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七一勋章”获得者陆元九:心系祖国 科技报国

2021-08-25 05:30:26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七一勋章”获得者陆元九

  心系祖国 科技报国

  “回家了,终于回家了!”1956年6月,当陆元九带着妻儿、漂洋过海,终于站在阔别多年的祖国大地上时,他的心中无比畅快。

  上世纪40年代,陆元九远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学习。1949年,他成功获得博士学位,并被留校工作。然而,这位“世界上第一个惯性导航博士”始终没有忘记的是,“自己是中国人,回去给中国人做点事情”。他主动换了多份工作,克服重重阻力,几经辗转,终于回到祖国的怀抱。

  几十年来,陆元九对党忠诚、奋发图强,潜心研究、矢志奉献。他参与筹建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首次提出“回收卫星”概念,创造性运用自动控制观点和方法对陀螺及惯性导航原理进行论述,为“两弹一星”工程及航天重大工程建设作出卓越贡献。这位101岁的“七一勋章”获得者、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委顾问曾经说过:“祖国永远是我的挚爱。在自己的祖国工作,再苦再累都是快乐的。”

  炮火中求学,荆棘里拓荒,矢志把毕生最宝贵的年华奉献给国家和民族

  陆元九1920年1月出生在安徽省来安县。孩提时代,他在战乱中辗转求学,亲眼目睹了日寇的野蛮侵略,也切身感受到国力羸弱、民不聊生,爱国主义的种子在他幼小的心里萌芽。

  1931年,日寇侵占东北三省,上初中的陆元九参加了学生的宣传活动;到南京读高中时,日寇把军舰横在长江江面上炫耀武力,陆元九又多次参加游行请愿;1937年,陆元九刚刚报名参加高考,就传来“七七事变”爆发的消息;“八一三”淞沪会战,更是险些让他的大学梦化为泡影……

  此时,已从南京迁往重庆的中央大学向陆元九发来了开学通知书。炮火中,陆元九逆江而上,经武汉、宜昌到达重庆。此后,他和同学们只能在山顶上搭建的简陋平房里上课,有时为了躲避轰炸,不得不跑到防空洞中学习。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作为中国本土第一批航空技术大学生,陆元九不仅系统学习了航空工程系的必修课,还自学了空气动力学、飞机结构设计等课程,为日后深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毕业后,陆元九留校任助教。上世纪40年代中期,他又考取公费留学生,被分配进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空工程系。抱着“既然来留学,一定要学新东西”的态度,他毅然选择了仪器学专业,师从有着“世界惯性导航技术之父”之称的德雷伯教授,研究当时很少有人听过的“惯性导航”。

  彼时,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不久,自动控制技术迅速发展,惯性技术已在航空和地地导弹上崭露头角,作为导航应用则尚处在萌芽阶段。读这个专业,不仅要学习大量新课程,论文完成前还需考试,不少外国学生望而却步。但是这难不倒踏实勤奋的陆元九,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他都是这个专业第一个,也是唯一的博士生。

  1945年到1949年间,陆元九刻苦学习,并担任助教,开展了大量工作。1949年,他博士毕业,即被麻省理工学院聘为副研究员、研究工程师。

  但对陆元九来说,还有一件更让他激动的大事:新中国在这一年诞生了!到了为祖国贡献本领的时候了!

  此时,一道道难关横在陆元九和祖国之间。为了摆脱回国限制,1950年,他选择退出自己所在的科研小组;为了彻底扫清回国的障碍,1954年,他又离开实验室,到美国福特汽车公司的研究所从事民用科技研究。1955年,在著名科学家钱学森返回祖国后,陆元九也怀揣着拳拳报国赤子心,办好了回国手续。1956年,他历经重重阻挠回到祖国,这段漫漫归国之路才最终画上句点。

  陆元九的足迹,印证着上世纪一代中国知识分子求索报国的曲折多艰。“我们这一代人在炮火中求学,在荆棘里拓荒,就是要把毕生最宝贵的年华奉献给国家和民族。”陆元九坚定地说。

  首次提出“回收卫星”概念,为“两弹一星”工程及航天重大工程建设作出了卓越贡献

  回国之初,时值中科院筹建自动化研究所,陆元九由于研究专长被分配到该所,先后担任研究员、研究室主任和副所长,参加研究所筹建和惯性导航技术的研究开发,为我国自动化科学技术起步作出了开拓性贡献。这期间,他除了进行工业生产自动化研究外,还主持了飞行器自动控制研究、稳定系统研究等,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1958年,陆元九积极响应“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号召,并提出:要进行人造卫星自动控制的研究,而且要用控制手段回收它。这是世界上第一次提出“回收卫星”的概念。与此同时,我国第一个探空火箭仪器舱模型也在陆元九和同事们的手中,组装出来了。

  1964年,陆元九的著作《陀螺及惯性导航原理(上册)》出版。这本书是我国惯性技术方面最早的专着之一,对我国惯性技术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1965年,他领导组建中科院液浮惯性技术研究室并兼任研究室主任,主持开展了单自由度液浮陀螺、液浮摆式加速度表和液浮陀螺稳定平台的研制。在此之后,我国第一台大型精密离心机也在他的主持下诞生。工作中,他反复叮嘱大家:“如果不把技术问题吃透,是要吃亏的。如果技术问题搞不清楚,腰杆子就不硬。”“上天产品,99分不及格,相当于零分。100分才及格,及格了还要评好坏。”

  “把创新当作一场没有终点的长跑”,把学习作为一辈子的事情

  1978年,随着“科学的春天”到来,陆元九重回科研一线。在担任北京控制器件研究所所长期间,他积极参加航天型号方案的论证工作。他根据国外惯性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国内的技术基础,对新一代运载火箭惯性制导方案的论证进行了指导,确定采用以新型支承技术为基础的单自由度陀螺构成平台——计算机方案。在他的领导下,中国航天先后开展了静压液浮支撑技术等预先研究课题以及各种测试设备的研制工作。1983年,陆元九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让年轻人“进步快一点”,更是陆元九的夙愿。身边的人常说:“他注重人才培养,在航天专家里出了名。”陆元九本人更是多次强调:“人才的科学作风是我们中国航天面临的较为重要的问题,是航天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也是迈向国际一流宇航公司的基石,我们必须解决好这个问题。”在他的努力下,航天系统自培高学历人才成为风尚,航天人才断层问题逐步得到解决。

  今年“七一”前夕,陆元九以101岁的高龄,成为党内最高荣誉“七一勋章”最年长的获得者。这是对他一生心系祖国、科技报国崇高精神的最大肯定。而那颗穿越百年的赤子之心,从未改变。

  本报记者 谷业凯 蒋建科

  • 相关阅读
  • 热解读|从一棵树到一片“海” 塞罕坝精神的“绿色接力”

      |热解读|夏有林海滴翠,百花烂漫;秋有赤橙黄绿,层林尽染。处暑时节,位于河北省承德市的塞罕坝绿意盎然,美景如画。  8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赴塞罕坝机械林场考察。在塞罕坝精神发源地、百万亩林海起源地——...

    时间:08-25
  • 中方谈致函世卫总干事:抵制将溯源问题政治化的逆流

      中新网北京8月25日电 (记者 李京泽)中国常驻日内瓦代表陈旭大使24日就病毒溯源问题致函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在25日的中国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发言人汪文斌进一步介绍了致函详细内容,再度表明中国立场。 ...

    时间:08-25
  • 广东省阳江市政协副主席陈平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讯 据广东省纪委监委消息:广东省阳江市政协副主席陈平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广东省纪委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陈平简历  陈平,男,1960年5月出生,汉族,广东阳江人,在职...

    时间:08-25
  • 上海发布食品生产领域物料平衡检查工作指南

      中新网上海8月25日电 (记者 许婧)上海市市场监管局25日对外发布其制定发布的全国首个《上海市食品生产企业物料平衡检查工作指南(试行)》。通过开展食品生产全过程体系检查的方式,督促上海食品生产企业规范原料采...

    时间:08-25
  • 四集电视专题片《同心共筑中国梦》播出 奏响“中华民族一家亲”旋律

      中新网北京8月25日电 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摄制的电视专题片《同心共筑中国梦》于24日起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晚间黄金档首播,次日在央视新闻频...

    时间:08-25
  • 北京将大面积推行中小学校长教师交流轮岗

      中新网北京8月25日电 (记者 杜燕)今年起,北京在义务教育阶段将大面积、大比例推行中小学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实现“让每一所学校都有不同类型骨干教师”的目标。北京在东城区、密云区率先启动相关试点,全市将有计...

    时间:08-25
  • 贯穿全人群、全生命周期 上海建立健全残疾防控体系

      中新网上海8月25日电 (记者 陈静)25日是全国“残疾预防日”。记者当日从上海市卫健委获悉,上海建立健全残疾防控体系,针对不同人群、不同生命周期采取不同的预防手段、措施,率先开展多项贯穿全人群、全生命周期...

    时间:08-25
  • “极度濒危”物种巧家五针松种群规模大幅增加

      人民网巧家8月25日电 (李发兴)据云南药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消息,通过多年努力,仅存于云南省巧家县的极小种群物种巧家五针松种群规模得到大幅增加,灭绝风险大大降低。近日,云南药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

    时间:08-25
  • 31省份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197573.8万剂次

      中新网8月25日电 据国家卫健委网站消息,截至2021年8月24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197573.8万剂次。资料图:接种新冠疫苗。张浪 摄...

    时间:08-25
  • 王毅同荷兰外交大臣通话:期望欧方为阿富汗和平稳定与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中新社北京8月25日电 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24日应约同荷兰外交大臣卡格通电话。双方重点就阿富汗局势交换了意见。  王毅表示,阿富汗的未来面临诸多挑战。民族、教派等矛盾错综复杂,贫困、难民等问题亟待...

    时间:08-25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