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科普:蝙蝠冠状病毒研究揭示新冠病毒起源新线索

2021-08-31 10:44:29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北京8月31日电(记者张莹 萧海川)新一期美国《细胞》杂志刊发柬埔寨巴斯德研究所研究人员撰写的综述性文章,重点介绍了一项由中国研究人员主导的蝙蝠冠状病毒新研究。文章认为,这项新研究有助于更深入理解新冠病毒的起源。文章还指出,从迄今已有研究来看,新冠病毒的自然宿主很可能是东南亚的菊头蝠。

  新冠“表亲”病毒

  据文章介绍,山东省医学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等机构研究人员对2019年至2020年期间从云南一小片区域收集到的411个蝙蝠样本展开测序,获得24种冠状病毒的完整基因组。其中包括4种堪称新冠病毒“表亲”的冠状病毒,它们均从菊头蝠体内获得。这项新研究的文章同样发表在本期《细胞》杂志上。

  这4种新冠病毒的“表亲”分别编号为RpYN06、RsYN04、RmYN05和RmYN08。其中RpYN06的基因组与新冠病毒相似度达94.5%,在迄今所有已知病毒中位列第二,仅次于早先武汉病毒研究所报告的蝙蝠冠状病毒RaTG13。而RsYN04、RmYN05和RmYN08与此前从穿山甲体内收集的冠状病毒相近。

  新冠病毒的祖先究竟如何获得从蝙蝠跃迁至人类的能力?这是溯源研究的一个关键问题。新冠病毒是通过表面的刺突蛋白与人类细胞受体“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2)”结合入侵人体的,因此,刺突蛋白的进化是能否感染人体的关键。

  从最新报告的4种与新冠病毒相关的冠状病毒来看,这类病毒的刺突蛋白区域经历过复杂的基因重组,并呈现多样性。虽然RpYN06在整个基因组范围与新冠病毒更相近,它的刺突蛋白却不能与ACE2受体结合。相比之下,RsYN04与穿山甲冠状病毒更接近,但它的刺突蛋白具有与ACE2结合的微弱能力。

  四大未解之谜

  这篇综述文章认为,上述新研究为深入理解新冠病毒的起源提供了线索,然而关于新冠病毒起源仍存在四个未解之谜。

  首先,哪种动物直接将新冠病毒传染给人类?与大多数人畜共患病毒一样,新冠病毒很可能经由中间宿主引入人类。迄今为止,穿山甲体内获得的冠状病毒是蝙蝠冠状病毒之外与新冠病毒最相近的。然而研究人员认为,穿山甲体内的冠状病毒可能由“趋同进化”产生,它并不是直接将新冠病毒引入人类的动物宿主,直接将新冠病毒传染给人类的动物宿主还难以确定。

  第二,在自然界中,新冠病毒起源于哪里?从已有研究来看,新冠病毒的自然宿主是蝙蝠,很可能是生活在东南亚地区的菊头蝠。目前已发现有多种菊头蝠携带与新冠病毒相关的冠状病毒,这些菊头蝠的分布区域和行为又有交集,更有助于病毒的传播、蔓延和重组。病毒的多样性和普遍性、高人口密度以及丰富的潜在中间宿主物种,这些因素使东南亚成为出现新发传染病的热点区域。

  第三,能找到“零号蝙蝠”或“零号病人”吗?很可能找不到。新冠病毒不断进化重组使确定它的来源越来越难。作为自然宿主,携带新冠病毒的蝙蝠甚至可能都不会出现病症。在蝙蝠体内,新冠病毒很可能以“准种”形式存在。准种是指病毒在宿主的选择压力作用下产生许多突变株,其中有一个或几个突变株在特定条件下会占优势。而新冠病毒在人群中开始传播、适应并不断发生突变,很可能远早于首个病例报告的时间。

  第四,未来还会发生新的人类疾病大流行吗?这一点毋庸置疑。迄今人类疾病中有四分之三是动物起源,但科学家对人畜共患疾病还所知甚少,城市化和气候变化导致的环境恶化增加了新发疾病的风险。全球研究人员应继续努力寻找病毒起源,系统评估有可能引起大流行的人畜共患疾病病原体,并通过提高生物安全、加强物种保护、减少人类对环境影响等方式降低未来发生大流行的风险。

  • 相关阅读
  • 2021年南铁暑运落下帷幕 累计发送旅客3162万人次

      中新网南昌8月31日电(李翔 李明伟 刘力鑫)记者31日从中国铁路南昌局集团有限公司获悉,为期62天的2021年铁路暑运落下帷幕,期间南铁共发送旅客3162万人次,其中江西、福建两省分别发送旅客1619万人次和1543万人次...

    时间:08-31
  • 天津市委常委、市委统战部部长冀国强到中新社天津分社调研

      中新网天津8月31日电 (记者 张道正)31日,中共天津市委常委、市委统战部部长冀国强一行来到中新社天津分社走访调研,看望慰问天津分社全体员工。  冀国强参观了天津分社辨编中心、党建室、办公室、融媒部、影视...

    时间:08-31
  • 航天科工将携系列先进武器装备亮相第十三届中国航展

      中新网北京8月31日电 (郭超凯 马帅莎)记者31日从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航天科工)获悉,该公司将携系列先进武器装备亮相第十三届中国航展。  本届航展,中国航天科工将立足“七大体系、室内室...

    时间:08-31
  • 习近平总书记关切事丨开学季的“加减乘除”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习近平总书记关切事)  开学季的“加减乘除”  新华社北京8月31日电 题:开学季的“加减乘除”  新华社记者刘菁、胡浩、戴威、周畅  ...

    时间:08-31
  • 中国科协:进一步拓展参与全球科技治理广度深度

      中新社北京8月31日电 (记者 孙自法)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科协)31日公布其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提出,要开展高水平对外民间科技人文交流合作,进一步拓宽对外民间交流合作渠道,进一步扩大中国科...

    时间:08-31
  • 最高检发文部署“扫黑除恶”:“打早打小”从严惩处

      中国最高检发文部署“扫黑除恶”:“打早打小”从严惩处  中新社北京8月31日电 (记者 张素)中国最高人民检察院31日公布的一份文件,系对检察机关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所作部署,其中包括建立健全打早打小的从...

    时间:08-31
  • 住建部:城市更新行动中防止大拆大建 拆除比例不超20%

      中国住建部:城市更新行动中防止大拆大建 拆除比例不超20%  中新社北京8月31日电 (记者 庞无忌)中国明确规定全面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但同时明确,这一过程中须防止大拆大建。  中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黄艳...

    时间:08-31
  •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中防止大拆大建

      新华社北京8月31日电(记者王优玲)记者31日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获悉,关于在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中防止大拆大建问题的通知于近日公布。通知要求坚持划定底线,防止城市更新变形走样,严格控制大规模拆除;坚持应留尽留...

    时间:08-31
  • “华北明珠”的治污考量:不让一滴污水排入白洋淀

      中新社雄安8月31日电 题:“华北明珠”的治污考量:不让一滴污水排入白洋淀  中新社记者 崔涛  白洋淀是中国华北地区最大的淡水湖泊和湿地生态系统,有“华北明珠”的美誉。近年来,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取得...

    时间:08-31
  • 高精尖展品荟萃一堂 第十三届中国航展看点前瞻

      高精尖展品荟萃一堂 飞行表演地面演示精彩纷呈——第十三届中国航展看点前瞻  新华社北京8月31日电 题:高精尖展品荟萃一堂 飞行表演地面演示精彩纷呈——第十三届中国航展看点前瞻  新华社记者胡喆、王浩明...

    时间:08-31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