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四好农村路”发展现状如何?当前还有哪些难题?

2021-08-29 04:42:19

来源:人民日报

  推进脱贫县“四好农村路”建设——

  产业沿着公路走 公路促进产业兴(经济新方位·脱贫地区乡村振兴)

  “我们村以前只有一条乡道是水泥路。”四川省南江县八庙镇明阳村村民杨国平说,以前村里道路硬化率低,大家很少到街上赶集,如今交通四通八达,开通了农村客运,实现了“抬脚上车门、下车到家门”。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提出,推进脱贫县“四好农村路”建设,推动交通项目更多向进村入户倾斜,因地制宜推进较大人口规模自然村(组)通硬化路,加强通村公路和村内主干道连接,加大农村产业路、旅游路建设力度。

  “四好农村路”发展现状如何?当前,还有哪些难题?接下来怎样补齐短板,助力乡村振兴?记者在广西和四川进行了采访。

  因地制宜推进较大人口规模自然村通硬化路

  一条3公里长的道路,贴着山,盘旋上下。15年前,蓝凤秀等9位老人,历经300多天,开辟出一条砂石路。广西上林县西燕镇岜独村上绸庄的瑶族群众,靠着这条路畅通了大石山区与外面世界的联系。

  7年前,在南宁市江南区、兴宁区的对口帮扶下,在县里各部门的支持下,砂石路又变成了硬化路。2014年起,上林县投入约2.7亿元建设通屯道路,完成超951公里道路建设,受益人口达149053人。如今,上林县人口规模较大且具备条件的自然村全部通硬化路。

  明阳村也是如此。“我们住的房子以前一到下雨就是外头大下、屋里小下,找盆子接水都搞不定。现在路通了,钢筋、水泥等建筑材料都能拉进来。2017年,我把土墙房子修成了砖房子。”村民石德义说。

  如今,明阳村通车里程达41公里,随着路网完善,330座土坯房全部改造成砖瓦房,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路修好了,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挑战——养护难。水毁、塌方、地陷,山区道路常面临自然灾害的威胁。许多通屯道路没有后续管养机制措施,缺乏应有的养护;市场化养护程度弱,社会层面还未形成统一的养护合力。

  灵活运用国家补助政策,发动社会力量参与,激发市场参与活力,提高村民护路意识……去年,上林县交通部门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确定两家农村公路日常养护单位,负责20万元以下的小修保养工作,开始提高市场化主体参与养护程度。“未来,我们将通过多形式、多方位的宣传,提高全民爱路护路意识,同时加大资金支持,统筹推进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体制改革,努力实现村屯道路‘有路必养’。”上林县交通运输局副局长韦启宏说。

  加强通村公路和村内主干道连接

  四川省宣汉县庙安镇八庙村的村民前些年大都选择外出打工。直到2014年春节,看到路修好了,很多人回村种植脆李。“八庙村1社和3、5、6社的主干道必须相连,这样,运输脆李到酒厂比绕行村委会办公室近5公里左右。”种植大户黄孝权在村民院坝会上建议。

  2020年,八庙村争取涉农整合资金230余万元,实施村内主干道连接公路4.6公里,打通村道“微循环”。随着通村公路和村内主干道的内联外畅,群众种植脆李的积极性不断提高。该村建成万亩脆李标准化示范区,并带动周边村社加入,共同打造了宣汉县的“花果山”。

  如今,八庙村尝到了公路建设的甜头,同时发现了一些问题,希望未来能解决。比如:安全保障相对不足,农村公路面广量大,山区公路多临水临崖,加之汽车大量增加,交通安全设施不足、汛期灾损严重等问题逐渐暴露出来。还有部分农村公路超设计寿命运行,自然损耗严重,应该进行改扩建。

  背式割草机嗡嗡作响,公路这边,上林县大丰镇交通管理站站长黄清正忙着清理路边的杂草。嚓嚓嚓,村道与公路连接的那边,云里村村委会主任李东硎挥舞着镰刀除草。这个月,黄清和李东硎又碰面了,黄清说:“一周三次,村里日常巡查村道情况;一月一次,镇里和村里联合排查路面隐患;每个季度,县里还会组织路容路貌环境卫生清理。”

  除了4个自然村因受大龙洞水库地形限制以外,上林县其他自然村都已实现通村公路和村内主干道的连接。但随着工作推进,很多人反映一个突出的问题:管理难。具体是,管理力量薄弱,每个镇的交通管理站仅两人,每个村的护路员往往也是两人且是兼职;责权不够清晰,县、乡、村三级管理机制未高效运行;信息化水平不高,超限超载现象基本靠人盯。

  为提升管理水平,未来,上林县管养机构将定期开展培训,加大对乡、村管养人才的培养和保障。上林县委书记蓝宗耿表示,未来5年,上林县将加快推进交通网建设,深入推行农村公路“路长制”。韦启宏说:“同时还要进一步明确职责,将县道县管、乡道乡管、村道村管落到实处。”超载治理方面,积极推广使用远程治超称重检测系统是一条有效途径。“利用信息化技术管理农村公路,在节约人力成本、保障安全通行等方面都能发挥重要作用。”

  加大农村产业路、旅游路建设力度

  “看到山,走一天,看到屋,走得哭”。这是宣汉县龙泉土家族乡黄连村以前的真实写照。全村100多户人,散落在海拔1000多米的半山上。村民刘福太有40多亩林地,种着中药材云木香。当时没有公路,“靠马驮下山,一次驮两三百斤,运费两三百元。”

  道路通,产业兴。如今,土家族新村寨成了休闲观光旅游的一道亮丽风景;上万亩中药材逐一规范种植、集中经营,为1万余亩传统药材云木香和特色玫瑰产业种植户平均增收数千元。刘福太家的云木香,每年轮作收入2万多元;20多桶高山蜂蜜,收入8000多元;四五十只土鸡,能卖30元一斤。日子是越来越好了。这都得益于该村依托巴山大峡谷景区建设,发展全域旅游,高起点、全方位规划并逐一建设四通八达的产业路、旅游路。

  从上林县白圩镇卢村向大浪方向走去,硬化路沿线是成片的农作物。道路途经不孤村,村民周国成的40亩沃柑收成好,春节前后已卖了13万斤,他说:“过两年挂果多些,能突破30万斤。”从2014年到2020年,上林县投入5.5亿多元,实施了416个农村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基本形成了产业沿着公路走、公路促进产业兴、产业推动农民富的交通发展趋势。

  不过,随着农村产业、旅游业不断发展,道路建设提档升级是他们面临的共性问题。通往经济林的道路有些是四级路,有些是通屯路,大型卡车进不来,收获季村民每天得花钱雇三轮车来回跑,往外运农产品;有些公路建设标准偏低,村内主干道连接不够且未形成环线,一到节假日、赏花时节,车辆堵得水泄不通,致使游客体验不好……

  对此,各地的规划实践已经启动。韦启宏说,最关键的就是围绕公路服务产业和旅游发展思路,加快提升公路等级,完善农村路网建设。以卢村到大浪为例,上林县将会把沿线10.38公里的路段提升为三级路。届时,卡车可以直接开到地头,仅不孤村一地,将会有上万亩农田受益。

  黄连村党支部书记胡晓玲介绍,在原有规划基础上,将邀请专业人士或公司结合旅游、产业、人文等因素进一步做实做细全村整体布局的道路交通网络详细规划,确保布局科学、项目精准、受益面广。同时,加大社会资本、金融资本投入公路建设和管护。

  本报记者 张云河 宋豪新

  • 相关阅读
  • 大党丨人民富裕 中国美丽

      翻开世界植被图,你会发现,整条北回归线上的陆地,大部分被沙漠覆盖。然而,在我国华南地区,却可以见到大片的绿色森林。其中,位于广东省肇庆市的鼎湖山最为抢眼,被誉为“北回归沙漠带上的绿色明珠”。  这...

    时间:08-30
  • 网信办拟出重磅新规 算法推荐服务迎来强监管

      本报记者 崔 爽  算法在便利数字时代生活的同时,也是备受诟病的“黑箱”。8月27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意见稿》)并公开征求意见。  《意见...

    时间:08-30
  • “国和一号”示范工程推动核电行业和技术整体升级换代

      历时12年科研攻关,“国和一号”示范工程——  推动核电行业和技术整体升级换代(为这些科技突破点赞③)  谷业凯 李云起  《 人民日报 》( 2021年08月30日 第 17 版)  2020年9月28日,我国三代核电自主...

    时间:08-30
  • 为何在“十四五”开局之年启动技能中国行动?专家解读

      “十四五”时期有望新增技能人才4000万以上  技能中国行动正式启动(政策解读)  本报记者 李心萍  《 人民日报 》( 2021年08月30日 第 02 版)  近期,人社部印发《“技能中国行动”实施方案》(以下简称...

    时间:08-30
  • “两弹一星”精神:战胜艰难险阻 攀登科技高峰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罗布泊沙漠腹地腾空而起的蘑菇云,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国人民依靠自己的力量,实现了国防尖端科技的重大突破。此后,我国的导弹、氢弹、人造卫星相继研制成功。“两弹...

    时间:08-30
  • 支持起诉助消费者追索预缴培训费

      支持起诉助消费者追索预缴培训费    支持起诉助消费者追索预缴培训费¤  本报讯(记者韦磊 通讯员刘雅 王栋)近日,随着支持起诉书的送达,广东省湛江市赤坎区李某燕等7名消费者终于看到了维权的希望,他...

    时间:08-30
  • 智慧办案,增强法律监督“刚性”

      智慧办案,增强法律监督“刚性”    智慧办案,增强法律监督“刚性”¤  法律监督如何做到“刚性”、做成“刚性”?除了愿监督、敢监督,更要会监督、善监督。只有如此,才能改变监督难、监督软的局面。当前...

    时间:08-30
  • 化于未发止于未诉 西藏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第一道防线”作用

      化于未发止于未诉   西藏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第一道防线”作用  □ 本报记者   刘玉璟  □ 本报通讯员 王雪君  “阿古白琼,我家那小子小学还没毕业,天天嚷着要去拉萨打工,麻烦您给他讲讲义务教育...

    时间:08-30
  • 假借名头骗钱敛财 非法社会组织缘何“打而不死”

      非法社会组织缘何“打而不死”   今年以来关停56家非法社会组织网站记者调查发现换壳复燃现象依旧存在  ● 自今年3月以来,民政部会同有关部门,分批次共关停56家非法社会组织网站及其新媒体账号  ● 非法...

    时间:08-30
  • 一个县级检察院的公益诉讼实验

      一个县级检察院的公益诉讼实验   陕西府谷县检察院主动作为呵护“生态绿”多起公益诉讼案件入选全国典型案例  □ 本报记者 郑剑峰 孙立昊洋  万里长城横亘东西,九曲黄河环绕于斯。  位于陕西省最北端的...

    时间:08-30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