23
  • 农业节水的潜力还有多大?面临哪些困难?

      农业节水潜力有多大  本报记者 吉蕾蕾  水利部日前晒出农业节水“成绩单”:近30年来,我国农业灌溉年均用水量基本维持在约3400亿立方米,占全社会用水总量的56%左右。占全国耕地面积约50%的灌溉面积,生产了...

    时间:08-23
  • 多领域走在世界前列 中国科研进步令人刮目相看

      中国科研进步令人刮目相看(国际论道)  近日,中国国务院办公厅相继印发《关于完善科技成果评价机制的指导意见》《关于改革完善中央财政科研经费管理的若干意见》等文件,为中国高水平科研发展提供新的政策指导...

    时间:08-23
  • 完成既定巡视探测任务 “祝融号”拓展探测寻水冰

      完成既定巡视探测任务 形成10GB原始数据  “祝融号”拓展探测寻水冰  那是一个棕红色的奇异世界:近处,棕红色沙土上,两排浅浅的行驶痕迹延伸而去;远方,低矮的、棕红色的丘陵勾勒出起伏的天际线;上方,棕...

    时间:08-23
  • 中国青年观察:小工匠出彩大时代

      一批批青年技工成长起来,走上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  小工匠出彩大时代(中国青年观察⑧)  当前,全球制造业正在经历深刻变革,中国正加快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对技术工人、高技能人才需...

    时间:08-23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